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菌生产主要利用各种农业废弃物和林业副产品进行,而且可在林下发展,是循环农业发展的优秀模式。重庆市渝东地区立体气候明显,具有发展食用菌生态特色产业的自然条件和市场潜力。分析渝东地区发展食用菌生态特色产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立体区域化发展,开发地方特色品种,发展食用菌加工业,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特色农业对我国西部的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总结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效益目标和应注意的问题.从生产要素和产业化两方面探讨了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区位农业模式与创新组织结构模式相结合、示范农业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相结合、工程农业模式与企业带动模式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应推广这三种模式,以促进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和实现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水稻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重庆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稳定重庆市粮食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重庆水稻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重庆水稻发展目标上渝西应主攻高产和超高产,渝东渝南重点发展优质稻;经营方式要由分散种植向规模化方向转变;耕作栽培技术由传统精耕细作向轻简栽培和机械化方向发展。提出了"加强稻田保护,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建立技术集成基地,集成配套轻简栽培技术;选择主推技术模式和主导品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是推进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升级的重要保障。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调研法,探讨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开发模式。研究结果显示:1)渝中经济发展区宜以发展多功能农业开发模式为主,重点打造休闲观光农业;2)渝西方山丘陵区宜以规模集约高效农业开发模式为主,重点发展蔬菜、粮油等基础产业;3)渝东北三峡库区宜以绿色循环农业开发模式为主,重点发展绿色循环农业;4)渝东南武陵山区宜以山地复合农业开发模式为主,重点发展山区特色效益农业。为保障不同模式下农业产业规划发展,阐释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加强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基调,同时提出需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紧扣时代脉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以城带乡”战略,抢抓农业科技和乡村旅游,从建设西部一流农业科技园区的角度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6.
《南方农业》2012,(12):22
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注册资本3000万元,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下属国有独资企业。公司以粮油、蔬菜种子研究、生产经营为主,是一个集科研、生产、经营、外贸为一体的综合型农业科技企业。公司以重庆市农科院为技术依托,走成果产业化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已拥有了独家开发的渝粉、渝红系列番茄,渝椒系列辣椒,渝早茄系列茄子,燕北黄瓜、春帅丝瓜系列瓜类;渝糯、渝科糯系列菜用玉米;渝单系列杂交玉米;庆优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7.
<正>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效益农业;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把渝东南定位为生态保护发展区,要求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这是针对重庆市情和渝东南实际作出的科学决策,回答了像渝东南这样的大山区怎样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问题,为彭水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  相似文献   

8.
根据渝西经济走廊地区各县(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方法,把渝西经济走廊地区各县(区)按发展水平高低为:江津>合川>永川>潼南>壁山>铜梁>綦江>大足>南川>荣昌>万盛>双桥.把此地区12县(区)分为农业发展水平较发达、一般发达、一般和落后4类.  相似文献   

9.
东南山区土壤遥感监测的图像处理及分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沙晋明  史舟 《水土保持学报》2000,14(1):38-43,47
我国东南山区植被覆盖率高,进行土壤遥感调查困难重重。通过对图像有效的切割、分析,并采用多种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突出主题信息、消除噪音。以经过处理的图像作为基础,进行各种分类试验,得出用马氏距离法比较适宜东南山区的土壤监测。  相似文献   

10.
王涛 《南方农业》2007,1(4):82-84
本文对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综合开发支持下的重庆市茶叶产业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综合开发依托项目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改善生产条件,扩大产业规模,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为重庆市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直辖以来,重庆农业综合开发支持茶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在资金投入、扶持范围、政策"门槛"、项目管理、科技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投入机制;扩宽扶持范围,推动全面发展;加强良繁基地建设,助推良种推广;加快标准化进程,提高产品质量;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推广示范实效;推动市场建设,打造渝茶品牌;降低贴息贷款"门槛",壮大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2.
渝西地区温光资源丰富,雨量充沛,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和蔬菜等作物,是重庆市的优质粮油及蔬菜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渝西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影响了粮食总产量的提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直接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呈现出年龄偏大、素质降低的态势,保证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和降低传统农业种植业劳动强度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糯玉米育种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起步、发展、上台阶三个阶段。使用普通玉米优良基因对地方资源进行改良,在育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渝糯7号的基础上,育成加甜型糯玉米填补了西南空白;育成超级糯玉米渝科糯1、2号;育成食用品质更优的、产量更高的鲜食糯玉米渝糯408,糯玉米育种不断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南方农业》2013,(3):2-4
南川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地处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南地区、渝南与黔北的联结点,具有"承北启南,左右传递"的区位优势;渝湘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重庆主城仅58km;依托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十一五"以来,南川区坚持"农  相似文献   

15.
陈丁 《南方农业》2011,(Z1):91-93
开县是重庆市渝东北区域农业大县,文章阐述了开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及加快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梁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东邻万州,南接忠县、垫江,西连大竹,北倚达县、开江。梁平史称梁山县,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1952年遂以境内有平坝而更名为梁平县。在梁平县中部地区,有一块由古代湖泊沉积而成的平坝,地势平坦而开阔,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号称渝东第一大坝。梁平沃野平畴,碧田万顷,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农业资源富集,农耕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7.
<正>农业是富民兴渝的基础。农业资本短缺,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当前重庆农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重庆作为全国最大的直辖市,集大城市与大农村于一体,农业底子薄、农户投资能力弱,财政支农供求矛盾突出、信贷支农约束严重。显然,要实现重庆农业融资上台阶,有效提升农业投资规模和效率,不仅需要从市级层面加快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也需要探索与各农业功能区相匹配的农业投融资机制。一、当前重庆农业、农村面  相似文献   

18.
<正>梁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东邻万州,南接忠县、垫江,西连大竹,北倚达县、开江。梁平史称梁山县,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1952年遂以境内有平坝而更名为梁平县。在梁平县中部地区,有一块由古代湖泊沉积而成的平坝,地势平坦而开阔,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号称渝东第一大坝。梁平沃野平畴,碧田万顷,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农业资源富集,农耕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9.
刘守珍  李俊莉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3):312-317,323
[目的]探讨制约鲁中南山区实验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山区实验区的良性演进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三维解释出发,在对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度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环境、科技4层面选取29个指标,测算鲁中南山区4个实验区(3种类型)2009—2015年各子系统发展度、实验区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及其可持续发展度。[结果]鲁中南山区实验区总体呈现发展度波动上升,协调度较低,持续度趋稳,可持续发展度较低的弱可持续发展特征,协调度对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科技子系统引领和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研究期内实验区可持续发展特征与实验区类型无明显关联,制约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尚未从根本上破解。[结论]今后应着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探索科技引导实验区协调、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因地制宜建立若干山区可持续发展示范模式,促进鲁中南山区实验区的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园区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确立了发展以“科技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加工型农业和市场型农业”为中心的产业定位,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运行机制、工作举措,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