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模糊综合评价在城市广场吸引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城市中小型游憩空间的吸引力研究,本文以城市广场为例,从环境质量、活动空间与设施、服务质量与管理3个方面建构了评价系统,进行空间吸引力评估。评价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提出吸引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广州市花城广场的吸引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该评价克服了公众评价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步骤简明,结果直观,具有较强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的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学校的主观评价,反映了学校核心竞争力。本文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外宣报道为研究个案,从外宣报道的数量、主题、传播媒介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折射出目前高职院校学校形象建构与传播的现状,并从健全机制、打造品牌、建立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系统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是推动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采用专家调查权重、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概念、基本功能、建构原则以及建构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型和目标模式,并确立了我国群众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相似文献   

4.
加强高校内部评估,突出高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是评估活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现行校内评估对教育部本科评估的依附太强,在思想认识、评估内容、形式及程序等方面存在误区。比较发现,校内评估在主客体关系、理论建构、功能目的及评估内容形式等方面均与本科评估有很大区别,亟需构建体现高校独立主体地位的校内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5.
建构性教师评价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心理共建,评价双方在协商中达成共识,这能为评价对象提供及时的反馈意见,有利于后者的反思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对教师专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建构性教师评价也存在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属性,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就应该加强评价中的制度、人员和技术方面的支持条件。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再构建。摒弃传统就业率导向,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就业指导工作绩效评估指标进行重新考量和再建构。结合实例建立新的指标体系,提出通过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就业指导绩效专业评估、切实改变惯性评估价值导向及建立监督主体多元化机制等措施改进就业服务绩效。  相似文献   

7.
在公共政策整个过程中,除了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外,还需要对政策和政策执行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估。公共政策评估对于改进政策系统和提高政策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构建公共政策评估机制的基本思路是:建构公共政策评估主体体系、建立公共政策评估标准体系和优化公共政策评估环境,使政策评估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用,体现其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核心出版社的评价原则,建构可行的评价体系,运用AHP法对出版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为图书采访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教学评价是实现课程最终目标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大部分课程使用的还是终结性评估。终结性评估通常以考试分数作为绝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单一,并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创新的思维能力。为了弥补终结性评估中存在的不足,实现更加科学、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教学成果,形成性评估值得应用及推广。本文对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进行了差异性比较,并从形成性评估的发展、理论基础以及实施方案等方面对形成性评估在兽医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探索更加合理、科学、全面的课程教学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十一五"农业科研机构综合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为例,对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在农业科研机构评估中确定评价指标与权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农业科研机构进行综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根据评估需求,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标准现状、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及存在问题和国内外降解农药残留研 究的主要成果,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的固相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及固相微萃取等样 品前处理技术,以及在农药残留的降解脱除中应用的超声波清洗和电离辐射等物理方法、臭氧氧化技术 和光降解等化学方法、细茵和真菌等微生物降解方法等,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农药残留研 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果园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弄清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果园田间试验和土壤模拟试验,研究施用果树生物有机肥对果园土壤中酶活性(土壤多酚氧化酶用邻苯三酚比色法测定,蔗糖酶用磷钼酸比色法测定,磷酸酶用磷酸苯二钠法测定,脲酶用靛酚比色法测定)、有害重金属的吸附-解吸作用、土壤微生物区系、有害病源菌数量的影响,以摸清施用果树生物有机肥对果园土壤生物修复的作用。[结果]生物有机肥提高了根域土壤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酶的活力,提高幅度分别为0.4~0.7mg/g、0.09~0.12mg/g、0.4~0.5mg/g;降低了土壤蔗糖酶活性,降低幅度为0.4~0.8mg/g。生物有机肥促进了根域土壤对Pb^2+等重金属的钝化。吸附曲线表明,生物有机肥、鸡粪对Pb“的吸附量在溶液中Pb2+的初始浓度为200mg/L时达到最大(分别为61.7、24.7ms/kg),且生物有机肥对Pb^2+的吸附量始终大于干鸡粪(高6.O%~20%);解吸曲线表明,生物肥、鸡粪在溶液中Pb^2+初始浓度为600mg/L时,对Pb^2+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4.1、21.0mg/kg),且生物肥对Pb^2+的解吸释放量始终低于干鸡粪(低3.1%~18.6%)。生物有机肥增加了有益真菌、放线菌、细菌等活性菌的数量,增幅分别为0.7~1.4倍、1.0~1.5倍、0.4~3.0倍,其中土壤硅酸盐细菌增加了0.15~3.50倍。生物有机肥降低了根腐病菌、疫腐病菌、白/紫纹羽病菌和线虫等有害生物的数量,其中,果园根域土壤白/紫纹羽病菌及白绢病菌的数量,施生物有机肥的平均比施用干鸡粪的下降了29.4%,比未施有机肥的下降了55.4%,经方差检验差异极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生物有机肥在果实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13例“贺卡语”分析、评述、归纳,其内容有美好祝愿、友谊颂歌、悠悠思念、个性礼赞等。“贺卡语”应摆脱空泛陈滥,以艺术地展现风采迥异的独特风格,采用比喻、排比兼对比等修辞手法,令人赏心悦目,获取美与情的陶冶和精神慰藉。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的矿产分布情况、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分布特征等资料,分析了该区主要地质灾害的特点和成因。结果表明,该流域南部山区主要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为主,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矿山以及不稳定地质结构和软弱岩性在强降水等触发作用下形成的;北部民勤主要地质灾害以荒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等为主,主要原因是该区三面被沙漠包围,沙化区面积和沙层厚度较大,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沙尘暴频繁,自然植被遭到破坏,超量开采地下水,利用高矿化度水灌溉等,并根据不同灾害形成机制和特点,提出了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主要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培训工作中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缺乏量化管理指标等一系列问题,制定了“培训方案”、“培训计划变更表”、“培训登记表”等规范化表格,以及需求人数、培训覆盖率、培训贡献率、培训百分比等量化指标,提出了建立一套适合建筑施工企业培训工作开展的规范化、量化管理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市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对比新疆石河子与宁夏两地的气候条件、灌溉条件、促控技术等,提出了宁夏开展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应在增加密度、控制株高、加强肥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川西茶区几种茶林(果)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西茶区现有的几种茶林 (果 )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尽管川西茶区日照较少 ,但茶林 (果 )复合生态系统能改变光、温、湿等生态条件 ,使茶园的微域气候得到改善 ,满足茶树喜温好湿、耐阴的生物学特性 ,有利于茶树生长和绿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因此 ,在川西茶区建设茶林 (果 )复合生态系统同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数字高程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形分析的基础数据,利用DEM可以提取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高程信息、体积、水系、河网密度等.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地表粗糙度等是反映地表起伏变化和侵蚀程度的指标.本文以浙江省低丘红壤区域为研究对象,在ArcGIS的支持下,利用1:10 000地形图的矢量化等高线对研究区域内DEM的生成进行了探索,实现了研究区域内的地形三维模拟;提取了坡度、坡向、坡长等地形特征因子,利用ArcGIS表面分析模块,结合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就地形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红壤地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冷桂华  邹佑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87-6588,6595
迷迭香具有抗氧化、防腐、祛臭、稳定颜色等作用,广泛应用于油类制品、肉禽制品、海产品、休闲食品以及香料中,在食品工业中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对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综述我国三十年来关于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以及进一步普及和提高问题。从生产观点出发,杂种优势的概念应该是:F_1或其后代超过其高亲本和当地的推广优良品种。根据不同作物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点,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可归纳为下列九种类型: 1、天然异交作物,如玉米、甜菜等。 2、雌雄异株作物,如菠菜、大麻等。 3、天然自交作物,如蕃茄、茄子、烟草等。 4、具有雄性不育系作物,如高粱、水稻、小麦、棉花、洋葱等。 5、具有自交不亲和性作物,如油菜、甘兰、白菜等。 6、无性繁殖作物,如马铃薯、甘薯、甘蔗以及多年生果树等。 7、双二倍体,如人工“小黑麦”等。 8、利用“无融合生殖”和“平衡致死”来维持“永久杂种”。 9、化学杀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