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益生菌发酵饲料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及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按照27.5%豆粕、50%酒糟粉、15%菜籽粕和7.5%血粉将饲料原料混合均匀,接种5%益生菌发酵液和35%水分,30℃密封发酵,测定在不同发酵时间时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干物质回收率、乳酸菌数量、乳酸含量和pH值。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饲料中粗蛋白(CP)含量持续显著升高(P0.05),发酵第10天与发酵第15天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第15天真蛋白率显著低于发酵第30分钟(P0.05);铵态氮(NH_3-N)含量和CP体外消化率均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极显著增加(P0.01);与发酵第30分钟相比,各时间点干物质回收率均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乳酸菌数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发酵第10天乳酸菌数量最高;乳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持续极显著升高(P0.01);pH值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持续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在此次发酵条件下,最佳发酵时间为6 d,饲料营养成分含量、体外消化率、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均处于较好水平,干物质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秸杆微贮饲料及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微贮饲料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由木质纤维分解菌和有机酸发酵菌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高效复合干菌剂,在密封的窖或地等厌氧环境中,分解大量的纤维素、木质素并转化为糖类,糖类又经有机酸发酵菌转化为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使pH值降至4.5-5.0,抑制了丁酸菌、腐败菌等有害菌的繁殖,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带有酸香味、草食家畜喜食的优质饲料。秸秆微贮饲料具有以下优点:1、成本低,效益高每吨秸秆制成微贮饲料仅需秸秆发酵活干菌3克(价格9.2元),而每吨秸秆搞氨化则需用尿素30-50公斤,微贮成本仅为氨化成本的20%。2、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稻草的适口性和消化利用率,本试验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作为试验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确定试验组合并对稻草进行微贮发酵处理,分别在第7d、14d和21d对各处理组样品进行感官评定并采集样品测定pH值。结果表明:除Ⅳ和Ⅴ处理组有部分异常气味外,其余各处理组的酸香味正常,Ⅰ和Ⅱ处理组微贮稻草的感官性状分别优于其它处理组。除第Ⅶ处理组pH值变化异常外,其余各处理组pH值均随微贮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综合考虑微贮稻草的感官性状和pH值变化可知,Ⅰ和Ⅱ处理组的微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甘蔗梢在自然青贮条件下营养成分及细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在甘蔗梢自然青贮条件下的第1、15、30、45、60、90天分别采集甘蔗梢青贮样品,分析其常规营养成分、pH、乳酸、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以及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与青贮第1天相比,自然青贮条件下的甘蔗梢干物质含量在15 d时最低,显著低于第1天(P0.05),30 d以后趋于稳定,蛋白质含量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15 d以后均显著低于第1天(P0.05),其中以60 d时最低,总磷含量随着天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pH随着青贮天数的延长而逐渐降低,15 d时pH即达到4.0以下且趋于稳定;乳酸含量在15 d时即显著高于第1天(P0.05),第30天时达到最高值(207.17 mmol/kg);乙酸含量随着青贮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0.05),但丙酸和丁酸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在青贮的第1天甘蔗梢中的微生物在目水平上主要以Lactobacillales、Rhizobiales、Bacillales、Micrococcales、Sphingomonadales为主,在第15天时,Lactobacillales迅速占据优势地位,其次是Enterobacteriales,30 d时几乎全为Lactobacillales;在属水平上,第1天时以Lactobacillus、Staphylococcus、Sphingomonas、Methylobacteriu、Rhizobium为主。15 d时以Lactobacillus占据绝对优势,30 d时Lactobacillus趋于稳定。由此可得出,甘蔗梢在自然青贮条件下青贮30 d即可达到良好的青贮效果,Lactobacillales目中的Lactobacillus属细菌在甘蔗梢自然青贮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检测饲喂微贮玉米秸秆(0%、25%、50%、75%、100%)对羊瘤胃液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通过对样品进行离心过滤处理,选用2-乙基丁酸(2-EB)作为内标物,采用气-质联用法(Agilent HP-INNOWA色谱柱和FID检测器)测定样品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饲喂微贮玉米秸秆组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增加,其中25%、50%、75%、100%饲喂组VFA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02%(P0.05)、4.28%(P0.05)、5.29%(P0.05)、0.16%(P0.05)。乙酸含量下降,其中25%、50%、75%、100%饲喂组分别下降了10.56(P0.05)、2.81%(P0.05)、7.83%(P0.05)、15.03%(P0.01)。除100%饲喂组外,丙酸含量上升,其中25%、50%、75%饲喂组分别提高了0.59%(P0.05)、2.01%(P0.05)、4.73%(P0.05)。结果表明,微贮玉米秸秆可以调节瘤胃的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微贮与自然发酵两种不同青贮方法对木薯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以新鲜木薯杆为原料,分为微贮组与自然发酵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 kg新鲜木薯杆)。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有氧发酵,自然发酵组(木薯杆+无菌水)、微贮组(木薯杆+米曲霉XMS01菌液+无菌水)有氧发酵48 h;第二阶段无氧青贮,自然发酵组样品喷洒无菌水,微贮组喷洒植物乳杆菌XMS02菌液+植物乳杆菌XMS03菌液+无菌水,均用专用带阀薄膜发酵饲料袋打包密封。60 d后测定各组青贮常规营养成分含量、pH值、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微贮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差异显著(P0.05);微贮组木质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略低于自然发酵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微贮组纤维素酶活力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P0.05)。微贮组氢氰酸含量与自然发酵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氢氰酸含量均低于青贮前鲜样木薯杆。微贮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与自然发酵组相比提高了20.85%(P0.05);丙酸、丁酸含量均低于自然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添加米曲霉(XMS01)、植物乳杆菌(XMS02)、植物乳杆菌(XMS03)能提高木薯杆青贮的粗蛋白含量和酶活力,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提高木薯杆青贮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糖蜜添加对西兰花茎叶稻秸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坚  王亚琴  闻爱友  邵涛 《草业学报》2014,23(3):248-254
本试验目的是评价糖蜜添加对西兰花茎叶稻秸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即糖蜜添加为0(对照组),2.5%,5.0%,添加比例以鲜重为基础。在青贮后的第1,3,5,7,14和30天打开青贮罐,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对照组pH值在青贮发酵最初14 d缓慢下降,青贮第30天,对照组的pH值显著上升到4.96(P<0.05),糖蜜添加组pH值从第3天开始随青贮时间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30 d后,pH值均低于4.0。在青贮的第14天,所有处理组乳酸含量均达到其最大值,分别为50.82,84.84,86.64 g/kg DM。所有处理组乙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随着青贮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青贮发酵过程中所有处理组丙酸和丁酸均未检出或少量检测到。与对照组相比,糖蜜添加显著(P<0.05)提高了乳酸/乙酸、乳酸含量,同时显著(P<0.05)降低了pH值、氨态氮/总氮和丁酸含量;但2.5%和5.0%糖蜜添加青贮在pH值、乳酸/乙酸、乳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和丁酸含量上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添加2.5%糖蜜即可提高混合青贮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贮藏方式及实际贮藏时间对不同商品乳密度及pH值的影响,选取高温灭菌乳、巴氏灭菌乳、乳饮料、酸奶各10瓶,同类牛乳随机分成2组,每组重复5瓶。一组放置于室温下保存,另一组低温保存,此后每隔24h测量样品的密度以及pH值,测量周期为7d。结果表明:由于贮藏方式的不同,高温灭菌乳、巴氏灭菌乳、乳饮料以及酸奶密度分别在第2天、第1天、第2天、第1天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高温灭菌乳、巴氏灭菌乳、乳饮料以及酸奶的pH值分别分别在第1天、第1天、第2天、第2天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类型商品乳置于低温下贮藏,密度以及pH值变化的更少。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厌氧处理方式对鲜小黑麦秸品质、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以小黑麦全株和秸秆为原料,设置全株微贮组、秸秆黄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和秸秆碱化组5个处理组,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原料经铡切处理后分别喷洒5×10~4cfu/g混合菌悬液,秸秆黄贮组添加相同质量的无菌水;秸秆氨化组按照干物质5%喷洒尿素溶液,秸秆碱化组按干物质4%喷洒生石灰熟化澄清液,测定了不同厌氧处理后小黑麦及小黑麦秸的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的产气量、消化率、CH_4产量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含量。结果表明: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感官性能优于其他处理组;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均可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P0.05)、体外模拟瘤胃发酵产气量和消化率(P0.05);全株微贮组纤维含量显著低于秸秆氨化组(P0.05);全株微贮组发酵液中氨态氮(NH_3-N)、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戊酸、异丁酸及异戊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说明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储存效果优于秸秆处理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甘蔗梢在自然青贮条件下营养成分及细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在甘蔗梢自然青贮条件下的第1、15、30、45、60、90天分别采集甘蔗梢青贮样品,分析其常规营养成分、pH、乳酸、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以及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与青贮第1天相比,自然青贮条件下的甘蔗梢干物质含量在15 d时最低,显著低于第1天(P<0.05),30 d以后趋于稳定,蛋白质含量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15 d以后均显著低于第1天(P<0.05),其中以60 d时最低,总磷含量随着天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pH随着青贮天数的延长而逐渐降低,15 d时pH即达到4.0以下且趋于稳定;乳酸含量在15 d时即显著高于第1天(P<0.05),第30天时达到最高值(207.17 mmol/kg);乙酸含量随着青贮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0.05),但丙酸和丁酸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在青贮的第1天甘蔗梢中的微生物在目水平上主要以Lactobacillales、Rhizobiales、Bacillales、Micrococcales、Sphingomonadales为主,在第15天时,Lactobacillales迅速占据优势地位,其次是Enterobacteriales,30 d时几乎全为Lactobacillales;在属水平上,第1天时以Lactobacillus、Staphylococcus、Sphingomonas、Methylobacteriu、Rhizobium为主。15 d时以Lactobacillus占据绝对优势,30 d时Lactobacillus趋于稳定。由此可得出,甘蔗梢在自然青贮条件下青贮30 d即可达到良好的青贮效果,Lactobacillales目中的Lactobacillus属细菌在甘蔗梢自然青贮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益生菌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24头自然分娩、体重相近、3~4月龄左右的断奶西门塔尔犊牛随机分为4组(工程菌组、屎肠球菌组、复合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正常饲喂基础日粮,工程菌组饲喂基础日粮+WB800N-CC31工程菌,屎肠球菌组饲喂基础日粮+屎肠球菌,复合菌组饲喂基础日粮+WB800N-CC31工程菌和屎肠球菌的复合菌(复合菌中工程菌与屎肠球菌比例为1∶1),各试验组中每头牛益生菌的添加量为2×10~(10) cfu/d,试验期为60 d,测定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参数(第30,60天)。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0~60 d),各益生菌组对断奶犊牛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各益生菌组犊牛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在试验期第30天时,各益生菌组瘤胃pH值、菌体蛋白和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试验期第60天时,屎肠球菌组氨态氮浓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试验全期,各益生菌组犊牛瘤胃pH值有降低的趋势,乙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有提高的趋势。说明饲喂益生菌可以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改善瘤胃发酵环境,对犊牛的健康生长有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微贮稻草饲料的制备及其对奶牛产奶量和奶品质的影响,为贵州乳业发展和饲料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试验选用干稻草切碎至3 cm左右,添加微生态制剂密封厌氧发酵,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成稻草微贮饲料.选取16头泌乳期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试验组日粮中添加微贮稻草10 kg,对照组日粮中添加不发酵的稻草秸秆10 kg,每天分早、晚2次饲喂,预饲期15 d,正试期30 d,记录产奶量并采集牛奶样品进行奶品质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微贮稻草的试验组日均产奶量增加1.46 kg,提高6.9%(P<0.05);乳蛋白含量提高7%(P<0.05),乳糖含量提高6.8%(P<0.05),乳脂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给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补饲发酵芦笋下脚料对母猪粪便形态和乳汁质量的影响。将15头膘情、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妊娠母猪随机分配到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Ⅰ组、Ⅱ组和Ⅲ组母猪每头每天分别补饲0、0.25和0.50 kg发酵芦笋下脚料。试验从母猪妊娠期的第85天开始到产后第21天结束。结果表明:1)给母猪补饲发酵芦笋下脚料能改善母猪的粪便形态。2)Ⅲ组母猪初乳中乳蛋白质、生长激素、胰岛素和免疫球蛋白G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低于Ⅰ组(P0.05)。3)Ⅱ组和Ⅲ组母猪第10天乳汁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第21天乳汁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组母猪第21天乳汁中丙二醛、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显著低于Ⅰ组(P0.05)。由此得出,补饲发酵芦笋下脚料能减少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便秘的发生,并不同程度地改善母猪乳汁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有机酸在粉料与颗粒料中随储存时间的变化规律。有机酸与饲料混合,一部分为粉料,一部分制成颗粒料,其中有机酸浓度为6 mg/g,将两种类型饲料分别采取3种不同的储存方式:Ⅰ编织袋、Ⅱ内衬膜编织袋、Ⅲ密封袋。分别在储存时间第1、30、50、70 d取样,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饲料中的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1粉料中有机酸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70 d时3种储存方式(Ⅰ、Ⅱ、Ⅲ)下有机酸含量的下降率分别为17.37%、12.99%、12.83%(P0.01)。2颗粒料中有机酸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延长也下降,但幅度较小,70 d时3组下降率为5.36%、5.05%、3.94%(P0.05)。3储存天数相同,储存方式不同,有机酸含量的下降率不同,3种储存方式中有机酸含量依次为:ⅢⅡⅠ。由此可见:随储存时间延长,有机酸含量在颗粒料中比在粉料中损失量少,同时,密封性越好,有机酸含量损失量越少。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发酵全价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臭味物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评价发酵全价饲料在生长猪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乳酸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为发酵菌剂,对全价饲料进行3d厌氧发酵,制备发酵全价饲料。选取体重22kg左右的生长猪9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头猪,分别饲喂无抗饲料、含抗生素饲料和发酵饲料,体重达到40kg左右时,测定各试验组动物的生长性能;采集新鲜粪便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粪便中挥发性臭味物质的含量;利用16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粪便菌群区系变化。结果显示:1)全价饲料经发酵后,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1),钙(P0.01)和总磷(P0.05)含量显著降低,pH显著降低(P0.01),乳酸菌数量达到9.67lg cfu·g~(-1),乳酸含量达到421.67mmol·kg~(-1)。2)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了生长猪的ADFI和ADG(P0.05),降低了F/G和死淘率(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了生长猪的ADFI(P0.05)。3)饲喂发酵饲料组的猪粪便中吲哚含量显著降低(P0.05),粪臭素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降低,甲酚含量升高。4)发酵饲料还提高了生长猪粪便菌群的丰度和和多样性,其中门Tenericutes、Saccharibacteria,属Clostridium、Turicibacter、Mollicutes、Anaerostipes、Acetitomaculum的相对丰度升高;属Lactobacillus、Streptococcus、Rikenellaceae、Megasphaera、Oscillospira、Mitsuokella、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降低。综上,发酵全价饲料提高了生长猪的生长性能,降低了粪便中吲哚、粪臭素以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提高了粪便中对甲酚的含量,改变了粪便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16.
用麸皮调节水分的鲜啤酒糟分别发酵0、30、60、90、120d后制样,作为体外法发酵底物进行体外培养,探讨混合培养物的pH值、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贮存时间的样品对体外混合培养液pH值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混贮时间pH均值都高于6.2;VFA随混贮时间延长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发酵60d的样品体外培养后的干物质、有机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均值都显著高于其它组。  相似文献   

17.
郭晓宇  丁德 《中国饲料》2023,1(4):96-99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温度对液体发酵饲料营养成分、挥发性脂肪酸和活菌数的影响。试验分别设定20、25、30℃三个发酵温度,每个发酵温度设置6个重复,厌氧发酵24?h。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 <0.05),粗纤维含量无显著变化(P> 0.05),但总能显著降低(P <0.05);25和30℃发酵时,液体饲料中乳酸含量显著高于20℃组(P <0.05),但25和30℃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而挥发性脂肪酸方面,25和30℃发酵时,饲料中乙酸和丙酸含量显著高于20℃发酵组(P <0.05),而25和30℃之间的丙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 0.05),乙酸含量25℃发酵组高于30℃发酵组(P <0.05)。丁酸含量则随发酵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P <0.05);液体饲料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活菌数显著升高(P <0.05),其中25和30℃发酵组酵母菌活菌数无显著差异(P> 0.05);液体饲料中均未检出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青贮添加剂对甜高粱青贮品质的影响,为研发出新型高效率青贮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以饲用型甜高粱为研究材料,试验分4个不同处理组,添加三种不同青贮饲料添加剂对其进行发酵60 d,每组3个重复。进行感官评价、挥发性脂肪酸测定和体外消化试验。对三种不同青贮添加剂进行对比分析。添加不同青贮菌剂青贮后,与对照相比,青贮料的pH值、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都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自制菌剂用在青贮甜高粱后,自制菌剂处理组水分含量保存最好,各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比对照提高了7%;自制菌剂处理甜高粱时,粗蛋白、挥发性脂肪酸、体外消化率有显著提高(P0.05)。自制青贮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甜高粱CP含量,有效降低青贮饲料pH值、NDF和ADF含量,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高青贮饲料营养价值,综合感官和评价为优,为研发饲料添加剂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分别设置两种精粗比(40 ? 60和30 ? 70),11种混合饲料的组合比例[精料 ? 藜麦秸秆 ? 高粱秸秆分别为40 ? 60 ? 0 (Ⅰ)、40 ? 45 ? 15 (Ⅱ)、40 ? 30 ? 30 (Ⅲ)、40 ? 15 ? 45 (Ⅳ)、40 ? 0 ? 60 (Ⅴ)、30 ? 70 ? 0 (Ⅵ)、30 ? 55 ? 15 (Ⅶ)、30 ? 40 ? 30 (Ⅷ)、30 ? 25 ? 45 (Ⅸ)、30 ? 10 ? 60 (Ⅹ)和30 ? 0 ? 70 (Ⅺ)] ,并以单独的精料、藜麦秸秆和高粱秸秆为对照,进行体外产气试验,测定不同组合饲粮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瘤胃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含量,并计算各饲料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以评价不同日粮精粗比下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秸秆与高粱(Sorghum bicolor)秸秆不同配比的饲粮组合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有组合产气量均逐渐升高(P < 0.05),24 h后趋于平缓。且随着高粱秸秆的增多,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呈上升趋势。当精粗比为40 ? 60时,处理Ⅲ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36.2%和53.5%,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0.7%和30.3%,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12.2%和33.3%,且该组合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而当精粗比为30 ? 70时,处理Ⅷ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29.2%和23.2%,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5.1%和2.06%,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32.7%和16%,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而处理Ⅷ和Ⅺ的氨态氮含量和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处理Ⅵ (P < 0.05),且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 (P < 0.05),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Ⅸ和Ⅹ (P < 0.05)。综合来看,精料 ? 藜麦秸秆 ? 高粱秸秆为30 ? 40 ? 30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最大,可作为较优饲料组合及适宜添加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给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补饲发酵芦笋下脚料对母猪和哺乳仔猪血清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选择15头膘情、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妊娠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A(对照)、B和C组母猪每头每天分别补饲0、0.25和0.50 kg发酵芦笋下脚料。试验从母猪妊娠期的第85天开始至产后第21天结束。在母猪分娩和仔猪断奶时采集母猪耳静脉血液,在仔猪10和21日龄时采集仔猪前腔静脉血液,分别测定血清指标。结果表明:1)C组母猪在仔猪断奶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母猪分娩和仔猪断奶时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哺乳仔猪10日龄时血清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C组母猪在母猪分娩时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C组母猪在母猪分娩时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B和C组母猪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在母猪分娩和仔猪断奶时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组母猪在仔猪断奶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组哺乳仔猪10日龄时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每头母猪每天补饲0.50 kg发酵芦笋下脚料可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提高GH含量,减少炎性反应,同时可提高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减少炎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