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在高温夏季(1993年7月1日~9月30日,合肥地区,开放式鸡舍,舍温27.9~38.7℃,平均32.3℃),用6种不同配方的日粮饲喂处于相同生境的6组23~36周龄罗曼蛋鸡。按罗曼公司推荐的饲养标准配制第1组日粮;对第2~6组日粮养分浓度作适当调整。饲养结果表明:各组间罗曼蛋鸡产蛋率、饲料转化率和产蛋饲料成本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其中,第5组鸡产蛋率(83.93%)和饲料转化率(43.64%)均为最高(P<0.01),比第1组鸡产蛋率(78.91%)和饲料转化率(41.26%)分别提高6.36%(P<0.05)和5.77%(P<0.05);第5组鸡产蛋饲料成本(2.55元/kg)比第1组鸡产蛋饲料成本(2.92元/kg)降低14.51%(P<0.01)。第5组日粮配方(%)为:玉米61.0、小麦麸3.0、大豆粕17.0、鱼粉4.0、菜籽饼4.3、蛋氨酸0.14、赖氨酸0.05、骨粉0.8、石粉8.5、磷酸氢钙0.8、食盐0.31、禽用微量元素添加剂0.12、罗曼多维素0.018。  相似文献   

2.
饲粮高剂量铜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选用6周龄肉用三黄鸡公120只,随机分为4个小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饲粮处理为:1组为对照组,喂实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2,3和4组饲粮分别为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硫酸铜形成的铜62.5,125和250mg/kg。试验期42d。结果表明:试验最初2同效果显著,与对照组比较,2,3和4组鸡体增重分别提高3.58%(p〉0.05),11.7%(p〈0.05)和16.16%(p〈0.01),  相似文献   

3.
540只1日龄红布罗商品代雏鸡随机分为9组,第1组饲喂以小麦为基础的诱发日粮,第2和第3组在1组基础上分别添加300(μg/kg日粮)生物素和动物脂肪(前期2%,后期3%)。第4至9组饲以玉米-豆饼型日粮,前后期分别添加0,50,90,120,150,200和0,50,70,95,120,160(μg/kg日粮)的生物素。结果表明:生物素缺乏造成足底皮肤炎,肝脏脂肪酸成分发生变化: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显著增加(P<0.01),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减少(P<0.05)。29日龄绝食24h,饲喂诱发日粮的鸡,血糖、肝糖原和肝脏总脂肪含量下降,血浆甘油三酯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玉米-豆饼型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生物素,绝食后血糖、肝糖原和甘油三酯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随生物素添加水平提高,对足部皮肤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前期添加150或200(μg/kg日粮)生物素对增重和饲料报酬较好,而后期添加生物素影响不大。种鸡试验选用336只20周龄育成种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以添加有0,100,150μg/kg生物素的日粮。初步结果表明:生物素对蛋重无影响,日粮添加100和150μg/kg生物素可提高受精率0  相似文献   

4.
苜蓿蛋白对仔猪和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比较苜蓿蛋白(AJPC)对仔猪和肉仔鸡的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蛋白对仔猪和肉仔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肉仔鸡日粮中用苜蓿蛋白替代豆粕和棉粕蛋白10%以下时,苜蓿蛋白对肉仔鸡生长和采食量没有不良影响;替代50%以上时,对采食量和生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苜蓿蛋白替代仔猪日粮中的棉粕和菜粕蛋白100%时,对生长有显著改善(P<0.01),生长速度分别提高10.2%和4.8%。  相似文献   

5.
镉中毒水稻苗期体内总蛋白量和POD、CAT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农农 《土壤》2000,32(3):125-129
镉对水稻种子苗期生长、体内蛋白质的分解抑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在低于致死浓度下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R〉0.88)。镉对种子造成伤害的临界浓度为0.05mmol/L,上时种子根芽生长势明显弱我镉害对照(P〈0.01),并比对照推迟2天达到100%萌芽 酶活性与对照差异显(P〈0.05),但是总蛋白分解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明显;0.5 ̄1mmol/L Cd^+  相似文献   

6.
胚胎的冷冻是用二步降温法,将胚胎降至-25℃,并直接投入液氮。试验Ⅰ,将6~8日龄的牛胚胎置于显微镜下,按发育期把胚胎分成桑椹胚、早期囊胚、囊胚、扩展囊胚四个阶段,然后分别平衡在1.5mol/L甘油+0.25mol/L蔗糖PBS液中,20min后进行冷冻。解冻后,各阶段的胚胎孵化率分别为:29.0%,73.2%,74.6%,61.2%。桑椹胚的孵化率极显著(P<0.01)地低于其它三个阶段的胚胎,其它三个阶段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将7日龄的囊胚,在显微镜下鉴定质量并分为1~5级,仅1,2级胚胎用于冷冻。试验结果表明:每管装2枚胚胎时,有1枚胚胎以上孵化的细管数,1级的有93.8%(45/48),2级的有77.4%(24/31),它们之间差异显著(P<0.05)。每管装3枚胚胎时,有2枚胚胎以上孵化的细管数,1级的有87.5%(42/48),2级的有68.0%(17/25),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和质量的牛体外培养胚胎冷冻后对存活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GnRH-A诱导泰和鸡母鸡排卵的生殖内分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D-Leu ̄6,Pro ̄9]-GnRHN-乙酰胺(GnRH-A)诱导泰和鸡母鸡排卵的生理效应,藉此探讨其生殖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1)GnRH-A具有显著刺激母鸡生殖器官发育的效应,导致母鸡卵巢、输卵管以及肝重增加(P<0.01),但对鸡体重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产蛋停止前1周施用GnRH-A可维持母鸡正常产蛋的生殖生理状态。(2)GnRH-A给药后最初20d诱发出两个鸡血浆促黄体生成素(LH)释放峰,处理组(GnRH-A组)血浆LH浓度在此期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然而与对照组相比较,处理组鸡血浆促卵泡素(FSH)却没有明显变化(P<0.05)。(3)鸡血浆孕酮(P4)浓庆在施用GnRH-A后明显上升,显著高于尚处休产期的对照组(P<0.01)。与此相反,给药后的囊初8d内,鸡血浆雌二醇(E2)浓度明显降低,虽然随后略有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据此可以认为,GnRH-A诱导卵巢和输卵管发育与鸡血浆LH、P4以及E2浓度变化密切相关,GnRH-A是一种有效的制剂,可应用于诱导卵巢和输卵管发育及换羽前产蛋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生长因子(EGF,PDGF)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1: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中,将卵母细胞平均随机的放入表皮生长因子浓度为0,2.5,25,50μg/L的成熟培养液和对照组中。实验2:在早期胚胎体外培养(IVC)过程中,将受精卵平均随机分配入5个不同培养液的处理组:(1)TCM-199+10%阉公牛血清(SS);(2)TCM-199+EGF+PDGF;(3)TCM-199+EGF;(4)TCM-199+PDGF;(5)TCM-199+无生长因子、其中EGF:50μg/L,PDGF:0.1μg/L。2,3,4,5组有0.1%PVA和0.3%BSA,并与颗粒细胞单层协同培养。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IVC)的方法与Lu等(1987)报道的相同。结果表明:浓度为50μg/L的处理组分裂率与对照组无差异(89.0%,92.4%,P>0.05),而浓度为0,2.5,25μg/L的处理组分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8.6%,82.3%,84.3%,P<0.05),在囊胚率和第7d一级胚胎率上各组均无差异。EGF在体  相似文献   

9.
奶牛分娩前后血浆类固醇激素水平变化与胎衣不下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20头怀孕奶牛(其中胎衣不下(RFM)牛和正常(NRFM)牛各10头]产前10天到产后2天外周血浆孕酮(P4)、17β-雌二醇(17β-E2)和雌酮(E1)的水平。结果表明,产前6~3天,RFM牛血浆P4水平略低于NRFM牛(P>0.05),而于产前2天突然跃升并显著高于NRFM牛(P<0.05)。血浆17β-E2水平,RFM牛于产前7天到分娩当天显著低于NRFM牛(P<0.05),尤其是产前7天和5天。血浆E1水平,产前10~1天RFM牛显著低于NRFM牛(P<0.05),尤其是产前8天和4天极显著低于NRFM牛(P<0.01);而分娩当天,RFM牛却显著高于NRFM牛(P<0.05)。此外,P4/17β-E2的比值,在分娩前6天和2天RFM牛极显著和显著高于NRFM牛(P<0.01和P<0.05)。上述结果表明,分娩前6天时,雌酮水平显著下降和P4/17β-E2比值显著升高可以作为奶牛胎衣不下的指征。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探讨了卵母细胞周围不同类型的卵丘细胞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及其随后的胚胎发育的影响。卵母细胞周围一般都含有多层卵丘细胞。按卵丘细胞的层数及形态将卵母细胞大致分为5类:(1)无卵丘细胞;(2)有2~3层卵丘细胞;(3)有4~5层卵丘细胞;(4)有6层以上卵丘细胞;(5)异常者(即卵母细胞外周有较厚的透明胶状物而无正常卵丘细胞)。以上5种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培养并受精后,其卵裂率(分别为:48.8%,70.9%,84.4%,82.1%,68.2%)及囊胚发育率(分别为:0.0%,17.8%,33.3%,54.6%,25.0%)除异常者外均随着卵丘细胞层数的增加而提高(P<0.05)。对含有2~6层卵丘细胞的卵母细胞成熟后进行不同程度的剥离处理。然后按剥离程度分为3组:(1)全部剥离;(2)仅剩放射冠;(3)放射冠外有2~3层卵丘细胞。受精后3组间的卵裂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1.7%,85.2%,84.4%)。而囊胚发育率(分别为:16.8%,23.8%,23.4%),全部剥离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有促进作用,从而影响随后的受精及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旨在探究豆粕、棉粕、菜粕、酒糟蛋白(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DDGS)、乙醇梭菌蛋白5种蛋白原料及其混合粉料的营养指标和理化性质的差异,确定影响颗粒饲料质量和制粒能耗的关键指标,对5种蛋白原料的制粒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豆粕为对照组,仅改变蛋白原料,采用相同的加工参数制备颗粒饲料,比较不同蛋白原料的制粒效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结果表明:在原料营养指标和理化特性方面,乙醇梭菌蛋白具有高蛋白含量、高蛋白溶解度、低脂肪、低纤维的特点,棉粕具有高纤维的特点,菜粕具有高纤维和低蛋白溶解度的特点,DDGS具有低蛋白和高脂肪的特点。蛋白原料吸水性强弱排列顺序为乙醇梭菌蛋白、豆粕、棉粕、菜粕、DDGS,水溶性与之相反。乙醇梭菌蛋白组和棉粕组的制粒能耗较高,豆粕组的制粒能耗最低;棉粕组和乙醇梭菌蛋白组的修正耐久性(Modified Pellet Durability Index,MPDI)较高分别为92.72%和90.57%,菜粕组的MPDI最低为79.68%;乙醇梭菌蛋白组的硬度最高为130.95 N,DDGS组的硬度最低为74.26 N;乙醇梭菌蛋白组的糊化度最高为45.56%,DDGS组的糊化度最低为31.36%。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得到,蛋白含量、蛋白溶解度和吸水性的增加会提高颗粒饲料硬度、PDI和MPDI;粗纤维含量、蛋白溶解度和吸水性的增加会增加制粒能耗。综合分析5种蛋白原料制粒特性,由高到低排序为乙醇梭菌蛋白、棉粕、豆粕、菜粕、DDGS。研究结果为实际生产颗粒饲料时蛋白原料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枣粉对陕北白绒山羊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枣粉添加量(0,10%,15%,20%和25%)下陕北白绒山羊肉的抗氧化性能,选取初始体质为(20.15 ±1.63)kg的40只6月龄健康白绒山羊,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无枣粉添加(对照组)、10%(I试验组)、15%(II试验组)、20%(III试验组)、25%(IV试验组)的日粮,饲养试验预试期10 d,饲喂期70 d;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试验日粮,测定瘤胃降解率和生长性能。饲喂试验结束后屠宰全部试验羊,以山羊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羊肉的色泽、丙二醛、肌红蛋白氧化状态、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酶基因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枣粉添加量增加,绒山羊的干物质消化率(Dry Matter Digestibility,DMD)、粗蛋白消化率(Crude Protein Digestibility,CPD)、平均日采食量(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ADFI)、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肌红蛋白(Myoglobin,Mb)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SOD基因表达量逐渐增加,而料肉比(Feed Conversion Ratio,FCR)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逐渐降低;其中III组的DMD、ADFI和AD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III组的红度值、肌红蛋白含量、氧合肌红蛋白(Oxymyoglobin,OMb)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I和 II组(P <0.05);在抗氧化中,III组的SOD酶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和I组(P<0.05);III组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I和IV组(P<0.05);在抗氧化酶基因中,III组的SOD、GSH-Px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I和II组(P <0.05),而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基因表达量低于对照组、I和II组(P<0.05)。总体上饲料中添加枣粉能够增加羊肉的抗氧化机制,抑制脂质氧化并改善肉色,在枣粉水平为20%时,能有效缓解山羊肉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同/异型乳酸菌对青贮玉米开窖后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该研究旨在分析添加不同发酵类型的乳酸菌处理对开窖后玉米(Zea mays L.)青贮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设计4个添加乳酸菌玉米青贮处理:CK处理(不加任何菌剂);T处理(同型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复合添加,添加量为1∶1,1×105 cfu/g;Y处理(异型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添加量为1×105 cfu/g;TY处理(同型+异型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和Lactobacillus buchneri复合添加,添加量为1∶1∶1,1×105 cfu/g。发酵期为60 d,检测开窖后各处理第0、48、96、144、192、240 h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的变化,应用隶属函数法对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Y和TY处理的有氧稳定时间显著高于其余处理(63.87~64.67 h,P<0.05),分别达到195.58和196.21 h,且乙酸质量分数始终显著高于CK和T处理(P<0.05)。T处理pH值始终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且乳酸质量分数始终显著高于CK和Y处理(P<0.05)。Y处理WSC(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质量分数始终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霉菌数量始终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CK处理的NH3-N质量分数,好氧细菌数量及CO2产量始终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开窖时间与各处理的CO2产量、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分别满足Allometric1,ExpDec1和Logistic非线性关系,与霉菌和好氧细菌数量呈一元线性关系。综合评价排序:Y处理>TY处理>T处理>CK处理。因此,单一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的玉米青贮,开窖后在改善发酵品质、降低有害微生物数量、提高有氧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单一添加同型或复合添加乳酸菌的玉米青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耕作(接种蚯蚓)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青花菜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传统机械旋耕(CK)、免耕(T1)以及生物耕作(T2)3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生物耕作能有效提高耕层不同部位的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其中尤以5~20 cm土层较为明显,生物耕作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以及含水量依次比传统机械旋耕(CK)增长58.33%、68.93%、67.06%和16.19%;与传统机械旋耕(CK)相比,生物耕作处理大大提升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以及蔗糖酶的活性,其中脲酶、蔗糖酶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5)。(2)生物耕作处理下青花菜的株高、开展度、叶长、叶宽等指标与CK和T1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间青花菜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差异不大,生物耕作处理增强了青花菜在各生长期的净光合速率。(3)生物耕作处理大幅提高了青花菜品质,生物耕作处理下的青花菜Vc含量是CK的1.2倍,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分别比T1处理和CK高1.05 mol·g-1和3.29 mol·g-1,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各处理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培育土壤有益动物的生物数量(生物耕作)可提高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对改善农田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研究了菜籽粕对肉用仔鸡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_3和T_4)浓度的影响,考察了生产性能,比较研究了仔鸡性别对菜籽粕的不同反应。结果表明:1.12%菜籽粕使仔母鸡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浓度均值显著降低(P<0.05),尤其在饲喂菜籽粕5周以内影响更大,而对仔公鸡没有显著影响;2.12%籽菜粕对仔鸡血清甲状腺素浓度无显著影响,但前期血清甲状腺素浓度略有增加,后期略为下降;3.12%菜籽粕使仔鸡前期增重减少,料肉比增加,但对后期生产性能没有显著不良影响;4.12%菜籽粕导致仔鸡甲状腺显著增大(P<0.05),而对肝重、肾重和脾重则无显著影响:5.12%菜籽粕组8周龄仔鸡血浆中未检出恶唑烷硫酮和异硫氰酸酯等毒素。  相似文献   

16.
The use of protease and cellulase preparations to extract pectins from plant byproducts (chicory, cauliflower) was investigated. Different enzymatic prepara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activities toward proteins, cellulose, and pectins. These preparations were then tested regarding pectin extraction, and extraction conditions (nature and concentration of enzyme, incubation time) were optimized. Enzymatic and acidic extractions were compared and also combined in sequential extractions. This study show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extract pectins by using cellulases and proteases. Enzymes can extract pectins with a higher yield ( approximately 35%) than acid (approximately 28%) but enzyme-extracted pectins have a smaller molar mass (300,000 g/mol) than acid-extracted pectins (500,000 g/ mol). Different hypotheses are tested and discussed to explain this mass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17.
采取一定技术手段实现秸秆的有效贮存,是保证秸秆沼气工程全年稳定运行的前提。干黄秸秆因其处于可溶性碳源与氮源双重缺乏状态,对贮存过程会有一定影响。该文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补充可溶性碳源(蔗糖)与蛋白氮源(豆粕)调节秸秆初始C/N比后,分析其对秸秆湿贮存过程及后续甲烷产量的影响。当原料初始C/N比分别为30:1、25:1和20:1时。经60 d湿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与仅添加蔗糖处理组相比,对贮存过程的pH值和干物质损失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效降低了半纤维素含量,乳酸产量分别提高了19.0%、22.2% 和31.7%;通过分析贮存前后的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可提高秸秆湿贮存过程中有益菌(乳酸菌)的相对丰度,腐败菌(梭菌属)的相对丰度降至0%;对湿贮存前后原料进行产甲烷潜力测试,结果表明,与贮存前相比,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提高3.9%、6.1%和10.8%。综上所述,通过补充可溶性碳源与蛋白氮源调节干黄秸秆C/N比,可改善干黄秸秆湿贮存过程的品质、稳定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并有效提高后续甲烷产量。研究结果可为秸秆沼气工程的贮存环节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基质通气栽培对人工营养基质水气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善黄瓜(Cucumis sativus)根际环境,试验以人工营养基质通气栽培(Z1)与沙壤土栽培(T1),人工基质不通气栽培(CK)比较,研究基质通气栽培对基质酶活性、基质养分含量和基质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到定植后60天时,Z1处理改善基质通气状况,比T1和CK降低了CO2浓度(59.81%,48.21%),提高了O2 浓度(13.66%,5.87%)。Z1处理比T1和CK提高了基质中主要代谢酶的活性,其中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81.88%和28.53%、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0.12%和20.54%、脱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2.61%和15.89%、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5.48%和8.47%;基质中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均明显提高;而且提高了基质总孔隙度、含盐量和含水量,降低了基质容重,改善了基质结构。最终基质通气栽培Z1较T1和CK的黄瓜产量分别提高了27.11%和8.94%,增产显著。因此基质通气栽培具有节水节肥,改善基质环境,和提高黄瓜产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3种不同光照强度对菌藻共生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该研究设计在淡水养殖池塘水质条件下,开展3种不同光照强度水平(CK组0,T1组4 750 lx,T2组7 580 lx)对菌藻共生生物膜内细菌的群落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菌藻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发育对不同的微生态环境有不同的响应,T1处理和T2处理的Alpha多样性指数,包括获得的OTUs数量(Number of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498.5±7.16、517.2±10.36)、Chao1指数(Chao1 index)(648.7±35.64、672.8±30.69)和Shannon指数(Shannon index)(4.68±0.01、4.85±0.03)显著高于CK处理(406.6±8.18,521.5±18.62,3.53±0.02),CK组菌藻生物膜的细菌群落在总体数量上处于弱势,显著低于T1和T2处理;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菌藻生物膜的优势细菌类群所占百分比的次序发生了改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3个处理中均为优势菌种,但丰度有显著差异。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在CK组和T1处理的属水平相对丰度为2.72%±0.93%和2.57%±0.46%,显著高于T2组;红杆菌属(Rhodobacter)相对丰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升高,T1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平均值显著高于CK组及T2组,菌藻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发育对不同的光照强度有不同的响应,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菌藻生物膜的优势细菌类群所占百分比的次序发生改变;T1组拥有较高的硝化和反硝化能力,CK组在降解多种有机物的能力方面较强。  相似文献   

20.
Preparation of Bioactive Recombinant Chicken Leptin Fusion Protei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鸡Leptin成熟肽的cDNA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RSET A的Nhe Ⅰ和Hind Ⅲ两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Lep -SCAU2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菌株BL21(DE3), 将重组菌在含氨苄青霉素100 μg/mL 的LB培养基中培养至OD600大于0.6之后,经IPTG 0.05 mol/L诱导表达出分子量约为17.5 kD的含6×His标记的重组鸡Leptin,诱导4 h后表达量达最高,占总菌体蛋白的25%左右,且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该重组鸡Leptin经50%Ni-NTA树脂纯化和透析复性折叠后分离出可溶性部分。对35日龄的矮脚黄鸡腹腔注射该可溶性重组鸡Leptin(2 mg/kg 体重);注射后60 min内的采食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 > 0.05),但在注射后80~120 min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Leptin处理公鸡的采食量在注射2 h后逐渐上升并在5.5 h时与对照组公鸡相同。但Leptin处理母鸡的采食量持续受到抑制,在注射后5.5 h时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母鸡(P <0.01)。表明所表达的重组鸡Leptin能显著抑制鸡的采食量(母鸡比公鸡效果更为明显),证明所制备的重组鸡Leptin融合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