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芝加哥植物园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色彩构成在芝加哥植物园园林植物设计中发挥的作用。运用实例分析了芝加哥植物园中园林植物的色彩设计,指出芝加哥植物园墙体植物装饰、庭院水景、室内花房、树体装饰的具体色彩对比应用效果,为我国园林植物设计提供了详实的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2.
北京深圳两市室内观赏植物种类及应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深圳两地的花卉市场、酒店及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室内观赏植物的种类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常见的室内植物287种(包括变种和品种),隶属于225属,1 03科,其中木本植物107种,占37.28%,草本植物180,占62.72%;常见室内植物以观叶植物为主,应用频率较高的植物有绿萝、散尾葵、马拉巴栗、巴西铁、红掌等;室内植物景观应用多采用点状、线状、面状配置模式.最后对比两地室内植物应用的异同,对室内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水景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一些居住区的水景设计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了点状空间的水景、线状空间的水景、面状空间的水景在居住区中的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市区的"楚风小区"、"常青花园"两个居住区的水景设计作出了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4.
水系景观空间作为徽州水文化重要载体,蕴含了古徽州先民们在对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的理水智慧。徽州聚落水系景观空间秩序与特征分析表明:徽州聚落选址规律分布与徽州水系等级、水系距离和水系周边环境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徽州地区水系可分为条形、曲线形、凹形以及交叉形四类,不同的水系形态造就了聚落与水系不同的空间关系;聚落内部可按形态不同分为面状、线状和点状水系空间,这些要素与周边其他要素组合形成不同的景观空间层次。在当下乡村振兴建设中,徽州聚落的水系环境建设仍需保持自然生态的特征而发挥其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园林景观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表现。为了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中的休闲空间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设计的分类以及设计对策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休闲空间按平面形态分为点状、线状、面状休闲空间;按功能分为主题类休闲空间、休憩类休闲空间、健身类休闲空间;按使用时间分为冬季休闲空间和夏季休闲空间,并针对分类阐述了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的设计原则,为营造良好的满足人们需求的园林休闲景观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充分掌握的基础上,阐述了植物各品种之间及植物与山石、水体、建筑等景观要素之间合理配置的原则,总结了几种营构优美的城市绿地景观的实例组合。  相似文献   

7.
根据植物材料本身的特点,植物景观空间形态的构成,园林植物景观艺术的要求,对植物景观空间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受传统文化思想和审美观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和与之相应的造景艺术手法。所有这些特点构成了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独特的文化理念。通过回顾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历史,剖析了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广泛性,对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作用做了进一步的探讨,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艺术特征与手法,园林意境的创造与植物造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标志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入手,运用构成学的理论知识,详细的总结了标志图形元素的特性、作用以及在标志图形设计中的应用规律,为标志设计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点、线、面是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造型要素;文章就点、线、面的涵义、种类、形态、视觉特性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通过应用实例来阐述不同造型要素在不同应用情况下产生的不同景观效果。在同一景观设计中,不能只是单一的某一种要素的应用,而应是多种造型要素综合运用、协调处理才能构成一个和谐完美的画面。  相似文献   

11.
孙明德  曹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47-12948,12951
针对京郊生产性蔬菜园向观光采摘园转型中的景观设计问题,介绍并区分了生产性蔬菜园、观光采摘园的内涵,指出蔬菜观光采摘园的景观包括设施、露地蔬菜生产形成的景观和园区整体环境景观,分析了蔬菜观光采摘园景观设计的理念和原则,强调蔬菜观光采摘园的景观设计应以蔬菜瓜果优质生产为主线、以园区环境景观为依托、以生产过程体验为特色,并遵循园区设计的整体性原则、蔬菜品种的特色性原则、茬口安排的时节性原则、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原则,从设施内的景观设计、主干道、园区整体外观3个方面分析了蔬菜观光采摘园景观设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仓上观光采摘蔬菜园区为例,在介绍了该园区的景观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室内、温室外的景观塑造以及园区整体环境景观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太原碑林公园是以书法篆刻为主题内容,通过改造地形、营造建筑、布置园路和种植树木花草等途径,采用中国式的园林造景艺术,以综合法造景的混合式文化园林。该文对太原碑林公园的主要景观的造景方法及如何突出主景进行了分析,该园林作品主景表现突出,景观错落有致,总体设计风格古朴庄严,典雅别致,精致协调。  相似文献   

13.
张颖  商铁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14-13016
针对陕北寺庙园林景观的营造现状,分析了寺庙园林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宗教和旅游功能兼备、建筑群空间容量较大、历史文化背景悠久以及兼具植物园功能的景观特点,也指出了陕北寺庙园林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绿化方面缺乏总体规划和与宗教文化相关的植物;缺少体现植物观赏性和季相性的艺术配置手段;植物配置缺少陕北文化特征;配置方式不够丰富,配置比例不合理;对垂直绿化重视不足;植物群落相似性较大,多样性较小。在调查和分析陕北寺庙园林景观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陕北寺庙园林的香道、宗教活动部分和生活供应部分在布局形式和植物配置上进行研究,并归纳出适应陕北地区寺庙园林绿化的植物种类,旨在探索陕北寺庙园林"天人合一"的景观新模式,以期为陕北寺庙园林的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首先阐述了植物景观配置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以甘肃小陇山麦积植物园为例,从植物的色彩、形态以及与当地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点评,论述了园林景观规划中植物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并给出了相关创新意见。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量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景观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在调查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基础上,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5类植物景观(滨水、复层混交、因路、建筑及小品旁和色叶)作为评价样本,摄取样本照片作为评价媒介,选择49位评判人员参与评价,运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进行评价,并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受过园林专业教育的学生组对植物景观的评价结果与专家组、非专业学生组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538 ~ 0.752,P=0.000~0.047<0.050),园林专业学生可初步选为预测植物景现评价的评判人员.在评判复层混交植物景观时,应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分别进行评判,其余4类植物景观可将2个原则合并(P=0.237 ~ 0.920>0.050),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建要兼顾生态学和美学要求.基于评价结果,对美景度分值较高的植物景观进行分析.表5参18.  相似文献   

16.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燕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48-5449
介绍了城市园林的功能与绿地现状,分析了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并论述了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17.
寒地农业观光园非农生境植物景观季相色彩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寒地城市哈尔滨非农生境人工自然景观最为丰富的植物园中10个景观单元案例,采集2017年植物个体生长季叶、花、果NCS色彩值,分析植物景观单元春、夏、秋三季季相色彩动态持续相遇性特征及植物景观单元周边可抵达不同方位视点下季相色彩量化数据,量化加权评价10个案例,总结适用于农业观光园非农生境植物景观季相色彩设计量化方法。结果表明,10个景观单元季相色彩设计质量后评价量化加权排序为:案例10(35)案例8(32)案例9(31)案例7(30)案例1(24)案例4(20)案例6(19)案例2(16)案例5(11)案例3(9),植物种类观赏性状NCS色彩值丰富度,观赏性状季相相遇性、水平可停留空间多视点有景可观三组量化因子,与植物景观季相色彩质量呈正相关,可作为季相色彩设计量化方法,有效提升农业观光园非农生境植物景观季相色彩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转变、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和广州现代园林植物文化,讨论了中国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城乡过渡景观的分析和对登封生态田园城市的建设要求,对Y060生态廊道提出田园文化景观的设计理念,通过新建景观、改造景观、提升景观3种景观打造方式,完成逐村逐段的设计。通过植物配置景观(花坛、模纹等)打造生态修复景观,以大地田园景观为主要对象,打造农田景观带和以原有杨树林及补植乔木为茂密森林景观的森林景观带。3个景观区域互相联系而又逐步演化,体现了不同景观的和谐过渡以及从人文到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0.
吴威  尚晓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09-21912
近代对中西园林的比较研究层出不穷,在种植设计方面,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式种植手法与西方园林的整形修剪、规则式种植形式差异明显。简述了中西园林种植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点,结合城市公园实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了中西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