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程丹  常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402-10404
在农业现代化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刻不容缓。结合田野调查,研究发现在农业政策性保险发展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果,仍存在农民认识不充分、参保意愿不高、法规体系不完善、财政补贴方式不科学、抵御巨灾能力较弱、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从加大宣传力度、发展信贷保险模式、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建立巨灾基金、发展再保险、明确监管责任等方面解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2.
国外农业保险对中国发展农业保险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外农业保险的共同特征是:国家重视农业保险立法、政府在推进农业保险中责无旁贷、其性质为强制性或准强制性、保险组织形式多样化。中国农业保险长期以来缺少国家财政支持,改变目前困境的重要突破口在于转变经营机制,由自主经营型农业保险体制转变为财政支持型农业保险体制,尽快建立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此外,还应积极探索保险证券化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农业气象保险服务要切合实际,依靠科学,与时俱进,尽快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本文对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浅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确保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业保险的内涵出发。分析政策手段在我国当前农业保险中的应用与绩效情况,最后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评价,分析其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介绍黑龙江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为农业保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经历了从萎缩到迅速增长的过程,转变得益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政府扶持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必需力量,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我国国情下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模式。  相似文献   

7.
8.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法制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丛军  付世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671-9672
对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以及其滞后于农业风险赔付需求的法制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对于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基本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姚琴  许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88-7288,7290
在介绍国内外农业保险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探索了适合浙江省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人勤地不懒"、"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家都相信通过努力就能获得收获。但是我国处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带,暴雨、洪水、干旱等常常使农民一年的辛苦化为泡影,即便风调雨顺也难免会遇到火灾、疫病等意外,为了使我们的汗水不白流,应该增强保险意识,让保险来弥补天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保护伞”和“稳压器”,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升农业保险风险管理能力,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贵州省农业保险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梳理当前贵州省农业保险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出贵州省存在的农业保险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农业保险风险管理现实供求潜力较弱、农业风险有效评估体系仍不完善、科技农险支撑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有限等问题,进而从健全农业保险发展制度框架、挖掘农险风险管理供求潜力、完善农业风险有效评估体系、全力促进农业保险科技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提升农业保险风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贵州省农业保险运作机制,从而推动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生产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极易引发环境侵害,而处于弱势地位的农业生产者无力承担相应的“同质”损害赔偿责任,故适应环境损害救济社会化趋势的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应运而生。农业环境责任保险承保范围是构建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从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的双重角度可将其界定为:包括农业环境侵权责任、自有场地治理责任、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及其他必要费用给付责任。  相似文献   

13.
农业政策性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万军  马长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54-16655
农业产业化经营使种植、加工、农产品流通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弱质性特征明显的农业既要承担产量风险(自然灾害),也要承担来自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价格风险。农业的弱质性和农产品流通的公共物品性,要求政府对农业实施保护。农业政策性保险是政府对农业实施保护、控制农业收益风险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气象指数农业保险及其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东 《现代农业科技》2014,(6):330-332,335
依据国内外的实例,明确气象指数农业保险的定义、设计方法和要求。从技术方法的角度,探讨时间、空间和作物种类及农业技术措施基本风险的主要特征及其降低途径,以及长周期气候事件对气象指数农业保险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为国内进一步开展政策性或商业性气象指数农业保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险区域化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分析了全国集中统一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种种弊端,认为这是我国近年来农业保险发展逐渐萎缩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化的农业保险模式,并分析研究了该种模式的理论基础及现实原因,提出我国区域化农业保险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何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88-8390
农业保险是关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制度,然而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日益萎缩的尴尬局面.该研究在借鉴美、日、法、前苏联以及东亚等国家发展农业保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农民基层互助合作保险为基础;多种经营主体参与的商业化保险运营模式是促进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秀芬  李茂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08-18910
分析了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保险发展有效载体的有利条件:合作经济组织推动了规模化经营,破解了小户分散经营难题;合作经济组织可以解决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大大缩减农业保险运营成本;合作组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合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提高了农业风险的可保性。同时,指出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保险经营载体的局限性: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范围小,组织规模小,不利于农业风险的分散;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缺乏,本身发展还不够规范,不利于载体功能的发挥;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文化素质低,不利于农业保险的推行。提出了推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如农业保险合作社(相互会社)模式、"龙头企业(公司)+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保险"的模式、专业合作社代理农业保险模式。最后,简要说明了农业保险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农业保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金融手段,而农业保险补贴又是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补贴对农业保险的促进作用,改善农业保险补贴的发展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补贴陷入困境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破解我国农业保险补贴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保险体制的制度框架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繁的自然灾害与分散的农户经营模式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多重风险,农户对农业保险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然而,农业保险产品的供给不足与需求不旺共同生成了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长期萎缩趋势。必须对我国现有农业保险体制进行彻底地改革,以期建立一个自愿和强制相结合、多层次体系互动、多渠道支持、多模式并存以及多主体经营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制;必须紧紧地围绕“三农”的总体政策,在制度安排中要将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扶贫以及农村其他保险等问题纳入到农业保险体制的制度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20.
相互制保险:安徽农业保险模式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相互保险以相互合作为宗旨,以互助合作为基础,以相互保险公司为组织形式,以各级再保险机制为支撑,以政府的各种支持政策为后盾.这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具有产权明晰,成本低的优势,能吸引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并能有效地降低道德风险,是符合安徽农业保险实际需要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