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咖啡酸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咖啡酸/马铃薯淀粉可食性膜,探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咖啡酸对可食性膜微观结构、物理性能、分子结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咖啡酸浓度的增加,膜的断裂伸长率降低至23.79%~45.81%,透光率降低至28.92%~76.70%,对水蒸气透过率影响较小;FTIR光谱分析显示咖啡酸与马铃薯淀粉之间没有新的官能团产生;膜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与咖啡酸浓度呈正相关,当咖啡酸浓度为0.5%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Fe3+还原能力最强;当咖啡酸添加量为0.4%时,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灰绿青霉和黑曲霉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为可食性包装材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陈大米为原材料,添加甘油作为增塑剂,制备了大米可食性膜,并对大米可食性膜的成膜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分别探讨了大米粉用量,甘油添加量和氢氧化钠溶液含量对大米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米7 g·100 m L-1,甘油3.5 m L·100 m L-1,0.2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7 m L·100 m L-1,干燥温度70℃,在光滑聚酯薄板上,采用流延法制得的可食性膜具有较强的抗拉伸强度与光泽度。  相似文献   

3.
安晓琼  李梦琴  张剑  雷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83-6584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可食性包装膜的主要改性方法,并对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对复合型可食性包装膜进行混合改性,将成为其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可食性淀粉膜制备材料与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试验对可食性淀粉膜的制备材料选择、工艺条件及膜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原淀粉为成膜主体,配以甘油(增塑剂)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增强剂),在80 ̄85℃烘干1h左右,即可得到比较理想的可食性淀粉膜。应用实验表明,这种膜具有良好的阻湿性与阻气性。  相似文献   

5.
初步研究了以胡萝卜为原料,添加0.4%的CMC,经流延成型、热风干燥而制成具有一定机械性能和营养特性的可食性包装膜.通过探讨各因素对成膜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可食性包装膜的工艺流程,该食品可作为可食性包装材料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  相似文献   

6.
以牦牛乳酪蛋白作为成膜基质,氢氧化钠调节pH,添加脂肪类物质(如硬脂酸、软脂酸及其混合物)作为阻隔剂,单硬脂酸小分子多元醇酯作为乳化剂,研究各种成分的添加比例、甘油添加量、烘干温度、质量浓度比及成膜工艺参数对成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膜组分和成膜工艺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当酪蛋白含量为2.5%,小分子多元醇酯含量为1%,pH7.0,烘干温度和湿度分别为30℃、40%时,改性膜形成一种新的结晶体,此时形成的膜最优。  相似文献   

7.
可食性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可食性膜是当前包装材料研究中较为热门的课题,国内外不断有新的产品和技术出现,并已应用到商品流通的许多领域,特别是食品包装和保鲜领域.文中对可食性膜的分类与特点、膜制备工艺与膜特性以及膜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可食性酪蛋白膜对食品贮藏过程中油脂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草莓、马铃薯、鸡胸肉为材料,研究不同可食性酪蛋白膜处理对其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抗坏血酸含量、过氧化值、TBA值和正己醛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涂膜组的蛋白质、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含量最高,脂溶性涂膜组次之,水溶性涂膜组稍高于对照组;马铃薯涂膜组比对照组的氧化程度低;鸡胸肉涂膜与未涂膜样品感官明显不同,抗氧化作用明显。由此可知,酪蛋白涂膜液优于涂膜对食品的保鲜效果,脂溶性涂膜效果优于水溶性涂膜,涂膜食品保鲜技术具有较佳的抗氧化能力和抑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9.
可食性小麦蛋白膜的透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由小麦面筋蛋白制得的可食性保鲜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贮藏保鲜性较大的透湿性的5种因素的影响效果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小麦面筋蛋白膜的pH值为5~11,乙醇体积分数为10%,热处理温度为60℃,热处理时间为4h,同时添加1.5%的增塑剂和2.0%的硬脂酸,膜的透湿性较低,效果较好,说明可食性小麦面筋蛋白膜是有良好阻湿性能的保鲜膜。  相似文献   

10.
可食性蛋白膜的形成与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食性蛋白膜对氧气、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屏障作用并具有较强的机械特性,由于蛋白质的亲水性,其对水蒸气的屏障作用较弱。文章就可食性蛋白膜的形成过程、影响膜特性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舒翔  邱奇琦 《安徽农业科学》2015,(11):267-268,315
冷榨制油技术是一种直接将未经轧胚或蒸炒的油料在室温至65℃之间,经低温榨油机压榨而获得营养价值、分子结构未发生变化的油脂和饼粕的制油技术.对冷冻低温压榨获取食用油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专利申请产出国和申请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冷榨制油的技术方向和技术手段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2.
曾舟华  徐振强  曾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09-16510
[目的]提高薯渣制乙醇的产率,并降低该过程的能耗。[方法]以干薯渣为原料,粉碎后加水,经纤维素酶转化,并采用混合菌发酵生产乙醇的新工艺。[结果]乙醇产率达到22.6%以上。与传统工艺相比,产率提高10%以上,能耗降低30%。[结论]新工艺有工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杀菌剂双炔酰菌胺在马铃薯上施用后的残留动态并以此制定其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在吉林和南京同时进行了残留动态试验,利用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结果]双炔酰菌胺在马铃薯植株中半衰期为4.5~7.5d,在土壤中半衰期为7.8~11.7d;试验条件下,双炔酰菌胺在最后1次施药后间隔3、7、14d均未在马铃薯中检出残留量。[结论]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在马铃薯上合理使用方法为:以75~150ga.i./hm^2喷施3次,安全间隔期3d;双炔酰菌胺在马铃薯中最高残留限量推荐值为0.01mg/kg。  相似文献   

14.
利用马铃薯渣和黑淀粉发酵柠檬酸的菌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91株黑曲霉中筛选出菌株A-44,经Co60-γ射线诱变,获得了一株利用马铃薯精淀粉下脚料深层发酵柠檬酸的变异株γ-115。当发酵培养基中马铃薯渣13%、黑淀粉10%时,摇瓶产酸达132~149mg/ml,对淀粉的转化率达83.50%~94.30%;当发酵培养基中马铃薯渣10%、黑淀粉6%时,30L发酵罐产酸达72~84mg/ml,对淀粉的转化率达81.40%~94.32%。  相似文献   

15.
黄秀娟  钟振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41-21344
[目的]探讨反渗透法浓缩马铃薯渣水解液的可行性。[方法]将反渗透技术应用于马铃薯渣水解液的浓缩,研究其浓缩工艺、过程及效果。[结果]适宜的反渗透操作条件为温度30℃,操作压力0.6~0.7 MPa,膜面流速30 ml/min。该条件下马铃薯渣水解液可由5.0°Bx浓缩到19.5°Bx。浓缩以后水解液的总质量为原来的25.03%,质量分数提高了3.9倍,水分减少了78.62%。在40℃下,0.2%NaOH和0.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溶液可作为浓缩操作后反渗透膜的清洗剂,恢复系数高达96%。[结论]该浓缩工艺耗能低,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容易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6.
唐亚丽  赵伟  卢立新  仇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52-18753,18765
[目的]研究增塑剂的浓度、干燥温度对大豆蛋白膜性能的影响,以提高膜的阻油性能与机械性能。[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成膜材料,通过改变增塑剂浓度(1%、2%、3%)以及干燥温度(50℃、60℃、70℃),测定透油系数、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析增塑剂浓度、干燥温度对膜机械性能和阻油性能的影响。[结果]增加增塑剂用量可提高膜的断裂伸长率、降低膜的抗拉强度,但是对阻油性能影响不明显,适宜的增塑剂浓度为2%;对膜液进行热处理,可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但会造成透油系数增加,适宜的成膜温度为60℃。[结论]该研究改进了大豆蛋白膜的阻油性能与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7.
试验观察了不同配比的蛭石粉、糠醛渣混合基质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蛭石粉和糠醛渣配比为25∶1时,马铃薯试管苗根长比对照增加0.9 cm,匍匐茎数比对照增加1.0个,匍匐茎膨大数相对优于其它处理,最有利于微型薯地下部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采用黑曲霉γ - 115在 12 0 0L的发酵罐中进行柠檬酸发酵中间试验。结果表明 ,在含有10 %马铃薯渣和 6%黑淀粉的发酵培养基中 ,34℃培养 96h左右 ,黑曲霉γ - 115对糖的转化率达83 14%。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从发酵液中提取柠檬酸的试验 ,提取收率达 57 4 9%。  相似文献   

19.
塑料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食品包装研究人员的重视,可食性包装膜由于其绿色安全,成本低廉等特性成为近年来取代塑料包装的研究热点之一。可食性包装膜主要采用可食性生物聚合物和食品级添加剂制成,主要通过阻止气体、水气和溶质的迁移,添加抗氧化、抑菌性物质等提高食品质量,保护食品免受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破坏,从而延长食品货架期。对关于可食性包装膜的介绍、分类、制备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可食性包装膜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继蕊  孙骞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0):189-191
[目的]研制一种具有抗氧化性的新型可食性包装材料.[方法]利用壳聚糖和玉米醇溶蛋白为成膜材料,以肉桂精油作为抗氧化成分,制备不同精油添加量的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可食性膜,研究精油添加量对膜的阻隔性能(透气性、透水性)、机械特性(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抗氧化性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添加精油后,膜液黏度下降,有更好的铺展性,添加9%精油的膜断裂伸长率最好,为44.05%.随着精油含量的增大,膜的阻隔性和抗氧化能力均有所增强,其中含12%精油的膜自由基清除率最大,为90.12%.SEM结果表明复合膜中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分子相容性较好,表面光滑平整.[结论]该研究可为肉桂精油复合膜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