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 地处四川西部的攀西干热河谷地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气候影响,旱、雨季分明,具有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富、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冬暖夏凉等气候特征,有利于蚕桑生产和优质高产商品茧基地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蚕桑生产在该地区已有一定规模,是农业经济骨干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
江志勇 《广东蚕业》2005,39(1):13-15
湛江地区地处我省西南部,属亚热带气候环境,全年无霜期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可养蚕6~7造.其次,土地资源十分丰富,旱地多,适合桑树生长,养蚕经济效益显著.近年适逢湛江市政府提出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包括蚕桑在内的热带亚热带特色示范农业,使原已有一定蚕桑生产规模的湛江市发展成为我省蚕桑主产区.桑园面积逐年增加,到2004年底已近7000hm2.蚕桑生产已向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蚕业产业化将有力地推动蚕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崇义是赣西南边陲的山区县,气候条件优越,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从事蚕桑生产.但是蚕农居住房屋通风条件差,在屋内养蚕,容易诱发血液型脓病,给蚕桑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1年起,在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技术人员帮助下,崇义县开始尝试竹木结构大棚养蚕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竹木结构简易大棚养蚕,具有投资少,取材方便,建造简单,养蚕成绩优等优势,适宜山区蚕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常山县是浙江西部的一个山区县,土地资源与气候条件适宜种桑养蚕.历史上,常山蚕桑规模较大,1994年时,桑园面积达到15 000亩,养蚕20 000多张,农民茧款收入1 200万元.20世纪90年代末,因茧价过低,桑园受毁严重,桑园面积一度萎缩于千亩之下.近几年来,随着种桑养蚕效益的提高,农户开始恢复发展蚕桑生产,新种桑园1 000多亩.为引导新种桑地区蚕桑生产健康稳步发展,笔者认为下列几个问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陈仕明 《四川蚕业》2013,41(1):20-21,41
近年来,我镇蚕桑生产受到外出劳动力的影响,随着养蚕人员的年龄日益增长,养蚕技术缺乏,特别是小蚕饲养技术,导致养蚕单产不高,质量差,养蚕效益低,对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蚕茧产量,增加养蚕经济效益,确保蚕桑生产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的蚕桑生产只有砂拉越洲的三马丹(Sematan)地区仍在计划发展中,该地区位于加里曼丹岛的西北端,终年炎热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海洋性气候,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较大.年降雨量在3000mm以上,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的雨季,3~9月旱季降雨较少,但一般不出现旱灾.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桑树枝叶生长旺盛,而且没有落叶休眠期,因而可以终年养蚕.  相似文献   

7.
俞焕敏 《蚕桑通报》2004,35(1):52-54
1 蚕桑生产的回顾与现状 丽水市莲都区地处浙西南山区,全区有21个乡镇,369个行政村,农村人口24.79万人,耕地面积11340hm2.该区林地资源丰富,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好,山青水秀,空气质量好,是种桑养蚕的好地方,蚕桑曾是一项重要的产业.  相似文献   

8.
<正> (一)我县位于秦巴山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南北兼备的林特产品,90万亩耕地,647000农业人口,发展蚕桑生产条件优越。我县养蚕历史悠久,社员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1953年推广改良蚕种,1955年开始饲养秋蚕,从此开始了一年多次养蚕工作,由一季蚕增养到二  相似文献   

9.
<正>武胜县地处四川省东部长江中上游,幅员面积966 km2,辖31个乡镇,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6万人,有耕地3万hm2。典型的方山浅丘地貌,地多田少,土壤肥沃,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非常适宜蚕桑生产。蚕桑是武胜农业的传统骨干项目,栽桑养蚕历史久远,截止到2014年底,全县拥有四边桑3400万株,桑园2000 hm2,建有小蚕共育室24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一家一户自栽自养的蚕桑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让传统的蚕桑产业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问题.近年来,大丰市在草庙镇沿河村探索实践了"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规模栽桑、专业养蚕"的股份合作制栽桑养蚕新模式,成功地克服了传统栽桑养蚕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差、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养蚕收益率低的矛盾,为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对此笔者就该栽桑养蚕新模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探索广西蚕桑产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从蚕桑生产、缫丝织绸、资源利用、蚕业技术4个方面研究了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认为当前广西的蚕桑产业发展存在产业链短、受市场影响较大、蚕桑资源利用率低、缺乏人才等问题,正面临着产业竞争、国际竞争、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对传统养蚕的冲击、发展成本上升等挑战.提出了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打造蚕...  相似文献   

12.
应对川东地区不利蚕桑气候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俊益 《中国蚕业》2002,23(4):32-33
四川盆地由于地形封闭,海拔低,北有秦岭、大巴山对寒潮的屏阻,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桑树生长,是蚕桑生产的一大气候优势.但由此而带来的夏季高温闷热、伏旱严重,秋多绵雨,不利于蚕茧单产质量的提高,又是蚕桑生产的一大气候弱点.广安市所在的川东地区,由于地处盆东平行岭谷地区与盆中丘陵地区之间,受岭谷气候和丘陵气候的综合影响,高温、多湿、伏旱、秋绵雨特别突出,严重影响蚕桑生产.蚕桑是广安农业的传统骨干项目,要保证其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生产与气候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1宁南县春季气候特点 宁南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人口17.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23万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少量平坝和河滩地,气候属亚热带干河谷及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年降雨960mm,全年无霜期321天,光照充足,非常适宜栽桑养蚕,光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二级利用区域,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宁南春季气候特殊,平均气温27.1℃,最高可达30℃,干燥炎热,四月平均降雨24mm,相对湿度45%,多年来一直遭遇春旱,特殊的气候条件给当地的蚕桑产带来了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14.
在淮阴县实行蚕桑生产基地化经营,可以充分地利用先进的蚕桑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有效地改变目前我县蚕桑生产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而造成的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浪费大、成本高、效益差的粗放式经营,提高我县蚕桑生产经营水平,促进我县蚕桑生产产业化发展。1我县实行蚕桑生产基地化经营的可行性我县是工业小县、农业大县,种桑养蚕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曾为推动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1995年蚕桑生产达到我县历史上最高峰:桑园面积13.5万亩,年养蚕发种31万张,年创产值1.5亿元之多。但是在上几年低潮冲击下,也…  相似文献   

15.
种桑养蚕在杭嘉湖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蚕桑生产历来是主要的传统农业,养蚕收入历来是杭嘉湖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产业——蚕桑生产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农业生产资料、人工工资等生产成本的提高,蚕茧收购价格的不稳、蚕桑比较效益的下降以及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等问题更是稳定杭嘉湖地区蚕桑生产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蚕桑生产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蚕桑大户(年饲养普通蚕种8张以上)的生产稳定与否,对于稳定杭嘉湖地区的蚕桑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种桑养蚕,取茧制丝织绸,是我国一项传统的生产.纵观全国,凡种桑养蚕茧丝生产发达的省(区),其经济都较富裕.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也是丝绸之乡的浙江、江苏、广东,农村经济都较富裕.如浙江省,1981年全省蚕桑总产值为30282万元.蚕桑产值占农、林、牧、副、渔五业总产值3.3%,占农业产值的6.16%,其中七个年产茧五万担以上的县,1981年蚕桑产值为农业产值的23.34%,高的可达31.32%,仅养蚕一项平均每个农户收入268.18元,每个农业人口平均收入62.5元.我区平南县是种桑养蚕的老区,特别是城厢公社河口大队,更是家家种桑育蚕.1982年全大队养蚕5819张,产茧2036担,收入34万多元,平均每户养蚕收入382元,人均收入64元.全大队养蚕收入超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有着得天独厚的栽桑养蚕自然条件,推广体系健全,市场竞争力强,农村劳动力充足,桑园面积居全国第3位,产茧量居全国第4位,有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服务网络。针对蚕桑产业受生产成本和市场下行的双重挤压,受高原特色和高效农业的冲击,以及其产品结构单一、规模效益不突出、抗风险能力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夯实蚕桑产业基础,综合开发挖掘蚕桑资源价值,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等巩固和发展蚕桑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形势持续低迷,加上我市特色农业如名茶生产、水产养殖等发展较快,地方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蚕桑生产在农业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如何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稳定蚕桑生产,成为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要摆脱蚕桑园,效益最高。根据调查分析:经营规模小的农户,蚕桑收入占其家庭经济收入的比重较小,不能引起生产者的重视,养蚕生产依赖家中妇女、老人等辅助劳力,投入少,种桑养蚕水平低下,先进实用技术难以普及推广,蚕茧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低,而这又反过来影响生产投入,极易形成恶性循环。经营规模过大,一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我省蚕桑生产的技术优势,是蚕桑科研和生产部门储备了不少优良桑、蚕新品种和配套的科学种桑、养蚕技术,而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千家万户养蚕量小面宽,多数蚕农文化程度不高,加之蚕桑技术推广队伍力量薄弱,导致科学栽桑养蚕知识普及程度差,多数蚕农缺乏管桑、养蚕技术。当前,我省  相似文献   

20.
新疆蚕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工  李京华 《中国蚕业》2002,23(1):76-78
1 新疆蚕业概况 新疆蚕桑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维吾尔族农民素有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和穿戴丝织品的习惯,这里气候温和、水利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合栽桑养蚕,有着发展蚕桑的独特优势.在"八五"计划期间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蚕桑生产的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扩建了蚕种场、开劈建设了原蚕区,新建、改建了共育室并购置配备了养蚕用具,建立起相当规模的养蚕基础设施,形成了蚕桑科研、教育、蚕种、缫丝、织绸、印染等完整的蚕丝产业体系,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