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刈割管理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96年夏季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区对建植4年的草地早熟禾进行了刈割频率和刈割留茬高度对草坪质量及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每周一次和两次刈割,分别留茬8cm,6cm,4cm的范围内,高频率低留茬高度可减缓草地早熟禾的生长速率,增加草坪单位面积的分蘖数和分蘖枝条的粗壮度,提高草坪的整齐度,减少生殖时期的生殖枝数,从多方面改善草坪质量;低茬刈割使枯草层外露,降低了草坪颜色深度,也影响了草坪的质量;高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不同刈割强度下再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刈割高度与频度不同,牧草再生能力不同。低茬高频的刈割,即留茬高度5cm、刈割频度7天/次,青海草地早熟禾再生性达到最佳水平,产草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不同刈割强度下再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刈割高度与频度不同,牧草再生能力不同.低茬高频的刈割,即留茬高度5 cm、刈割频度7天/次,青海草地早熟禾再生性达到最佳水平,产草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
青海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不同的刈割强度下(不同刈割频度7、10、13 d/次和不同留茬高度5、8、11 cm),对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出苗率、草坪密度、色泽、质地、均一性、再生速度等多项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青海草地早熟禾有着较高的出苗率(65%以上),且幼苗抗寒性好;8 cm的留茬高度下,青海草地早熟禾各项指标表现最佳,而7 d/次的刈割频度下再生速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新建植的青海草地早熟禾其再生速度显著高于5龄青海草地早熟禾(P<0.05)。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不同刈割强度下再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刈割高度与频度不同,牧草再生能力不同。留茬11cm刈割频度为7d的青海草地早熟禾的再生速度最快达到0.6182cm/d,其次是留茬5cm刈割频度为7d的青海草地早熟禾再生速度为0.6016cm/d,最后是留茬8cm刈割频度为7d的青海草地早熟禾再生速度为0.5821cm/d。累计生长量为留茬11cm刈割频度7d的是37.0979cm,留茬5cm刈割频度7d的是36.0938cm,留茬8cm刈割频度7d的累计生长量最低,为34.9306cm。日生物量分别是留茬5cm刈割频度7d的是2.16g/(d·m^-2),留茬8cm刈割频度7d的是1.94g/(d·m^-2),留茬11cm刈割频度7d的是1.60g/(d·m^-2)。累计生物量分别是留茬5cm刈割频度7d的是106.0g/m^2,留茬8C1TI刈割频度7d的是95.2g/m^2,留茬11cm刈割频度7d的是为78.7g/m^2。再生速度留茬5cm刈割频度7d与留茬8cm刈割频度7d和留茬1cm刈割频度7d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研究留茬高度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禾草生物量和品质的影响有助于高寒地区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放牧管理。该试验以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禾草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留茬高度(轻度:留茬10 cm,中度:留茬5 cm,重度:留茬2 cm),研究刈割对草产量和牧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留茬高度的降低,禾草株高、再生高、地上生物量呈显著降低趋势(P <0.05),但对照组和轻度刈割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粗蛋白质、粗灰分、Ca、P等营养成分、相对饲喂价值显著增加(P <0.05),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等营养成分显著降低(P <0.05);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营养成分产量逐渐降低。地上生物量与营养品质等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显著(P <0.05)。可见,在青海省祁连山区种植的青海草地早熟禾适宜轻度刈割或轻度放牧,中度和重度刈割不利于植株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7.
刈割对牧草根系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半干旱区刈割对牧草根系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毛苕子(Vicia villosa)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和野外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牧草根系特征对刈割的响应。结果表明:刈割可降低牧草根深、根长及根表面积。在刈割留茬3 cm高度时,早熟禾根深、根长及根表面积较对照分别降低43.91%,51.85%,25.52%;白三叶根深、根长及根表面积较对照分别降低27.27%,47.04%,27.35%;毛苕子根深、根长及根表面积较对照分别降低20.34%,39.80%,40.39%。野外早熟禾刈割留茬9 cm时根长密度最小,白三叶在刈割留茬3 cm时根长密度最小,毛苕子刈割留茬6 cm时根长密度最小。该研究对半干旱区牧草刈割留茬高度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青海草地早熟禾生长和根系特征对刈割强度的响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长势均匀的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划分为12个小区,设置4种处理,分别为对照(CK,不进行任何处理)、轻度刈割(LC,留茬10 cm)、中度刈割(MC,留茬5 cm)、重度刈割(HC,留茬2 cm),每种处理3次重复,于2019年6月底和7月底各刈割1次,并分别于刈割30 d后测定各处理青海草地早熟禾的株高、生长速度、分蘖数、地上总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系特征(表面积、体积、直径)和地下芽数量。结果表明:6月底和7月底刈割后各处理株高的大小顺序均为CK>LC>MC>HC。6月底刈割后,各处理生长速度的大小顺序为CK>LC>MC>HC;7月底刈割后,各处理生长速度的大小顺序为LC>CK>MC>HC。6月底刈割后,各处理分蘖数大小顺序为LC>CK>MC>HC;7月底刈割后,各处理分蘖数大小顺序为CK>LC>MC>HC。6月底和7月底刈割后,各处理地上总生物量的大小顺序均为LC>CK>MC>HC。6月底和7月...  相似文献   

9.
本文于2013-2014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种植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和草地雀麦(Bromus riparius)单播草地上进行不同频次刈割(一年刈割1次、2次、3次和4次)试验,调查各刈割处理产量、枝条数和植株高度,分析了老芒麦和草地雀麦产量的影响因子及其与枝条数和高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刈割极显著降低了老芒麦的再生枝条数(P0.01),从而影响其产量,产量与植株高度无显著相关性;草地雀麦产量不受刈割频次的影响,刈割增加了其再生枝条数,在高频次刈割时会通过增加其再生枝条数来缓解植株高度降低的问题,但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其再生草产量仍会降低(P0.01)。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老芒麦和草地雀麦的适宜的刈割频次均为每年2次。  相似文献   

10.
修剪频率和高度对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坪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韩建国  李鸿祥 《草地学报》1997,5(2):141-147
作者于1996-199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区对建植三年的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坪进行修剪高度和修剪频率对草坪质量指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每周修剪一次和两次,分别留茬8,6,4cm,其中低茬比高茬修剪能增加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坪的生长速度。每周修剪两次比一次更能促进草坪草分蘖增加直径,综合评定草坪的生长速度,分蘖密度和分蘖粗细,以及管理费用等因素,草地早熟禾/高羊茅以每周修剪一次,留茬6cm为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研究多年生人工草地叶面喷施"FA旱地龙"日期、播种密度、刈割留茬高度三因素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关系.通过测定叶面喷施"FA旱地龙"日期(X1)、刈割留茬高度(X2)、播种密度(X3)的各项参数,建立不同刈割留茬高度、不同播种密度、不同叶面喷施"FA旱地龙"日期对多年生人工刈割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函数模型,同时确定了多年生人工刈割草地最佳叶面喷施"FA旱地龙"日期(X1)为30/4~2/5、最佳刈割留茬高度(X2)为4~6 cm、最佳播种密度(X3)为555~1 145株丛/平方米.  相似文献   

12.
光敏型高丹草复种穴播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光敏型高丹草夏播复种的高效栽培模式,在陇东旱塬麦茬后用免耕露地、翻耕露地和翻耕覆膜3种穴播方式复种了海牛、BJM和大卡(褐色中脉、BMR)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观察比较了各品种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和穴播方式下刈割1茬和2茬的草产量。结果表明,在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条件下,各品种间在株高、茎粗、节间数、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性状上差异极显著(P<0.01),穴播方式对各品种株高和节间数影响显著(P<0.05),对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方式互作仅对单株叶重影响显著(P<0.05)。以65%含水量标准鲜草产量为指标,3个品种刈割1茬的产量均高于刈割2茬之和的产量,前者平均产草量是后者的3.21倍;品种在刈割2茬第1次、第2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刈割1茬的产量间差异显著(P<0.05);穴播方式间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互作对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2次之和的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在刈割1茬时,3个品种的标准鲜草产量表现为翻耕覆膜比免耕露地平均增产62.21%、比翻耕露地增产36.45%、翻耕露地比免耕露地增产21.08%。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夏播复种高丹草以翻耕覆膜穴播、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和BJM 品种相组合的生产模式为最优;但种植者如选择多次刈割,则以海牛品种结合翻耕覆膜穴播的种植模式为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刈割频度下二色胡枝子根系及地上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我国华北野生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在不同刈割频度下的根系生长状况及最大地上生物量下的最佳刈割频度.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根数、根质量、根瘤及可溶性糖等指标明显下降;1年之中刈割3次,每6周刈割1次,其地上生物量最大,由此证实适度的刈割频度有利于二色胡枝子的收获和生长.  相似文献   

14.
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对冷地早熟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野外条件下,采用析因设计,对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变化下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生长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冷地早熟禾对环境干扰的适应对策。刈割频度分为刈割1次、刈割2次和刈割3次,刈割时间分为早期刈割和晚期刈割。结果表明,所有刈割处理下,冷地早熟禾均发生了超补偿反应,超补偿的发生与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无关。地上生物量与分蘖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冷地早熟禾是通过长出更多的分蘖来抵抗环境干扰的,新生分蘖产生所需的资源主要是由根部供应。冷地早熟禾对于不同时间的刈割处理,在生活史对策方面进行了权衡。早期刈割处理中,植物采取尽快产生种子,保证能够用种子繁殖后代的策略;晚期刈割处理中,植物采取了减少种子产生,保证植株个体来年存活和返青的策略。资源在植物体内进行重新分配和权衡是冷地早熟禾应对外界环境干扰的主要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种植苦荬菜养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荬菜原为我国野生植物,别名:良麻、苦麻菜、鹅菜、山莴苣、八月老。经多年选育,已成为广泛栽培的优良高产饲料作物。我国北方农村大量种植苦荬菜养鹅,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1苦荬菜的利用技术苦荬菜通常是切碎或打浆后拌糠麸喂鹅,采食率和消化率均高。1.1青刈苦荬菜一般可以刈割2~3次。第1次刈割在株高40~50厘米时进行,留茬15~20厘米。以后每隔4~5周,当再生株高为50~60厘米时进行刈割,留茬不低于上次高度。当再生植株出现花蕾时,即停止生长,进行最后一次刈割。1.2青贮苦荬菜青贮要在现蕾期至开花期刈割,入窖后,经30~40天可完成乳酸发…  相似文献   

16.
在沈阳浑河满融段北岸,测定了火烧、刈割耙除处理下草地早熟禾返青期的生理指标和土壤指标。结果表明:与正常生长管理的草地早熟禾草地对照相比,对草地早熟禾草地进行火烧和刈割耙除处理,均能够加快草地早熟禾返青速率,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表层土壤的温度,降低表层土壤的含水量,降低表层土壤的全氮和全磷含量。与火烧处理相比,刈割耙除处理更加温和,在除去枯草层的同时,没有破坏草地原有的腐殖质层,而降低土壤含水量和氮磷含量的幅度也更低,同时也避免了火烧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因此,生产中刈割耙除,可作为代替火烧的草地早熟禾草地返青期的养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优质牧草收获技术适时刈割可获得高产、优质的饲草。刈割不仅是一次 ,刈割时期是否得当 ,留茬高度是否合适 ,都对牧草的生长和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刈割过早 ,虽然质量好 ,但产量低。延迟刈割不仅降低饲草质量 ,也影响生长季的刈割次数。因此 ,最适时的刈割时期应把产量和质量两者结合起来。刈割留茬高度也因不同牧草而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从根茎发出新枝的牧草可以低些 ,10~ 15厘米即可。而对于从茎枝腋芽发出新枝的则应留茬高些 ,15~ 30厘米为宜。对禾本科牧草一般留茬高 15~ 2 0厘米 ,以利再生。二、牧草贮藏和加工技术(一 )青干草调…  相似文献   

18.
羊茅黑麦草和无芒雀麦刈割后叶片再生动态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禾草刈割后,不同再生期的叶伸长率,萎蔫率、净生长率及叶片发生率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刈割强度影响不显著,留茬高度在5cm与10cm之间,上述各项参数相对稳定,叶片动态对草地管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建议以叶片动态作为刈割和放牧的判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研究多年生人工草地叶面喷施“FA旱地龙”日期、播种密度、刈割留茬高度三因素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关系。通过测定叶面喷施“FA旱地龙”日期(X1)、刈割留茬高度(X2)、播种密度(X3)的各项参数,建立不同刈割留茬高度、不同播种密度、不同叶面喷施“FA旱地龙”日期对多年生人工刈割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函数模型,同时确定了多年生人工刈割草地最佳叶面喷施“FA旱地龙”日期(X1)为30/42/5、最佳刈割留茬高度(X2)为46cm、最佳播种密度(X3)为5551145株丛/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刈割对羊茅黑麦草叶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植物组织转化分析方法,研究在不同刈割开始时期和留茬高度对羊茅黑麦草叶片发生、伸长、枯萎和死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期以低茬刈割有利于羊茅黑麦草叶片的发生和生长,适合频繁强度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