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昭平县2007年稻飞虱大发生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发生程度具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对粮食生产造成较大的威胁。2007年由于受到虫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昭平县稻飞虱大发生,迁入时间早、迁入虫量多,发生面积大、田间虫口密度高,为近年来所少见。分析其大发生的特点、原因,并提出几点防治对策,为今后的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两大迁飞性害虫.2008年在邵东县大暴发,迁入时间早、数量大,迁入次数多,发生极不整齐,在部分地方危害严重.主要原因是特殊、复杂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食物来源,部分农户防治技术不当也加重了损失.在"两迁"害虫的防治技术上,应提高预测预撤水平、选择耐害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科学施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3.
2010年以来,环江县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出现新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迁入早、虫量大、危害重,是目前水稻生产的两大主要害虫。根据该县历年田间测报资料,总结出"两迁"害虫的发生规律,并结合当地的防治实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2010年以来,环江县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出现新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迁入早、虫量大、危害重,是目前水稻生产的两大主要害虫。根据该县历年田间测报资料,总结出"两迁"害虫的发生规律,并结合当地的防治实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国  张艳萍 《新农业》2010,(10):26-26
<正>水稻主要害虫有二化螟、稻丛卷叶螟、稻飞虱等,大孤家子镇应用综合措施进行示范防治,取得成效。1.农业防治合理利用水利设施改变田间小气候,在定植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吉林省西辽河稻区主要害虫种类、种群发生规律及为害情况,为西辽河稻区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4~2016年间通过性诱剂、粘虫板及盘拍法对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主要害虫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害虫的种类及为害部位各有不同,在插秧期至分蘖期,主要有稻潜叶蝇(Hydrellia griseola)、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等害虫为害水稻叶片;在分蘖期至孕穗期,主要有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黏虫(Mythimna separate)、稻飞虱等害虫为害水稻茎秆及叶片;在孕穗期至收获期,主要有稻飞虱、黏虫、尺蠖(Geometridae)等害虫为害水稻叶片及茎秆.所调查的害虫中稻潜叶蝇在田间呈随机分布;水稻二化螟成虫有两个发生盛期,表明水稻二化螟可以在该地区完成两个世代的发育;稻飞虱分为灰飞虱(Laodelphax stiatellu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两种,以灰飞虱为优势种,两种飞虱种群的成虫和幼虫虫龄结构相似,并且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7.
稻飞虱是上海市崇明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五年该虫发生程度有明显减弱的趋势,造成的危害也相对较轻,但2020年由于受虫源、气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崇明区稻飞虱大发生,表现为迁入虫量多、来势猛、田间虫口密度高。现对2020年崇明区稻飞虱大发生的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包括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科学采用药剂防治、强化监测预警等。  相似文献   

8.
对沧源勐董水稻稻飞虱的越冬虫源、田间发生及大面积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初步摸清稻飞虱田间发生代数、主害代种类、发生高峰及为害规律,提出预测预报的依据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明确多年生水稻田间主要害虫种类、种群发生及为害情况,为多年生水稻害虫的研究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扫网法、盘拍法和目测法,采取五点取样调查记录多年生水稻及当地常规水稻田间害虫种类和数量,并记录水稻的卷叶数及白穗、枯心苗数量;利用四分位法对主要害虫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系统调查,多年生水稻第1季和常规水稻田间水稻害虫均共17种,隶属5目12科,且主要害虫均为稻飞虱、钻蛀性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多年生水稻第2季田间水稻害虫共13种,隶属4目8科,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主要害虫,常规水稻害虫共12种,隶属5目10科,稻飞虱、钻蛀性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主要害虫。多年生水稻田和当年常规稻田中主要害虫种群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多年生水稻(第1季)田间稻飞虱主要发生期在分蘖期至孕穗期,第2季田间稻飞虱主要发生期在拔节期至扬花期,多年生水稻(第2季)稻飞虱种群数量高于第1季,多年生水稻田(第1季、第2季)稻飞虱种群数量均高于当年常规稻。多年生水稻(第1季、第2季)和常规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主要发生期均在抽穗期至乳熟期,多年生水稻第1季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同常规水稻差异不显著,多年生水稻(第2季)田间稻纵卷叶螟平均为害率显著高于第1季和当年常规水稻。【结论】多年生水稻(第1季)田间主要害虫种类及主要发生时期与常规水稻田基本一致;多年生水稻(第2季)受害虫为害较第1季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稻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但近年来,由于迁入虫源、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化学防治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稻飞虱大发生的频率大幅提高且特别严重,本文主要叙述稻飞虱发生情况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益,保障稻米品质安全,通过采用重大病虫监测,运用高效、低毒农药和“一喷多防”“一药多用”“治前控后“ 技术措施,在早稻、连作晚稻、单季稻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等4种病虫防控减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稻的防控减化技术区能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农药品种数量减少7种,防治次数减少1~3次,农药折纯使用量减少46.10%~93.84%,产量增加2.23%~8.81%,经济效益明显。开展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是实现了对水稻重大病虫害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15%阿维.毒死蜱乳油(宇旺)等药剂在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上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高龄幼虫达较高时,喷施药剂,96 h后宇旺的平均虫口减退率达到93.5%,甲杀达到91.7%,康宽达到85.2%;施药后第9天的保叶率:宇旺平均达到92.5%,甲杀达到90.1%,康宽达到85.8%,因此,在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上,宇旺比甲杀和康宽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杀灭甜菜夜蛾幼虫,通过在田间进行单剂、混剂不同组合的试验并将优选组合用于生产。结果表明:混剂效果优于单剂;打药时间应在傍晚开始为宜,严重地区可夜间打药。打药方法应掌握采用大药量、药液必须触及虫体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减量施药对雾滴沉积效果以及稻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促进水稻减量施药技术发展。方法 采用M45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展水稻施药田间试验,选取15.0和22.5 L/hm2 的施药液量,以及人工施药推荐剂量100%、90%、80%的3种减量农药剂量,研究不同施药液量和减量农药剂量对雾滴沉积效果以及稻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 水稻冠层上部的雾滴沉积量明显优于冠层下部,2种施药液量以及3种减量农药剂量对雾滴沉积量的影响不显著;施药1周后稻飞虱数量显著减少。在相同施药液量条件下,减量农药剂量的变化对稻飞虱防治效果影响不明显。80%的农药剂量能满足稻飞虱防治要求。结论 无人机水稻施药作业中可选择80%的农药剂量进行减量施药。本研究可为水稻减量施药、减少水稻植保作业成本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抗除草剂两系杂交早稻香125S/Bar68-1为材料,比较了直播、抛秧、机插3种轻简栽培模式与草胺膦除草、常规除草两种除草方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大于除草方式;直播栽培模式下稻飞虱发生明显较轻,抛秧栽培模式下纹枯病始发期较机插、直播早;各处理采取的防治方案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显著,对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等的防效也明显,但对二化螟的防效不佳;建议施药时间以二化螟达到防治指标为开始时间,一般在5月26~28日第1次施药,约2周后第2次施药。  相似文献   

16.
应用杀虫剂防治白背飞虱对褐稻虱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探讨噻嗪酮(扑虱灵)、叶蝉散、喹硫磷三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以及及防治白背飞虱对随后发生的褐稻虱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主要作用于同翅目昆虫而不杀伤在敌的噻嗪酮,对两种飞虱的效果明显, 对害虫及天敌同样起作用的喹硫磷,反而引起这两种害虫种群数量上升,广谱性的杀虫剂不宜在稻地早期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杀虫剂对褐稻虱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析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褐稻虱的作用.褐稻虱繁殖力强,天敌作用明显,试验结果说明,广谱性杀虫剂喹硫磷,由于对天敌作用的明显干扰,干扰作用控制指效值达2.69倍。即其下代数量将为对照的2.69倍;特异性杀虫剂扑虱灵,对褐稻虱的作用明显,对其天敌比较安全,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值为0.37。即其下代数量明显下降,收到良好效果,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表达了杀虫剂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包括对天敌干扰作用的总体效果。特异性杀虫剂在解决有害生物协调管理将会起着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宁乡县白背飞虱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了2008~2010年宁乡县回龙铺镇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动态.结果表明:2008至2010年白背飞虱灾情有逐年增强趋势;早稻田间白背飞虱若虫、成虫数量呈“翘尾型”,晚稻向背飞虱田间若虫数量呈“昂首型”,成虫呈现“首尾双峰型”;全年白背飞虱种群数量高峰主要集中在早稻灌浆期-乳熟期和晚稻拔节期-孕穗期以及蜡熟期.  相似文献   

19.
乙虫腈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乙虫腈悬浮剂防治田间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00g/L乙虫腈悬浮剂600、525、450g/hm^2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药后第1、3、7天的防效分别达90.25%、92.40%、90.65%。100g/L乙虫腈悬浮剂高效、安全,是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收集整理福建省云霄县2005-2015年稻飞虱灯诱数据、田间调查数据及相关气象资料,分析2005-2015年云霄县稻飞虱发生动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云霄县早稻以白背飞虱为绝对优势种群,占91.3%,其次为褐飞虱占8.7%;晚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占75.7%~77.7%,中后期褐飞虱虫量逐渐超过白背飞虱,占51.6%~63.1%。各年度各月份稻飞虱种群消长动态基本一致,即呈现"双峰型"发展态势。云霄县稻飞虱常年发生7~8代,早稻主害代第四(3)代重于晚稻第七(6)代。白背飞虱始见期早于褐飞虱。11年来平均发生程度3.3级,为中等偏严重发生,主害代呈现提早发生及间歇性爆发为害的特点。气候条件是关键影响因素。台风、西南气流活动、阵性降雨等气候条件对稻飞虱迁入影响明显,而迁入峰次多且迁入峰量大是导致云霄县稻飞虱爆发成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