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新疆无芒雀麦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了新疆昭苏无芒雀麦的染色体数及核型。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2n=28,核型是2n=28=24m+4sm,属1A型,为一对称型核型。根据无芒雀麦染色体组基数是7,从而确定新疆昭苏无芒雀麦是四倍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国家注册的奇台无芒雀麦地方品种(Bromus inermis L(?)yss.CV.Qitai)的品种来源及分布,品种特征特性以及主要栽培技术和利用方法,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天山北坡野生无芒雀麦群落特征,分析该种质资源在新疆草地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 以新疆天山北坡西段、中段和东段的5个地区为对象,采用野外取样的方法,分种测定5个地区3个海拔梯度下的无芒雀麦群落特征。结果 (1)无芒雀麦主要与禾本科、豆科植物混生,重要值在天山北坡中段、低海拔区域较大。(2)物种多样性从天山北坡西段至东段,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地区内随海拔升高呈现增加趋势,但在地区间、地区内差异均不显著。(3)群落数量特征在地区间存在较小差异,无芒雀麦相对数量特征从西至东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中段地区最高。而地区内无芒雀麦相对群落数量特征不存在差异性。结论 不同地区群落中无芒雀麦地位相差不大,天山北坡中段地区的群落中无芒雀麦相对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高于其他地区,物种多样性更加丰富。随海拔的升高,群落物种增加,无芒雀麦的重要地位逐渐降低,无芒雀麦在群落中相对数量特征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无芒雀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2004,(4):23
禾本科雀麦属多年生草本。为须根系,具根茎。茎直立,分4~6节,高80~120厘米。叶片柔软,长15~20厘米,宽1.2~1.6厘米。圆锥花序,开展,长15~20厘米,小穗含花6~10朵。种子扁平,暗褐色。千粒重4克。  相似文献   

8.
裘永良 《饲料博览》1993,5(2):29-29
无芒雀麦草 (Bromus inermis awnless 英文名:Smooth brome)又名光雀麦草,我国又习惯称禾萱草,吉林省称公农禾萱草。它来自野生种,零散地分布在我国东北和西北丘陵山地草原地带。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从50年代开始,从各地选择采集生物学特性优良的野生无芒雀麦草,经长期小区栽培、区域试验和观察鉴定以及选优汰劣选育,育成了适于人工栽培的产量可观、质量优良、为草食畜喜食的多年生禾本科良种牧草——无芒雀麦草。选育的无芒雀麦草属于疏丛型草,具有很强的地下横向根茎并长有大量须根(扣翻后是良好的有  相似文献   

9.
10.
11.
锌对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重金属锌胁迫对无芒雀麦种子的影响,在实验室中模拟土壤锌积状况,对无芒雀麦种子在浓度为0(对照) 、50、100、150、200、250、300 mg/L 的ZnSO_4胁迫下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ZnSO_4浓度小于150 mg/L时,锌胁迫对于无芒雀麦生长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ZnSO_4浓度大于150 mg/L时,对无芒雀麦生长起到抑制作用.ZnSO_4浓度为150 mg/L是影响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关键值.  相似文献   

12.
伊犁河谷不同生境假苇拂子茅种群构件的生产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伊犁河谷区羊草种群构件的质量性状。[方法]以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不同生境的假苇拂子茅种群为研究对象,以年龄结构为切入点,对不同生境条件下假苇拂子茅分蘖株和根茎的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在生长季末,4个样地的假苇拂子茅种群分蘖株的生产力表现为巩乃斯河种羊场段中心岛>伊犁河雅玛图段河岸>巩乃斯河黑山头段中心岛>伊犁河巴依托海乡段河滩,且均以1龄级的最高;不同生境根茎的生产力表现伊犁河雅玛图段河岸>巩乃斯河种羊场段中心岛>巩乃斯河黑山头段中心岛>伊犁河巴依托海乡段河滩,年龄组成均以1龄级根茎生产力最高。[结论]牲畜啃食和淹水扰动对分蘖株物和根茎的生产力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骆秀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32-16434
以1981~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研究文献的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与作者地域分布、载文期刊的分布、研究领域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揭示我国无芒雀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30年国内无芒雀麦相关研究文献总量157篇,第一作者102人,载文期刊56种;有11位核心作者和4种核心期刊,研究领域集中在栽培技术、生理生态、品种选育与引种、种质资源、抗性鉴定和加工利用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时期施肥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以返青期和抽穗期施肥的种子产量最高(平均达到906.6 kg.hm-2)。因此,在返青期或抽穗期施肥是提高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2种无芒雀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美国无芒雀麦和本地无芒雀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关国无芒雀麦的光合速率基本上随着干旱梯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在不同胁迫天数间也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本地无芒雀麦各干旱处理光合速率在胁迫前中期随胁迫梯度的增加下降不明显,到胁迫后期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在各胁迫天数间差别不大,仅在胁迫第20d各处理光合速率较之前有较为明显的降低。可见干旱胁迫对同化作用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不同落粒时间无芒雀麦种子形态与萌发特性,种子脱落是植物为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及种群繁衍而表现出的生存策略,而脱落时间的早晚对种子的发育情况产生重要影响。【方法】以天山北坡中段原生境野生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居群为材料,研究4个不同自然脱落时间种子的长、宽、厚、附属物(外稃长、内稃长、芒长)、种子重量,以及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和平均发芽速度,分析自然落粒时间差异对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无芒雀麦的落粒率在4次收集时间分别为2.87%、2.55%、2.87%及3.49%;随着脱落时间的推移,种子形态特征整体表现出种子长、宽、厚及种子重量增加,外稃长、内稃长先减后增,芒长呈减小的趋势,芒长较长的种子最容易脱落;随着脱落时间的推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增加,平均发芽速度减小;落粒率与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1.000。【结论】自然状况下,野生无芒雀麦属于弱落粒性种质;脱落时间的推迟不但使种子大小变大,而且增加了种子的重量,进而提高了种子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17.
1983年开始以天山北坡乌鲁木齐市南山谢家沟野生无芒雀麦为育种原始材料,以提高产量及开发利用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为目的,采用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方法,历时12a育成新雀1号无芒雀麦。该品种产量高,草质好,干叶率高,再生快,植株高,叶片宽大,抗寒、抗旱、耐盐性强。体细胞染色体56条,即2n=56条,属8倍体,与伊犁昭苏野生无芒雀麦4倍体(2n=28条)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不同行距对乌苏1号无芒雀麦产籽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乌苏1号无芒雀麦种子生产以行距60cm条播为最佳播种行距,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