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鸡大肠埃希氏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鸡的不同类型疾病的总称。从现有的资料看,各地区流行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不尽相同。其中以O_1、O_2、O_(78)在世界各地流行普遍,致病力也最强。近几年在国内也相继报导了由O_1、O_(78)、O_7、O_(73)和O_(88)等所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的主要血清型。虽然在我省各养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时有发生,但却很少了解这些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2.
用碱裂解法提取分离的10株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质粒。结果:多数大肠埃希氏菌株含有大质粒,分子量为50 ̄230kb。这些大质粒可能含有毒力相关基因,与细菌的耐药性,大肠埃氏菌素的产生及质粒的传递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4.
宁夏部分地区鸡大肠埃希菌的分离与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宁夏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采集宁夏4个地区的103个规模化鸡场疑似病料151份,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化试验,鉴定出鸡大肠埃希菌109株,平均分离率为72.19%(109/151);动物试验证实,59株分离菌有致病性,占分离菌54.13%(59/109);对致病性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确定血清型种类13种38株,占致病性菌株64.41%(38/59);优势血清型分别为O15、O18、O78、O88,占定型菌株63.16%(24/38)。 相似文献
5.
抗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88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纯化的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88菌株(MG38e)热灭活抗原免疫BALB/c雌性小鼠,再用该菌株粗提的脂多糖尾静脉注射加强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有限稀释法克隆,用间接ELISA及凝集试验(IHT)筛选,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该菌株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哪样我瘤细胞培养液ELIAS和IHT效价分别为1:100~1:1000和3log2~4log2;腹水效价分别为1:100~1:4 相似文献
6.
7.
为了选择敏感药物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选用新霉素、头孢噻肟钠、甲磺酸培氟沙星等8种抗菌药对东北地区主要养鸡场分离出的优势血清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种抗菌药的抑菌圈直径分别是氟苯尼考30 mm,头孢噻污钠28 mm,新霉素27 mm,甲磺酸培氟沙星21 mm,丁胺卡那25 mm ,磷霉素钙19 mm,庆大霉素6 mm,阿莫西林15 mm.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抑菌作用较强的为氟苯尼考、头孢噻肟钠和新霉素. 相似文献
8.
9.
为了解昆明市区农贸市场鸡源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PCR技术对140株鸡肝中大肠埃希菌的22个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研究表明,140株大肠埃希菌中TEM和Gyra(QRDR)基因检出率最高为100%;aph(3)-Ⅱa基因的检出率最低为22.86%,且13个耐药基因检出率在50%以上。呈贡区、官渡区、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检出率最低的耐药基因分别为aph(3)-Ⅱa、OXA、tetB和OXA、SHV、aac(3)-Ⅱa基因。研究结果可为大肠埃希菌病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养禽与禽病防治》2008,(11)
为了有效防控鸡源性大肠埃希氏菌病、指导科学用药,本站从2005年11月至2007年5月对商丘市129个发病鸡场送检的病料进行了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结果发现本地区出现了大量耐药的菌株,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的敏感药物及其有效率如下:壮观霉素75%、阿米卡星73%、氨苄西林(舒巴坦钠)65%、头孢噻肟钠50%、磷霉素45%、庆大霉素41%、新霉素41%。血清型鉴定结果发现O78、O15两个血清型为本地区的优势血清型,另本地区还存在O1、O2、O5、O18、O35、O50、O86、O88、O111等多种血清型。本调查研究的结果,对指导本地区乃至其他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iss基因与鸡大肠杆菌毒力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株鸡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进行测定。并对不同致病性鸡大肠杆菌的iss基因进行了扩增。结果表明:鸡E.coli O1、O2、北京1、北京3、贵州1、新大、田大、E10、E11、E27对1日龄雏鸡具有较强的毒力;O78、E5、E21的致病性较弱;而E.coli E1、E4、E7、E8、E9、E14、E18接种雏鸡均无死亡。iss基因在致病性鸡E.coli O1、O2、O78、北京1、北京3、贵州1、新大、田大、E5、E21、E10、E11、E27中的扩增频率为92.31%;在毒力较强的致病性鸡Ecoli O1、O2、北京1、北京3、贵州1、新大、田大、E10、E11、E27中的扩增频率为100%;在无致病性(或低毒力)的鸡Ecoli E1、E4、E7、E8、E9、E14、E18中的扩增频率为14.29%。结果表明:iss基因在致病力强的菌株中的扩增频率明显高于其它菌株,iss基因的存在与鸡大肠杆菌的毒力问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黏附素是具有黏附宿主细胞能力的细菌表面结构的统称,是直接介导细菌对宿主细胞黏附的物质,故又称定居因子(colonization factor)。在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侵袭宿主组织并引起宿主发病的过程中,黏附是病原菌接触和感染细胞的第一步,因此,黏附素黏附宿主上皮细胞并使宿主致病的作用机理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论文通过对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黏附素的组成成分、黏附机制、种类、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相应的黏附素受体等进行相关综述,为研究禽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理及对该病进行免疫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Vgp)基因BglⅡ片段(1675bp)分别正向插入到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ET-17b和pET-17b2(用SacⅠ-NdeⅠ缺失掉pET-17b60bp含起始密码子ATG小片段)的BamHⅠ切点,构建重组质粒pET-17bRVgp和pET-17b2RVgp。将其分别转化表达受体菌E.coliBL21(DE3)和E,coliBL21(DE3)plysS.IPTG诱导表达,菌体经超声波裂解处理后SDS-pAGE,染色,在分子量约60000处可见重组质粒表达的较宽的蛋白带,以抗RVgpMcAb进行Western-blot检测,表明该表达蛋白为RVgp。通过扫描显示,表达的RVgp占菌体总蛋白的10%~14%,其中pET-17b2RVgp在E。coliBL21(DE3)中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禽源大肠埃希菌中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gyrA的分布和突变特征。采用K-B药敏纸片法、gyrA基因的PCR扩增,对9株大肠埃希菌进行喹诺酮类药物试验,并将gyrA基因的PCR产物测序,对测序结果采用DNA MAN、DNA Star、MEGA6等软件分析。药敏试验结果表明,C1、C2、C3菌株对左氧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敏感,D1、D2、D3、B1、B2和B3菌株对左氧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均表现为耐药和中介;gyrA基因的测序结果表明,除B1菌株有1处核苷酸突变位点和B2菌株有14处核苷酸突变位点;B2菌株gyrA基因的氨基酸突变发生在87位Ile→Val替代、101位Leu→Met替代、102位Ala→Ser替代、129位Lys→Gln替代。9株禽源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表明,不同禽源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大肠埃希菌菌株中B2菌株gyrA基因与其他9株菌株相比,同源性在90%左右,进化树不在一个分支上,研究中的B2菌株将为大肠埃希菌的氟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8.
19.
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基因AcrA的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大肠杆菌形成多重耐药的原因主要与大肠杆菌染色体上存在的AcrAB外排系统有关。本试验首先用环丙沙星、四环素和氯霉素对敏感大肠杆菌进行多重耐药诱导,使敏感大肠杆菌具有了多重耐药性。然后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以基因库中AcrA基因的编码序列设计引物,以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基因组为模板,对AcrA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得到了1005bp的片断,并与基因库中AcrA基因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同源性为99.8%。结果表明:AcrA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