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防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蝴蝶兰‘Dps.Jetgreen Mantefon’品种为试材,以继代培养获得的丛生芽为外植体,系统研究了2种吸附剂—活性炭(A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不同预处理(外植体4℃冷藏24 h、黑暗预处理5 d和黑暗预处理10 d)对蝴蝶兰组培中组织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能有效防止褐化和促进生长,综合效果最佳。除外植体4℃冷藏24 h处理外,其余处理措施均可减轻组织褐化,但效果均不及活性炭。  相似文献   

2.
以蝴蝶兰大红袍花梗经诱导萌发生成的丛生芽为试验材料,对培养温度、活性炭、椰子汁和转接周期4个因素设置正交试验,比较不同处理对丛生芽增殖过程中抑制褐化的效果,筛选出抑制褐化的最优方法,为其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活性炭能显著抑制褐化且对褐化的影响最大,各因素对褐化影响效应大小排序为活性炭转接周期温度椰子汁;活性炭1.0 g/L、转接周期10 d、温度25℃、椰子汁浓度150 m L/L为抑制褐化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3.
甘蔗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防褐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抑制甘蔗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褐化,保证其的正常生长分化,就甘蔗不同部位的茎尖及不同的抗氧化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蔗幼嫩的带芽茎段萌生的腋芽(5~8位芽)适宜做外植体;用0.75 g·L^-1的抗坏血酸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30 min,可以有效地防止褐化的产生,且不影响外植体的生长分化.  相似文献   

4.
蝴蝶兰防褐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兰科植物在组培快繁时 ,存在着易褐变死亡的问题。在培养基中添加1~2g/L活性碳 ,适时切除培养物的褐化部分及时更换新鲜培养基 ,能有效地抑制外植体褐变死亡的发生。培养基中加入10 %椰子水 ,能促进原球茎的生长 ,减少原球茎增殖过程中的褐变  相似文献   

5.
以蝴蝶兰Taisuco Hatarot类原球茎(PLB)为试材,主要探讨培养基成分、凝胶剂、吸附剂、抗氧化剂、PLB团块大小、培养条件等培养因子对PLB团块增质量、PLB增殖量、PLB分化和褐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培养基为1/2 MS+10 mg/L 6-苄氨基腺嘌呤(6-BA)+玉米素(adenine sulfate)10 mg/L+15%椰汁+15 g/L蔗糖+1 g/L活性炭+0.8 mg/L硝酸银+60 g/L玉米粉,pH值为5.5,切割PLB团块大小为1 cm×1 cm以上等培养条件下,既可使蝴蝶兰PLB增殖与分化保持在较高水平,又能有效地控制褐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观赏凤梨组织培养中防止外植体褐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植体褐化是观赏凤梨等许多植物离体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观赏凤梨的褐化程度不一,粉叶珊瑚凤梨褐化程度较红星凤梨和黄莺歌凤梨严重;不宜选取凤梨的花序轴和花托部分作为外植体进行诱导;而减少基本培养基中的氨态氮和2,4-D浓度,初始阶段进行7 d暗培养同样有助于减少褐化的发生。不同防褐化剂处理观赏凤梨外植体的实验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的抗坏血酸可以有效防止褐化产生,而不影响外植体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7.
蝴蝶兰叶片组织培养中抗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吸附剂、抗氧化剂对蝴蝶兰叶片组培过程中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叶片诱导类圆球茎过程中,VW培养基是最佳基本培养基,有效的降低了褐化率,类圆球茎的诱导率最高;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碳2 g·L-1时,褐化率最低为34.5%;添加抗坏血酸300 mg·L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蝴蝶兰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褐变的机理及减少褐变的控制措施,如外植体的选择,温度、光照、p H的最适状态,采用抗褐变剂和热激处理等。  相似文献   

9.
红掌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红掌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影响组培成活的问题,通过对外植体采用不同消毒方法处理、对培养基进行改良、调节和对培养条件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红掌在接种前先用抗氧化剂处理和在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抗氧化剂有助于减少外植体的褐化,从而为提高红掌的组培繁殖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茶树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控制茶树外植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从外植体表面消毒时间、抗氧化剂和吸附剂的使用、琼脂浓度和pH值的高低进行了综合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时间以6 min为宜;外植体接种在MS+6-BA 2.0 mg/L+NAA 0.2mg/L+GA31 mg/L+核黄素0.02 g/L的培养基上,琼脂浓度为5.0 g/L,pH值为5.6,外植体生长状况良好,褐化率由57%下降为13.3%。  相似文献   

11.
黑暗预处理对蝴蝶兰组培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蝴蝶兰R4品种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时间的黑暗预处理对褐化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预处理能减轻褐化,其中以预处理10 d的褐化最轻;未经暗处理的褐化最重且PPO活性最大,总酚含量无一致变化规律,各处理中褐化率与PPO活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tudied the rapid propagation technology of Phalaenopsis hybrid by using the peduncle buds as the explants, and screened out a kind of culture medium, which was simple, rapid, available and high rate of propagation.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概况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和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产生机理,提出了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蝴蝶兰花期调控技术中的外源激素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蝴蝶兰为试材,使用溶有激素的羊毛脂涂抹花芽分化前的植株茎基部,并对抽出花序形成花蕾后的植株进行激素喷雾处理。试验结果表明:GA3羊毛脂涂抹,浓度为150~200mg·L-1时可提前开花12~15d;花序的小花畸形率随着GA3使用浓度的提高也随之上升,加入等量的IBA或IAA可减少畸形花的发生。GA3喷雾,浓度为100~200mg·L-1时可提前开花10~17d。  相似文献   

15.
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16个蝴蝶兰品种的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DNA提取、退火温度、扩增循环数、镁离子浓度等方面对ISSR-PCR反应体系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出8个引物,共扩增出193条片段(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2.2%),所扩增的条带数分布范围为300~2 500 bp,表明供试品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域的16个品种在遗传距离L=0.222 5处可分为2个类群;来源于日本、台湾的品种分别聚类为一簇,公司新育成的品种为一簇。根据分子标记确定的亲缘性远近提出了可能的杂交组合。蝴蝶兰ISSR分子标记优化体系的建立为兰科类观赏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库尔勒香梨采后果实褐变 ,不仅与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 (PPO)含量、分布有关 ,而且还与细胞膜结构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对库尔勒香梨果实褐变机理、控制途径及技术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降低茶树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降低茶树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程度,从外植体表面消毒时间、切割方式、转瓶间隔时间、培养基类型、激素配比、抗褐化剂和吸附剂的使用方面进行了综合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消毒最适时间为7~8 min;接种外植体带腋芽叶片保留2/5,3 d转瓶1次降低褐化的效果较好; 经此处理的外植体培养在1/2MS +BA 2 mg/L+NAA 0.1 mg/L+Vc 1.0 g/L+AC 1.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褐化率由86 %下降为41 %.  相似文献   

18.
棕色化反应调控技术在烟草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棕色化反应影响着烟叶及其烟草制品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对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的反应杌理、调控技术研究和在烟草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棕色化反应调控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含6-BA、2,4-D及其组合培养基诱导蝴蝶兰完整类原球茎、初代类原球茎切块及继代类原球茎切块外植体。主要结果:6-BA或与2,4-D组合从外植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或类原球茎。2,4-D诱导出愈伤组织或畸形类原球茎,它们均无法继续分化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