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四、家畜的自然抗病力及其研究方法研究家畜遗传性的自然抗病力,关键是要选择可靠的方法。主要涉及到如下几个步骤和所用的方法;即自然的接触病原体、评价抗病力和遗传分析,三者构成了研究的关键所在。接触病原体可以通过自然暴露或实验性对照接种。后者的优点是不仅能保证所有的实验动物都接触到病原体,而且能使这种接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基因动物技术一直是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在改良动物生产性状、提高畜禽抗病力以及生产人药用蛋白等非常规畜牧产品方面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对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1抗病营养的概念及意义营养:增强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少或消除疾病;抗病力:(1)特异抗病力:受一个特定主基因位点或单基因控制;(2)一般抗病力:受多基因及环境的综合影响,具体体现在机体对疾病的防御机能和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2动物抗病营养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营养与猪的免疫反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伟 《养猪》1989,(4):32-34
营养与动物免疫反应能力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人们很早就知道,动物缺乏某种或几种营养物质时抗病力下降。随着动物高密度集约化饲养,使动物对应激和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许多试验结果表明,饲喂动物以高于正常生长和繁殖推荐量的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可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断奶和环境应激造成的免疫反应下  相似文献   

5.
影响寡糖类饲料添加剂利用效果的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寡糖又称寡聚糖或低聚糖,是指2~10个单糖通过糖甘键连接形成的直链或支链的小聚合物的总称。具有促进动物生长,防止动物腹泻与便秘,增强动物免疫功能、提高动物的抗病力,减少粪便及粪便中氨气等腐败物质的产生、防止环境污染,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和饲料的利用效率,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等功能。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寡糖可以改善动物机体的健康状态,增强机体抗病力,从而达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目的。但同时也发现,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这说明有许多因素可能对寡糖的利用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仅就国内外有关寡糖…  相似文献   

6.
1 肥育羔羊的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肉用绵羊或杂交改良绵羊的断奶羔羊(4月龄)进行肥育.肥育羔羊应来自非疫区,经当地动物检疫部门检疫合格.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及国家法律法规对抗生素的使用限制,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在调节动物肠道菌群平衡、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关于益生芽孢杆菌对母猪和仔猪的研究报道比较多,而关于益生芽孢杆菌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所产仔猪生长性能的跟踪报道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8.
种鸡抗病力的选择需要测定全身性抗病力,因为选择多个性状的潜力是有限的。在抗病机制中,主动免疫在测定全身性抗病力方面的潜力似乎最大。研究改进全身性抗病力的选择指标可以单基因为主,例如,主要的组织亲和性复合体;或者,以复合基因控制的免疫应答的测定为主。当前的研究方法要用几种抗病指标测定有潜力的基因或表现型,从而确定它们的一般性质。如果选择偏激于某一种免疫反应的测定,则可能导致另一种免疫反应选择的失败。倘若事实确实如此,就需要一种平衡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最初是在小鼠体内进行的。转基因小鼠的成功大约经 9年的研究。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这项技术诞生的那天起 ,就在改良畜禽生产性状 ,提高畜禽抗病力及利用转基因畜禽生产非常规畜产品 (如人类药用PRO) ,有关癌基因机制的分析 ,免疫机制的研究以及对遗传疾病的了解等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1 什么是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是指以实验方法导入外源基因 ,在染色体组内稳定整合并遗传给后一代动物。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步骤包括以下五步 :第一步 :目的基因的选择 ;第二步 :将重组基因导入受精卵 ,基因导入可采用显微注射法、反…  相似文献   

10.
陈万芳 《畜牧与兽医》1994,26(5):227-228
动物对疾病的遗传易感性陈万芳(南京农业大学)人们很早就知道动物对许多疾病有遗传易感性,如白色或灰白色的马、骡易患黑色素瘤,白色母牛易患不孕症等。过去在防制动物疾病方面多重视病原和疫苗的研究,而忽视宿主对疾病遗传易感性和抗病力的研究。目前,许多学者已开...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畜禽抗病育种的遗传基础、抗病育种方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最后对畜禽抗病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猪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作者对开展抗病育种的必要性、发展过程、抗病的遗传基础、抗病育种方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其中对MHC、抗病主基因、抗病育种的直接、间接方法、转基因抗病育种进行了重点介绍,提出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工程抗病育种是当前和今后抗病育种的主要方向,最后对抗病育种将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抗病育种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本文简要介绍了抗病育种的必要性、抗病育种的遗传基础、抗病育种的方法,最后对抗病育种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是中国乃至世界主要的热带水果之一。炭疽病和蒂腐病是引起杧果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但不同杧果品种对二者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分析了杧果主要采后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杧果抗性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转录组、蛋白质组分析等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杧果采后病害抗性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疾病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虽然传统的疾病控制方法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分析在抗性和易感群体中候选基因的标记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合遗传育种技术,提高家畜的抗病性与健康水平已成为当今提高家畜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s,MBL)是构成人和动物血清补体凝集素途径的主要成分,在先天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笔者简述了MBL的分布、结构、功能,介绍了MBL基因与抗病力的关系,对其作为家畜抗病育种遗传标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MBL作为遗传标记,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抗病育种可以培育出抗病力强的家畜品种。  相似文献   

16.
王伟  马艳萍  滚双宝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0):3278-3288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RNA分子,长度为21~22 nt,以特异的序列互补结合方式调控基因的表达。在经典的miRNA作用机制中,miRNA通常与靶基因3'UTR种子区序列完全或不完全互补配对,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miRNA还可与靶基因5'UTR区、编码区及启动子区结合,进而参与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大量miRNA被鉴定,其参与调控的生物学机制也被逐渐揭示。大量研究表明,miRNA能够参与动物生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疾病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在猪的遗传改良工作中,对主要经济性状(繁殖、生长发育、胴体肉品质、抗病等)进行改良,选育优良品种,是未来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就miRNA生成和作用机制及近年来在猪生殖调控、肌肉发育、脂肪沉积和抵抗疾病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系统了解miRNA在猪重要经济性状调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深入开展相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
MHC基因对地方保护猪种抗病选育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具有丰富多态性,不仅与猪种抗病性有关,而且还与其繁殖性能、生长性能以及肉质都有一定相关性。因此,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作为分子遗传标记,应用于地方保护猪种的抗病选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前景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细菌感染是造成断奶后肉兔重大经济损失的疾病之一。本研究通过对4个品种787只5~10周龄断奶肉兔健康记录的分析,确定细菌感染疾病抗病力的遗传方差。利用父性阈值模型分析断奶后肉兔细菌感染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细菌感染的发病率从第5周的最小值逐步增加到第9周的最大值。品种和父性效应对生长肉兔细菌感染的发病率影响显著(P<0.05)。比利时兔的发病率最高(36.87%),父性方差占到了总表型方差的3.42%~8.02%。因此,肉兔细菌感染疾病的抗病力存在遗传变异,通过遗传选择可以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