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北方旱作农田保护性耕作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华  李从锋  赵明  姜英 《作物杂志》2020,36(2):16-59
保护性耕作是旱地耕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200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保护性耕作。通过少耕、免耕及秸秆还田等综合配套措施,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达到生态、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目的。对我国北方旱作农田土壤耕作发展历程、保护性耕作主要成就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我国北方旱作农田保护性耕作面临的新任务进行了展望,为气候变化条件下旱作农田持续高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宁夏中部干旱带几类土壤可蚀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比分析了旱作免耕农田、传统翻耕农田、冬小麦地、退耕草地(苜蓿地)和柠条林地地表粗糙度、风蚀量及其与地表附着物相关性等土壤可蚀性差异。结果表明:旱作传统翻耕农田就地起沙量最大,土壤可蚀性最小,是当地沙尘的主要来源之一;免耕、退耕草地和柠条林地都能有效减少地表风蚀,土壤可蚀性明显较强;传统翻耕农田、冬小麦地风蚀颗粒主要集中在近地表,为就地起沙;提高"杂草频度"即植被覆盖率,对有效防治就地起沙、提高土壤可蚀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未来农艺节水的途径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河北省农田用水浪费的主要路径.提出了减少地面蒸发损失和使降水有效利用是未来农业节水的主攻方向.根据研究成果,阐明了农艺节水技术潜力在目前经济用水量基础上还有100mm左右.并针对河北省灌溉农田、旱作农田和设施农田分别提出了深化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壤风蚀严重、沙尘暴频发等生态问题,分别选择典型压砂农田、沙质旱作传统翻耕农田、人工灌木林地、封育草场和流动沙地5种风蚀环境为研究对象,利用TOPSIS法综合评价不同风蚀环境抗风蚀性能。结果表明:灌木林地的抗风蚀性能最强,其Ci值为0.674257,其次为压砂农田、封育草场;抗风蚀性能最弱的是翻耕农田、流动沙地,Ci值分别为0.087007和0.003552。可见翻耕农田和流动沙地是当地主要沙尘来源。  相似文献   

5.
正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该省继续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和节水设施、田间机耕道、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内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河北将建设高标准农田286万亩,使全省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4982万亩。近年来,河北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造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6.
根据农田防护林等生物篱网防治农田风蚀的原理,把作物残茬作为生物篱间隔插入马铃薯裸露农田,形成以残茬为生物篱的农田防护篱网,可以解决北方旱作马铃薯生产基地农田严重风蚀问题,核心技术是利用残茬把连片的裸露农田间隔分成宽7.2m以下的带田,形成留茬带与裸露带间作的农田,不仅使留茬带的风蚀量降低80%以上,其裸露带的风蚀量也降低50%以上,取得防治马铃薯裸露农田的风蚀沙化,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实效。总结提出在北方旱作区采用麦类/油菜等条播作物留茬与马铃薯等根茎类作物间作轮作营建裸露农田防风篱网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井陉县位于太行山东侧山区,是国家级旱作示范县,从1989年开始,经过多年扎扎实实的旱作农田基本建设,对旱地进行多方面改造,建成了许多高标准的"三保田",有效地控制了旱地的水、土、肥流失,提高了旱地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疏附县旱作农业残膜回收利用现状入手,分析当前不同旱作作物土壤农膜残留量以及回收利用现状。提出了以控源、回收再利用为重点的策略来改善农田、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展概况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南方地区频繁遭遇干旱,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危害。为促进中国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发展,保障南方地区粮食和经济作物安全,总结了中国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的现状、意义;重点分析了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南方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加强农田工程建设、选育抗旱品种、加强抗旱保水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利用节灌补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无灌溉条件的旱作农田7.0~7.7亿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49%~51%.其中70%旱作农田分布在长江、淮河以北的北方旱农地区.抗旱种衣剂的研制成功,除防治苗期病虫害外,还可以缓解和解决种子萌发出苗以及后期生长干旱缺水问题. 开展不同玉米品种用抗旱种衣剂和普通种衣剂以及不包衣种子(CK)不同处理试验,观察主根和次生根长及其条数以及株高等,以评价抗旱种衣剂的抗旱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小杂粮降水生产潜力开发和增进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虎平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428-428
在黄土高原,水资源已成为对粮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现阶段高原旱作农区农田降水利用效率仅为35%左右,研究表明在较为合理的生产条件用水效率可以达到70%~80%。在此,通过从提高种群的内在生产力、建设基本农田控制坡耕地水分的径流输出、抑制农田水分的无谓损耗、实施农田水分的空间富集、确立与降水分布相吻合的种植结构几方面阐述黄土高原小杂粮作物降水生产潜力开发和增进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段军 《中国种业》2013,(12):84-84
甘肃省旱作农业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全国掀起了“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在国内率先闯出一条旱区农业抗旱节水增收的新路子。2008年以来,金昌市农技中心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高效抑蒸、增温保墒、汇流集雨等诸多技术优势的启发下,引进该项技术在灌溉农业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作物上开展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节水增产效果,为灌区农田节水探索出了一条高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3.
旱作农业是秦州区农业的主体.如何加快发展本区旱作农业,进一步提升旱作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是目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正确认识加快发展旱作农业的重要性 1.1 正确认识旱作农业的基础地位旱作农业就是指半干旱偏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在没有灌溉条件下,完全依靠天然降水来从事农作物种植业,也叫雨养农业.  相似文献   

14.
挖掘旱地农田增产潜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种植效益,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麦/黄烟∥甘薯周年覆膜旱作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蓄水保墒方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调整了粮经结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适合北方一年一作或二年三作的黄烟、甘薯产区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耕层构造对土壤三相比和春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适宜耕层构造是解决旱作农田耕层"浅"、"实"、"少"问题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对北方旱作农田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科学观测实验站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设置虚实并存耕层(furrow loose and ridge compaction plough layer, FLRC)、全虚耕层(all loose plough layer, AL)、全实耕层(all compaction plough layer, AC)、上虚下实耕层(up loose and down compaction plough layer, ULDC, CK) 4种处理,研究耕层构造对土壤三相比和春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耕层构造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6年数据分析果表明,虚实并存耕层能够优化土壤三相比(P <0.05),春玉米播种前0~10 cm土壤三相比以全实耕层构造为宜, 10~30 cm以虚实并存和全虚耕层构造为宜;春玉米收获后20~30 cm土壤三相比的虚实并存和全虚耕层构造优于上虚下实耕层和全实耕层构造。虚实并存耕层构造能够增加春玉米吐丝期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成都平原不同种植模式的农田生产效率,基于2017年对成都市郫都区13个乡镇92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郫都区主要的水旱轮作和旱作种植模式的农田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平均农田生产效率为0.793,不同模式农田生产效率排序依次为蔬菜连作或轮作(0.957)、水稻-大蒜(0.847)、水稻-油菜(0.782)、韭菜连作(0.759)、水稻-蔬菜(0.722)、水稻-圆根萝卜(0.689),农田生产效率未达到有效值1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益较低;同时,各模式均存在资金和劳动力投入冗余,水稻-蔬菜、水稻-油菜模式还存在产出不足问题;影响6种模式生产效率的因素均不相同,政策因素对农田生产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大。为进一步提高郫都区农田生产效率,建议适度推广农田规模化经营,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各类农业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基本农田建设的措施和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5%以上,搞好旱作基本田建设是实现全区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建设旱作基本农田必须坚持高标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有机结合,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8.
Priestley-Taylor(PT)参考作物蒸散(ET0)估算模式系数(α)的本地化研究,对于确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半旱地农业生产措施及精准灌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FAO(1998)推荐的Penman-Monteith (PM)参考作物蒸散估算方法为标准,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并根据气象数据信息,监测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旱作春玉米农田尺度水、热交换传输过程,以分析Priestley-Taylor模式参数α的变化特征并确定其本地化估算参数值。结果表明,年时间尺度变化过程中高海拔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根据PT模式推荐系数α=1.26确定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PT 1.26)估算值,在11月至来年4月份非作物生长季期间平均偏低21.2%,在5月至9月份旱作春玉米生育期内平均高于PM模式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PM)估算值5.5%,研究站点旱作春玉米生长季本地化适宜的PT模式系数α值为1.15±0.06。在季节变化过程中,旱作春玉米农田近正午时刻实际PT模式系数平均值呈单峰型变化趋势,春玉米抽雄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平均值为0.67±0.08,苗期最低,仅为0.26±0.13,全生育期平均值为0.50±0.21。若要在半干旱气候地区根据PT模式准确估算参考作物蒸散量,需进行PT模式参数的本地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谷子是敖汉旗主要栽培作物之一,是重要粮食和饲料来源,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谷子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很适应敖汉旗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谷子可以长期储存,是重要储备粮,也是粮草兼用作物,谷草含蛋白质粗脂肪含高饲料价值接近豆科牧草,价格每公斤 1 元以上,谷糠是猪鸡的饲料,小米是北方人重要粮食。敖汉旗是严重的贫水区,实施节水节肥增效增粮行动,全面推进节水增粮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核心技术为用好天上水,使好地下水,农田墒情保墒,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技术等实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粮食稳产增产,经济效益提高,培肥地力藏粮于地,推广实用技术藏粮于技,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种子篇     
正2个耐盐水稻新品种通过现场鉴评近期,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稻作研究室选育的耐盐水稻新品种"ST003"和"ST022"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现场鉴评。"ST003"和"ST022"是从来自国外稻种资源经过筛选鉴定后选育成的耐盐水稻新品种。水稻新品种"ST003"和"ST022"最高可耐0.5%土壤含盐量的胁迫,在0.3%~0.4%含盐量的土壤中可正常生长,在文昌盐渍农田均表现为株型紧凑,生长势强,不易倒伏,后期落色好。这两个新品种的成功选育对文昌盐渍农田土壤改良和提高盐渍农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