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为探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的水沙变化问题,基于无定河流域19612012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及水土保持措施数据,分析了流域径流泥沙的变化,并定量分解了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泥沙影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612012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及水土保持措施数据,分析了流域径流泥沙的变化,并定量分解了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泥沙影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612012年无定河流域径流量、输沙量均显著减小;径流量和泥沙量的突变分别发生在1986年和1978年。根据弹性系数法和敏感性分析法得出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8.75%和79.02%,气候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1.25%和20.98%。根据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方法得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7.78%和12.22%。  相似文献   

2.
柴继弢  张瑞成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7):105-106,116
分析了泾河较大支流、干流水量沙量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泾河流域平均降水量变化较小,径流量、输沙量衰减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对无定河流域自然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各类型区生态功能条件及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各类型区的生态功能条件,提出分区发展方向;分析评价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在流域治理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实地调查,提出该流域不同治理类型区的措施布局;根据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分析论证无定河流域到2020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模,对无定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千河流域近50年降水变化特征及对径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红莲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3):120-122,125
以渭河左岸较大支流千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期气象观测资料,就不同时间尺度(包括月、年、10年)降水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合降雨量变化的分析结果,对流域径流量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指出降水减少是千河流域径流量减少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此外,人类活动影响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揣新军  张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37-1638
根据1961~2012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2年乌拉特中旗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拉特中旗平均年雷暴日数为23.8 d,初日平均出现在5月6日,终日平均出现在9月19日;雷暴日主要集中在5~9月,以6~8月最多;西北方出现雷暴的频率最多;近52年乌拉特中旗年雷暴日数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初日呈显著的推迟趋势,平均推迟幅度为6.3 d/10a;20世纪70年代以来乌拉特中旗年雷暴日数表现为逐年代减少趋势,80年代至今雷暴初日呈逐年代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7.
分析景观格局在时空上的演变过程与河流径流量的相关关系,是认识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途径之一.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对叶尔羌河流域1990、2000、2005、2010年4期TM影像进行解译,获得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并进行景现类型综合处理,从时间和空间变化两个方面,在斑块水平、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方面分别探讨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尔羌河流域近20年来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景观格局变化对河流径流量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吉县清水河流域森林动态变化对水沙影响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我们使用流域内(黄河中游河龙区清水河流域水文站断面以上425km~2)不同时期航片,判读出森林的动态变化。然后依据27年的水文资料,分析森林的动态变化对径流、泥沙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森林面积的增加以及土壤下渗和蒸发散的增加,年径流量、枯水期流量、洪峰流量以及悬移质输沙量都不同程度地减少。  相似文献   

9.
1961~2017年格尔木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宁夏南部山区河流水资源状况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宁夏南部山区清水河、葫芦河、泾河流域降水量、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因降雨量持续减少,水资源量急剧减少,而用水量日益增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南充市近54年气温资料,通过距平分析法、线性趋势分析法和30年滑动变异系数法分析气温变化趋势及特征,同时对极端冷暖天气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4年来南充市年平均气温呈震荡上升趋势,四季气温除夏季外均表现为增暖趋势,秋季增温最为突出,对年平均气温的增温贡献最大;冬季气温波动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和全年气温,不确定性较高,偏离平均值的年份最多,出现极端天气概率较大;近54年南充市出现了极端冷冬3次,热夏2次.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14年的月平均气温,以及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法对该市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树市年平均气温为3.4℃,最高年平均气温为5.2℃,最低年平均气温为2.0℃。玉树市年、季、月的平均气温均随着时间的变化呈上升趋势,年以及春、夏、秋、冬各季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5,0.238,0.356,0.345,0.453℃/10a。各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中,以1月和2月的上升趋势最大,以4月和5月的增加趋势最小。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 ~2012年鲁西南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云量及降水、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资料,分析近52年来鲁西南总、低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2年鲁西南平均总云量以0.089成/10a的速度递增,平均低云量以0.110成/10a的速度递减.平均总云量在秋冬季节与气温的正相关性比较明显,云量增加1成,秋季和冬季平均气温分别升高0.48、0.83℃;平均低云量在各个季节与气温均呈负相关,春季负相关非常显著,云量增加1成,平均气温降低1.49℃;云量与平均降水量正相关性显著,年平均总云量增加1成,年降水量增加146.1 mm,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分别增加48.4、107.1、55.4、12.2 mm;年平均总云量、低云量分别与≥0.1、≥1.0、≥10、≥25 mm降水日数呈显著正相关;总云量对日照的影响最为直接,对秋季日照的影响较大,云量增加1成,秋季总日照时数减少154.3 h,春季减少54.5 h,夏季减少134.2 h,冬季减少60.6 h;总云量与夏季、秋季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云量增加1成,夏季和秋季平均相对湿度分别增加3.3%和4.1%.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观念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农业生产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越来越高,这就对农业生产的经济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天然农产品的需求程 度也呈逐年上涨的态势。以对稻蟹生态共养技术的创新为例,更好的实现农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健康 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12年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草河口镇等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气候统计方法,分析本溪地区日照时数年、季、月变化趋势及异常等特征。结果表明:近52年本溪市年平均日照时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他各站均呈下降趋势;季平均日照时数及变化趋势由于季节不同存在差异,本溪市在冬季增加明显,本溪县、桓仁县在春季下降明显,草河口镇在夏季下降明显;月平均日照时数变化明显,年平均日照时数异常年份较少,且异常偏多年份多于异常偏少年份。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1~2021年阜新市春播期降水资料,分析了春播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21年阜新市春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首场透雨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4月上旬到6月中旬各旬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首场透雨降水量有准48年和准31年的周期,春季降水量有准62年和准36年的周期。阜新市历年春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15.9%,明显偏少。太阳黑子平均数与同期5月份降水量呈反相关关系,r=-0.257(P=0.046)。  相似文献   

17.
1961~2010年广西浅层地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绍毅  劳炜  苏志  李强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4):1372-1375
土壤温度是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其变化特征直接影响着土壤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紧密相关.利用1961 ~2010年广西31个气象站0~20 cm各层地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50年来广西浅层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广西各深度年平均地温呈升温趋势,升温突变点为2001年,冬季气候倾向率最大、夏季最小.各深度年平均地温升温率以0 cm最大,10 cm最小.年平均地温除0 cm外均在1984年出现异常偏低,各层年平均地温2009年出现异常偏高.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是影响广西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961 ~2004年南京市夏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高淳站、江宁站、江浦站、溧水站、六合站、南京站6个气象站点1961 ~2004年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南京夏季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35℃高温日数和热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961 ~2004年南京夏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热积温数值虽有明显上升,但高温天数并没有显著增长;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夏季高温期,而70、80年代夏季气温有所下降,80年代是夏季气温最低的时期,90年代和2000~2004年的平均值普遍提高,90年代以后是一个夏季变热的时期.[结论]酷暑主要分布在60年代,凉夏主要分布在70、80年代.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近50年苍山冬季的气温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961~2010年苍山地面气象观测站冬季气温资料,采用相关性系数、Fisher最优分割法、5年滑动平均等统计分析方法,探讨近50年苍山冬季气温变化特征。[结果]从1961年以来,苍山县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最高气温均呈波动式缓慢上升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冬季气温开始明显跃升,正距平出现频率增加了3.5倍。[结论]苍山地区5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剖析柴达木盆地大风日数的演变特征,利用柴达木盆地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大风日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法对大风日数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1961~2018年平均大风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大风日数年际间差异较大,最多年与最少年之差为53d。大风日数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60~70年代呈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呈减少趋势。四季大风日数均呈现出减少趋势,依次是: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月平均大风日数变化呈单峰型,1~4月逐月呈增加趋势,5~12月呈减小趋势,4月是一年中大风日数多的月份,处于波峰位置。年和春季大风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呈下降趋势,春季发生了突变,年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