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江西省鄱阳湖平原地区选取典型村庄,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中,除p H值外,CODCr、TN、TP、NH4+-N、SS等指标浓度皆随季节、收入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人均日排污量与CODCr、TN、NH4+-N、SS等指标浓度之间呈负相关;CODCr、TP的排污系数表现为秋季高于夏季,TN、NH4+-N、SS的排污系数表现为夏季高于秋季;不同收入水平排污系数表现为高收入水平>低收入水平>中等收入水平。季节和收入2个因素及其交互效应对TN的排放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对其余指标排放影响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正确评价农村生活污染状况,选取重庆三峡库区3个行政区中不同经济收入水平、有无下水设施的18户典型农户为监测对象,对其生活污水日产生量、pH、COD、TP、TN、TAN等6项指标进行了连续12月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18户对象农户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pH、COD、TP、TN、TAN等指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5.22L·cap-·1d-1、6.67、838.93mg·L-1、4.19mg·L-1、53.60mg·L-1、13.39mg·L-1,具有人均污水日产生量明显低于而各特征指标的浓度明显高于城镇生活污水的特点;COD、TP、TN、TAN浓度随季节的变化表现出夏季浓度较低,冬季浓度较高的规律,且COD、TP、TN、TAN浓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此外,利用SPSS软件对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性的地域、季节、农户收入水平和有无下水设施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农村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域,COD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域、收入水平和季节,TP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域、有无下水,TN和TAN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季节。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规律及处理方法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四川省6个村为调查点,对农村独户和联排的生活污水进行取样.在调查试验的基础上绘制水量一时间图和水质-时间图,从而找出农村生活污水的水量和水质变化规律;同时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和农村基本情况,依照"经济、高效、易管理操作"的原则,对不同特点的农村推荐合理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初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然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到位,再加上大量工业污染企业不断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为了合理地治理农村污水问题,要先对农村污水的水量、成分特征和排放规律进行调查,健全的农村污水现状调查资料是设计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的基础。通过分析农村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质情况、排放规律,调查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进而为以后农村污水收集和处理方式的研究提供资料支持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郊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正处于无序状态,直排、乱排现象普遍,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通过对上海市某区城郊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现状的调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我国农村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这些污水几乎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环境中,不仅给流域水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而且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我国亟需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在对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控制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治理鄱阳湖区域农村生活污水,结合生物接触氧化与人工湿地技术,设计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并进行了运行试验,还探讨了不同负荷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CODCr的平均去除率达到75.80%,对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88%、90.93%,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大局,事关广大农民群众根本福祉。农村污水的污染源相对分散,水量较小,且缺乏专业的污水处理设施等。因此,农村污水处理必须因地制宜,选择费用低、操作简单的工艺。本文简述了农村生活污水常见的排放方式和处理工艺,提出了农村污水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很多帮扶政策使得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无论从生活水平还是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乡镇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甘肃中部地区农村自来水管网普及率高而污水管网普及率比较低,有的地方甚至仅有自来水管道,而无污水管网,所以并没有将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进行系统的处理,如考虑铺设污水管网收集农村污水以城市生活污水方式进行管理,那将会是一项耗费财力、物力的庞大工程。通过对兰州市榆中县农村污水排放水质水量状况进行调研,总结兰州市榆中县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特征及排放规律。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调研和层次分析,对长沙周边农村垃圾产生现状、现有垃圾处理模式的比较和其选择的层次分析进行研究。针对模式选择中的影响因素:政府投入及重视程度、处理效果、处理成本和运行管理难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常见的3种处理模式:分类回收+集中收运、分类回收+就地处理和混合集中收运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提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鄱阳湖地区2000、2005、2010、2013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扩张强度、扩张动态度、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3年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扩张的空间差异,利用GWR模型深入探讨了城镇用地空间扩张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在2000~2013年期间,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快速扩张,由332.86 km2增至742.72 km2,城市重心向东南迁移,迁移量为13.99 km,以正西方位扩张规模最大,达到267.89 km2;期间以2000~2005年扩张最为显著;(2)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扩张区域差异明显,南昌市周边和交通通道交汇处高速扩张;根据空间集聚Moran’s I指数值,城镇用地扩张空间自相关性不明显,空间集聚特征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减弱,且逐年减弱;(3)不同驱动因素对鄱阳湖地区不同区域城镇用地空间扩张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较大差异,财政总收入、户籍人口对城镇用地扩张的贡献为负,而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主导因子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Carlson综合指数法、灰色聚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3种方法,分别评估鄱阳湖2006年水体富营养化变化规律,筛选比较科学、先进的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并结合鄱阳历年来水质监测结果,分析研究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为控制鄱阳湖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3种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相似,鄱阳湖枯水季节,水体呈富营养状态,丰水季节,水体呈中营养-中富营养-中营养的变化趋势。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差异说明主成分分析法比Carlson综合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更优越。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是水体富营养的主导因子,总氮与总磷的比值与水体的富营养化相关性显著,因此,削减鄱阳湖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是控制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存在建造成本高、运行维护难度大、难以在农村地区推广普及等问题,在此提出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简易模式,该模式由化粪池沉淀、厌氧消化、简易过滤器净化及还田利用四部分组成,该简易模式示范工程的浅层地下水样COD值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这个构建的农村生活污染处理简易模式实现了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可作为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过渡模式,在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还没有遍及的农村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赵志红  黄毕生  周俊  王志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08-11810
调查分析了洱海周边已建成正在运转的未添加悬浮球和添加悬浮球的2种农村分散式污水设施处理污水效率。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和水力停留时间为3 d的条件下,未添加悬浮球和添加悬浮球的2种装置对农村生活污水中CODCr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3%和56.2%,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6.9%和20.9%,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4.9%和51.0%,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1.8%和11.4%;添加悬浮球的污水处理装置比未加悬浮球的污水处理装置净化污水能力无明显提高,2种处理装置出水水质均易受进水水质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谢敬  张明艳  田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18-16620
北京城市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由此所引发的很多摩擦和矛盾正在显现,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运用实证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井庄镇农户的收入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下的状况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该文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处理方式、标准制定以及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淮北平原1966~2007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菊  向龙  王振龙  金光炎  余钟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904-13907,13930
选择安徽淮北平原五道沟实验站1966~2007年的逐年器皿蒸发、不同深度的潜水蒸发资料以及对应的气温、相对湿度、水汽饱和差、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计算淮北平原40年来蒸发过程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来淮北平原温度呈上升趋势,年均温度的增幅逐渐减小有利于蒸发能力增加,而太阳辐射、风速等减少和相对湿度增加蒸发阻力,且后者作用大于前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气象变化因子的蒸发能力预测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气候变化过程对水面蒸发、潜水蒸发的影响,有利于评估未来水量平衡关系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