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栽培稻抗旱性指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籼稻窄叶青8号(ZYQ8)和粳稻京系17(JX17)衍生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127个株系,2002年在杭州采用田间断水法栽培,在水分胁迫下,对叶片的卷叶、相对含水量、电导率和单株产量等性状进行了评价,以及相关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ZYQ8抗旱性强于JXl7,这些性状在DH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接近正态分布,受数量性状基因的控制。除了相对含水量与单株产量、电导率与单株产量外,其它各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以作为抗旱性育种和资源筛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栽培稻抗旱性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栽培稻抗旱性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分子育种研究进展,针对当前水稻抗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今后进一步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节水抗旱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发根力作为栽培稻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栽培稻抗旱育种过程中,对不同材料苗期进行抗旱性鉴定可对众多的种质资源或育种过程中大量的早代材料进行抗旱性的初步、简单快速鉴定,从而可以提高选择效率,加快抗旱育种进程。因此,鉴定指标的选择尤为关键。本研究表明,在25%(w/v)PEG条件下,新根总长、新根数、新根干重等3个发根力指标的降幅与不同栽培稻品种苗期的抗旱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且该指标测定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大量材料苗期的抗旱性鉴定。  相似文献   

5.
栽培稻抗旱研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利军 《世界农业》2000,(12):19-20
在进行抗旱品种改良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引进相应的栽培技术,实现水稻旱作,达到稳产与增产的目的,是抗旱研究的战略目标。在增产、稳产和优质的前提下,以培育耐旱性极强的水稻为中心,进一步加强稻属抗旱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创新、抗旱生理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不同物种间抗旱基因的转移、建立节水种植栽培技术新体系、加强对旱作环境所引起的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是目前抗旱研究的主要内容。   1建立有代表性的抗旱研究基地和不同的育种目标   干旱主要发生在旱地和浅水雨育田,因此,抗旱研究特别是抗旱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亚洲栽培稻( Oryzasative) 分类研究的意义,总结了分类研究的历史发展,结合目前的研究水平和现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木薯是一种木本高杆薯类作物,适宜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地上茎杆部分枝条可作为种苗繁殖生长,也是最好的燃料.地下部分的薯块可生产加工成轻化柠檬酸、酒精、葡萄糖、甘油等化工原料,也可作为粮食、饲料.在干热区栽培木薯,具有抗旱性强,产量高,淀粉含量可达78%,易栽培,薯块洁白、易干等优点.栽培的生产成本投入小,产出效益高,生产加工极为方便.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杂草稻在稻田呈蔓延趋势,稻田中杂草稻的大量存在对栽培稻产量及品质造成危害,进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指导农民区分杂草稻与栽培稻并及时防治,文章对杂草稻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不完全叶长于松粳系列品种的栽培稻,与龙稻系列和东农系列的栽培稻无差异;有叶舌、叶耳及叶毛,与栽培稻无差异;杂草稻有芒,呈褐色、黄色、紫色,长26~79 mm,栽培稻无芒或芒很短;杂草稻的颖壳色有褐色、稻草色、黄带黑斑等多种颜色,栽培稻的颖壳呈黄色;千粒重较栽培稻轻  相似文献   

10.
11.
旱作水稻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份粳稻和22份籼稻为材料,研究全程旱作对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 旱作粳稻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显著性负相关,旱作籼稻直链淀粉含量与其它品质性状间相关系数没有达到显著水平.(2)综合多元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旱作粳稻外观品质(垩白率X4、透明度X6和垩白度X5)、蒸煮品质(碱消值X7、胶稠度X8)和营养品质(粗蛋白X10)与稻米理化品质关系密切,回归方程为Y=1.485X4-0.228X5 0.710X6 35.234X7 2.646X8 0.233X10-89.552(R2=0.934**);旱作籼稻碱消值(X7)、整精米率(X3)和粗蛋白(X10)与稻米理化品质关系密切,回归方程为Y=0.966X3 59.683X7 0.149X10-37.972(R2=0.503*).初步建立旱作水稻品质评判方式.  相似文献   

12.
快速鉴定稻种资源抗旱性的生理指标筛选及其遗传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两个不同旱作环境下,通过对稻种资源13个快速、简便、易测的抗旱生理指标与单株产量的单因素逐步回归、多元相关、通径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表征稻种资源抗旱性的生理指标,并采用非等试验设计的数量遗传分析方法对其生理指标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①叶绿素a/ b、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自由水含量是表征稻种资源抗旱性的生理指标.②测定抗旱生理指标都存在遗传变异,并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③测定抗旱生理指标都存在显性×环境的互作效应,叶绿素a/ b和自由水含量还存在加性×环境的互作效应.④测定抗旱生理指标都存在普通狭义遗传率,但叶绿素a/ b和自由水含量还存在互作狭义遗传率,且互大于普通狭义遗传率,受环境影响较大.⑤叶绿素a/ b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只存在负向互作杂种优势,自由水含量杂种优势不明显. 因此,叶绿素a/ b、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自由水含量均可作为稻种资源抗旱鉴定、筛选与育种的可靠选择指标,其中以游离脯氨酸含量为最好、叶绿素a/ b其次,自由水含量稍差.  相似文献   

13.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的抗旱节水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覆膜旱作条件下 ,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是露地旱作的 1 1 3倍 ,水稻单产比对照增加 3 3 6% ;覆膜湿润栽培条件下 ,与常规淹水栽培相比 ,其节水率达 78 3 % ,单产增加 3 3 9% ,灌溉水生产效率达 1 4 5kg/m3 ,是常规淹水栽培的 6 1 7倍。  相似文献   

14.
Cu是土壤和食品检测中重要的重金属残留指标.试验在盆栽干旱条件下,孕穗期对杂交水稻组合‘B优827’进行浇灌CuSO4处理,研究Cu对杂交水稻耐旱性的影响及其在土壤和水稻籽粒中的残留.结果表明:孕穗期施用50mg·L-1CuSO4水溶液后干旱处理较对照干旱处理单株产量提高52.7%、穗实粒提高37.5%、千粒重提高8.3%.同时施用适量的Cu对精米和土壤中Cu残留影响不最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栽培稻再生性的遗传规律,为创新再生稻育种材料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把普通野生稻再生性导入栽培稻和籼粳杂交诱变,获得再生性强的材料,考查其F1和F2中与再生性相关的性状表现,分析栽培稻再生性的遗传规律.[结果]在野栽交品系96-82的两个F1中,再生稻的株高、分蘖数、每穗粒数及产量均为部分显性,两个组合的再生性分别达2级和3级;3个籼粳杂交组合F1再生稻的株高、分蘖数、每穗粒数及产量均明显超过双亲,再生性均达1级.把普通野生稻再生性导入栽培稻和籼粳杂交诱变,育成地下再生分蘖性较强的3个新品系,再生稻1号(桂D1号/96-82)、再生稻2号(明恢63//桂99/96-82)及以陆稻中旱3号作亲本育成再生稻3号(桂99/中旱3号/明恢63).[结论]野栽交品系96-82再生性的遗传传递力较强,表现为部分显性,再生性从F2起出现分离,属于数量遗传.选育的3个新品系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以抗蚊青粘、植选4号、植选5号、植选6号、植选7号和植选8号等抗稻瘿蚊水稻品种(系)为父本与培矮64S等18个不育系所配组合F1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以植选6号、抗蚊青粘、植选8号作父本配制的F1组合对稻瘿蚊都表现为抗,而以植选5号、植选4号、植选7号配制的组合都表现为感。测交结果表明,抗蚊青粘和植选8号恢复力较好。其中,以抗蚊青粘与228A所配F1组合的结实率为86.16%,理论产量为8.6953 t/hm2,与先A、冈46A、K19A所配的F1的结实率分别为78.33%、81.81%和83.42%。以植选8号与博A、培矮64S、金23A、K18A和先A所配组合F1的结实率分别为78.78%、80.16%、81.04%、81.27%和88.43%。植选6号作父本与博A和Y华农A所配组合F1的结实率分别为85.82%和81.45%。  相似文献   

17.
旱区超级稻再生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应对钦州市秋冬春三季连旱对水稻生产的威胁,在旱区对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进行了再生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早稻平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为Y两优1号、新两优6号;晚稻再生稻的平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为中浙优1号、特优航1号;年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是中浙优1号,其他超级稻品种(组合)的年平均产量也比普通杂交稻(对照)的高。综合各参试超级稻的产量结果、田间表现、稻米品质、生长势与再生能力等因素分析,以中浙优1号、两优培九两个品种(组合)最为理想,可作为今后钦州市超级稻再生栽培的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栽培稻的籼粳分化机理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前人在不同时期对栽培稻起源演化的代表性观点,并结合近年来对稻种籼粳分化机理的研究结果,重点研究了籼粳分化的机理并提出了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对籼粳分化的影响作用,其作用有三:一是确定籼粳分化的方向;二是积累和扩大籼粳分化的范围和程度;三是人工选择加上生态环境的自然选择的作用要明显大于单纯的自然选择。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几种常见园林绿化树种节水性和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压力-容积(PV)技术和切枝蒸腾法测定了华北地区6种常见绿化树种叶片的多项水分参数值(ψ_s~(sat)、ψ_w~(tlp)、RWC~(tlp)、V_a/V_p、ε~(max)、气孔关闭前后的组织相对含水率、d值、最大气孔蒸腾速率),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各树种的节水性、抗旱性、保水能力、渗透调节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和分类。结果表明:①针叶树为了保持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了低的保水能力,使得它们具有弱的节水性和强的抗旱性;阔叶灌木与此相反。②3种针叶树的节水性相近,圆柏抗旱性最佳,侧柏抗旱性居中,沙地柏抗旱性较差。③阔叶灌木中,大叶黄杨节水性最佳,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的节水性相近;而大叶黄杨和紫叶小檗的抗旱性相近,均优于抗旱性最差的金叶女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