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调整胎龄结构一般来说,3~6胎母猪繁殖性能处于最佳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一胎龄阶段的母猪宜保持在60%左右,头胎、2胎母猪为30 ̄35%,7胎以上为5 ̄10%。精选后备母猪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选留,方法是结合家系繁殖性能,选留发育好、奶头多且无异常、奶头和阴门大而正常,同时要求后腿开阔,最好是两排奶头间隔较大、脐前有三对奶头的母猪留种。选留后适当限制饲养,不使母猪过肥或过瘦(达到美国5级评分标准的2.5-3级,看不到椎骨、肋骨,但可摸到椎骨,摸不到肋骨),配种前2周开始加料,达到2.0~2.5千克。饲料营养水平达到粗蛋白质16%左右…  相似文献   

2.
万素平 《农家参谋》2008,(11):18-18
1.选种繁育二元杂交母猪的杂交亲本应具有优良的繁殖性能。其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选留,结合家系繁殖性能,选留身体发育匀称、被毛稀疏、奶头多且无异常、奶头和阴门大而正常的母猪,同时要求  相似文献   

3.
1调整胎龄结构。一般来说,3~6胎母猪繁殖性能处于最佳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一胎龄阶段的母猪宜保持在60%左右,头胎、2胎母猪为30%~35%,7胎以上为5%~10%。  相似文献   

4.
把握母猪的适宜初配日龄,是合理饲养母猪、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不同初配日龄红灯笼母猪繁殖性能的剖析,探讨最适初配日龄。 材料和方法 材料取自溧阳县种猪场1982年度同批选留的33头后备母猪,按5、6、7、8不同初配月龄表(1)分为4组。观察记录各胎繁殖性能,经过7个繁殖周期后,累计1~7胎各项繁殖性状实绩,进行常规数据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1要选好种母猪种母猪应当从青年公母猪交配所产的2-4胎春季断奶仔猪中进行选留(后备母猪),选留这个时期的仔母猪生长快,生育力强。在后备母猪6-8月龄时选繁殖用的种母猪,应当选留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四肢开阔、乳头发育均匀良好的母猪。用优良的瘦肉型种公猪与本地母猪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可以充分利用杂交优势,这样繁殖的母猪不仅初生仔猪体重大、生活力强,而且可使猪能多产仔30%-40%。  相似文献   

6.
1要选好种母猪种母猪 应当从青年公母猪交配所产的2-4胎春季断奶仔猪中进行选留(后备母猪),选留这个时期的仔母猪生长快,生育力强。在后备母猪6~8月龄时选繁殖用的种母猪,应当选留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四肢开阔、乳头发育均匀良好的母猪。  相似文献   

7.
《农村实用技术》2013,(9):18-19
1、把好种猪的淘汰、补充、更新和选留关,做好后备母猪的选留与管理1)规模化猪场要保证基础生产母猪群稳定,必需做到有计划地淘汰、补充、更新、选留种猪。按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要求,正常生产母猪群年淘汰率应在30%左右,补充、更新、选留种猪要达到35%,才能保证生产与效益不受影响。2)选留好后备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后备母猪的选留标准很重要,外貌、体型和质量是基础,数量和遗传性状是保证。但外貌和体型好不等于繁殖性能好,过于强  相似文献   

8.
<正>在养猪生产实践中,提高养猪生产综合效率的关键是要提高母猪年断奶仔猪数(PSY),尤其是在当前生猪市场低迷时期,确保母猪多生、仔猪少死至关重要。为此,养殖户要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后备母猪培育1.培育目标。后备母猪通常是指经选留确定作为繁殖使用到参加配种繁殖前的母猪。后备母猪是猪场发展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当母猪年龄偏大、繁殖性能下降或因疾病因素被淘汰后,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养猪生产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每年必须选留和培育出占种猪群25%~30%的后备公、母猪来补充,替代老弱病繁殖性能降低的种公、母猪,只有使种猪群保持以青壮年种猪为主体的结构比例,才能保持并逐年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可见,选择和培育好后备种猪,是养猪生产基本工作,是提高生产性能的希望所在,千万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一、调整胎龄结构。一般来说,3~6胎的母猪繁殖性能处于最佳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段胎龄的母猪宜保持在  相似文献   

11.
<正>后备母猪通常是指选留后尚未配种繁殖的种母猪,有的养殖场也将青年母猪称为后备母猪。后备母猪选留和生长发育的好坏,对成年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必须加强科学的饲养和管理。1.生长特点后备母猪体重在一定时期内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仔猪从出生到4月龄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阳性血清驯化和疫苗免疫两种方式对猪场后备母猪免疫抗体水平及繁殖性能的影响,为规模养殖场选择适宜免疫方式防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血清驯化和疫苗免疫两种方式分别免疫90日龄后备母猪,1个月后经前腔静脉窦采血检测抗体水平,同时测定后备母猪第一胎的受胎率、分娩率、胎产仔数、胎产活仔数、产弱仔率、产死胎率、产畸形及木乃伊率等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血清驯化与疫苗免疫后备母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99.30%,但疫苗免疫后备母猪的抗体水平离散度相对较低,且较集中.血清驯化与疫苗免疫后备母猪第一胎的受胎率(96.79%vs 97.11%)、分娩率(88.55%vs 88.96%)、胎产仔数(11.26 vs 11.41)、胎产活仔数(10.3 vs 10.5)、产弱仔率(3.61%vs 3.32%)、产死胎率(2.96%vs 2.99%)、产畸形及木乃伊率(4.35%vs 4.13%)相近,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优于对照后备母猪.[结论]在确定养猪场内只流行一种血清型PRRSV时,可采用血清驯化替代疫苗免疫防控PRRS,除了能有效提高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外,还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生产母猪由于疾病、饲养管理、遗传缺陷等原因,每年有25%~35%的母猪被淘汰。为了保证猪场正常生产,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就需要补充后备母猪,保证繁殖母猪群的规模,并形成以青壮龄为主体的结构比例。一、后备母猪选留的三个依据1.生长速度快选择自身和  相似文献   

14.
一、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1.加强运动。使母猪每天保持自由运动2 ̄3小时。2.严格控制饲喂量。保持七八成膘情,避免过肥或过瘦。3.细心观察发情表现。一般断奶后3 ̄5天母猪开始发情。对于断奶6天后还没发情的母猪,要用公猪试情或注射催情药物等。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妊娠母猪饲养的重点,是保住胎儿,防止流产,提高窝产健康仔猪数量,保证母猪良好的状况。1.饲养要点。一旦确认母猪已经怀孕,便要限饲,减少精料喂量,以减少胚胎死亡。妊娠后期(81 ̄110天)宜增加20% ̄30%的饲料,以保证母猪分娩时体膘在上等为宜。另外,妊娠母猪不能喂给发霉变质、…  相似文献   

15.
正1.生产途径(1)母猪更新母猪的繁殖性能,一般1~5胎随胎龄增加而逐渐提高,6~9胎龄则维持较为稳定的繁殖性能,此后生产性能开始逐渐下降。所以,生产母猪利用2~3年后,就必须有计划淘汰高龄母猪,补充青年后备母猪,确保养猪生产周期的稳定和发展。(2)适时配种后备母猪在5.5月龄时,就可采用性欲较强的公猪进行诱情刺激,利用种公猪的唾液、气味刺激后备母猪的生殖器官发育,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了解长白猪的繁殖性能,为长白后备母猪的选种提供指导。[方法]对长白母猪核心群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进行比较,并对后备母猪的不同胎次产仔数、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断奶成活率等进行了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长白母猪第1胎产仔数最少,逐步上升至第3胎开始稳定,到第4胎达到最高水平,第5、6胎略有下降。第1胎仔猪的断奶成活率最低,第3胎仔猪的断奶成活率最高。不同胎次的断奶窝重以第1胎最低,从第2胎到第4胎稍有上升并在第5胎后趋向稳定,并且断奶窝重主要与断奶仔猪数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第2胎与第6胎的断奶仔猪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第3胎繁殖性能相对稳定,可反映母猪的繁殖性能,因此长白猪中第3胎次的繁殖性能可作为淘汰后备母猪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一、后备母猪的饲养技术瘦肉型后备母猪选留时,要在60公斤前从育肥猪群内拨到后备母猪圈内饲养。不能以育肥猪的方法一直养到配种前。如果从外面购买后备母猪,也要求在60公斤前购买。如果购买得太晚,母猪体重太大,很可能是一直以育肥猪的方式饲养的,对繁殖不利。另一方面,购入的后备母猪太晚,到自己猪场后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很可能造成繁殖失败。后备母猪的饲料最好单独配制,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  相似文献   

18.
陈自峰 《湖南农业》2006,(10):29-29
调整胎龄结构一般来说,已产3胎~6胎的母猪处于最佳繁殖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一胎龄阶段的母猪宜保持在60%左右,头胎、2胎母猪为30%~35%,已产7胎以上的母猪为5%~10%。  相似文献   

19.
母猪繁殖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因此要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必须合理选留、利用后备母猪,加强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合理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控制繁殖障碍性疾病和传染病,采取提高母猪繁殖能力和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技术措施,实现高产仔、高成活、高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养猪场能繁母猪的繁殖能力,补充被淘汰的能繁母猪,做好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从后备母猪选留、饲养、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后备母猪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