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吉林省作为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玉米秸秆产量不容小觑,现已成为玉米秸秆产量最多的省份之一。目前,吉林省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不乐观,综合利用比重较低,综合利用推广力度不够,对吉林省的玉米秸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吉林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吉林省正处在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作为吉林省的主粮作物,具有产量高、管理粗放的特点。近几年玉米秸秆处理问题一直困扰省、市各级农业、环保等主管部门。如何提高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秸秆焚烧原因及综合利用及如何科学合理处理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的概况和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和技术措施,以为今后吉林省秸秆资源化利用乃至生态省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在发展生物质能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我省具有进行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广阔发展前景。目前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仍存在利用率低,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本文就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模式,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吉林省秸秆资源合理利用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飞速增长,玉米秸秆的有效利用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阐述了吉林省玉米秸秆的基本概况,指出了玉米秸秆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师旺 《吉林农业》2013,(3):150-150
玉米是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生产环节除播种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外,收获及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成为制约玉米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为此,吉林省农机部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实施作业费补贴政策,很大程度地促进了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吉林省农机部门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广,使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逐渐为农民所接受。文章简要介绍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是粮食作物生产的副产品,由于利用空间不大,部分玉米秸秆被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加大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力度,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调研,结合中卫市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和秸秆还田机械化发展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禁烧和综合利用玉米秸秆的的思路和对策,指出综合利用玉米秸秆应采取的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系数测定及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采用田间测定及文献调查研究的方法,测定了吉林省主要农作物草谷比系数及秸秆可收集系数,估算出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秸秆资源量、地区分布、资源密度等,并对秸秆资源分布进行分析评价,为吉林省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和优化秸秆产业布局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发达国家特别重视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而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仍然以传统的燃料和直接饲喂牲畜为主,综合利用技术相对滞后。这不但造成秸秆利用率低,还严重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因此,如何提高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使玉米秸秆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是已探索出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农户及企业秸秆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量、利用途径、地区分布,并对各地区秸秆利用潜力进行分析,为吉林省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总量为2 563.98万t,利用率达74.58%。其中,燃料化利用总量1 446.09万t,利用率42.06%;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利用率分别为19.06%、11.47%和1.80%;基料化利用率最低,只占0.18%。长春市秸秆利用率最高,白城市、吉林市、通化市秸秆综合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2018-2020年吉林省实施第二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在包括公主岭市、梨树县等在内的中部黑土区推广包括条玉米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技术、玉米秸秆堆沤培肥等技术模式,技术实施后项目区内土层平均厚度28.67cm,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3.25% ,秸秆还田量71% ,每亩平均增产51.50万公斤,3年累计增收4.12亿元。以保护性耕作为主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黑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炭化玉米秸秆对棕壤磷素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以单施化肥和普通玉米秸秆(腐熟和未腐熟)配施化肥为对照,研究炭化玉米秸秆对棕壤磷素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分析玉米秸秆炭化还田对改善土壤磷素肥力的效果。【方法】对未腐熟、腐熟和炭化的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各处理均施用等量化肥,秸秆处理均按等碳量)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采用Hedley修正法顺序提取测定各处理磷素组分;采用严昶生的恒温震荡吸附法测定各处理对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比无秸秆(单施化肥)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全磷的含量,其提高幅度与秸秆处理所带入的磷素数量明显相关;不同处理的玉米秸秆对土壤磷素组分的影响比较明显,虽然本身有效磷含量不高,但炭化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碳酸氢钠无机磷及有机磷含量;施用玉米秸秆处理可以明显降低土壤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量,以炭化玉米秸秆处理最为显著,玉米秸秆腐熟与否与土壤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数无明显相关。【结论】施用炭化玉米秸秆还田不但可以促进土壤中磷素的有效化,而且可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提高磷肥的利用率,但也可能增强进入土壤中磷素的活动性,增大磷素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3.
霍灵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19-9120,9155
介绍了吉林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概况,基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在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效率上与全国相比并无显著优势,但玉米、高梁、大豆等作物同全国相比具有规模优势。针对这一结论,对优化吉林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未来粮食增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及化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及化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在吉林省玉米主产区不同类型土壤上,选择当地主推品种为供试玉米品种,设置测土配方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对比试验,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产量、肥料效益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作用。[结果]在吉林省东、中、西部地区不同土壤上,测土配方施肥的穗长、秃尖和穗粒数等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均好于农民习惯施肥,千粒重和穗粒数分别提高1.6%~6.7%和3.8%~8.0%。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测土配方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增产玉米122~1 228 kg/hm2,增收398~1 457元/hm2;化肥利用率提高0.22%~13.26%,说明测土配方施肥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基本合理。[结论]测土配方能达到玉米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农户及企业秸秆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量、利用途径、地区分布,并对各地区秸秆利用潜力进行分析,为本省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总量为2564.01万t,利用率达74.58%,其中,燃料化利用总量1479.06万t,利用率43.02%。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利用率分别为19.59%、11.70%和1.87%,基料化利用率最低,只占0.18%。长春市秸秆利用率最高,白城市、吉林市、通化市秸秆综合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6.
韩兴  陶伟  郭聃  王琳玥  谷伟  孙英  窦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00-6902
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按照《农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采用等间距法,以利用等指数80、100、120为间距,分别划分了吉林省农用地利用等。结果表明,以利用等指数80、100、120为间距相应划分了15、12、10个农用地利用等;以利用等指数100为间距对吉林省农用地利用等别进行划分较为科学、合理,为吉林省实行按等级折算补充耕地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吉林省近20年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育种应用的主要种质集中在黄早4改良、瑞德改良、兰卡斯特、旅大红骨、P78599等类群上;选育的自交系主要以二环系为主;杂优模式以黄早4×瑞德、黄早4×兰卡斯特、瑞德×旅大红骨、兰卡斯特×瑞德、P78599×其它为主要杂优模式。指出吉林省目前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应当加强种质交流合作,施行循环育种策略,不断进行育种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黄改系即黄早4及其改良的衍生系,具有配合力高、株型好、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统计分析吉林省1980~2006年审(认)定的358个品种亲本种质表明,我省利用黄早4及其改良衍生系组配的杂交种90个,自选黄改系29个,其中吉单180、四单19、吉单209、通吉100、郑单958、银河101等种植面积较大,为吉林省粮食生产、畜牧业及加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针对黄改系及其组配杂交种耐旱、质优、耐密特性,浅议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与生产上进一步应用的发展前景。指出今后我省利用黄改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生产与利用现状入手,针对吉林省秸秆能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状况,对吉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实物资源量为4 038.89万t,其中,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量达3 101.99万t,折合标准煤1 622.58万t;单位土地面积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量为7.97 t/hm2,其中:松原10.43 t/hm2、四平9.15 t/hm2、白城8.47 t/hm2、长春8.16 t/hm2;这些地区具有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指出吉林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雅芝 《农学学报》2013,3(12):60-63
为确定吉林省各市玉米机械化生产主导模式,提高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出玉米生产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农民购买能力、机械化水平及自然条件等5个因素是进行玉米机械化生产模式划分的主要因素,并选取玉米产量、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丘陵山区所占比重作为衡量指标。利用Q-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吉林省玉米机械化生产模式进行区域分类,将吉林省划分为3个区域。在分析各区域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各区域玉米机械化生产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