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菌株显著增加,成为预防和控制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障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重要的机制,它能水解氧氨基头孢菌素和氨曲南,但也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ESBLs产生的细菌,不仅对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石河子地区绵羊肠道正常菌群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本研究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结合16S rRNA检测方法分离鉴定绵羊源羊肠道正常大肠杆菌,利用K-B纸片扩散法和PCR分析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表型及SHV、CTX-M-1、CTX-M-2、CTX-M-9、T...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江苏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分析其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以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20株鸡源大肠杆菌进行11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分析,PCR法检测blaCTX-M-1、blaCTX-M-2、blaCTX-M-8、blaCTX-M-9、blaTEM与blaSHV等6种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20株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其中苯唑西林为100%,氨苄西林为75%,头孢呋辛为70%,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最低,均为30%,且分离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共检出3种耐药基因,blaCTX-M-1、blaTEM、blaSHV,检出率分别为85%、30%、30%,7株分离菌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耐药基因,占比35%(7/20);11种β-内酰胺类药物与blaCTX-M-1基因的符合率较高,均达85%以上,与blaSHV基因的符合率相对低些,均在40%以下,且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并不完全吻合。提示:江苏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问题比较严重,应加强当地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防治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4.
以前期获得的25株猪源耐药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以上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庆大霉素等11种药物的敏感性,并分析其多重耐药表型;采用PCR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25株猪源大肠杆菌中AcrAB-TolC主动外排基因的携带率以及不同耐药数量的多重耐药菌株的外排泵基因arA和acrB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主动外排系统介导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确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检测和证实主动外排系统(外输泵)在细菌多重耐药机制中的作用,用四环素和水扬酸钠对大肠杆菌质控株进行了体外人工诱导,筛选出多重耐药株,再用能量抑制剂CCCP(Carbongl cyanide m-chloropheyhydrazone)时耐药株和质控株进行了环丙沙星摄取抑制试验。结果:在耐药株,其菌体内环丙沙星稳态浓度明显低于质控株;多重耐药株在有CCCP存在时,菌体内环丙沙星的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增,而无CCCP的抑制时,菌体内环丙沙星的浓度递增缓慢;在质控株,不论有无CCCP存在,菌体内环丙沙星的浓度都随时间的延长而呈递增趋势,且保持较耐药株明显高的水平。结论:体外诱导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主要依赖于菌体外输泵的激活。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石河子市牛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集健康牛群粪便,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并结合16S rRNA PCR检测方法进行分离鉴定;参考Clermont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系统分子分群,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CTX-M、blaOXA、blaSHV和blaTEM携带情况,通过K-B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耐药表型。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出100株牛肠道大肠杆菌分属于A、B1、C和F群;分离株对头孢唑林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在50%以上,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与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在5%以下,所有分离株对头孢吡肟敏感;5株分离菌株检测到blaSHV基因片段,1株检测到blaCTX-M基因片段,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blaOXA和blaTEM基因片段。结果表明,石河子市牛源正常大肠杆菌已少部分携带耐药基因,且对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结果提示,应加快减抗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48株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重庆地区部分鸭场大肠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分布情况及抗生素的应用对鸭场环境菌的影响。本试验采用PCR技术,对48株大肠杆菌(包括20株病料分离株和28株鸭场土壤分离株)的ESBLs基因TEM、SHV、CTX-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EM、SHV、CTX-M型基因在病料分离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30%、25%,鸭场土壤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7.1%、21.4%、28.6%。不同来源的菌株均能检测出耐药基因,且部分细菌携带两种以上耐药基因;病料分离株和鸭场土壤分离株中携带的ESBLs基因均以TEM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在养殖业和宠物行业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大肠杆菌在生产中较多地发生多重耐药现象,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也较难防治,给养殖业造成极大的损失。研究通过对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以期对其耐药性进行初步总结,为抗菌药物在不同动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尤其在我国情况更为突出。本文就大肠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家禽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检测不同耐药水平大肠杆菌AcrA表达水平,探讨耐药水平与AcrA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对acrA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制备抗AcrA抗体,Western blot方法比较同耐药水平大肠杆菌Acr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多重耐药株SEMR的AcrA表达明显高于单药耐药株SEICI和SEICH以及质控株ATCC25922。因此SEMR多重耐药性的产生与AcrA的高效表达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存在情况,利用PCR对20株临床分离的耐氟苯尼考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floR分子检测,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全部菌株floR基因阳性;对其中2株大肠杆菌的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鸭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片段的克隆测序结果与预期所得片段结果相符,长度为753 bp,2株鸭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的同源性为99.6%,与牛源、鸡源等floR基因的同源性为84.8%~99.9%。系统发育分析发现,2株鸭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不在同一支上,亲缘关系较远,表明floR基因的亲缘关系与该基因的来源动物无关。  相似文献   

12.
食品动物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和CTX-M型耐药基因在食品动物的流行状况。对分离自养殖场的1273株大肠杆菌(健康动物源755株,患病动物源518株),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筛选ESBLs阳性菌,并通过PCR法和基因测序鉴定阳性菌CTX-M型的基因型。1273株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中筛选出产ESBLs阳性菌181株,阳性率为14.2%,其中患病动物阳性率比健康动物高,分别为19.9%和10.3%。151株(83.4%)产ESBLs大肠杆菌中检测到CTX-M型基因,占所有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的11.8%,其中以CTX-M-9G为主,阳性率为79.5%(120/151),远高于CTX-M-1G的携带率25.8%(39/151),其中8株同时携带了CTX-M-1G和CTX-M-9G。产ESBLs的大肠杆菌在食品源动物中流行普遍,CTX-M是产ESBLs阳性菌中的主要流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鸡巨型艾美耳球虫单卵囊分离及雏鸡扩增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收集就诊病死球虫阳性鸡小肠中段内容物中的球虫卵囊,恒温培养至孢子化后,用2%琼脂薄板进行球虫单卵囊分离,分别感染7只5日龄雏鸡,对据形态学鉴定为巨型艾美耳球虫的分离株进行2代单卵囊分离和雏鸡感染,取其后代以每只1.0×104个卵囊感染10只10日龄雏鸡进行卵囊扩增,获得大量纯种巨型艾美耳球虫卵囊。结果表明,刀片切割琼脂薄板单卵囊分离法操作简便,单卵囊感染成功率较高,准确率达100%,适用于纯种卵囊的分离与扩增。  相似文献   

14.
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掌握畜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了解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自广东地区临床分离鉴定出294株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294株大肠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对各抗菌药的敏感性不同,且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受试大肠杆菌对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均达到80%以上;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牛附红细胞体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快捷、灵敏的牛附红细胞体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16S rRNA基因(登录号:AF016546)序列设计合成2对LAMP特异引物,建立了检测牛附红细胞体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并优化了LAMP的各反应条件,进行了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LAMP扩增产物经电泳、显色鉴定。结果显示,LAMP方法扩增牛附红细胞体产物呈特征性梯状条带,显色反应呈现绿色荧光;敏感性检测最低浓度为25.6 fg/μL;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牛附红细胞体检测管显色后呈阳性,而猪附红细胞体、牛新孢子虫、弓形虫及牛瑟氏泰勒虫等对照组均呈阴性,说明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快速等优点,适合于牛附红细胞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从定型的优势血清型菌株中选择了2株,制备了基础种子,并对基础种子第1代、第10代和第13代的传代细菌的培养特性、免疫原性以及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证明,鸭大肠杆菌GX-5株和GX-21株的基础种子传至13代,其培养特性、免疫原性和毒力均不发生变化,表明这两个分离株是良好的疫苗生产菌株,为建立种子批提供了依据。本试验还进行了鸭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试验,获得了鸭大肠杆菌在马丁肉汤培养基中的最佳发酵条件,即发酵温度37.5 ℃,pH 7.4,初糖浓度10 g/L,补糖量为10 g/L,接种量为4%,通气量为1 L/L·min,搅拌转速为200 r/min,培养12 h后得到的发酵菌液浓度最高,D600 nm值达到30.32。本研究为鸭大肠杆菌抗原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也为新疫苗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7.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鸡肠道常在菌,部分菌株具有致病性。鸡大肠杆菌病就是由大肠杆菌中的某些致病性菌株引起的鸡感染性疾病。致病性大肠杆菌均携带毒力岛基因ChuA。为鉴定分离自临床病例的鸡大肠杆菌的致病性,本试验采用PCR法检测ChuA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60株大肠杆菌中有31株属于致病性大肠杆菌,总阳性率为51.67%。  相似文献   

18.
银合欢、木薯饲料的研发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畜牧业的蓬勃发展,畜禽及水产饲料产量逐年增长,致使饲料原料短缺,除蛋白质饲料不足外,能量饲料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开发廉价的饲料资源替代部分玉米和大豆等能量与蛋白质原料势在必行。银合欢和木薯因其自身的优势在饲料应用上有着巨大的潜力,但也存在不少缺陷,再加上对其饲料研发技术不够成熟,目前仍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作者针对其良好应用效果、饲料应用潜力及研发技术处理作一简述,为研究利用中国热带地区产量高、营养丰富的银合欢和木薯提供一定的参考,有望作为替代部分玉米和大豆等能量与蛋白质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鹅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药敏情况、血清型和致病性。2010年12月江苏省某肉鹅场鹅群出现呼吸困难,死亡增多现象,对病死鹅剖检发现以气囊炎和肺部坏死为主,无菌采集病料分离到一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为大肠杆菌,微量凝集试验表明其血清型为O2。经过肺结节压片镜检,没有发现霉菌的菌丝;检测健康鹅和患病鹅各10只的鹅新城疫抗体,发现其抗体滴度比较高且整齐度较好,两者之间的抗体无明显差异。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对先锋Ⅴ等16种药物已产生了耐药性。将分离到的菌株接种21日龄雏鹅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引起80%死亡率,说明该分离菌株对雏鹅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0.
为选育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早熟株,了解其繁殖力,为早熟弱毒活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本试验运用球虫的单卵囊分离技术得到一株E.necatrix(P0),并对其进行了早熟选育,得到了E.necatrix早熟株P8。P0和P8分别以0.05×104、0.1×104、0.5×104和1×104个/只的剂量接种11日龄雏鸡,接种后第7~13天每天检测粪便中的卵囊产量。结果表明,P0与P8均为接种0.5×104个/只的卵囊产量最大;P8的繁殖力是P0的55%;P8的卵囊高峰期较P0有提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