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滩蝗区是我国三大类型蝗区之一,涉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4个省市的45个县(市、区),宜蝗面积46.7万hm2,占全国蝗区总面积的40%左右,是我国蝗灾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农业考古》2021,(3):225-230
蝗虫是为害农业生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人民在与蝗灾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通过治蝗书籍得以保存与传播。《捕蝗图说》作为一本治蝗专著,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载治蝗方法,方便百姓阅读理解,有利于民间流传,更具实用价值。此书现存有:咸丰六年、七年刻本,同治八年、十一年刻本,光绪元年、十七年刻本。清代蝗灾频发,且书中所载治蝗内容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旨在实用,或是此书版本较多的原因之一。清咸丰六年刻本由钱炘和的序、捕蝗图式十二幅和捕蝗要说二十则组成,书中记载了捕蝗除蝻之法,以及治蝗前和治蝗时的相关事宜,对治理蝗虫灾害,确保粮食丰收,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该书是总结先人经验智慧所得,整理蝗灾文献,了解治蝗之法,于今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期,频频发生的蝗灾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破坏农业生产、引发饥荒问题、造成社会动乱等等,治蝗也成为北宋历代政府都要面临的一大难题。北宋神宗一朝在总结和借鉴前人治蝗措施的基础上,出台捕蝗诏令指导治理蝗灾,这一诏令切实改善了治蝗效果,并给后世治理蝗灾留下了宝贵经验。本文首先考察了北宋时期蝗灾的概况,进而聚焦神宗朝论述了北宋蝗灾引发的经济危害和社会问题,最后探讨了神宗朝的治蝗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东亚飞蝗是一种国际性害虫,危害大、成灾重,我县属于历史老蝗区,蝗灾发生频繁。所以,了解我县飞蝗发生与蝗区环境条件的关系,有利于搞好东亚飞蝗预测预报和综合控制,逐步改变飞蝗适生环境,做到可持续治理,以达到根除蝗害的目的。影响飞蝗生长发育和种群数量的主要外界因素有气候、土壤理化性质、耕作、植被、天敌等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
郝文 《农业考古》2012,(1):290-292
明朝山东的蝗灾概况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中提到:"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其害犹惨,过于水旱也。"(1)可见水、旱、蝗三灾最为频繁,对人类影响也最为严重。《明实录》中关于灾害记载总共有132次,水灾68次,占一多半;旱灾41次,仅次于水灾;蝗灾  相似文献   

6.
一、蝗区概况皖西(六安专区)是一个以飞蝗为主、土飞蝗混生的內涝型蝗患区?榭枷刂?早在公元197年就有“蝗害食秋麦”的記事,解放前蝗患連年成災,往往形成“蝗飞蔽日、赤地千里、餓殍載道、人至相食”的惨痛局面。解放后,由于連年防治,边治边改,除1952、1953、1958、1961四年因旱大发生外,防治区日益縮小,主要蝗害在山区和丘陵区已日漸消灭,而漸趋集中于寿县、霍丘二县沿淮湖洼发生基地,虫口密度也直綫下降,已經能够压縮为害、控制发生不使成災,为逐步根除蝗害打下了一定基础(图一)。  相似文献   

7.
唐代蝗灾发生频率虽然略低,但其影响程度仍不可忽视。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唐人对蝗灾成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治蝗策略也有所更新。唐代治蝗,注重制度设置、仓储体系建设,并在社会化、市场化救荒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治蝗机制,对于后世救荒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油气储运》2011,(22):2
2011年山东省东亚飞蝗夏蝗中等程度发生,黄河滩区、渤海湾蝗区局部偏重发生。全省发生面积26.4万公顷(395.95万亩),达标面积23.1万公顷(346.5万亩),一般密度每平方米有虫0.28~5头,平均每平方米0.59头,最高38头。为顺利完成飞机治蝗作业任务,今年山东省租用山东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运五型飞机和海燕型飞机各一架,在黄河口治蝗机场实施超低量灭蝗飞行作业。  相似文献   

9.
<正>赛里木湖高海拔草原属高山草甸草原,长期以来一直是蝗灾的重灾区。通过饲喂鸡、鸭,在赛里木湖高海拔草原开展生物治蝗,尝试能否在治蝗、经济  相似文献   

10.
金代的蝗灾     
周峰 《农业考古》2003,(3):236-239
蝗灾与水灾、旱灾合为农业的三大自然灾害。在中国古代 ,农业生产几乎完全靠天吃饭。虽然一些水利设施的兴修可以减轻水旱灾害 ,但是对于蝗灾来说 ,几乎无法可施 ,而完全靠人工捕捉 ,但这显然于大事无补。因而一有蝗灾 ,难免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本文仅对金代的蝗灾及减灾措施作一简单叙述 ,不当之处 ,敬请指正。一、金代频繁发生的蝗灾据笔者的统计 ,金代的 12 0年间 ,共发生较大的蝗灾 2 0次 (见附录《金代重大蝗灾一览表》) ,平均每六年一次。据有关资料 ,“我国自公元前 70 7年起到 1935年止在 2 6 42年之间 ,共发生飞蝗危害 76 9次 ,即…  相似文献   

11.
养鸭治虫,是近年大力推广的一种生物治虫方法。这是我国继晋代利用惊蚁防治桔园害虫以后,又一重大创造。过去,一般都认为养鸭治虫发明于清代。近读清乾隆时人陈世元编辑的《治蝗传习录》,才知此法早在三百八十多年前已为我们祖先发明,时当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系陈世元的五世祖陈经纶所创造。书中缕述发明与推广的经过,读来饶有趣味,可称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章(音员)事。该书世见甚少,也称得上是一部可贵的古籍。故为之一并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民国存在的三十八年间,自然灾害频发,其中蝗灾最为严重,其发生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分布空间之广,社会危害之严重为历代所罕见。基于此,国民政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灭蝗运动,由于民国处于新旧社会转型期,受西方思潮的影响,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民间团体,尤其是一些有留学背景的植保专家组成的科学团体,更是积极投身于治蝗运动,为近代中国开启科学治蝗的道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03治蝗行动     
蝗灾是跨区域、跨国界危害的重大农业生物灾害,具有暴发性、迁飞性、毁灭性等特点,长期以来曾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今年蝗虫仍属偏重发生年份,东亚飞蝗发生面积和程度与严重发生的去年相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5月14日,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及早准备,科学防治,确保今年“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为此,我省迅速组织有关人力、物力、财力,开始了紧张有序的治蝗行动。  相似文献   

14.
庐江县近30年来未发生过竹蝗为害.2004年7月份,笔者协同庐江县森保站调查发现,该县毛竹主产区局部暴发黄脊竹蝗成灾,发生面积有2000亩,严重成灾约500亩,古塘等村的部分毛竹叶已被吃光.蝗灾发生后,县森保站和当地政府及时组织了防治.  相似文献   

15.
蝗虫与水、旱并称为滁州市农业三大自然灾害。建国以来,尤其是1959年确立“改治并举、根除蝗虫”的治蝗方针后,该市实施水利建设和围田垦荒等措施,大力改造蝗区,降低蝗虫密度,蝗虫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蝗灾发生频次明显下降。1飞蝗现状该市有二类蝗区(一般)9个,即花园湖蝗区、方  相似文献   

16.
对近3年来新疆草原蝗虫、鼠害发生及治蝗灭鼠工作情况进行归纳分析,认为蝗、鼠为害有明显加重趋势,爆发性强,种群优势更为集中,为害损失大.防治上体现了综合治理的生态调控思想,并在实际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提出了治蝗灭鼠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Bienko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蝗区的重要优势种之一,主要发生分布在北部典型草原和与其相毗邻的农牧交错区,宜蝗面积约166.7万hm2左右。在农牧交错区主要危害小麦、莜麦、谷黍等禾谷类作物。蝗虫(混合种群)大发生年份,发生面积20 ̄  相似文献   

18.
张莉  谢清华 《河南农业》2016,(25):22-22
东亚飞蝗是为害洛阳市农作物的重要有害生物之一,其境内沿黄河、洛河、伊河三河流域形成孟津、新安、偃师、洛宁、嵩县5个东亚飞蝗蝗区,1年发生2代,第一代夏蝗发生期为4—6月,第二代秋蝗发生期为7—8月。常年发生蝗区乡(镇)数有20个,宜蝗面积2.92万hm2,其中夏蝗常年发生面积1.87万hm2,秋蝗发生面积1.73万 hm2。笔者在对洛阳市东亚飞蝗常年发生规律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2016年夏蝗发生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探讨其绿色防控对策,为减轻东亚飞蝗对农作物的为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吉木乃蝗区进行研究,运用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蝗区2000-2006年生长季(4-10月)植被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地表植被与蝗虫发生及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吉木乃蝗区植被指数NDVI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生长季(4-10月)MODIS-NDVI均值介于0.2 ~0.5之间,大多年份7月长势最好,且近7年植被覆盖度有增加的趋势;对于影响植被的环境因子而言,温度是主要影响因子;蝗虫的发生面积对6-8月NDVI的影响很大,两者成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0.
<正> 笨蝗(Haplotropis brunneriana Saussure)是枣庄市主要土蝗优势种之一,近年来危害日趋严重.1986年全市蝗灾面积3000亩,1988年扩大到15万亩,农作物因受害毁种、改种近万亩,幼树被害2000余株,经济损失百万元.1986年以来,我们对笨蝗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