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试验采集广东某鸡场疑似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患病鸡病料并进行处理,经接种DF1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离鉴定出1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命名为 GD1210。依据已发表的REV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6对引物,采用分段扩增的方法完成了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基因组序列全长8443 bp。将该分离株的基因序列与国内外各参考株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与SNV株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将该分离株感染1日龄SPF鸡以鉴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使SPF鸡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陆桂平  陆熹 《中国家禽》2005,27(22):27-28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endotheliosis virus,REV)是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病原,属反转录病毒科中C型致肿瘤病毒类的一种.该病毒主要侵害火鸡,但也能引起鸡、鸭等禽类以淋巴-网状组织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的病理综合征[1~2].REV基因组两端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非常保守,同源性在94%以上[4].通过PCR方法,特异性地扩增REV LTR序列常被用作检测REV存在的方法[4~6].  相似文献   

3.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一组反转录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群——引起的火鸡、鸡、鸭及其他禽类的一组病理学综合症,包括免疫抑制、急性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矮小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与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控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星  韦平 《水禽世界》2007,(10):43-46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 RE)是由反转录病毒科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 Virus REV)引起的鸡、鸭、火鸡和其他禽的一群病理综合征,该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该病能引起禽的免疫抑制.并可导致严重的疫苗污染.对养禽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Robinson和Twiehaus于1958年首次在美围分离了REV(T株)。  相似文献   

5.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的鸡、火鸡、鸭、鹌鹑、雉和鹅等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尽管REV本身对禽的致死作用并不很明显,但由于REV能使法氏囊萎缩,其致病基因V-rel能引起B淋巴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侵损禽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其他疾病的并发感染,造成高淘汰率和高死亡率.血清学调查表明,我国鸡群感染REV的比率很高.介绍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的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群引起的鸡、鸭、火鸡和其它禽类的一组肿瘤性综合征。诊断RE不仅需要见到典型的肉眼和组织学病变,而且需要证明REV的存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的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7.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病和免疫抑制病。本研究从黑龙江省某鸣场分离到一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经间接免疫荧光、PCR和电镜鉴定,将该株病毒命名为HLJR090l。克隆HLJR0901主要保护性抗原的基因gp90,并进行了序列分析。HLJR0901与我国早期分离的南方毒株HA9901亲缘关系较远,而与美国和台湾的某些毒株同源性较高。HLJR0901的TCID50为10^52/mL。通过绘制复制动力学曲线对HLJR0901在cEF细胞上的增殖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d6和d7REV增殖的滴度最高。该研究丰富了REV流行病学调查,为后续研究REV致病机制、免疫抑制机制等奠定基础。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REV流行病学资料,也为深入研究REV致病机制、免疫抑制机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扩增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的特异性引物作为检测引物,对采集于吉林省某地健康野鸭的脏器样品进行PCR检测。阳性样品经DF1培养增殖,进行病毒的分离,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鉴定,确定分离到2株REV,分别来自于针尾鸭和绿头鸭,将分离病毒分别命名为DBYR1101和DBYR1102。克隆2个病毒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gp90,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个分离株gp90基因氨基酸相似性为99.5%;DBYR1101 gp90基因与REV 3个型的代表株170A、SNV和CSV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5.7%、94.2%和98.2%;DBYR1102 gp90基因与REV 3个型的代表株170A、SNV和CSV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5.2%、93.7%和97.7%;与中国早期南方分离株HA990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7%和94.2%;与中国北方分离株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2%~100%。核苷酸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个野鸟源REV分离株与现有的东北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趋于形成1个北方分离群;与SNV株亲缘关系最远;与170A株亲缘关系较远;与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某些分离株相似性较高。该研究首次自野鸭体内分离到REV,丰富了REV流行病学资料,同时提醒我们重视野生鸟类迁徙在疾病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深入研究REV致病机制、免疫抑制机制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外部引物的扩增片段大小为467 bp,内部引物的扩增片段大小为314 bp,建立了适合REV快速检测的套式PCR方法。采用该方法对REV毒株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能扩增到314 bp的条带;禽流感病毒(H9亚型)、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禽呼肠孤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0 pg,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 fg,第2次比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高105倍。所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的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是由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的鸡、鸭、鹅、火鸡以及其它禽类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是包括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矮小综合症和慢性淋巴组织瘤等在内的一类病理性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ARV、REV与ALV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椐GenBank中已发表的禽呼肠孤病毒(ARV)、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等3种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了3对分别与ARV、REV和AL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在建立各病毒单项RT-PCR技术的基础上,优化三重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3种病毒的三重RT-PCR技术。结果表明,用这3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ARV、REV、ALV核酸模板进行三重RT-PCR扩增,可同时扩增ARV的247bp,ALV的675bp,REV的467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6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三重RT-PCR技术能检出10pg的ALV、1pg的ARV和10pg的REV模板。用42份临床病料对本研究多重RT-PCR技术和单项RT-PCR技术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两者的总符合率为92%以上。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对这3种病毒的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禽白血病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均为禽的肿瘤性免疫抑制疾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为调查重庆市肉鸡中禽白血病及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流行情况,在北碚区、涪陵区、开县、垫江县、潼南县五个区(县)的8个活禽交易市场采集260份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所有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禽白血病病毒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5%(43/260)和5%(13/260),双抗体阳性率为4.61%(12/260)。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重庆市肉鸡中这两种病原的感染率相对要低,但仍应重视这两种疾病的防控,以控制病原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禽源生物制品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REV参考毒株LTR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其扩增产物长度为314 bp,建立了PCR法,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经与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同步比较试验,发现结果吻合性较高,且PCR法的结果更为直观,易于判断,样品保存方便,重检也方便,当日即可完成,显示出了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蛋用型海兰褐母鸡在用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细胞适应毒REV-C99(p30)免疫接种后,均在2周内产生REV特异性抗体。来自免疫种鸡的雏鸡在7日龄内100%(10/10)REV母源抗体阳性。分别在有母源抗体和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鸡接种与疫苗株同源的低传代毒REV-C99(p3)或异源的REV中国野毒株HA9901(p5),以此比较母源抗体对同源和异源REV病毒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REV母源抗体能同等有效地预防同源和异源REV感染造成的对H5和H9禽流感灭活疫苗HI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MD-2株的感染性克隆,将MD-2株的前病毒基因组全长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中构建MD-2全长质粒,经转染CEF细胞后进行病毒拯救及鉴定,并对拯救病毒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MD-2全长质粒,拯救病毒感染CEF细胞后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病毒抗原;拯救病毒的生长特性与亲本病毒相比无明显差异。随后对env基因进行了多个位点的定点突变,并拯救出相应的突变株,结果显示env基因第1433位碱基突变后不能拯救出病毒,推断1433位的突变为致死性突变。MD-2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和病毒拯救的研究为继续研究REV基因和蛋白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ALV-J和REV诱导雏鸡胸腺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HE染色法对人工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SPF雏鸡胸腺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了检测,同时辅以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ALV-J和REV均可诱导雏鸡胸腺细胞发生凋亡,混合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更加严重;切片中可出现局灶状凋亡,凋亡细胞多于坏死细胞。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凋亡是导致感染鸡胸腺萎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J亚群禽白血病肿瘤中检测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将表现为典型 J亚群禽白血病肿瘤的病料分别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和 DF1细胞 ,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 PCR方法 ,从这些肿瘤病料中分离和鉴定出 8株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AL V- J)。对证明感染了 AL V- J的细胞继续培养 ,并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REV)的特异性单抗及引物做 IFA和 PCR,在 8株 AL V- J中 ,有 3株AL V- J的感染细胞中同时有 REV感染。由此表明 ,发生肿瘤的肉鸡中 ,AL V- J和 REV的共感染已相当普遍。将这 3株 REV- SD0 0 0 3、SD0 0 0 4和 SD0 10 2的 3′- L TR用 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比较 ,发现分离的 SD0 0 0 3、SD0 0 0 4和SD0 10 2与国内的另外 2株 REV- SD990 1和 HA990 1的同源性为 96 .7%和 96 .1% ;而与另 1株 REV参考株鸭脾坏死性病毒 (SNV)的同源性高达 99%。  相似文献   

18.
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囊膜蛋白gp90(SU)的基因合成后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表达,获得REV-SU蛋白,通过Ni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1株分泌特异性抗REV-SU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2A2株),该细胞株制备的腹水与不同REV毒株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荧光效价可达1∶51200,与不同禽白血病病毒毒株和其他常见禽的病原均没有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应用该单克隆抗体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法能检出至少5 TCID50REV感染,与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一抗具有同等的效力,且检测背景更加纯净,适用于外源性REV检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广西钦州地区主要地方品种商品禽类中禽白血病病毒(AL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REV)的感染情况,本试验随机采集了广西钦州地区代表饲养场的麻鸭、狮头鹅、铁脚麻鸡、火鸡、鸽子共5个品种的蛋清、肛拭子及血清样品共953份,使用ELISA商品试剂盒进行检测;然后对部分ALV p27阳性的个体采集其血清样品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测定其gp85基因的序列。结果发现,除铁脚麻鸡外其他4个非鸡禽类品种的ALV检测均为阴性;除鸽子和狮头鹅外,麻鸭、铁脚麻鸡、火鸡均检测到REV抗体阳性;获得的两株铁脚麻鸡ALV分离株gp85基因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4.5%,与参考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6.9%~94.9%;两株分离株gp85基因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1.5%,与参考株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84.0%~91.6%。高变区hr1和hr2区存在较多可变位点,可变区vr2和vr3相对较保守。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毒株与参考株SCAU11-XG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