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乙烯利对黄瓜杂交制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瓜,又名胡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植物.它栽培面积广,鲜食、加工皆宜,在菜蓝子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黄瓜杂种优势明显,但目前我国黄瓜生长中使用的种子仅有30%为杂交种.限制杂交种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杂交制种耗工多,成本高.为研究更加行之有效的杂交制种方法,我们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2.
就乙烯利不同浓度、不同浸种时间对制种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利能有效增大叶面积和茎粗,缩短节间长度,并显著提高雌花节率,降低主枝雌花节位。以乙烯利浓度为7 000 mg/L、浸种6 h的处理矮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黄瓜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正> 黄瓜杂交制种往往采用早春种植。我们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改进,进行麦茬种植,种子亩产量可达65公斤左右,经济效益提高3~5倍。主要方法如下: 1 科学育苗 1.1 苗床建设。苗床选在背风向阳处,采用阳畦或平畦,定植1亩需畦面25~30平方米。一般畦宽1.5~2.0米,阳畦后墙高0.6~0.7米。床土配比为4份腐熟的厩肥和6份田土,再加入三元复合肥2公斤、多菌灵粉0.5公斤,混匀后铺在苗床上踏实,厚度为8~10厘米。 1.2 浸种催芽。父本比母本提前种植10~15天。用55℃  相似文献   

5.
培育壮苗和合理正确的田间管理是提高种子产量的重要基础,而父本去杂、母本去雄及防虫隔离、采种方法等措施又是种子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根据多年的制种实践,总结出一套黄瓜杂交制种过程中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7.
不同浓度乙烯利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在黄瓜上进行不同施用次数的试验,结果表明:用100μl.l-1的乙烯利处理黄瓜幼苗1次或2次,能有效地提高雌花率,而乙烯利浓度过高或施用次数过多,会导致空节的形成,降低雌花率.  相似文献   

8.
9.
黄瓜是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种植面积较大,是农民菜篮子中不可或缺的菜品。目前育成的品种大部分是杂交种,本文论述了大棚黄瓜杂交制种中提高杂交制种纯度、发芽率及产量的栽培管理技术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黄瓜杂交制种的目的和生产商品黄瓜不同,所以在栽培管理和采取的技术措施也不尽相同,从6个方面对黄瓜制种问题作详尽介绍。  相似文献   

11.
试验设计了5个水平的保水剂处理,研究了保水剂对制种黄瓜种子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试验表明保水剂在黄瓜杂交制种中对黄瓜种子产量有明显提升作用,建议生产中以每667 m施用5kg保水剂即可达到增产的效果,增幅达24.0%。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花期长达1.0~1.5个月,开花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当大白菜制种田双亲之一进入终花期后,连续对另一亲本进行乙烯利喷施除蕾,可改变植株的源与库关系,减少无效分枝,促使营养物质向已结荚的种子正常发育积累,从而提高种子千粒重和有效产量。在大白菜花期,对植株喷施不同浓度(0、4 000、6 000、8 000、10 000和12 000 mg/kg)和次数(0、1和2次)的乙烯利溶液,研究不同乙烯利浓度和喷施次数的除蕾效果、抑制末花期无效分枝的作用、对制种产量和种子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0%乙烯利8 000~10 000 mg/kg药液连续喷施2次,间隔期为4~5 d,平均受药量10~15 mL/(株.次),化学除蕾以及抑制末花期无效分枝发生的效果最佳,且对制种产量、种子发芽率以及纯度没有显著影响,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千粒重和有效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3.
秦立金  徐振军  袁树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01-10602
[目的]探讨乙烯利浸种的促雌效果,筛选其最佳的浸种时间与处理浓度。[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2 0003、0004、0005、000、6 000和7 000 mg/L)对黄瓜种子进行不同浸种时间(8、12和16 h)的处理,观察其对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乙烯利处理黄瓜种子对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性指数均比对照有所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 000与5 000 mg/L浓度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均与对照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以浸种12 h处理5 000 mg/L乙烯利的处理效果最好,其发芽指数和活性指数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70.46和55.87。[结论]在种子期用乙烯利进行处理能抑制了黄瓜幼苗的徒长,促进壮苗,降低株高,增加株茎粗。壮苗指数与G值以处理5000 mg/L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研究喷施不同质量浓度乙烯利对黄瓜幼苗叶片胞间隙液几丁质酶的诱导积累及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乙烯利处理后黄瓜叶片胞间隙液蛋白质量浓度增加;几丁质酶活性水平也随乙烯利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出现不同幅度上升,其中,252mg/L的乙烯利对几丁质酶诱导作用最强;通过SDS-PAGE电泳,观察到252mg/L乙烯利处理后第1天,一种27.0ku几丁质酶在胞间隙积累,并在随后的取样时间显著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此外,与对照相比,质量浓度分别为126mg/L和252mg/L乙烯利处理后第7天,黄瓜幼苗株高增量显著降低,252mg/L处理的茎粗增量显著增加。乙烯利可以诱导黄瓜叶片胞间隙几丁质酶的累积,诱导的效果与黄瓜叶片对乙烯利质量浓度的感受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李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02-18104
[目的]探讨乙烯利处理对黄瓜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日光温室栽培的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在幼苗2、4叶期处理引起的植株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适宜浓度(50~150μl/L)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抑制秧苗徒长,显著增加1~10节内雌花数(2叶期处理)和11~20节内雌花数(4叶期处理),降低第1雌花节位;使功能叶片维持较高的生理生化活性,表现为明显提高黄瓜叶片可溶性蛋白质(Pr)、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光合速率(Pn),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在肥水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虽能提高黄瓜前期产量,但单瓜重偏低,某些营养成分下降。[结论]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改善黄瓜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16.
黄瓜枯萎病是影响世界各地黄瓜生产的重要土传病害,生产上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高达30%~50%.因此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的研究和对枯萎病抗性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黄瓜枯萎病抗性机理、抗病性遗传规律及生物技术应用方面的综述,为黄瓜枯萎病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总结黄瓜枯萎病抗病育种的成就和不足,以供借鉴和指导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瓜子粉缓解小鼠体力疲劳的作用,探讨黄瓜子粉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的机制。[方法]将8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对照组灌胃蒸馏水,黄瓜子粉各剂量组灌服剂量分别为0.25、1.25和2.50 mg/g的黄瓜子粉水溶液,连续28 d,于末次灌胃1 h后,通过力竭游泳试验和测定血尿素氮、血乳酸和肝糖原含量评价黄瓜子粉的抗疫劳作用。[结果]灌服黄瓜子粉后,小鼠游泳时间延长,血清尿素氮含量和乳酸量下降,肝糖原含量增加。[结论]黄瓜子粉通过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血乳酸含量,增加肝糖原含量增强了小鼠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黄瓜生产现状、种质资源、抗病育种、抗逆育种、生物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我国黄瓜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以抗病、早熟、丰产为主要育种目标,选用16个优良黄瓜自交系进行杂交组合配制,获得杂交组合23个,分为绿色和黄绿色2组,2011年春季进行了露地田间初选试验。结果表明:绿色组中P26(组合A31×A16,A31为母本)综合评价最高,第1雌花节位低(3.5节),早熟,定植至采收需36 d,前期产量高达7.97万kg/hm2,全生育期总产量达13.43万kg/hm2,瓜把短至2.80 cm,果实横径小(3.40 cm),果形指数大(9.15),油亮光泽,口感清甜,高抗枯萎病、霜霉病和白粉病;黄绿色组中P10(组合A40×A15,A40为母本)综合评价最高,果形美观,第1雌花节位低(4.5节),中早熟,定植至采收需40 d,前期产量可达7.54万kg/hm2,全生育期总产量为11.49万kg/hm2,瓜把长度仅0.80 cm,果实横径大(6.1 cm),果形指数3.38,有光泽,口感香甜,高抗枯萎病和霜霉病,抗白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