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江苏和河南两省107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不同层面的低收入农户参与行为对灌溉用水及时性和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参与灌溉管理行为提高了自身的灌溉及时性,在操作规则、集体选择规则到宪政规则渐次升高的制度安排层面,灌溉及时性提高幅度更大。低收入农户参与层次的提高可以获得更好的灌溉及时性,而且比同层次高收入农户的灌溉及时性更强。农户参与层次越高,其农业收入提高越明显。参与层次越高,低收入农户的参与行为带来的增收效果越明显,而且均高于同一个参与层面的高收入组农户。  相似文献   

2.
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江苏和河南1 076户农户参与灌溉管理行为层次对灌溉系统和作物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操作规则、集体选择规则和宪政规则,3个规则层面的农户参与行为都对灌溉系统产生积极影响,随着农户参与规则层次的提高,灌溉系统绩效的改善更加显著,表现为灌溉及时性更高、灌溉设施维护情况更好,但灌溉服务质量提高只在宪政规则层面显著。(2)3个规则层面的农户参与行为都促进了作物生产,随着农户参与层次逐级提高,作物生产绩效明显提升,表现在种植面积更大和作物产量更高。因此,增加农户多层次参与有利于促进灌溉管理改革的深入、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6,(10):1568-1576
采用江苏和河南两省893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参与式灌溉管理中3个规则层面的农户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显示,用水协会成员的总体参与率为61.93%,宪政选择规则、操作规则和集体选择规则的农户参与率依次降低,但都在40%以上;影响农户参与行为层次性的因素主要是农户自身的因素,性别、非农劳动力比例、家有村镇干部、耕地质量、交通距离、灌溉技术是正相关因素,而其他水源、自然灾害和高产作物呈现出负向影响;随着农户参与行为层次的提高,耕地质量和其他水源的影响也在升高,而非农劳动力比例、交通距离、高产作物的影响逐步减弱,性别的影响先高后低,而灌溉技术的影响先低后高,家有村镇干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在集体选择规则层面表现显著;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户宪政选择规则层面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曹雪梅 《甘肃农业》2016,(14):31-32
进行参与式灌溉管理建设,有助于提升灌溉管理透明度、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用水管理的积极性,对灌溉管理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结合北方某县的具体参与式灌溉管理制度,并对其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具体内容、职能进行探索研究工作,并从参与式灌溉管理的管理机制层面进行探究,探索如何通过完善现有的农户用水行为机制,控制农户用水行为,降低灌溉水资源消耗,进而为后续的灌溉管理改革完善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参与式灌溉管理是一种水户参与灌区各类管理的新型模式,他改变了以往政府主导一切的局面,让用户自身更多全面的参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灌区田间工程的规划、施工建设监理、运行维护、监测评价等,不仅参与决定工程建设,而且还要决定体制设计等管理,并且整个过程中尊重群众意见,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是灌区专管机构的下级或附属组织与接受灌区专管机构的指导和服务,是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步骤,其组建和运作将直接影响灌区管理和灌溉管理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宗旨是节约用水、促进农业灌溉事业长久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内涵和灌溉管理中的基本要求,对参与式灌溉管理和传统灌溉管理进行比较、区别,分析现行运行机制下灌区灌溉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为促进提高缺水地区水资源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孟德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33-4336
基于2007年苏北地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累积比数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政府支持用水者协会与否、农户是否参加培训、农户参加例会次数、协会账目公开次数、农户上交水费是否减少以及协会规范运行时间等因素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协会规模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显著为负;成立协会是否征求农户意见、农户是否参加农民用水者大会和是否参加协会主席选举、协会主席身份以及农户的基本特征变量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一些因素的影响机理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8.
参与式灌溉管理是灌溉制度改革中一项重要、影响深远的制度设计,正在成为灌溉管理系统的主要特征.从农户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角度,对国内外有关农户参与灌溉管理行为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农户参与灌溉管理行为,一方面可以给农户的参与行为提供理论解释,另一方面可以拓展社会资本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在农户参与管理行为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灌溉管理中的农户参与和激励机制: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参与式灌溉管理可以有效地保障农业高效用水和农业灌溉可持续发展。本文借鉴国外参与式灌溉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国外保障农户积极参与灌溉管理的激励机制设计,并针对中国农户参与现状,提出了激励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彩虹 《吉林农业》2013,(1):174-175
我国自引进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以来,已经建立不同形式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动员农民参与灌溉管理,但是组织在现实运行中暴露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以期对今后我国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江苏农户增收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农民增收困难的突出问题,文章提出了促进农户增收的种养新模式、经营新模式、投入新机制和技术服务新体系,以构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从而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12.
谭运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769-2771
从林业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发展、林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等方面,调查了河南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与间接作用。2005、2006、2007年,林业为农民带来的人均直接收入分别为532.82、596.92、694.58元,分别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18.56%、18.30%、18.03%;林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作物产量给农民带来的间接收入分别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7.04%、6.75%、6.05%。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璐红  马卫鹏  王晓峰  孔小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51-13152,13155
依据统计数据资料,阐述了江苏省财产性收入现状:一是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数小,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二是虽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波动;三是增长速度大于纯收入增长速度;四是人均财产性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深刻剖析了影响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原因:一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三是农村金融制度不健全;四是农村住房制度不健全;五是农村社保制度不完善。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一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夯实财产性收入基础;二是明晰土地产权主体,探索土地流转形势;三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四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中居住点住房的流转,完善农村住房租赁市场;五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靠提高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已没有多大空间,而我国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因而,大力发展效益农业,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比较利益,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优化品种结构,使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变革农村土地政策,形成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规模效益,发展小城镇,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业规模化程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措施来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5.
何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08-6811
为探讨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根据1978~2006年经济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分析了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并得到了计量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支援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有利作用,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阻碍了农民收入增加。然后对变量间的脉冲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的支出变化对农民纯收入有正的冲击,并且从第2年开始冲击越来越大;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开始反应为正,持续到将近第3年发生波动;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农民收入的脉冲响应开始为负,并持续了大约5个时期,然后才转为正的冲击。最后结合我国财政支农的一些特征,得出我国财政支农的规模、比重以及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平台库(圃)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管理》2017,(3):41-44
文章阐述了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平台库(圃)建设运行现状,针对平台库(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库(圃)进出机制、制订分类管理方案、构建库(圃)运行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等建议,以期通过管理机制的创新进一步规范库(圃)的建设和运行,促进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的开放共享。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江苏信息化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揭示信息化影响农民收入的传导机制,在理论分析信息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江苏省1989~2008年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信息化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信息化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信息化能够通过扩大农民物质资本积累、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劳动力等途径来增加农民收入。因此,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充分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河南不同类型区农民收入差异分析及增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缩小农民收入地区差异,增加农民收入,历来是政府关注的重点。文章依据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对河南省108个县(市)进行分区,分析了各类型区农民收入差异并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不同等引起不同类型区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商丘市农产品物流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效率低下的农产品物流目前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首先对商丘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进而分析了农产品物流对商丘市农民增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产品物流增加商丘市农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