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48-16949,16954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土地流转不规范,流转双方利益纠纷多;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流转规模受限;土地流转法律法规不明确,流转行为缺乏有效指导;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后顾之忧难以解除等问题,提出了加强行政规制、培育市场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山区农村的土地流转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土地流转速度十分缓慢,加快推动山区土地流转,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山区土地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玉玲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9):104-106+113
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集约经营及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酒泉市肃州区土地流转渠道逐步拓宽、流转方式及流转主体多元化、流转效益逐渐显现,但土地流转市场和体制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和有实力的经营大户少,规模流转存在难度。本文基于肃州区土地流转现状,从加强人才培养、构建市场平台、完善农村社保、培育地域品牌、落实农业补贴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肃州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土地流转制度逐步推进,土地流转规模逐渐扩大,土地流转市场逐渐完善,全面研究土地流转后效应对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却忽视了对土地流转后效应的研究,缺乏对受土地流转影响下的直接要素对间接要素影响的研究。鉴于此,综述了土地流转对农村组成要素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三农"问题做铺垫。  相似文献   

5.
<正>一、林州市土地流转的现状与特点由于林州市地处山区,耕地面积少,地块小且分布零散,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流转面积,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仍是全市农村土地的主要耕种形式。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不断延伸,在土地流转中,呈现的特点是:山坡林地流转面积大,耕地流转面积小;规模流转土地种植果树、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多,种植粮食作物的少;转包、出租的形式多,互换、  相似文献   

6.
李从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77-11579
运用抽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利用2008年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河南省部分地市进行调查发现,河南省欠发达农区土地流转具有流转规模小、流转形式单一、流转区委趋于经济核心区、流转年限短4大特点,其土地流转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土地流转难从根本上展开;二是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心态较复杂,顾虑较多;三是土地流转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四是流转土地利用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基于土地流转的特点,为了解决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欠发达农区土地流转的建议:一是加快城镇化的发展,带动集体土地流转;二是大力宣传和切实执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依法流转土地;三是建立农用地流转市场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完善农村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五是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为有效开展土地流转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河南省土地流转现状入手进行分析,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不稳、农业现代化进展缓慢、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不完善等是土地流转速度不快的主要原因。总结出全省土地流转的4种典型模式:集体组织带动土地流转,经济能人带动土地流转,龙头企业带动土地流转,市场带动土地流转。并找出其成功背后的条件,为其他地区土地流转的加快进行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农村大多数土地在农户之间流转,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或企业的少,分散经营的多,适度规模经营的少。因此,通过对永仁县土地流转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当前存在的流转范围窄,规模小,运作不规范,乡(镇)、村组之间不平衡,山区、坝区之间不够平衡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8年和2015年对湖北省丹江口水库移民的调查数据,总结水库移民搬迁前后在农用土地的流转规模、流转原因、流转方式、流转规范性等现状方面的特点。分析了农村水库移民土地流转与生计恢复阶段现存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完善移民就业与种植技能培训机制、建立土地流转相应机构、培育良好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国社会现代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农村地区诸多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农村区域土地闲置比例较高,要有效实现土地流转,对农村区域土地资源进行配置。该文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以及针对性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拟定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要强化监督管理,注重政策宣传,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积极转变基层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建立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为实现农村区域土地流转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农业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农村社会稳定有重大影响。文章从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城乡协调的角度,科学判断现阶段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势定位,清醒认识土地流转出现的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市场不健全和制度体制不完善等问题,积极探索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政策强调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城乡一体化。从社会交换视角来看,土地流转双方是利益上的交换关系。但当前由于众多相关研究过多重视单方利益,以及农村内部社会关系、土地流转市场和监管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需发挥市场作用,突出土地流转双方交换的互惠性;同时政府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视调节农村社会关系、注重政策供给的平衡并制定合理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对福建省上杭县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现状的调查,指出了土地流转存在程序不规范、规模小、流转期短、集中程度不高、流转服务不到位、保障机制不完善、种植效益差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服务、盘活耕地资源、加大劳务开发力度、创新农业融资体制等促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城镇化必然涉及农地流转。中国的农地流转虽然已有30年,但流转速度慢、规模小,还存在许多问题。非农就业机会少、土地市场不健全、耕地社会保障功能强、二元户籍制度、流转成本高等成为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推进土地流转要明确土地产权归属,推动农村人口城市化,修改相关性法律,加快土地立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以河南省方城县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现有农村土地承包的分配模式不利、土地流转缺乏市场机制、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农村缺少社会保障机制、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不健全、土地流转价格波动较大、山区土地流转速度缓慢等8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不清、土地流转中制度的不完善和操作的不规范、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以及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的欠缺等因素,制约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因此,应完善土地产权关系,规范和促进土地流转,积极转移农村劳动力,健全农村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以努力推进和规范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更加有序、科学化,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为例,调查研究土地流转主体构成、流转规模、流转方式等情况。研究证明,垦利区存在土地流转主体缺乏资金、土地流转规模小、土地流转率低、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及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加大财政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加强土地流转监管服务体系、规范土地流转行为,采取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多种方式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质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完善农村的土地流转模式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结合永定县土地流转的现状为出发点。在综合分析现阶段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完善土地流转的方式方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江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92-11894
土地规模流转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必然选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非农化和专业化成为新时期农户分化的主要趋势。在阐述当前农户分化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不同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提出了促使土地规模流转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究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规律和特点,助力四川省乡村振兴。【方法】以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典型乡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多源数据,运用地面调查和GIS分析法,分析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结果】研究区域土地流转呈现以下规律和特点:(1)流转水田较多,旱地次之,水浇地最少;(2)按土地流转业主类型分,农业企业流转面积最多,占总流转面积的49.4%,种植大户次之,家庭农场最少;(3)按流转土地用途分,种粮占流转总面积的45.5%,其次是水果种植,再次是中药材等特色种植;(4)土地流转与土地的客观条件呈高度正相关。土地区位交通影响因子最大,流转规模在空间上离城区由近及远依次递减;其次是水利和地形地貌条件,水利又成为主要因子,水利条件越好,土地流转规模相对较大;从地形地貌看,除特色种养之外,流转规模从平坝到丘区、山区递减。【结论】持续改善四川省丘区、山区乡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为首要条件,培育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特色种养,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