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高死亡率传染病。为探究该病的致病机理,本实验用患鸭病毒性肝炎死亡的鸭肝脏制成病毒组织液,并用该组织液人工感染3日龄健康雏鸭。对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并测定了部分健康雏鸭和濒临死亡时的感染雏鸭的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液葡萄糖、血液淀粉酶、胆碱脂酶含量在病发后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显著升高;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在病发时略微下降。上述的试验结果提示:雏鸭患鸭病毒性肝炎后肝脏受损最明显,同时胰腺、肾脏也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2.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9日龄健康樱桃谷雏鸭。对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并测定了感染雏鸭在接种后12、24、48、96、168h和14d时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清葡萄糖含量(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均降低。仅总蛋白在接毒后24h有一过性升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T/GOT)、谷丙转氨酶(ALT/GPT)的活性升高;胆碱酯酶(CHE)仅在接毒后12h明显升高。碱性磷酸酶(ALP)在接毒后12、24和96h表现出明显变化,其中接毒后12h和96h呈降低状态。接毒后24h升高。血清尿酸(UA)的浓度在接毒后168h降至最低值。以后便恢复正常。血清肌酐(CRE)的含量在接毒后12h降低。随后在24h升高。其他时间无变化。血清钙(Ca)、磷(P)变化无明显规律。血清α-淀粉酶(α-Amylase)活性在整个试验期间无明显变化。说明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患1型鸭肝炎雏鸭的变化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液中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 ,测定雏鸭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研究SOD和MDA在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雏鸭感染中毒株和强毒株鸭肝炎病毒后 3d ,血浆中SOD的活性 (中毒株组为 (6 3.72± 8.88)和强毒株组为 (75 .90± 8.41)显著低于对照组 (94.79± 6 .5 9) (P <0 .0 5 ) ;而强毒株组血浆MDA含量 (13.6 2± 2 .0 8)则在感染后 1d就显著高于对照组 (7.6 9± 0 .2 6 ) (P <0 .0 5 ) ,中毒株组雏鸭血浆MDA含量 (14.90± 1.6 5 )在感染后 3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7.70± 0 .6 6 ) (P <0 .0 1) ,而弱毒株组雏鸭血浆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20日龄天府肉鸭用鸭疫里默氏杆菌人工感染后,感染鸭发病率86%,死亡率70%;发病期红细胞脆性增大,血沉加快,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降低.  相似文献   

5.
20日龄天府肉鸭用鸭疫里默氏杆菌人工感染后,感染鸭发病率86%,死亡率70%;发病期红细胞脆性增大,血沉加快,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降低。  相似文献   

6.
将200只1d龄雏鸭随机分为2组,攻毒试验组150只,对照组50只,自由采食,预饲7d。8d龄时按100ELD50感染剂量进行雏鸭攻毒,攻毒7d内每日称取体质量并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攻毒3d后攻毒组体质量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攻毒组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胺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e)、尿酸(UA))等指标各自在不同时间阶段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所以雏鸭感染坦布苏病毒后不仅对其生长产生抑制,而且对机体器官尤其是肝脏和肾脏的性能造成影响。以上研究雏鸭感染坦布苏病毒后对其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鸭感染坦布苏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毒力株雏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迅速传布的以肝炎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是世界广泛传布,发病年龄从2日龄到3周,成年鸭有抵抗力,在1950年Levine等首先描述了鸭病毒性肝炎,在长岛对雏鸭引起严重的损失,然后在美国大部分养鸭地  相似文献   

8.
北京雏鸭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鸭具有成熟早、生长发育快、育肥性能好等特点,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我国著名的肉用鸭品种。养鸭业作为家禽业的一部分,发展非常快速,是家禽产业中最具生命力的产业。长期以来.有关鸭的营养参数多借用鸡或火鸡。随着养鸭业的发展,鸭的营养研究有所加强,但目前有关北京雏鸭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报道很少,  相似文献   

9.
对7日龄健康非免樱桃谷雏鸭通过人工感染鸭肝炎病毒后,雏鸭成活率,提前给予中药制剂组的达到96.15%,同时给予中药制剂组的达到88.46%,发病后在给予中药制剂组的达到80.77%。结果显示出中药制剂具有抗鸭肝炎病毒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液中GSH—Px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测定雏鸭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血浆中GSH-Px的活性下降,其中弱毒株组在感染后5d的GSH-Px活性(53.44±2.30)显著低于对照组(60.70±2.00)(P<0.05)。  相似文献   

11.
用Ⅰ型鸭肝炎鸡胚化弱毒MY株人工接种4日龄雏鸭,于接种后第6、12、24、48、72、96、144、168、192h及14d采集接种鸭的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测定,并与同期接种的弱毒疫苗HY、标准毒及对照组的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比对。与对照组比较:MY组和HY组的白蛋白在接种后24h明显降低,48h差异极显著;血清谷丙转氨酶于24h、144h时段明显升高,且MY组持续至192h。标毒组则表现为接毒后,血清葡萄糖于24~96h降低,甘油三酯于72h、192h显著升高;血清总蛋白72h、96h、144h,白蛋白24—144h,球蛋白72~96h,144h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于24~192h,血清谷草转氨酶在24~72h显著升高;尿酸72h呈一过性升高。结果表明,感染Ⅰ型鸭肝炎鸡胚化弱毒MY株与弱毒疫苗HY的血清生化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2.
鸭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鸭肝炎病毒是一种高致死性、高传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临床主要引起急性肝炎,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尤以1周龄内的雏鸭为甚,病死率高达100%。20世纪以来,鸭肝炎已成为危害中国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对鸭肝炎病毒的发生与分布、病原学、基因组学、诊断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用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9日龄健康樱桃谷雏鸭,对感染后12、24、48、96、168h和14d雏鸭血液、肝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血清中NO含量在接种后48h开始升高,一直持续到接种后96h,接种后7d恢复正常;肝脏组织中NO含量仅在接种后24h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在其他时间未表现有差异;脑组织中NO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没有变化。血清中的TNF和IL-2含量在接种后24h均表现升高,接种后96h降低,其他时间无改变。感染雏鸭的肝组织在接种后24h表现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变化,接种后48~96h呈增生性病变,而接种后各时期脑组织均呈非化脓性脑炎变化。由此表明,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雏鸭体内NO、TNF和IL-2发生变化,并且与肝组织损伤、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9日龄樱桃谷雏鸭的胰脏损伤特点进行了研究。对感染雏鸭在接毒后12、24、48、72、96、168h以及14d时胰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的观察结果表明:感染雏鸭的胰脏组织在接毒后24h出现胰腺细胞的局灶性坏死及嗜酸性小体,且在接毒后48h分布广泛而严重;接毒后72~168h期间,胰脏组织中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并且逐渐增多,而胰腺的局灶性坏死及嗜酸性小体逐渐减少;接毒后14d,仅见到组织炎性细胞的浸润。应用透射电镜对接毒后48h胰脏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胰腺细胞发生坏死.同时出现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时,胰脏的局灶性坏死是典型病理变化之一,胰腺细胞在发生坏死的同时,可能也发生凋亡,二者同时出现在同一胰脏组织内。  相似文献   

15.
DHV对雏鸭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 ,分别于 1、3、5、7天测定雏鸭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_Px)的活性 ,研究SOD和GSH_Px在鸭病毒性肝炎 (DVH)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 1天 ,肝组织匀浆中的SOD和GSH_Px活性均下隆 ;3天时弱毒株组 ( 1 78.1 9± 1 7.5 9) ,和中毒株组 ( 1 65 .73± 1 7.2 1 )肝组织中SOD活性都显著低于对照组 ( 1 98.0 2± 8.64) ,强毒株组 ( 1 5 5 .1 1± 1 4.3 4)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5天时实验组肝组织中SOD和GSH_Px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rnavirus)核苷酸序列设计4对引物。以RNAiso Reagent试剂抽提含DHV A66鸡胚尿囊液总RNA ,用TakaRa RNA PCR Kit(AMV)Ver3.0试剂盒进行RT-PCR扩增,将所得PCR产物回收并克隆于pMD18-T 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菌DH5а,利用氨苄青霉素筛选阳性克隆子, 经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取重组阳性质粒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近期GenBank登录的3株Ⅰ型DHV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03D株、H株、5886株鸭肝炎病毒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8%、96.3%、96.2%,表明成功构建了DHV A66 株部分cDNA文库。  相似文献   

17.
间接ELISA检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以氯仿去脂-滤膜过滤-浓缩层析方法纯化病毒作包被抗原,成功地建立了检测鸡抗鸭肝炎病毒(DH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交叉试验和阻断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于DHV抗体检测比较有效,为鸭抗DHV血清抗体检测以及进行DHV单克隆抗体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和斑点杂交试验分别对46例鸭血清样品中的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DHBsAg)和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NA进行平行检测,并根据夹心ELISA测定的P/N值和斑点杂交试验的反应斑点进行薄层扫描所测定的峰面积值,比较了19例带毒鸭血清中DHBsAg和DHBVDNA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种试验的结果判定具有高度一致性。DHBsAg与DHBVDNA在带毒鸭血清中呈并存关系,但其含量相关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