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定色前期稳温时间对不同成熟度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密集烤房烟叶烘烤采收成熟度和定色前期稳温时间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为减少青光杂烟叶比例、提高烟叶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以当地主栽品种K326为材料,在47℃稳温时间设三个处理,对下、中、上部不同采收成熟度烟叶烤后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等级结构及均价进行了研究。采收成熟度和定色前期稳温时间对烟叶质量影响较大。尚熟烟、适熟烟以T2处理(47℃稳温时间:下部叶13 h,中部叶18 h,上部叶20 h)及过熟烟以T1(47℃稳温时间:下部叶8 h,中部叶13 h,上部叶15 h)综合表现较好,能够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烤后烟叶均价、中上等烟叶比例和桔黄烟叶比例,减少青杂糟烟叶比例;随着定色前期稳温时间的延长,青光烟叶比例减少,但杂色烟叶、糟片烟叶有所增加。采收成熟度以采收适熟烟叶烤后烟叶质量最好,能够明显提高烟叶均价、中上等烟叶比例,减少青杂糟烟叶比例,中下部烟叶要尽量避免采收过熟烟叶,上部烟叶要尽量避免采青。  相似文献   

2.
关键温湿度对隆林烤后烟叶外观质量 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隆林中上部烟叶烘烤最佳关键温湿度,根据当地烟叶烘烤特性,分别在烘烤变黄期、定色期调整关键温湿度,研究其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烘烤关键温湿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影响不同,中部叶以变黄期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6℃,定色期干球温度46℃、湿球温度37℃为最佳关键烘烤温湿度;上部叶以变黄期干球温度40℃、湿球温度36.5℃,定色期干球温度48℃、湿球温度37.5℃为最佳关键烘烤温湿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烘烤工艺对红花大金元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红花大金元品种在东南多雨生态烟区的烘烤特性,利用智能烘烤箱开展了变黄期不同变黄温度和变黄程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红大烟叶变黄期叶尖和叶缘失水较快难变黄,变黄后期和定色期较难排水定色,单位面积产量和均价相对较低,但烤后烟叶颜色桔黄、色度较浓、油分较足、闻香突出。红大各部位烟叶以变黄期变黄温度和变黄程度较高、鲜干比较小,外观质量更好,化学成分以及协调性较好,经济性状整体较高。在江西省生态条件下烘烤红大烟叶变黄期采用较高的变黄温度(下部叶40℃、中部叶39℃,上部叶38℃)和较高的变黄程度(全烤烟叶90%以上青筋黄片后转火升温)烟叶的整体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4.
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湿度控制对烤烟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以K326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湿球控制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的湿度状况对烟叶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有着重要的作用,适当提高湿球温度能够明显改善烟叶的烘烤质量。上部、中部和下部烟叶在变黄期的干球温度38℃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36±0.5)℃、(35±0.5)℃、(36±0.5)℃;在变黄期的干球温度42℃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38±0.5)℃、(37±0.5)℃、(37±0.5)℃;在定色期的干球温度45℃或47℃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38±0.5)℃、(39±0.5)℃、(38±0.5)℃;在定色期的干球温度54℃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40±0.5)℃、(39±0.5)℃、(39±0.5)℃。  相似文献   

5.
不同成熟度烟叶叶绿素含量及其与SPAD值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叶绿素仪在判断烟叶成熟度中的应用,对不同部位不同成熟度烟叶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进行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从适熟、成熟至过熟,各部位烟叶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以及SPAD值显著降低。下部适熟、中部成熟、上部成熟采收烟叶的总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0.942、0.877,均达极显著正相关。下部和中部3个成熟度烟叶总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均是在叶基部位达到显著正相关,上部适熟和过熟烟叶在叶基部达到显著正相关,成熟烟叶在叶中或叶基部位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上、中、下3个部位不同成熟度烟叶叶基部为叶绿素仪测定的最佳部位,适熟、成熟、过熟,下部叶叶基部叶绿素仪的读数分别为22.8~32.1、19.7~22.8、13.5~17.2,中部叶读数分别为24.1~28.5、19.2~21.4、2.4~4.3,上部叶读数分别为36.2~47.5、18.3~23.1、2.2~3.8;使用叶绿素仪能较好地判断下部适熟或过熟档次烟叶,并能较好地判断上部和中部3个采收成熟档次的烟叶,其中对成熟烟叶的判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跟踪测量叶绿素SPAD和茎叶角度,同时观察不同部位、不同时期叶片的茸毛、叶面、主支脉、叶尖、叶缘、成熟斑等成熟采收特征,确立了HN2146的成熟采收标准。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时间的推后,各处理变黄时间缩短,烘烤时间缩短。烘烤关键点在变黄后转入定色过程中,把握烟叶变黄程度。在经济性状表现方面,中、下部叶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是推后5 d和10 d采收处理,上部叶经济性状表现最好的是推后10 d采收处理。在烘烤质量方面,桔黄烟和柠檬黄烟比例为下部叶表现为88.75%~94.66%、中部叶表现为92.42%~98.03%、上部叶表现为89.06%~97.05%。各部位烟叶烤后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提高,桔黄烟和柠檬黄烟比例增加,烟叶质量提高。综合经济性状和烘烤质量,烟叶质量表现为下部叶和中部叶推后5 d采收烟叶质量最好、上部叶推后10 d采收烟叶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红花大金元品种上、中、下部位烟叶分别设置4种不同成熟度处理,研究特色烟叶不同成熟度与烟叶干鲜比及烤后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部叶以XM1、中部叶以CM3、上部叶以BM3采收时,烟叶干物质含量及均价、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杂色烟率等等级质量均较其他处理表现好,达到质好产高。因此,建议以下部叶XM1即烟叶变黄面积约20%,主脉1/3~1/2变白,支脉1/3变白,中部叶CM3即烟叶变黄面积约50%,主脉2/3~3/4变白,支脉1/2~2/3变白,上部叶BM3即烟叶变黄面积约70%,主脉3/4变白,支脉2/3~3/4变白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8.
成熟度和调制时间耦合对烤烟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了成熟度和调制时间耦合条件下烤烟的内在品质,分析了成熟度和调制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变黄期的调制时间12 h或延长定色期的调制时间12 h可以提高下部烤烟内在品质;延长变黄期和定色期的调制时间各12 h有利于中部过熟烟叶内在品质的形成;延长变黄期和定色期的调制时间各12 h有利于提...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密集烤房温湿度环境与烤后烟叶质量的关系,尤其是湿度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设计了同一湿球温度曲线下的不同干球温度烘烤处理。结果表明,在同一湿球温度曲线下,变黄前期干球温度高变黄快,变黄后期干球温度高的变黄慢;各处理随着干球温度的升高,外观质量、经济性状中部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上部叶逐渐降低;高干球温度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吸质量较差;建议中部叶烘烤各阶段干球温度控制在37~38、41~42、47~48、53~54℃,上部叶各阶段干球温度以36、38、46、52℃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烤烟调制过程中果糖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不同的调制工艺对烤烟下部、中部和上部适熟烟叶进行调制,比较不同部位烟叶果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索不同调制工艺对烟叶果糖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果糖含量在调制前较低,调制后升高;不同部位烟叶间果糖含量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随着调制进程的推进,烟叶果糖含量逐渐增加,在调制36~84 h(即变黄后期—定色期)不同部位烟叶增幅不同,差异较大;在当地调制工艺的基础上,变黄期延长12 h有利于烟叶果糖含量的增加,定色期和干筋期延长12 h的影响较小;烤后烟叶果糖含量越高,其评吸质量表现越好,越利于卷烟原料需求。因此,建议适当延长变黄期调制时间,使烟叶中的果糖更进一步转化,以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与烟叶品质和可应用性的关系,为提高烤烟品质和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通过烟叶不同田间外观特征设置不同采收成熟度处理,分析不同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等的影响。【结果】下部不同成熟度烟叶外观质量无差异,中部和上部成熟烟叶的外观质量较尚熟和过熟好;上部尚熟、中部尚熟或成熟及下部尚熟烟叶物理性状较好。3个部位不同成熟度烟叶总糖、钾离子、还原糖、氯离子、总氮含量及糖碱比、钾氯比均在较适宜范围,内在质量较好。感官评吸结果表明,上部成熟烟叶吃味醇和,刺激性和劲头较小,余味较好;中部成熟烟叶香气质最好,浓度、刺激、杂气、劲头较小;下部尚熟烟叶香气量好,浓度适宜,吃味醇和。【结论】景东地区烟叶下部尚熟及中、上部成熟时采收有利于提高烤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与烟叶品质和可应用性的关系,为提高烤烟品质和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通过烟叶不同田间外观特征设置不同采收成熟度处理,分析不同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等的影响。【结果】下部不同成熟度烟叶外观质量无差异,中部和上部成熟烟叶的外观质量较尚熟和过熟好;上部尚熟、中部尚熟或成熟及下部尚熟烟叶物理性状较好。3个部位不同成熟度烟叶总糖、钾离子、还原糖、氯离子、总氮含量及糖碱比、钾氯比均在较适宜范围,内在质量较好。感官评吸结果表明,上部成熟烟叶吃味醇和,刺激性和劲头较小,余味较好;中部成熟烟叶香气质最好,浓度、刺激、杂气、劲头较小;下部尚熟烟叶香气量好,浓度适宜,吃味醇和。【结论】景东地区烟叶下部尚熟及中、上部成熟时采收有利于提高烤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普洱市景东县烟区烟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部位最佳采收成熟度烟叶定色阶段后期稳温点的研究,分析了定色后期不同稳温处理与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变黄期采用"低温慢变黄"处理,上部成熟烟叶54℃稳温16 h、中部成熟烟叶稳温8 h、下部适熟烟叶稳温16 h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在较适宜范围,糖碱比、氮碱比较为适宜,钾氯比均大于4,接近或符合优质烟叶的特征;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及各类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由此表明通过优化烟叶烘烤工艺能使各部位烟叶品质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4.
以普洱市景东县烟区烟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部位最佳采收成熟度烟叶定色阶段后期稳温点的研究,分析了定色后期不同稳温处理与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变黄期采用"低温慢变黄"处理,上部成熟烟叶54℃稳温16 h、中部成熟烟叶稳温8 h、下部适熟烟叶稳温16 h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在较适宜范围,糖碱比、氮碱比较为适宜,钾氯比均大于4,接近或符合优质烟叶的特征;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及各类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由此表明通过优化烟叶烘烤工艺能使各部位烟叶品质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跟踪测量叶绿素SPAD和茎叶角度,同时观察不同部位、不同时期叶片的茸毛、叶面、主支脉变白、叶尖叶缘、成熟斑等成熟采收特征,确立了HN2146的成熟采收标准。试验表明:随着采收时间推后,每个处理变黄时间缩短,烘烤时间缩短。烘烤关键点在变黄后转入定色过程中,把握烟叶变黄程度。在经济性状表现方面,下部叶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是XM2、XM3,中部叶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是CM2、CM3,上部叶经济性状表现最好的是BM3。在烘烤质量方面,桔黄烟和柠檬黄烟比例:下部叶:XM3(94.66%)>XM2(93.339%)>XM1(88.57%);中部叶:CM3(98.03%)>CM2(97.61%)>CM1(92.45%); 上部叶:BM3(97.05%)>BM2(90.11%)>BM1(89.06%)。各部位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提高,桔黄烟和柠檬黄烟比例增加,烟叶质量提高。综合经济性状和烘烤质量,烟叶质量表现为:下部叶XM2烟叶质量最好,中部叶CM2烟叶质量最好,上部叶BM3烟叶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6.
湘烟3号烘烤过程中温湿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摸索湘烟3号的一般性烘烤工艺及烘烤过程中的诊断指标,为制订湘烟3号的烘烤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烤烟3段式烘烤工艺的基础上,调整变黄期和定色期湿球温度和烟叶变黄程度指标,设4个处理,在3地从烘烤成本、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4个方面,分别考察上、中、下部烟叶的烘烤工艺。[结果]湘烟3号在烘烤过程中,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6℃时,下部烟叶的诊断指标为烟叶变黄7成,叶片变软,主脉1/2变软,中、上部烟叶的诊断指标为烟叶变黄9成,叶片变软,主脉1/3变软;变黄后期中、下部烟叶湿球温度应控制在38℃,上部烟叶的湿球温度应稳定在39℃。[结论]初步研究了湘烟3号变黄期的温、湿度及烟叶变化状况,至于其田间成熟规律和基本表象、烟叶的变黄和失水速度及其协调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以云烟87品种为材料,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采摘成熟度和变黄程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等级结构及均价的影响,为减少青杂烟叶比例、提高烟叶质量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成熟度及下、中、上部烟叶都以二棚变黄程度支脉变黄2/3的T2处理综合表现较好,能够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中、上等烟比例、均价、桔黄烟叶比例较高,低次烟叶比例较低,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青烟减少,中、上部烟叶杂色烟叶比例有所增加,下部烟叶杂色烟叶比例和糟烟比例有降低趋势;下、中、上部烟叶以成熟时采摘,烤后烟叶质量明显好于尚熟烟叶和过熟烟叶,下部烟叶尚熟烟叶明显好于过熟烟叶,中、上部烟叶尚熟烟叶和过熟烟叶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8.
以云烟87品种为材料,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采摘成熟度和变黄程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等级结构及均价的影响,为减少青杂烟叶比例、提高烟叶质量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成熟度及下、中、上部烟叶都以二棚变黄程度支脉变黄2/3的T2处理综合表现较好,能够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中、上等烟比例、均价、桔黄烟叶比例较高,低次烟叶比例较低,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青烟减少,中、上部烟叶杂色烟叶比例有所增加,下部烟叶杂色烟叶比例和糟烟比例有降低趋势;下、中、上部烟叶以成熟时采摘,烤后烟叶质量明显好于尚熟烟叶和过熟烟叶,下部烟叶尚熟烟叶明显好于过熟烟叶,中、上部烟叶尚熟烟叶和过熟烟叶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9.
密集烘烤后期湿度对烤烟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改善烟叶香气品质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在四川省凉山州以云烟85中部叶和上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集烘烤定色后期(47℃~54℃)、干筋前期(54℃~60℃)、干筋后期(60℃~68℃)不同湿度处理对烤后中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集烘烤后期高湿(T6)能显著提高中部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含量,低湿处理(T1)的大部分致香物质含量较低,但以T3(定色后期低湿度,干筋期高湿度)处理各类致香物质含量最高,且感官评吸质量最佳;在上部叶中,各类致香物质(除新植二烯)和致香物质总量以定色后期和干筋前期低湿,干筋后期高湿(T5)处理最高,评吸质量以T5处理最好,T6处理其次;相关分析表明,大部分评吸指标与各类致香物质之间呈正相关,且不同部位烟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强弱有所不同,中部叶大部分指标间的相关性要好于上部叶.综合考虑,在试验中,中部叶烘烤后期湿球温度以T3(定色后期36℃~37℃,干筋前期39℃~40℃,干筋后期41℃~42℃)、上部叶以T5(定色后期36℃~37℃,干筋前期37℃~38℃,干筋后期41℃~42℃)处理为最佳,能改善烟叶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以红花大金元(HD)、K326,云烟85烤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不同成熟度烟叶含水率和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不同成熟度烟叶在烘烤定色期和干筋期含水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并且都以过熟烟叶含水率的下降速度较快,欠熟烟叶含水率的下降速度较慢;各品种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变黄期,定色期后降解速率缓慢;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绿素的降解以过熟叶最快,欠熟叶最慢;云烟85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速度较快,而红花大金元烟叶的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速度明显较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