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机总动力>旱涝保收面积>机播面积>机耕面积>农村用电量>机电排灌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耕地、水资源状况、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粮食既是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党中央、国务院历来予以高度重视。针对当前全州粮食总量仍处"紧平衡"状态、结构性矛盾突出、稻谷缺口较大、危及粮食安全的隐患仍未根本消除的新情况,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又就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作了战略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西双版纳州作为一个农业大州,粮食生产、供给水平如何,不仅影响本州经济发展,也事关全局。为此,对全州农民种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粮食单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金京淑  刘妍 《吉林农业科学》2010,35(3):57-59,64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研究其单产的变化对确保吉林省粮食供给具有重要意义。以1984~2007年主要农业生产条件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对单产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灌溉比例、每公顷化肥施用量、农机动力、成灾比例等4个因素对粮食单产水平的解释力达87.9%。其中灌溉比例、化肥施用量、减少成灾比例对单产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而增加机械动力减少了粮食产量,对此,我们需要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宁夏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2~2015年全国及宁夏粮食、蔬菜、苹果种植成本收益数据,运用收益比较指数、主成分回归、多元回归及边际收益分析等方法,对宁夏3种农产品生产的收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水稻、小麦、玉米生产与国内比较,有优势、有劣势;粮食与蔬菜、苹果间的比较效益存在很大差距并且有扩大趋势;影响粮食与蔬菜、苹果比较效益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包括价格变动、物质与服务费用以及人工成本的提高等。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臻  李平  尚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58-13160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我国1989年以来粮食生产发展变化趋势及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灌溉面积、农机总动力、化肥使用量、农村用电量5个因素中,化肥投入对我国粮食生产的正向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点,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旨在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但生产中由于存在一些影响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导致粮食生产一直徘徊不前,其中包括一些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对此,在今后生产中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加以改进,进而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粮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粮食生产体系在第一产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变化状态会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生产状态,因此可称之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人们生活稳定的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需。文章从粮食种植中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粮食种植在政策、手段、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和建议,为粮食规模种植在多方位寻求发展路径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内蒙古1988-2014年的相关数据建立粮食生产函数,并以此为基础来探讨影响内蒙古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得出:粮食播种面积对产出有较大影响,应保证农村土地中粮食播种面积;由于技术进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耕地单位产出明显增大,导致单位劳动力投入增加带来更大比例的粮食产出增长;化肥投入依然是粮食生产中重要的物质投入;农业机械投入及电力消耗没有带来突出的正面影响,应调整农村用电结构,促进效益发挥。全面取消农业税对产出带来一定影响,应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机制,促进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国货币的贬值和升值对该国的商品进口和出口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艺  刘民培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1):178-184
对粮食的范围及粮食自给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中国粮食自给率的概况;其次结合中国整体粮食自给率状况,研究了近年海南省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因素,从粮食产量和消费量两个角度对海南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国家相关政策从提升自然灾害的防范力度、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安排合理的种植结构、引导居民的消费结构等方面给出了提高海南省粮食自给率的建议,予维持海南省粮食安全以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木薯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玲  李宁辉  冯献 《农业展望》2010,6(7):47-51
木薯主要的贸易产品为鲜木薯、木薯干片及木薯淀粉。近年来中国木薯出口逐年减少,成为木薯净进口国。文章分析了中国木薯的进出口贸易现状,剖析了中国木薯的进出口贸易格局及木薯制成品的贸易格局。预计中国鲜木薯(或干片)、木薯淀粉的进口量将继续增长,进口价格依然坚挺;出口量仍然有限;东盟国家仍将是中国木薯的主要进口对象,木薯贸易将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中国食用豆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从出口的规模、结构和市场分布方面归纳分析2002—2013年中国食用豆出口贸易现状,并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2—2013年中国食用豆出口额保持快速增长,出口品种主要以芸豆、绿豆和赤豆为主,出口市场主要是亚洲和美洲地区,但整体的市场份额并未明显提高,食用豆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市场需求是影响中国食用豆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逐渐减弱;产品竞争力逐渐成为食用豆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出口结构向有利于出口的方向转变,对食用豆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日趋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结合构建的国有林场贫困指标体系,搜集了50家国有林场的相关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国有林场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职工培训工作严重滞后和森林资源支撑乏力是当前我国国有林场贫困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我国草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蓉  阎晓  孙伯川 《农业展望》2010,6(7):36-38,42
中国的草业包括草场和人工种草两大类,草场又包括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人工种草则包括种植牧草和种植草坪。文章从中国发展草业的重要性、中国草业发展分析和中国草业发展的趋势三方面分别对四类草业发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赵一丹  陈红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4):69-73+78
对2009—2019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生产消耗虚拟水量进行测算,量化分析伴随主粮贸易虚拟水的流动状况和趋势,在此基础上评估主粮贸易对我国水资源压力的影响方向以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9—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和虚拟水消耗量呈上升趋势,同时虚拟水贸易规模也明显扩大,对我国水资源压力有缓解作用,其中大豆的虚拟水贸易影响程度最大。因此,建议根据粮食作物单位质量含水量不同,合理规划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并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后确定进出口规模和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对在校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林业院校在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教育内容缺位等问题,同时学生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现状与受访者所在年级、性别、政治面貌及家庭所在地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关系,而与所学专业并无显著性关系。调查结果为学校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其他高校开展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问题举国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并纷纷加大监管力度.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应当强调执法重于立法,突出抓好日常监管与预警,以防范有毒有害食品为重点,加大处罚力度,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世界木薯生产和贸易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现已遍及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国家。本文分析了世界木薯主产国的生产情况,剖析了世界木薯贸易的主要特点以及主要进出口国的贸易格局。预计,随着对木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世界木薯总产量和收获面积将继续增加,木薯贸易量逐步扩大,跨境贸易和区域间贸易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食用木薯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以及国内外木薯食品加工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食用木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并展望了木薯食品加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食用木薯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以及国内外木薯食品加工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食用木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并展望了木薯食品加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