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对于天津市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意义,介绍了天津市的农村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天津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障碍:政府组织不力、人才缺乏、市场不健全等。最后提出当前天津市具有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政府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市场支持,天津市的农村旅游文化产业、农村文艺表演产业和农村工艺品产业等将会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河南特色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颇具规模。本文从文化产业及农村文化产业的概念出发,对河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做出分析,得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在看到河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成功的同时,提出在现实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结合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28-129
鉴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愈来愈突显出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渐提上了新的日程。面对着我国农村建设进程之中文化资源发展的现状以及富有当地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通过探究农村文化产业视角下的经济发展规律,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阐述了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基于农村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总结了其发展现状,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民间手工艺业发展态势良好、民间文艺演出业日益壮大、农村基础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剖析了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着力做大农村文化产业规模、加强产业融合,促进均衡发展、完善农村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及培养农村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农村文化产业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5.
农村文化产业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吉林省要准确把握农村文化产业结构的特点,针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出发展吉林省农村文化产业的有效对策,使农村文化产业成为东北经济新的增长点,真正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总结梳理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分析和研究了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所在,提出了有利于河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战略的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热门话题。通过分析农村文化消费市场发育水平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形式单一、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农村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农村文化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等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加快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加强农村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农村文化产品的表现力,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发挥资本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等实践路径。通过对农村文化产业长远发展的推动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人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以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刘雅涵 《乡村科技》2020,(10):34-35
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山东省曲阜市因为“三孔”这一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尼山镇立足孔子出生地、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及自然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一个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本文针对曲阜市尼山镇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改善措施,以期进一步促进尼山镇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可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薄弱,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农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0.
正河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发展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一方面,有利于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的繁荣,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树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意识(一)转变农业和农村发展观念当前,农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在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与发展当地经济中起  相似文献   

11.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亳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火炬计划中药特色产业基地”“中国中药饮片出口基地”,区域位置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充分发挥亳州中药材产业的潜能,让中药材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本文在分析亳州市中药材现状的基础上,从种植、标准、产业、科研等方面深度剖析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新型中药农业体系、加快中药材标准建设、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等建议,进而实现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统筹,是城乡区域的统筹,亦是工农产业的协调,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对工业和农业的财政扶持及金融扶持力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文化体育事业及投资所有制结构,也包括农业的行业特性及农村的区域属性等因素。运用吉林省1978—2009年统计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对影响"三化"的因素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投资中的城乡比例和银行贷款中的工农比例对"三化"统筹发展有显著的负影响,据此提出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注重对农村教育资源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拓展农业产业链内涵及意义、农村信息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对拓展农业产业链的作用,其作用体现在增强产业链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链的运作效率,提高产业链上的农民收入和农民素质。在拓展农业产业链视野下,提出了农村信息化的建设的思考:一是促进政府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加强信息化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三是整合农村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质量;四是搭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五是提高个体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六是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七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信息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文旅融合发展是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以区域内独特的荔枝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形成许多地方经验和典型模式。总结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荔枝文化资源的发展内涵;在已有荔枝文旅融合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将大湾区荔枝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划分为科普研学融合发展模式、文化节庆融合发展模式、采摘体验融合发展模式、产旅联营融合发展模式 4 种典型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的主要特征、典型案例实践,明晰大湾区荔枝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和产业动态;最后从问题的角度提出大湾区接下来可以在政府角色、平台建设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推动荔枝文旅融合向实现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统一的方向发展。首次对荔枝文旅这种依托地方果品文化资源进行乡村振兴道路设计的发展方式进行综合解读,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地区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农村畜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针对农村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农村金融和保险业发展、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水平、鼓励发展规模养殖的建议,从而凸显优势、规避劣势,实现农村畜牧业的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昌平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市昌平区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政策推进过程中,也存在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其中文化产业发展不仅能够促使当地产业与乡村资源结合,形成特色产业,助力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更能够保护和传承我国中华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因此文化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尤为迫切和重要。另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我国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大力支持,我国乡村文化产业出口将会引来一个快速发展期。文章以手工艺产业为例,将乡村文化产业与跨境电商结合起来,对我国乡村文化产业跨境电商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研究,从政府支持、农民认知、跨境电商能力、产品品质、文化海外输出、产业氛围六个方面,构建我国乡村文化产业跨境电商发展影响因素模型,并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以及对乡村文化产业跨境电商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该文从政府支持、乡村文化传承人培养、文化走出去、产业集聚等方面,提出我国乡村文化产业跨境电商发展对策与建议,从而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我国优秀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农村科技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存在认识不到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及科教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应从整体认识入手,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基点,通过创新科技文化服务机制和科普教育等途径,为科技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