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厚明  付业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06-7407
[目的]进一步探讨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提出相应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毕单15号玉米为供试材料,设置60000、67500、75000株/hm23种不同种植密度及285、330、385 kg/hm23个氮肥用量,随机区组排列,研究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毕单15号玉米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中高种植密度(67500苗/hm2或75000苗/hm2)、高氮量(385 kg/hm2)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通过测土施肥与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获得8779kg/hm2的玉米单产。[结论]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两大重要因素,要提高玉米单产,就必须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适量的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三个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三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中上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研究了5种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滑丰9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滑玉11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金丹玉11在5.25万-8.25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3.
省工棉2号最佳种植密度及最适施肥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省工棉2号的高产栽培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最适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桃园县地区,省工棉2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在该种植密度下,司尔特棉花专用缓释肥的最佳施用量为900kg/hm2,籽棉产量可达3422.5kg/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产量高、薯块空心率较低的"华恩1号"种植密度,为其大面积推广和充分发挥其优势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6个种植密度分别为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株/hm2。[结果]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薯块空心率的降低。当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薯块空心率为5.5%,产量为42 895.5 kg/hm2,居第2位;当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时,薯块空心率为2.2%,产量为44 737.5 kg/hm2,居第1位。[结论]"华恩1号"种植密度控制在6.45万~7.20万株/hm2,能有效减少薯块空心率,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甘薯新品种龙紫4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加快新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对甘薯产量和薯块性状的影响。[结果]甘薯产量和大中薯数比例随种植密度提高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时甘薯产量最高(37.52 t/hm2)。薯单株薯重、大中薯重比例和单株结薯数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甘薯产量、单株薯重、大中薯数比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施肥量为525 kg/hm2时,甘薯产量最高(38.78 t/hm2)。[结论]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能增加甘薯产量。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施肥量为525 kg/hm2时龙紫4号能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洛单248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群体生理指标进行研究,为提高其单产和总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5个种植密度分别为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4次重复。[结果]在6.0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群体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合理,具有"前快、中稳、后衰慢"的特点,且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叶片光合的进行,后期干物重增长最为迅速;通过产量分析得出,洛单248在豫西获得理论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为64 306.3株/hm2。[结论]洛单248在豫西种植的最佳密度为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高原  李晓辉  郑艳铃  刘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21-5822
[目的]为垦啤2号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2007年设计6个施氮水平和5个种植密度,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垦啤2号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垦啤2号的株高、千粒重和产量均增加,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各施氮处理产量差异达0.01显著水平,施氮量为67.5 kg/hm2时产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也最高。当种植密度为350万株/hm2时,垦啤2号的千粒重最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小区产量增加,当种植密度为4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结论]垦啤2号在黑龙江垦区的最适种植密度为425万株/hm2,最佳施氮量为67.5 kg/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甘薯品种龙薯15号配套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为其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探讨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4个因素对龙薯15号鲜薯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钾肥>氮肥>密度>磷肥。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最大,磷、钾肥互作的影响效应较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均可提高甘薯产量。在该试验条件下,龙薯15号的最高理论产量为60.24 t/hm2。[结论]龙薯15号产量在50.00 t/hm2以上时的农艺措施为:密度5.83万~6.08万株/hm2,施氮肥132.48~148.19 kg/hm2,施磷肥40.59~49.41 kg/hm2,施钾肥184.73~215.93 kg/hm2。  相似文献   

9.
对玉米新品种晋单63号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密度处理水平下,以6.75万株/hm2折合产量最高,为10 060.3 kg/hm2;其次是6.00万株/hm2,为9 400.3 kg/hm2。综合考虑地力等因素,晋单63号在山西省南部夏播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4.50万、5.25万、6.00万、6.75万株/hm2)和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Zca mays L.)品种华玉10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湖北省山区春播最适宜的密度应掌握在每公顷5.25万~6.00万株;施肥量以每公顷1 200 kg(底肥∶苗肥∶穗肥=5∶1∶2)的处理方式产量最高,单产达到9 175.5kg/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冀南地区麦套条件下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中早熟抗虫杂交棉邯杂9号为材料,在冀南地区曲周示范点研究了种植密度(3.75万、4.50万、5.25万、6.00万和6.75万株/hm~2)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有明显影响,在5.25万株/hm~2处理时,籽棉产量达到最高(4 693.4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3.75万株/hm~2)和高密度处理(6.75万株/hm~2),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在4.50万株/hm~2时,皮棉产量最高(1 942.6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3.75万株/hm~2)和高密度处理(6.75万株/hm~2),与其他2个处理相当。在3.75万~5.25万株/hm~2处理时,铃重变化不大,但显著高于6.00万、6.75万株/hm~2处理。[结论]在维持较高铃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群体铃数,从而实现麦套棉高产。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地区马铃薯青薯2号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永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15-1017
[目的]研究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密度,及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方法]在柴达木地区利用4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青薯2号马铃薯的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其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含量、淀粉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柴迭木地区,青薯2号块茎产量、淀粉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25.00kg/hm^2、P2O5 120.00kg/hm^2、K2O 250.00kg/hm^2;商品薯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99.32kg/hm^2、P2O5 95.67kg/hm^2、氧化钾199.32kg/hm^2。[结论]在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产量、淀粉产量与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小麦种植筛选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比。[方法]设置3种种植密度与5个肥料配比施用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比对小麦宁春52号的影响。[结果]分蘖期与拔节期,相对较高的播种密度A3(540万株/hm~2)叶面积系数最高,而在挑旗期,相对较低的播种密度A1(450万株/hm~2)叶面积系数整体较高,在各生育期相对较高的施肥水平(施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255 kg/hm~2,钾肥135 kg/hm~2)叶面积系数整体较高;分蘖成穗率在A2(495万株/hm~2)下整体最高,在B3施肥水平(施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钾肥135 kg/hm~2)处理下相对最高;较高播种密度A3(540万株/hm~2)、较低的施肥水平B1(施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55 kg/hm~2,钾肥0 kg/hm~2)既适合该品种的高产要求,也符合高肥力土壤的低施肥需要。[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的播种与施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得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泰山27良种良法配套的栽培模式。[方法]以泰山27为材料,设3个主处理和3个副处理,共9个组合,研究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泰山27在施纯氮225 kg/hm~2、基本苗240×10~4~300×10~4株/hm~2的条件下,产量最高,达8 933.40 kg/hm~2;在施纯氮300 kg/hm~2、基本苗360×10~4株/hm~2的条件下,产量最低,仅7 566.60 kg/hm~2。[结论]泰山27适宜的基本苗为240×10~4~300×10~4株/hm~2,氮肥用量宜结合不同的地力条件,在保证水分的前提下,酌情施肥,以免造成水肥胁迫,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江淮地区稻油二熟制水稻秸秆还田后的油菜免耕生产力保持技术。[方法]通过选择油菜种植品种,调控播种密度、运筹肥料等栽培技术开展研究。[结果]水稻秸秆还田下油菜免耕直播,选择分枝数少的品种便于油菜机械收割;相同施肥条件下,棉油11号15.0万棵/hm2处理比24.0万棵/hm2处理的有效分枝数多38.96%,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时,理论产量比15.0万棵/hm2处理高81.41%,实际产量高47.44%。在油菜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情况下,不同施氮量对油菜植株的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均有影响,以施氮量210 kg/hm2理论产量最高,达3 671.70 kg/hm2。[结论]适当调控油菜直播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油菜生长,适当密植能提高油菜产量,同时便于油菜机械收割。  相似文献   

16.
采用裂区设计,以双高大豆牡丰7号为材料,以施肥水平(300、345、390、435和480 kg.hm-2)为主区,栽培密度(30×104、32×104、34×104、36×104和38×104株.hm-2)为副区,研究了施肥水平和栽培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丰7号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受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四川安宁河流域玉米新品种提供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玉米新品种西试1号为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西试1号产量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素的作用规律。[结果]磷肥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N与P、N与密度、K与密度及P与K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结论]产量≥9 450 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施氮量481.8~937.5 kg/hm2,施磷量551.1~897.9 kg/hm2,施钾量128.4~214.8 kg/hm2,栽培密度54 855~63 945株/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互作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常德烟区烟草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水平种植密度,3个水平氮肥用量,共9个组合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期主要受氮肥用量的影响,而种植密度对生育期基本没有影响。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烤烟单株叶面积、株高、茎围、单叶重和节距的影响显著,对叶片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上部叶和下部叶烟碱含量影响显著,对烤烟上等烟比例、产量和均价的影响显著。其交互作用对上部叶烟碱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中部叶和下部叶还原糖含量和总钾含量影响显著。氮肥用量是单株叶面积、株高、单叶重、节距、烟叶总氯含量、烟叶总钾含量、烟叶总氮含量、烤烟产量、烟叶均价和产值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种植密度是茎围、烟叶烟碱含量、烟叶总糖含量、烟叶还原糖含量和上等烟比例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结论]烟叶产量以D3N3(种植密度1.80万株/hm~2,施氮量135 kg/hm~2)处理最高,为2 104.6 kg/hm~2;烟叶产值以D_2N_2(种植密度1.65万株/hm~2,施氮量120 kg/hm~2)处理最高,为52 729.7元/hm~2。  相似文献   

19.
赵玉凤  纪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19-17521
[目的]探明夏大豆(Glycine max)获得3000 kg/hm2产量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技术.[方法]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和施肥量对夏大豆产量的影响,并进行寻优.[结果]影响夏大豆产量的顺序是:施氮量>施磷量>密度>施钾量.夏大豆获得3000 kg/hm2以上产量的各因素最佳取值范围是:种植密度20.6万~23.2 万/hm2,施氮量83.5 ~ 95.2 kg/hm2,施磷量57.1~73.1 kg/hm2,施钾量43.0~ 52.0 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