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青海地区奶牛无乳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乳链球菌是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为了掌握青海地区无乳链球菌的流行情况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本地区更好的预防与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保障。本试验在青海地区16个奶牛场共采集258份乳房炎乳样,经革兰氏染色与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培养纯化,获得疑似链球菌137株;随后经玻片法血浆凝固酶试验、CAMP试验、生化试验与动物致病性试验对无乳链球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37株链球菌中含有无乳链球菌42株,分离率为30.7%;经K-B纸片扩散法对无乳链球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无乳链球菌主要对头孢类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磺胺类、氨苄青霉素与阿米卡星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种类、分布及药物敏感特性,为奶牛乳房炎治疗选用敏感性药物提供依据。采集该地区奶牛场71份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1份奶样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分离率最高,为16.9%,大肠杆菌11株,占15.5%,克雷伯氏菌8株,占11.3%,粪肠球菌5株,占7.0%。药敏试验显示,4种主要病原菌主要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磺胺异唑抗菌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在75.0%~100.0%,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菌药物较敏感,敏感率在60.0%~100.0%;多重耐药菌株共16株,占22.5%,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存在同时对9种和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多重耐药较严重。说明引起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关键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克雷伯氏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磺胺异唑、庆大霉素具有较强耐药性;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菌药物敏感,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云南省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提供试验依据与理论参考,对云南省5个地区30个奶牛场6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云南省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乳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70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占30.0%;柠檬色葡萄球菌7株,占10.0%;乳链球菌15株,占21.4%;大肠杆菌27株,占38.6%。各病原菌均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可以尝试作为预防与治疗云南省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但对青霉素、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高寒牧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凝固酶阴性致病葡萄球菌流行现状及耐药情况,本研究对呼伦贝尔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采用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进行高体细胞牛脂病检测,并采集330份牛奶样品,应用PCR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药敏试验等对样品中的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达47.8%,共分离和鉴定出9种葡萄球菌60株(34.5%);60株葡萄球菌分为41个克隆谱型;60株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0.0%(24/60)和50.0%(30/60),表明这两种药是治疗乳房炎常用药物。本研究为高寒地区致病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临床合理用药及对病原菌的防控提供实验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湖南省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致病菌类型和耐药性,从4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了77头患有乳房炎的鲜奶样品,共分离出37种、162株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95株(58.64%)、芽孢杆菌28株(17.28%)、克雷伯菌10株(6.17%)、埃希菌9株(5.56%)、棒状杆菌、链球菌、沙门菌及其他菌属均在5株以下。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青霉素、头孢西丁、苯唑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较强。综上所述,湖南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可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从新乡市某奶牛场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汁中共分离到68个菌株,其中葡萄球菌30株,链球菌14株,大肠杆菌8株,其它杂菌16株。经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氨苄和头孢三嗪对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最敏感;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对3种主要病原菌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从而为奶牛乳房炎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临颍县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感染情况调查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分析临颍县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种类与感染情况,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分析,本试验对全县部分地区采集患有奶牛乳房炎的乳汁样品73份,分离并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共分离96株菌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棒状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38.54%、30.21%、17.71%和13.5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乳房链球菌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种菌株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不同菌株对其他药物耐药程度有较大差异,提示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可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为确定邯郸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本试验采集邯郸地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奶样31份,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大肠杆菌9株、沙门氏菌8株、链球菌9株,分离率分别为29.03%、25.81%、29.03%、29.0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四种病原菌主要对青霉素和头孢噻吩不同程度耐药,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恩诺沙星、万古霉素、环丙沙星高度敏感,敏感率为100%,表明以上抗生素对四种病原菌生长繁殖有良好抑制作用。本试验研究为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制定合理用药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发生的疾病之一,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病原菌感染是奶牛乳房炎最主要的病因。目的:为了了解新疆部分地区9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和致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流行现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新疆部分地区9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对新疆部分地区9个规模化奶牛场中临床型乳房炎与隐性乳房炎牛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应用敏感药物进行了药敏试验。共采集奶样1236份,通过在甘露醇高盐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脱纤维无菌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对样品连续划线培养后并结合涂片、染色、镜检中共分离出疑似葡萄球菌74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531株、链球菌371株。初步判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等是引起新疆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结果:最后通过特异性引物的PCR鉴定结果,最终获得3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97株大肠杆菌、112株无乳链球菌。结论:药敏结果显示这三种病原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药物高度敏感。可为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场防治乳房炎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甘肃、贵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弄清引起我国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研究致病菌的耐药性特征,为该地区及我国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甘肃和贵州地区部分奶牛场采得的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奶样169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189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占34.39%;表皮葡萄球菌62株,占32.8%;无乳链球菌4株,占2.12%;停乳链球菌32株,占16.93%;乳房链球菌13株,占6.88%;大肠杆菌13株,占6.88%。各种病原菌在两地区所占的比例具有差异性。各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多有不同,但大多对左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V较为敏感,而对其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特别是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和万古霉素产生了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检测与小白鼠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2个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患牛为试验对象,共分离鉴定出21种91株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28株(30.78%),链球菌21株(23.07%),杆菌25株(27.48%),其他细菌17株(18.67%)。对主要病原菌通过动物试验确定致病力较强的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和大肠杆菌。同时对17大类主要病原菌共30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隐性乳房炎中应用较多的青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对常见致病菌几乎无效,而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则显示出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天然化合物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得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 mmol/L和1.6 mmol/L;链球菌1.6 mmol/L;大肠杆菌和标准大肠杆菌6.4 mmol/L和3.2 mmol/L,且能完全抑制这三种菌的生长。肉桂醛的最小杀菌浓度(MBC)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25.6 mmol/L和12.8 mmol/L;链球菌12.8 mmol/L;大肠杆菌和标准大肠杆菌25.6 mmol/L和12.8 mmol/L;在7 h内能有效杀灭这三种菌,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有抑菌和杀菌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小鼠模型在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由其引发的感染应用现有的抗生素很难治愈。因该病发病机制和临床发展过程较为复杂,故与治疗相关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多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研究。笔者旨在通过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小鼠模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蛋白、毒力因子及其变异菌株进行研究,为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制奠定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之一,由其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防治困难,常常会给奶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奶牛乳房炎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了菌株在刚果红培养基上的形态,并通过K-B扩散法分析了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分离株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且对青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等常用抗生素完全耐药,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抗生素中度敏感,而对恩诺沙星、头孢西丁和头孢噻肟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研究结果提示,乳房炎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而这种耐药性可能与其生物被膜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养殖业巨大经济损失的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奶牛乳房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以生物被膜的群落形式存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易逃避宿主免疫系统、降低药物敏感性,从而导致奶牛乳房炎反复发作,最终形成顽固性乳房炎。研究显示,天然抗生物被膜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可作为新的抗菌药物应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耐药机制和天然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物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对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奶牛乳房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采集呼和浩特不同的地区的不同养殖模式(牧场、小区、奶站)的奶样,进行实验室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分析引起呼和浩特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针对性预防和治疗乳房炎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地区乳腺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以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感染为辅。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腺炎仍是困扰呼市奶牛养殖业的主要问题,环境性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也是影响奶牛养殖的大难题。  相似文献   

17.
从奶牛分离得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e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按常规方法复苏菌株,用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定SA。用KB法、琼脂筛选法、生化鉴定法(VITEK32)、聚合酶链反应等鉴定MRSA。常规分离鏊定的葡萄球菌468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361株,检出率为77.149,6,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105株,检出率为22.44%,MRSA36株检出率为34.29%,2株未定型,占0.42%。而MRSA在乳房炎奶样中检出率高达34.29%,表明新疆兵团部分垦区牛场MRSA已经呈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前,乳房炎仍然是奶牛养殖过程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每年给我国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解新疆某规模化牧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通过实验鉴定和分离其场内乳房炎奶样的致病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期为奶牛乳房炎临床治疗以及预防提供有效指导意见。试验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明该牧场乳房炎是由多种致病菌引起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对上述致病菌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由患慢性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出的1株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SCVs)进行形态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保守基因片段(nuc、nucA、16S rDNA) 多重PCR扩增鉴定、药敏试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补偿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该菌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特异性基因nuc和nucA;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株ATCC 25923的抑菌圈大小明显不同;菌落形态主要表现为菌落细小、生长缓慢、溶血能力下降;凝固酶活性下降;耐盐能力降低;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补偿试验鉴定该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为胸腺嘧啶依赖型。结果表明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胸腺嘧啶依赖型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引起的奶牛慢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控制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株的检测方法,依据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Nuc基因,并将扩增基因克隆入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对所分离的奶牛乳腺炎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大小为694bp;其他菌株未出现条带。敏感性检测的最低浓度为1.25×103cfu/mL。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