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俗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大潮流,如何开发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是关系到一个地区旅游业有无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的重要问题。南京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而且,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良好的设施基础、市场基础与经验基础,对其进行合理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南京文化旅游的发展增添新活力。在对南京民俗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南京民俗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北京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初探——以房山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分析目前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了解游客对北京乡村民俗旅游资源的认知需求,以及当前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游客期望之间的差距。提出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战略措施,以期为民俗旅游健康、稳定、长期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使北京乡村民俗旅游面向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提高民俗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及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经迈进了21世纪的大门,新世纪的窗帘已经拉开,遍及全球的民俗文化旅游黄金时代已经到来。由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多,交通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酒店以及旅行社行业的不断发展,全球大众化的民俗文化旅游正在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崛起,并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中国不仅仅有广阔的疆域,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因此有着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坚实基础。只要全社会合理开发和利用好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就必能使中国的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壮大。本文从民俗简介谈到中国民俗,相对应引出民俗旅游的概念简介,最后针对性地阐述了民俗旅游发展与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4.
釆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模式,探究被访者的旅游动机及对景区客体类和存在类两方面的感知,得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产品开发中的优势与不足。在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强调从开发者的角度开发高附加值的民俗旅游产品来获取市场份额,重视挖掘蒙古族文化内涵,开启体验营销模式,提高景区的重游率,增加景区经济收益,以期为景区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邓清南  许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851-4852,4888
在分析四川民俗旅游资源内容与特色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3条创新开发的思路,以期为重振四川民俗旅游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6.
楼旭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255-3256
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利用与转移的诸多障碍,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健全机制体制,以教育性开发为基础,以转移性开发为重点,以特色性开发为方向,以制度性开发为关键,以政策性开发为保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开发利用与转移。  相似文献   

7.
合理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景区树立独特的文化形象,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以陕西省兴平市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为例,分类介绍马嵬驿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深挖文化元素、开发体验项目、完善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品牌推广等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郭斌  孙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61-21864
以陕西省柞水县为例,在介绍其旅游资源基本情况和旅游资源及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法对柞水县13个镇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聚类评价分析,并得出最佳聚类为3类,分为A区(乾佑镇、下梁镇、小岭镇、凤凰镇、红岩寺镇、曹坪镇、蔡玉窑镇、杏坪镇、柴庄镇、瓦房口镇、丰北河镇)、B区(营盘镇)和C区(石瓮镇)。研究结果表明,C区的资源综合品质最高,其次为B区,而A区资源分布不均,配套建设落后。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许东  汤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38-11639
城郊型森林公园因良好的环境质量和优美的旅游景观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旅游地位、功能与其他森林公园有所不同,因此其旅游开发有其独特特点。以沈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城郊型森林公园旅游的特点以及发展背景,分析了城郊型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城郊型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陈涛  崔胜军 《农业考古》2007,(6):176-178
赣南客家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并具备民俗旅游的区位条件,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具有开展乡村民俗旅游的优势。但是赣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着村民保护意识不强、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资源开发经费短缺、都市文明对乡村文化产生冲击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同时指出赣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必将对赣南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安浐灞河生态区生态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浐灞河生态区的民俗旅游规划为研究对象,针对西安市民俗旅游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民俗的视角出发,在总结规划区内民俗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采用“无形文化有形化”的规划手法,探讨了规划区生态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理念和开发对策,以实现浐灞河生态区生态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渝东南的地理概况,引入了旅游审美的内涵及"概率筛选"效应,分析了渝东南旅游景观的特点,进而从民族建筑美、民俗风情美、历史文化美、饮食特色美的基本美学形态方面,对渝东南民俗文化的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认为运用旅游美学分析认知民俗旅游资源的独特价值,并在旅游开发中将其显示出来,有助于渝东南旅游文化特色之美的保存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针对旅游开发的不同主体,分别从政府、旅游企业、普通民众角度,就渝东南民俗保护与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白马藏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甘肃省白马藏族民俗旅游开发的内容;以矩阵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方法为主,探讨了白马藏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并就白马藏族民俗旅游的开发条件、开发设想、开发原则及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董平  师守祥  张胜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94-6296
乡村往往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而且这些乡村民俗又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从旅游与民俗关系的论述入题,以陇南为例,研究乡村民俗文化特点及旅游开发价值,并对其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蕾  庞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70-10571,10574
以具有典型意义的河北省曲阳县羊平村为例,分析了曲阳县乡村民间文化旅游概况,阐述了其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旅游业已经获得一定发展的优势,也总结了其道路绿化不足、环境污染严重、高层次人才缺乏、小型商品开发不足的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该以商旅互动、立足文化、动态参与、系统规划、统筹兼顾等原则指导乡村民间文化旅游的开发设计,并总结了相关发展战略。针对羊平村,从环境建设、石岗雕刻公园休闲区设计、黄石广场功能区设计、乡村旅游商品设计方面展开了重点建设项目探讨,以期能对我国民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鑫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84-187
以平遥古城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及开发现状,并挖掘出平遥古城开发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就古城未来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建议,强调关注古城文明旅游开发重点及其在当今开发过程中如何寻求与现代文明的恰当相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进步发展和世界经济的转型下,森林旅游以其特有的优势,深受各国群 众喜爱。森林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而且还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就我国 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积极促进了我国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为我国林业快速发展建设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戴军  王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67-11168,11342
以遂宁市为例,综合分析了遂宁市域旅游资源特征、开发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市域旅游资源规划整合策略,以期解决市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区域竞争与协作问题。  相似文献   

19.
蒋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141-7142
稻作农业的周期性特点及其对节令、历法的要求,使侗族产生了对应于农事生产各阶段、各环节的神灵祭祀习俗,以此来祈求丰收、报告收成和表达感激之情,而年节、春祈、秋报因为在农业生产中有着特殊意义,而被赋予更多的社会生活内涵,演化成农事节日。围绕着农业活动和生产习俗,侗族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农耕祭祀与节日民俗。笔者介绍了侗族人民包括社节、下田节、清明节、开秧节、祭牛节、吃新节、祈雨节和春节在内的农事祭祀活动,综述了对土地崇拜的信仰及节日祭祀、祖先祭祀和谷神祭祀是侗族农耕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阐明祭祀是在不断重复、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产民俗,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后的习俗惯制,在农业祭祀活动中相应产生的禁忌民俗则是人们因为经验与知识的缺乏,无力改变荒年及晴雨丰歉的现实而依靠巫术希望求得丰收的结果。笔者认为,尽管侗族传统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地改变,但出于对农业和土地的依赖,农业祭祀活动仍将在侗族人们的生活中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