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限饲技术在肉鸡生产中应用,不仅可以节约成本,降低腹水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还可以降低体脂和腹脂率等,进而改善鸡肉的卫生和营养品质,文章综述了限饲技术和方法、肉鸡生产中限饲的必要性和限饲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限饲技术在肉鸡生产中应用,不仅可以节约成本,降低腹水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还可以降低体脂和腹脂率等,进而改善鸡肉的卫生和营养品质,文章综述了限饲技术和方法、肉鸡生产中限饲的必要性和限饲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实际条件下限饲对肉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1:1008羽1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重复36只。一组为对照组,全程自由采食;其余各组为限饲组。各限饲组1-9日龄自由采食,于10-20日龄分别给予自由采食组前1 d 100%、90%和80%的采食量,21日龄恢复自由采食。受夏季高温影响,试验1饲养后期日平均舍温为36℃。试验2:440羽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22只。试验处理、日粮同试验1。结果表明:试验1,42日龄体重、试验全期料重比,限饲组、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限饲组42日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自由采食组提高全期料重比(P〉0.05);限饲处理不影响肉鸡胴体率、腹脂率及死亡率(P〉0.05)。结论,高温情况下,艾维茵肉鸡能够对较深程度的限饲作出适应性反应;本试验条件下,对爱拔益加肉鸡不宜进行限饲。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应用限饲措施探讨限饲对商品代肉鸡各项生产的影响及最佳限饲周龄,试验结果显示,从第5周龄开始限饲至第8周龄结束的试验组成活率、日增重、料肉比、孕利分别为96.00%、41.02g、2.98:1、2.58元/羽;而对粗则分别为96.50%、42.03g、3.11:1、2.19元/羽,表明限饲对商品代肉鸡鸡群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及增重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提高鸡群的饲料转化率,提高饲料报酬,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限饲对肉鸡生长及屠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限饲对哈博德肉仔鸡生长性状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限饲组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5-8周龄体重、腹脂重和腹脂率均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限饲组可以提高肉鸡的脾脏指数,而且能量限制组的效果优于自由采食组。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12头胎次、体况相近的母猪(民猪、长白猪各6头)进行纯种繁育,旨在探讨哺乳期母猪蛋白限饲对子代肉质及肌纤维发育的影响,每个品种母猪随机分为两组,在哺乳期饲喂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照组日粮蛋白水平为18%,限饲组日粮蛋白水平为9%),哺乳期为28 d,子代断奶后饲喂相同的标准日粮。测定子代猪18...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取9周龄的白羽半番鸭母本1080只,测定6种不同的限饲方法对白羽半番鸭母本育成期生长性能、产蛋期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羽半番鸭母本21周龄的平均体重以T2组最高,为2.86 kg,T1组为2.80 kg,T1与T2组差异不显著,T1组整个时期的生长曲线与其他组相比增长较均衡;而T6组严重偏离其他各组。T1组开产最早,300日龄入舍鸭的平均产蛋量最高,为98.78枚/只,T6组最低为79.27枚/只,此两组差异极显著,T1与T3、T5与T6差异显著,其他各组均差异不显著;T1组产蛋高峰期的持续时间也比其他各组长。以T6组饲料成本最低,T1组饲料成本最高;T1组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取9周龄的白羽半番鸭母本1080只,测定6种不同的限饲方法对白羽半番鸭母本育成期生长性能、产蛋期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羽半番鸭母本21周龄的平均体重以T2组最高,为2.86 kg,T1组为2.80 kg,T1与T2组差异不显著,T1组整个时期的生长曲线与其他组相比增长较均衡;而T6组严重偏离其他各组。T1组开产最早,300日龄入舍鸭的平均产蛋量最高,为98.78枚/只,T6组最低为79.27枚/只,此两组差异极显著,T1与T3、T5与T6差异显著,其他各组均差异不显著;T1组产蛋高峰期的持续时间也比其他各组长。以T6组饲料成本最低,T1组饲料成本最高;T1组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母鸡采食量限饲对子代脂肪沉积、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母体营养效应及子代后天的补偿作用。【方法】选择东北农业大学繁育的高、低脂系肉种母鸡各384羽,分别分为两个处理组。产蛋期,处理一饲喂正常日粮,处理二日采食量是处理一的75%。产蛋高峰期收集种蛋进行孵化。子代自由采食常规水平日粮。【结果】母鸡采食量限饲显著提高子代28日龄腿肌脂肪含量(P<0.05),56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子代肝脏脂肪含量品系间存在差异,高脂系显著高于低脂系(P<0.05);品系与采食水平的互作对子代肝脏脂肪含量和28日龄胸肌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子代腹脂率品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56日龄时,子代肝脏FAS酶活性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品系与饲喂水平的互作对肝脏FAS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子代肝脏FAS mRNA表达丰度1日龄时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28日龄时,品系与饲喂水平的互作对肝脏FAS mRNA的表达影响显著(P<0.05);母鸡采食量限饲显著提高了28日龄子代肝脏FAS mRNA的表达丰度(P<0.05);56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母鸡采食量限饲影响子代脂肪的沉积,且品系间表现出不同的趋势;56日龄时,肉仔鸡肝脏FAS酶活性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且品系与饲喂水平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肉仔鸡肝脏FAS mRNA的表达丰度受母体效应的影响,并且在其后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限饲对合浦鹅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8只1日龄合浦鹅预饲28d后随机分为2组,采用相同日粮,对照组自由采食、试验组的投料量为对照组前一天采食量的85.0%,在42d的饲养期间分别测定合浦鹅日增重、料重比和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等指标,探讨限饲方式对合浦鹅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鹅的实际饲料采食量为对照组的80.5%,其日均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料重比则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鹅的粗脂肪(6周龄)和干物质表观消化代谢率(9周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者的其他养分表观消化代谢率在两次消化代谢试验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试鹅宰前活重虽高于试验组(P〈0.05),但其屠宰率和半净膛率与试验组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鹅的尿素氮、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稍高于对照组,其他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则稍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当合浦鹅限食量达到19.5%时,其日粮养分消化率虽无明显提高,但饲料转化效率较高,说明适当限饲不仅能改善鹅胴体和肌肉品质,而且有可能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饲料和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选用健康活泼,体重相近,75日龄的约重3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小猪,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36头.对照组为常规日粮饲养,试验组在常规日粮中添加4%的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其对生猪规模化饲养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106 d后出栏屠宰,试验组的屠宰性能、肉品质、脂肪酸及氨基酸含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屠宰率提高了1.53%、胴体重增加2.75%,背膘厚减少0.02cm,肉色评分更高,pH45min、pH24h值更低,猪肉嫩度、熟肉率也更好,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含量更高,且无抗生素和重金属残留.饲养微生物发酵饲料明显改善了猪肉的风味,提高了猪肉的香气,食用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可为人类提供更为安全、健康、营养的风味猪肉.  相似文献   

12.
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在提高肌肉品质中的作用,为优质鸡肉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笼养、室内平养、草地散养3种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脂肪沉积与分配和肉质性状的影响,同时探讨肌内脂肪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散养条件下,河田鸡脂肪沉积显著降低(P<0.05),其中对腹脂的沉积影响最大,肌肉剪切力、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笼养鸡和平养鸡(P<0.05),而pH值、滴水损失、烹饪损失、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肌内脂肪与肌肉pH值、剪切力、胸肌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而与滴水损失率、烹饪损失率、肌纤维密度和嫩度呈正相关。[结论]饲养方式对脂肪沉积与分配有显著的影响,笼养鸡的肌内脂肪、肌间脂肪、皮下脂肪、腹脂率显著高于散养鸡。  相似文献   

13.
限制饲养技术是肉用种鸡饲养的核心技术,导致肉种鸡饲养的失败除疾病因素外,都与限制饲养有关.限制饲养的目的是控制肉种鸡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相符合,其关键是确定每周适宜的饲喂量.判断限制饲养成败与否有二个指标,一是开产体重,二是鸡群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14.
1993~1994年对美系杜洛克猪的生长性能,生长发育和胴体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洛克公猪(171头)平均日增重762.98g,母猪(110头)672.17g,公猪较母猪高90g(P〈0.01),饲料利用效率公猪优于母猪,每kg增重耗料量为公猪2.51kg,母猪2.83kg,单位增重公猪较母猪节省0.32kg(P〈0.01),体重达90kg时公猪母猪体尺相近(P〉0.05),对18头活重90  相似文献   

15.
柳志余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97-13398,13417
[目的]为珍珠鸡的科学饲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日龄初生重相近的珍珠鸡180只随机分为散养、地面平养和立体笼养3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珍珠鸡生长、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与散养相比,地面平养和立体笼养可提高珍珠鸡生长性能,但效果不显著。散养珍珠鸡腹脂率较其他2组显著降低,而胸肌肉色显著高于其他2组,腿肌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结论]各种饲养方式各有利弊,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2种不同饲养方式(常规饲养和测定站饲养)对杜洛克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饲养的杜洛克猪的料重比、胴体瘦肉率,肌肉L、b、L_(24)、a_(24)、b_(24)值,背最长肌中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肌肉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均比测定站饲养的杜洛克猪高;而测定站饲养的杜洛克猪的胴体重、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皮脂率、肉色、24 h大理石纹、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肌肉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肌肉棕榈酸和油酸含量均比常规饲养的杜洛克猪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饲养方式对杜洛克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种不同饲养方式(常规饲养和测定站饲养)对杜洛克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饲养的杜洛克猪的料重比、胴体瘦肉率,肌肉L、b、L_(24)、a_(24)、b_(24)值,背最长肌中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肌肉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均比测定站饲养的杜洛克猪高;而测定站饲养的杜洛克猪的胴体重、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皮脂率、肉色、24 h大理石纹、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肌肉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肌肉棕榈酸和油酸含量均比常规饲养的杜洛克猪高。  相似文献   

18.
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肌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测定了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的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的氨基酸、脂肪酸及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大约克的肉色评分最好,失水率和滴水损失最低,分别为3.34、8.30%和2.43%,杜洛克的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3.4和2.11%,剪切力最小,肌纤维最细。每100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以长白猪最高,分别为22.97g、18.04g、9.25g,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长白猪最高为40.25%,分别比大约克、杜洛克提高1.77%(P<0.05)、1.54%(P<0.05)。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脂肪酸总量大约克稍高于杜洛克,二者差异不显著。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SFA 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都以大约克较高,分别比杜洛克提高14.33%(P>0.05)、3.89%(P>0.05)、0.33%(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杜洛克较高,比大约克提高2.32%(P>0.05)。肌苷酸(IMP)含量以长白猪最高为2.57 mg/g,比大约克、杜洛克分别提高1.18%(P>0.05)和2.39%(P>0.05),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夏茭适宜的栽培模式.[方法]以双季茭白龙茭2号和浙茭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棚覆盖、小拱棚覆盖和露地栽培3种模式,分别考查分析不同模式对茭白萌芽、生长发育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利用大棚、小拱棚覆盖栽培,均可以提高早期温度,促进茭白萌芽,促进提早上市,提高市场销售价格.但小拱棚栽培保温效果相对大棚栽培较差.[结论]夏茭栽培以大棚、小拱棚覆盖栽培模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