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吉廷艳  胡跃文  夏晓玲  秦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415-11419
利用贵州最新加密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高空天气图、红外云图等资料,分析了贵州境内乌江流域强降雨天气特征。结果表明,乌江流域降雨云团的生成发展绝大多数均是在下午至夜间出现的;最强降雨出现在夜间的机率最大,达89%,尤其是后半夜更易出现强降雨;乌江上游的三岔河流域及下游的沿河县附近乡镇是暴雨多发的区域,年暴雨日达4~6 d;流域有2个大雨中心,分别位于上游的三岔河流域和下游的思林到沙沱流域,年大雨日数达9~13 d;造成乌江流域强降雨天气的影响系统主要是西南低涡东移、川东或川南切变系统东南移、台风倒槽、中低空气流辐合系统、副高南侧的东风波系统,其中,西南低涡是最主要的影响系统,所占比例达61%,其次是川东或川南切变系统,占25%。  相似文献   

2.
南方大口鲶又称大口鲶,俗称乌江鲶,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贵州省乌江流域分布量较大.  相似文献   

3.
当代土家族作家安元奎的散文集《行吟乌江》以乌江流域为中心,描述了当地的民歌、船号、建筑、信仰等,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及民俗学价值取向。作者将田野调查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为我们构建原始乌江"乐园时代"的同时,也以浓厚的忧患意识揭示出"乐园"演变为"失乐园"的现状。作者以重建精神家园为使命,力图通过乌江文学唤醒乌江最原始的生命力,表现出作为乌江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4.
武秀丽 《农技服务》2003,(10):35-37
<正> 南方大口鲶又称大口鲶,俗称乌江鲶,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贵州省乌江流域分布量较大。大口鲶是一种肉食性的大型经济鱼类,一般个体可达3~5公斤,最大个体达50公斤。肉质滑嫩,味道鲜美,又无肌间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一)生物学特性 1、食性 大口鲶属凶猛肉食性  相似文献   

5.
这里是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这里有一个5A级景区、四个4A级景区,“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全国温泉开发示范基地”。这里是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县,全国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示范县,全国生猪、肉牛生产优势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影响。【方法】利用InVEST模型,根据2000和2010年贵州省乌江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乌江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水田和旱地大幅减少,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地、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水田转化为建设用地以及旱地转化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地和建设用地突出;2整个流域碳储量由2000年的1 302.72×10~6t增加到2010年的1 356.31×10~6 t,增加了4.11%。10年间,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和旱地的碳储量所占比例一直较大。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和草地碳储量增加,针阔混交林、水田、旱地和未利用地的碳储量降低。流域碳储量空间结构呈北部、东南部较高,中南部、东北部较低的特点。南部和中部碳储量降低,其他地区碳储量增加。【结论】退耕还林工程及快速城镇化是影响该流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乌江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大江之一,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文章以地处乌江河畔的贵州普定县猴场乡为例,对如何保护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作了探讨,以推进这里的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了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探讨了该时期洪涝灾害的成因,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汉江上游历史洪涝灾害的发生规律提供了参考,对汉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中游地区现代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涝灾害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了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探讨了该时期洪涝灾害的成因,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汉江上游历史洪涝灾害的发生规律提供了参考,对汉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中游地区现代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全国最大的棉花供给地区之一,而艾比湖流域产棉区是新疆重要的特早熟优质棉区,是典型的干旱区之一。本研究主要以属于艾比湖流域棉区的博乐市、精河县为对象,对当地农户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并根据往年的统计年鉴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得出棉花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和农业管理因素中的地方类型、打尖工作、耕地总面积、非农业收入、播种前浸种、化肥使用量等6种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艾比湖流域棉花产量。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拓展该流域的农业研究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和新的思路,并为将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际性的帮助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的高度协调是生态恢复的保证,探索侵蚀环境生态恢复过程中自然和社会生态的协同耦合关系,为流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典型侵蚀环境小流域——纸房沟流域为例,通过收集资料、测试分析,选择不同社会人文环境因子和自然环境因子,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生态恢复过程中自然与社会生态的协同效应。【结果】在生态恢复过程中,表征流域生态状况的因子植被覆盖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粮食单产潜势实现率与表征社会经济人文的因子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基本农田、义务教育普及率、水土流失治理度和工副业贡献率之间关系密切,表现出较好的协调性效应,生态状况的改善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社会经济的发展亦能推动生态环境的恢复。同时,体现流域系统稳定性的生态综合功能的系统抗逆力与其社会经济人文状况也有密切关系,系统抗逆力增强,流域稳定性提高可促进社会经济人文状况的好转。同样,流域社会经济人文状况的好转亦可推动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即系统抗逆力的增大,使流域系统稳定性增强,表现为较好的协调效应。此外,国家政策策略对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结论】侵蚀环境小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自然与社会生态具有较强的协同互作效应关系,自然生态恢复促进社会生态发展,同样社会生态发展促使自然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影响北京山区小流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子,以石匣小流域的实测、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对比、假设检验、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小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山区小流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自然因素中光、温、水的年际变化,而是社会因素中的人口、技术和管理因子.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国内外进展综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结合我国目前的小流域治理思路、综合规划及治理要求,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过程,阐述了部分发达国家(美国、欧洲、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印度、尼泊尔、非洲)小流域治理的思路、技术及模式等,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以及主要经验、存在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在新时期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些思考和展望:在当前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注重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紧密结合;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经济特征,治理需遵循因地制宜、适度治理的原则;应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综合治理的对象、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因素。滇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存在明显的生态环境约束,土地利用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用地供需矛盾尖锐,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滇池流域其用地特征和功能定位,基于土地的生态化利用、集约节约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设计了滇池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4种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区域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外围土地利用模式、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模式和飞地型土地利用模式。最后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及实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李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426-5427,5473
宁南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端,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居的民族山区农业县。宁南县小水电的开发利用对当地民族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对民族山区小水电的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如何在不牺牲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关键。以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条件,立足"最优化原理",运用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确定流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寻求流域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等在资源环境指标约束下的最适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平衡型增长方案是适合洱海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案,既能使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又能保证近期、中期、远期经济稳定协调发展。根据研究结果,结合流域实际,制定重点产业、行业调整规划,优化集成流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为洱海流域水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系统土地生产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该文遵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构建了小流域系统土地生产力评估指标体系,并确立了各指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宁夏西吉县黄家二岔小流域系统的土地生产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黄家二岔小流域经过“六五”、“七五”和“八五”综合治理,除生产力、均衡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指标值呈增长的趋势外,综合评价值也呈增长的趋势.作者认为黄家二岔小流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正在向持续、稳定和协调的状态发展.随着小流域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治理效益.同时证明了小流域治理综合措施的实施对土地生产潜力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广西岩溶峰丛洼地生态果园的建设及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的岩溶峰丛洼地是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是自然条件最恶劣、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区域。本文根据广西岩溶峰丛洼地特殊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建设以桃树为主,采用金银花、旋扭山绿豆作为果园覆盖植物,种植、养殖、沼气三位一体的生态果园,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该模式是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态农业立体模式,是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和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参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从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3个方面,选择了25项指标,分4个层次构建了表征黄土丘陵区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范继东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99-300,302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龙头沟小流域是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第2批重点小流域,对该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蓄水保土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流域经过5年的综合治理,各项效益显著,尤其是在经济计算期内经济效益突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