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喀斯特山地主要造林树种生长耗水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省喀斯特山地临时性干旱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问题,分别测定了花椒、香椿等24个主要造林树种水分耗损量,根据不同树种3、4、5、6月份生长所需水量,为喀斯特山地造林树种和造林季节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建设组成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生态建设亟须克服的关键部分。文章以辽宁朝阳市为例,着重分析了在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分别就集水造林技术、保水造林技术、供水造林技术、抗旱树种选育四个方面进行综述,这些造林技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其他山区的山地造林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侧柏具有抗干旱、抗贫瘠等特性,是太行山林区石质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从造林规划设计、整地、苗木选择、栽植、幼林管护等方面介绍了侧柏造林技术,可为石质山地造林绿化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4.
干热河谷和干旱山地的人工混播造林试验,于1991~1992年在永胜大龙潭、猫猫山和水平水泄3个造林困难的地区进行。选用车桑子、山毛豆、银合欢、滇合欢、银荆、黑荆等树种进行人工混播造林试验。还分别进行了云南松与车桑子、银荆、黑荆、滇合欢、红木荷、金合欢的混播造林试验。经3、4年的试验,通过对各参试树种的种质评价,落种状况、出苗率、成苗率和各成苗期,苗木生长状况的观测。得出以车桑子、山毛豆、银合欢作为干热河谷和干旱山地的混播造林种较好。可在今后形成多树种,多层次的林分环境。  相似文献   

5.
几种常见树种在徐州山地造林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几种常见树种在徐州山地造林中的生长及性状表现,刺槐、楝树、栾树、乌桕、红叶石楠等树种较适宜在山地绿化中应用种植,针对不同树种的特点,总结了相应造林技术,为进一步选择适应本地土壤、气候和水分等条件的山地造林树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石质山地具有干旱、贫瘠和土层薄等特点,其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分析了其合适的造林栽植技术和适宜树种的选用,结合笔者对石质山造林的长期实践,从改土、保水、选树、保苗及抚育各环节入手,对石质山地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石质山地造林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石质山地具有干旱、贫瘠和土层薄等特点,其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分析了其合适的造林栽植技术和适宜树种的选用,结合笔者对石质山造林的长期实践,从改土、保水、选树、保苗及抚育各环节入手,对石质山地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辽西半干旱荒漠化山地,由于土质瘠薄,植被稀疏,造林难度大,在这类山地上通过选择极耐干旱树种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3~4年生大苗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应用3~4年生侧柏大苗在中度、重度荒漠化山地上造林,成活率都在95%以上,保存率达到了100%,林木生长良好,造林获得了成功,从而打破了在荒漠化中度或重度山地上只能以封山育林为主、栽灌种草为补的保守治理模式,为荒漠化山地造林提供了一项切实可行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选河南干旱石质山地造林先锋树种,采用种子植生块直播造林,造林4年平均保存率为74.9%,其中臭椿苗高达到248.6 cm,地径达3.31 cm表现最好;刺槐保存率78.6%,为参试树种中最高。  相似文献   

10.
威海项目区乳山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采用多种造林混交模式,探索干旱瘠薄山地造林先进技术和理念。多树种的混交模式,改变了传统造林方式,提升了森林植被种类,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增强了森林体系抗病虫害能力,为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为干旱山区带来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收益。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石质山地具有干旱、贫瘠和土层薄等特点,其立地务件差,造林难度大,分析了其合适的造林栽植技术和适宜树种的选用,结合笔者对石质山造林的长期实践,从改土、保水、选树、保苗及抚育各环节入手,对石质山地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大头茶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树种。生长比较迅速,树高年平均生长为0.39m,前6年树高连年生长量较快,达0.5m以上。胸径年平均生长为0.32cm,在10年生以前,胸径生长较快,连年生长量可达0.94cm。该树种能适应干旱贫瘠的生境,可作为我省南亚热带山地绿化造林的先锋树种。本文对大头茶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分别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皖东石灰岩山地次生林演替趋势与树种的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研究分析琅琊山天然森林群落演替趋势、榆科树种生理生态特性以及皖东石灰岩地区立地分类的基础上 ,探讨了皖东石灰岩山地的适宜造林树种 ,从而为加速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绿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青檀、榉树、琅琊榆、醉翁榆等榆科树种 ,由于在生理上对高钙、干旱的石灰岩生境有较好适应性 ,同时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因而是皖东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的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14.
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不同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山山地干旱阳坡人工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差异,对人工栽植的油松、樟子松及蒙古栎的生长状况及其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植5a后,油松、樟子松和蒙古栎的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79%、87.98%和66.69%,其地径分别为4.68cm、5.34cm、1.52cm,树高分别为1.58m、1.75m、0.80m,油松、樟子松、蒙古栎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 857.36g、2 018.30g、234.35g,形成的人工幼林的密度在867.00~2 183.00株/hm~2之间;立地条件较好的样地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型,立地条件较差的样地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油松、樟子松、蒙古栎均为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的适宜造林树种,栽植5a后已基本形成稳定的乔木层,人工造林加速了干旱阳坡由绣线菊灌丛向乔木林的更新与恢复。  相似文献   

15.
辽西地区干旱少雨,石质山地造林树种较少,造林保存率一直较低。2011年春,凌源市沟门子林业站进行一年生臭椿植苗造林实验,取得了满意效果,并对造林实验过程及成因做简要总结,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16.
提高干旱山地针叶树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方法汪民(河北林校)目前,我省尚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大部分在石质山地阳坡,上层薄、植被少、蒸发量大、降水少,造林很难成活,已成为林业“啃骨头”的艰巨任务。油松、侧柏等针叶树种虽然适应性强,是比较好的山地造林树种。但是...  相似文献   

17.
臭椿是华北地区分布最广的树种,生长迅速,八年十年即可成材,材质优良,能生长于干旱土壤与瘠薄地。但是臭椿幼树易遭水涝、日灼、冻害,在山地进行播种造林往往效果不佳。河北省建屏县在1957年秋季进行山地臭椿播种造林300馀亩,成活率达90%。造林地选择在底山半阴坡,砂壤土,长有  相似文献   

18.
福建东南沿海丘陵山地相思类树种造林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福建东南沿海丘陵山地适生树种稀少的现状,开展了相思类树种的引种造林试验。10a试验结果表明,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和大叶相思在沿海丘陵山地引种保存率高、生长快、适应性强,3种相思对贫瘠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明显,这3种相思是沿海丘陵山地较为理想的造林改土树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合理整地、适时造林和应用新技术等措施,选择耐旱性较强的侧柏、刺槐、苦楝在铜山县石灰岩山地造林,并分析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侧柏和刺槐造林平均成活率为80%以上,苦楝成活率偏低,仅59.1%;3个树种中刺槐的生长量最大,其次是苦楝,侧柏生长最慢;3个树种雨季造林与春季造林的生长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乌江峡谷瘠薄山地的典型地段设立了两个造林试验点,采用不同的种植穴土壤覆盖保水措施进行了夹竹桃、柏木、刺桐、黄葛树、黄花槐5个树种的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穴覆盖措施对不同树种当年的植苗造林成活率及成活植株3年生时的保存率均产生显著影响,地膜覆盖的当年植苗成活率最高,而杂草覆盖保存率最高。种植穴经用杂草覆盖后,5个树种3年生幼树期的高生长都存在一定优势,不同覆盖措施对5个树种3年生幼树期的地径生长影响不大。试验结果表明:刺桐和黄花槐较适宜用作乌江峡谷瘠薄山地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