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藏羊是甘肃省甘南州的优势畜种之一,在各类家畜中所占比重居首位。试验对12月龄藏羔羊进行了3个月全舍饲育肥后与同一饲养条件下的成年藏羊进行屠宰,对其肉的风味化合物进行了测定,旨在分析研究年龄对藏羊肉风味物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藏羊肉质及其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藏羔羊肉和成年藏羊肉中分别有46种、4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藏羔羊和成年藏羊肉中烃类物质分别为24.92%、22.03%,醛类分别为20.13%、26.69%,醇类分别为27.57%、21.53%,酮类分别为11.21%、14.66%,酸类分别为6.58%、8.81%,酯类分别为2.14%、1.68%,芳香类分别为5.48%、3.53%,杂环类分别为1.94%、1.07%。藏羔羊肉特有的挥发性化合物有19种,其中烃类4种,醛类4种,醇类4种,酮类2种,芳香类2种,酸类、酯类、杂环类各1种,成年藏羊肉特有的挥发性化合物有14种,其中烃类3种,酮类3种,醇类、杂环类各1种,醛类、酯类、芳香类各2种。藏羔羊和成年藏羊肉中共检测出60种挥发性化合物,藏羔羊肉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丰富,膻味以及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低于成年藏羊肉,而且脂肪氧化程度较成年藏羊肉低。  相似文献   

2.
宁夏滩羊背最长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初步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分析技术,对宁夏滩羊背最长肌肉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了34种化合物。结果表明:宁夏滩羊肉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烃类3种、酮类5种、醇类14种、醛类4种、酸类4种、酯类1种、含硫含氮及杂环化合物3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处于宁夏不同气候条件草地百里香(Thymus monogolicus)不同部位的鲜、干材料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及其差异,本研究于10月上旬分别在宁夏盐池麻黄山荒漠草地、固原云雾山典型草地与海原南华山草甸草地采集百里香地上植株,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利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种类型草地百里香不同部位鲜、干样品中共检测出339种挥发性有机物,分属于烃类(125种)、醇类(70种)、酯类(29种)和其他类化合物(115种)。对于挥发性成分种类数量,草甸草地百里香挥发性有机物数量大于荒漠草地和典型草地,鲜样多于干样。挥发性成分中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多,主要以萜烯类物质对伞花烃和γ-萜品烯为主,分别为14.24%~42.24%和3.30%~37.35%,对伞花烃在草甸草地的相对含量多于典型草地和荒漠草地,在嫩茎中多于木质化茎和叶片,而在鲜样与干样中的相对含量相当。酚类、醇类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有香芹酚、桉树醇、芳樟醇及2-异丙基-4-甲基苯甲醚,香芹酚的相对含量在荒漠草地最高,达20.61%,桉树醇和芳樟醇在草甸草地的相对...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分离、鉴定北京鸭尾脂腺中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北京鸭的食品加工提供理论参考。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鉴定尾脂腺熟化前后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尾脂腺的熟化条件为:90℃水浴锅中铝箔袋密封煮制30min。结果在未熟化样品中鉴定出61种化合物,其中醛类5种,酮类2种,烃类14种,醇类12种,酸类4种,含硫含氮化合物15种,酯类6种,醚类2种,酸酐1种;熟化之后检测出39种,其中醛类4种,烃类11种,醇类6种,酯类4种,酸类3种.含硫含氮化合物8种,醚类1种,酸酐1种,其他1种。比较分析发现尾脂腺中所有的化合物均在鸭肉的风味研究中有所报道.因此可推断尾脂腺对于鸭肉的整体风味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测定了甘南去势牦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甘南去势牦牛为试验组、公牦牛为对照组,宰后均取背最长肌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甘南去势牦牛肉中共检测到48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6种醇、10种烃、6种醛、4种酸、5种酯、4种酮、芳香族2种及杂环类1种,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约为38.02%,烃类物质为16.58%,醛类物质相对含量约为14.80%,酮类、酯类及酸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9.68%、6.72%和3.92%。公牦牛肉中共检测到5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6种醇、10种烃、6种醛、4种酸、5种酯、4种酮、芳香族3种及杂环类2种,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约为37.78%,烃类物质为16.99%,醛类物质相对含量约为14.63%,酮类、酯类及酸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9.81%、5.85%和3.95%。甘南去势牦牛中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比公牦牛少两种,主要的呈味物质代表鲜香味的醛类物质、清香味的醇类及油香的酮类物质均高于普通公牦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油梨种子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离与鉴定,以揭示油梨种子挥发性成分组成。经计算机检索与标准谱图对照,确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油梨种子中初步鉴定了83 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86.10%,其中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化合物种类有萜类37种(77.75%)、醇类13种(2.17%)、酯类8种(1.77%)、醛类13种(1.63%)、烃类4种(1.21%)、环氧类2种(0.94%)、酮类3种(0.42%)、肟类1种(0.11%)、酸类1种(0.07%)、噻唑类1种(0.04%),其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有反式-α-佛手柑油烯(27.99%)、大牛儿烯D (11.01%)、反-β-法尼烯(6.85%)、β-倍半水芹烯(4.44%)、反-β-罗勒烯(4.13%)、β-石竹烯(2.82%)、β-甜没药烯(2.56%)、α-蒎烯(2.48%)、δ-杜松烯(2.09%)、反-α-香柠檬烯(1.43%),本研究结果为油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参考国家相关标准的方法检测了江西宜丰地区半枫荷蜜的理化指标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性及半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半枫荷蜜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蜂产品现行的国家和行业质量标准;采用固相微萃取方法从香味成分中提取并分离鉴定出51种化合物,包括酸类、醛类、酮类、酯类、醇类、腈类以及少量其他化合物。通过对其香味成分的分析比较发现,半枫荷蜜中的醇类相对含量最高,对其香味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萨能羊原种场的西农萨能种公羊为试验材料,利用Therm o Finnigan TR AC E D SQ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Finnigan H S 2000顶空进样器,D B-5M S(30 m×0.25 m m×0.25μm)色谱柱,采用静态顶空方法对公山羊气味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共鉴定出16种挥发性物质,占总挥发性物质的93.55%,包括酮类5种、酯类3种、烷烃类3种、苯类3种、醛类2种,含量分别为4.16%、1.16%、85.82%、0.97%、1.44%。在发现的所有气味成分中,主要为C 6及部分低碳数的醛、酮和酯(包括饱和及不饱和化合物)等化合物,这些物质成分可能是低碳链脂肪酸合成的前体或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分析青海省不同产地牦牛肉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牦牛肉中挥发性风味成分中的关键化合物。在青海省5个地区选取公母牦牛各3头,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鉴定的牦牛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肋间肌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显示:从牦牛3个部位的肌肉中鉴定出3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酸类、烃类、含氮杂环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对牦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主成分分析发现,8种化合物(十六醛、十八醛、壬醛、苯甲醛、正辛醇、2,3-戊二酮、3-羟基-2-丁酮、己酸)是牦牛肉中关键挥发性风味成分;对牦牛肉产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0份牦牛肉样品可以按照产地和草场类型划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0.
果实挥发性物质包括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等,是果实芳香气味的主要成分。于1997年进行试验,利用GC/MS/DC联用仪(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套袋与未套袋鸭梨果实内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样果于9月10日采自河北省泊头市林业局苗圃场17年生树树冠中部,在室温下贮放1周后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未套袋鸭梨果实含挥发性成分23种,其中酯类12种,烷类3种,酮类、醇类和膦类各1种,未知待定成份5种;其中以酯类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68.79%,绝对含量14.9μl/100g;酯类中以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为主,两者相对含量之和为39.9%,绝对含量之和8.65μl/100g。套袋鸭梨果实内挥发性物质种类为24种,其中酯类8种,酮类、醇类和膦类各  相似文献   

11.
分别对缫丝蚕蛹中的水溶性和碱溶性蛋白组分进行营养学评价,为高效开发蚕蛹食品提供依据;通过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体外抑制活性试验,探讨蚕蛹蛋白作为天然降压药品原料的利用潜力。营养学分析表明:蚕蛹蛋白水溶性和碱溶性组分中的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1.2%和39.2%,明显高于WHO推荐的氨基酸组成模式(>36%);蚕蛹水溶性蛋白有第1~第4限制性氨基酸(依次为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而蚕蛹碱溶性蛋白仅有第1和第2限制性氨基酸(依次为蛋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2种溶解性蛋白的生物效价均较低,在开发利用中,应补充限制性氨基酸或与其它蛋白搭配使用,以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体外ACE抑制活性试验表明,蚕蛹的水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的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均具有较强的ACE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0.121、0.113 mg/mL,2种蛋白有可能成为降血压肽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12.
筛选、鉴定能高效降解缫丝蚕蛹蛋白的菌株,用于提高缫丝蚕蛹生产食品和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从蚕蛹储藏车间及周围的土壤中收集细菌,经富集培养、干酪素平板初筛和发酵蚕蛹蛋白复筛,获得一株产蛋白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命名为CY21。该菌株在32℃、pH 7.0条件下培养60 h后所产蛋白酶的比活力可达到272.7 U/mg。通过形态学观察、经典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13.
微波干燥蚕茧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陆生海  宋亚英 《蚕业科学》2003,29(2):210-212
采用不同质量比功率、铺放厚度和分段干燥等方式,对微波干燥蚕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比功率对微波干燥影响较大,而铺放厚度对微波干燥影响较小;质量比功率大于8W/g时,出现茧内蛹体破裂,会影响蚕茧干燥质量;采用分段干燥有利于干燥过程的进行;微波干燥可提高蚕茧干燥效率和茧丝洁净度。  相似文献   

14.
家蚕裸蛹基因(Nd)的SSR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家蚕裸蛹是自然突变产生的,裸蛹基因(Nd)与丝素重链基因(Fib-H)同处于第25染色体上,二者紧密连锁。利用家蚕雌性不交换的特点,以家蚕正常茧品种P50和裸蛹品种Nd为亲本获得P50×(P50×Nd)和(P50×Nd)×P50回交群体(分别记为BC1M和BC1F),再用已经构建的家蚕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对Nd基因进行定位,共筛选出7个与Nd基因连锁的SSR标记。BC1F群体中的所有裸蛹个体均表现出与(P50×Nd)F1相同的杂合型带型;而所有正常茧个体带型与亲本P50一致,为纯合型。利用另一个群体BC1M构建了Nd基因的遗传连锁图,连锁图的遗传距离为96.8 cM,Nd基因位于60.8 cM。同时得到了2个与Nd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2511及S2513,与Nd基因的距离分别为0.1 cM和1.1 cM。  相似文献   

15.
樗蚕茧解舒困难,缫丝易落绪,不好缫丝,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樗蚕茧只可做绢纺原料。利用本研究制订的煮茧和解舒工艺,缫得的茧丝长平均在300~400m左右,人工室内育茧的丝长最长409.5m;人工室外育茧的丝长最长478.13m。人工室外育樗蚕茧丝胶含量为25.29%,略高于人工室内樗蚕茧;茧层练减率为33.89%,略高于人工室内育樗蚕茧。用樗蚕茧加工制成的绵片疏松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6.
红外线用于蚕茧干燥的适用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郑成  余炳球 《蚕业科学》1995,21(2):114-117
测定了茧丝、蚕蛹的红外线吸收曲线以及茧层的红外线透过图谱,结合低温全波红外涂料对鲜茧进行干燥试验。对蚕茧的干燥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红外线用于蚕茧干燥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7.
雌雄蛹自动分选机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雌雄蚕蛹分选是制造优质蚕种的重要环节。依据雌雄蛹体重量和体形大小存在明显差异的特点 ,研制成功三段式雌雄分选机。经生产测试 ,每小时可分选 135 96kg茧的蚕蛹 ,分选雌雄蛹的误鉴率平均为 3 18% ,比人工分选的准确率高 ;通过调节分选孔的大小 ,准确率可达 99 5 %以上 ;在复眼着黑后分选对蛹体无损伤。机械操作简易 ,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N-甲基-N-亚硝基脲(MNU)是一种能诱导生物体产生随机点突变的烷化剂。为了完善利用MNU诱导家蚕突变的实验体系,用MNU处理家蚕品种大造的5龄第3天幼虫、化蛹第5天蛹、羽化当天的雄蛾及产后4~6 h的受精卵,通过Bliss法计算MNU对家蚕的半致死剂量(LD50)。结果显示MNU对不同发育时期家蚕的LD50值存在一定的差异:MNU对家蚕5龄第3天幼虫雌雄个体的LD50分别为28.735、20.157μg/头;对化蛹第5天蛹雌雄个体的LD50分别为56.466、54.672μg/头;对羽化当天的雄蛾的LD50为273.94μg/头;对产后4~6 h的受精卵的LD50为7 288.8μg/mL。实验数据表明,家蚕幼虫对MNU的毒性耐受能力差,蛾和卵的耐受能力较强;雌性个体对MNU毒性的耐受能力比雄性个体更强。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聚集度指标检验的方法,对门源草原毛虫茧在矮嵩草草甸中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雄茧(内有雄蛹)和雌茧(内有雌蛹或雌成虫或卵)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并测定了茧个体群大小,分析了聚集原因,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菁松×皓月是生产上推广量最大的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根据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机制,将该品种改育成具有蚕茧荧光显色判性性状的品种。对蚕茧有多种荧光显色的菁松通过系统分离方法,对蚕茧单一荧光显色的皓月通过杂交导入荧光伴性基因Fx及定向培育的方法,将2个品种均改育成雄蚕茧为黄荧光色、雌蚕茧为紫荧光色的品种,其荧光判性准确率达到100%。2个改育的品种暂命名为苏杰、豪胜。实验室饲养鉴定成绩表明改育品种杂交组合苏杰×豪胜的幼虫比菁松×皓月发育快,体质更强健,但全茧量略低;缫丝鉴定苏杰×豪胜的茧丝纤度2.686 dtex,洁净95.5分,茧丝长1 300 m以上,解舒率75%以上,并且生丝匀度好。改育品种杂交组合苏杰×豪胜的主要经济性状成绩与菁松×皓月相仿,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可以达到雌雄蚕茧分别缫丝和提高蚕种制造鉴蛹工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