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66-171
以猪电激活孤雌胚胎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细胞松弛素B(CB)对胚胎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囊胚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3)mRNA水平的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了囊胚中5hmc/5mc,AcH3K9,H3K9me3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5mg/L CB处理4h能够显著提高猪孤雌囊胚的卵裂率和囊胚率(P0.05),减少囊胚细胞凋亡数量;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3)mRNA水平均明显下降;AcH3K9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5hmc/5mc和H3K9me3的表达明显升高。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猪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变化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导致的胚胎发育阻滞与其DNA甲基化模式的异常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小鼠为模型,旨在探讨玻璃化冷冻对卵母细胞及其形成的早期胚胎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s)表达模式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检测了DNMT1、DNMT3A和DNMT3B在新鲜和冷冻卵母细胞及其形成的各阶段早期胚胎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表明:在卵母细胞及受精后的合子中冷冻组3种DNMTs的表达均出现了异常。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新鲜和冷冻卵母细胞及其形成的囊胚中,Dnmt1、Dnmt3a和Dnmt3b的m RNA表达水平,显示在冷冻卵母细胞中3种Dnmts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至囊胚阶段Dnmt3b的表达水平仍然很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导致了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DNMTs表达模式的异常,这可能是DNA甲基化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旨在探讨昆明白小鼠桑椹胚超低温冷冻后Oct-4表达的变化与胚胎发育潜力的关系。胚胎采用OPS法冷冻,即胚胎于10%EG+10%DMSO溶液中预处理30 s,然后再移入玻璃化溶液(EDFS30)中处理25 s,以OPS为承载器投入液氮中。毒性组胚胎未投入液氮,其他过程与冷冻组相同,新鲜胚胎为对照组。胚胎解冻后,检测Oct-4 mRNA与蛋白的表达,通过观察其形态正常率、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来综合判断其体外发育能力。结果表明:冷冻组和毒性组较桑椹胚中Oct-4 mRNA的表达量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蛋白表达量3组间无显著差异。桑椹胚处理后的形态正常率以及桑椹胚培养48 h后的囊胚发育率(96.67%~100%)和囊胚细胞数(89.67~92.33)3组间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玻璃化冷冻保存小鼠桑椹胚后多能性基因Oct-4 mRNA表达的变化并未影响其体外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4.
旨在为小鼠和猪多能性干细胞嵌合体制作提供参考,探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或Embryonic germ cells,ES/EG)显微注射及受体胚胎发育时期等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对小鼠ES细胞和猪EG细胞分别进行研究:(1)将小鼠ES细胞分别注入小鼠桑椹胚和囊胚,比较不同发育时期受体胚胎体外培养的发育率和孵化率,以及注射胚胎和未注射胚胎体外培养的发育率和孵化率。结果表明,显微注射后的桑椹胚体外培养发育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4.7%和70.2%,囊胚率分别为84.6%和80.8%,注射后桑椹胚体外培养发育率极显著高于囊胚(P0.01),但注射后囊胚体外培养孵化率极显著高于桑椹胚(P0.01);未注射胚胎(注射胚胎)的体外培养发育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6.6%(89.9%)和67.8%(75.2%),未注射胚胎发育率极显著高于注射胚胎(P0.01),但注射胚胎孵化率极显著高于未注射胚胎(P0.01)。(2)将猪EG细胞分别注入猪桑椹胚、早囊、囊胚及孵化囊胚,比较不同发育时期受体胚胎移植后妊娠率以及注射胚胎和未注射胚胎体外培养的孵化率,并对猪EG细胞显微注射针和固定针的规格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显微注射的桑椹胚、早囊及囊胚移植后妊娠率为67%,而显微注射的孵化囊胚移植妊娠率为0,桑椹胚、早囊及囊胚移植后受体母猪妊娠率极显著高于孵化囊胚(P0.01),由桑椹胚、早囊及囊胚注射后移植获得了两头嵌合体仔猪;显微注射和未显微注射的猪胚胎其孵化率分别为47.54%和72.97%,未注射胚胎孵化率极显著高于注射胚胎(P0.01)。确定猪EG嵌合体制作过程中,注射针外径约为30μm,内径约为25μm;固定针外直径约为130~150μm,内径约为40μm。嵌合体制作时,胚龄宜早不宜迟,桑椹胚显微注射更易操作,而且导入的时期较早,ES/EG细胞在嵌合体组织中可以有很高的贡献率,故选择桑椹胚进行注射。在本试验条件下,显微注射对小鼠胚胎发育影响不大,对猪胚胎影响较大,说明猪胚胎显微注射条件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5.
川楝素对昆明小鼠的胚胎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体重18~25 g雌鼠,超数排卵后与公鼠合笼。获得的孕鼠随机分为 6 组,分别用于研究川楝素对孕鼠2 细胞胚、桑椹胚、囊胚3个时期胚胎的毒性。每个时期均设对照组,以小鼠腹腔注射1/30半数致死量(LD50)的川楝素剂量对以上3个时期试验组孕鼠染毒2次,对照组孕鼠用等量PBS注射。研究其着床时期胚胎毒性时不对小鼠进行超数排卵,但试验组孕鼠染毒3次,对照组孕鼠用等量PBS注射。最后计数、观察4个时期孕鼠子宫内的胚胎数量和形态。结果表明:2 细胞胚、桑椹胚、囊胚时期试验组胚胎总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上差异(P>0 05); 2 细胞期试验组正常胚胎、异常胚胎数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 0 05);桑椹胚、囊胚时期试验组正常胚胎、异常胚胎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 01)。3 次染毒对着床后的胚胎毒性最大,子宫内胚胎几乎全部溶解,无法计数。母体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川楝素对主要器官心、肝、肺、肾、子宫仅有轻微损害,提示腹腔注射小剂量川楝素对怀孕小鼠具有特定的胚胎毒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529-1534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休克蛋白70-9B(heat shock 70 000protein-9B,HSPA9B)在牦牛早期体外受精胚胎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关系。在正常生理条件下,采集青海高原牦牛卵巢,捡取质量良好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进行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采取实时荧光定量(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SPA9B在不同时期体外受精胚胎中的表达差异及其蛋白分布。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HSPA9B在2~4细胞期胚胎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在桑椹胚和囊胚中的6.693 4、5.227 4倍,HSPA9B在4~8细胞期胚胎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在2~4细胞期胚胎、桑椹胚和囊胚中的1.136 8、9.089 7和5.937 2倍。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在2~4细胞期胚胎、4~8细胞期胚胎和桑椹胚中,胞核HSPA9B的相对表达量较胞质弱,在囊胚中胞核HSPA9B的相对表达量较胞质强。由此得出结论:通过基因水平研究,发现HSPA9B在牦牛早期各时期的体外受精胚胎中存在表达差异,HSPA9B在2~4、4~8细胞期胚胎中的相对表达量与其在桑椹胚和囊胚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性极显著(P0.01),提示:可能是HSPA9B在胚胎早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蛋白水平研究,发现HSPA9B在2~4细胞期胚胎、4~8细胞期胚胎和桑椹胚中,胞核HSPA9B的表达量较胞质的表达弱,在囊胚中胞核HSPA9B的表达量较胞质的表达强,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的环境应激条件下,牦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至囊胚时,HSPA9B蛋白的分布可能发生了移位。  相似文献   

7.
不同分割液对水牛胚胎分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3种不同分割液PBS、PBS+0.2 mol/L蔗糖和PBS+5%聚乙稀吡咯烷酮(PVP)对水牛胚胎分割效果的影响。借助显微操作仪,将体外受精培养的水牛桑椹胚(第5天)和囊胚(第6~7天)分割,体外培养半胚,观察其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在PBS+0.2 mol/L蔗糖与PBS+5%PVP中分割桑椹胚,其分割成功率显著高于PBS(71.67%,67.26%,55.44%)(P<0.05),而半胚的囊胚发育率及囊胚细胞数三者均无差异显著性(P>0.05);在PBS+0.2 mol/L蔗糖与PBS+5%PVP中分割囊胚,其分割成功率显著高于PBS(79.13%,76.73%,65.25%)(P<0.05),而半胚培养的囊胚发育率及囊胚细胞数三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说明在PBS中分别添加0.2 mol/L的蔗糖和5%的PVP有利于提高水牛桑椹胚和囊胚的分割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母源基因在绵羊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运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4种母源基因:Gdf9(生长分化因子9)、Zar1(合子阻泄因子)、Mater(胚胎必要的母体抗原)及Dnmt1(DNA甲基化转移酶1)的mRNAs在绵羊GV期卵母细胞,24h成熟卵母细胞,2-细胞、4-细胞、8-细胞、16-细胞胚胎以及囊胚中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GV期卵中Zar1、Mater、Gdf9以及Dnmt1m RNA相对含量最高(P<0.05);从2-细胞胚胎开始,4种基因的mRNA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基因mRNA的含量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和胚胎中存在动态变化,这对卵子生长和胚胎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母源基因在绵羊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运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4种母源基因:Gdf9(生长分化因子9)、Zar1(合子阻泄因子)、Mater(胚胎必要的母体抗原)及Dnmt1(DNA甲基化转移酶1)的mRNAs在绵羊GV期卵母细胞,24h成熟卵母细胞,2-细胞、4-细胞、8-细胞、16-细胞胚胎以及囊胚中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GV期卵中Zar1、Mater、Gdf9以及Dnmt1m RNA相对含量最高(P0.05);从2-细胞胚胎开始,4种基因的mRNA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基因mRNA的含量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和胚胎中存在动态变化,这对卵子生长和胚胎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三肽基乙醛(MG132)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IVF)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浓度(0,1,2.5,5μmol/L)MG132成熟液培养水牛卵母细胞24 h并统计第一极体排出率;然后对各组卵母细胞进行IVF,统计胚胎的发育率;最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组蛋白甲基化修饰(H3K4me3、H3K9me2和H3K9me3)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卵母细胞经不同浓度MG132处理后,其第一极体的排出率以及后续IVF胚胎的分裂率、8-细胞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1μmol/L MG132提高了IVF胚胎的桑椹胚率和囊胚率(P0.05);而5μmol/L MG132对胚胎的桑椹胚率和囊胚率无显著促进作用(P0.05)。1,5μmol/L MG132分别提高胚胎的H3K4me3、H3K9me2的表达(P0.05),但各组H3K9me3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1μmol/L MG132通过提高胚胎H3K4me3的表达从而促进IVF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哺乳动物孤雌激活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胞吞作用相关蛋白的动态表达,通过体外生产小鼠孤雌激活胚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小鼠孤雌激活胚胎胞吞作用相关蛋白Cav1、Cav2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进行不同发育时期小鼠孤雌激活胚胎中Cav1、Cav2表达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鼠孤雌激活胚胎不同时期均可检测到Cav1、Cav2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其中囊胚和桑椹胚中该2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最高,4-8细胞时期次之,2细胞最低;各发育时期孤雌激活胚胎中Cav1、Cav2蛋白主要定位在胚胎细胞胞质内;囊胚中内细胞团(ICM)细胞中Cav1的荧光强度高于滋养层细胞。说明胞吞作用相关蛋白Cav1、Cav2可能参与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生理调控,桑椹胚和囊胚时期可能是其发挥生理功能的重要时期,并且在囊胚时期对内细胞团发育的调控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探索胞吞作用参与哺乳动物胚胎早期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哺乳动物胚胎的室温保存液 ,在室温 ( 2 0℃ )条件下 ,用磷酸缓冲型 PB1、HEPES缓冲型 M2及重碳酸缓冲型 m KRB等 3种溶液及其修正液 ,保存小鼠桑椹胚 4 8h或 72 h,然后经体外培养 ,观察其发育至扩大囊胚的能力。结果 ,用 M2液保存的小鼠桑椹胚获得比较高的囊胚率 ;从 M2液中除去 Na H2 PO4、Na HCO3及葡萄糖 3种成分保存的小鼠桑椹胚 ,发育至扩大囊胚的能力显著提高 ;从溶液中除去丙酮酸钠和乳酸钠 ,或者添加 EDTA和谷氨酰胺 ,对保存后的桑椹胚发育至扩大囊胚能力无显著影响 ;而在保存液中添加犊牛血清后 ,小鼠胚胎的发育能力反而下降。结果表明 ,在室温条件下 ,不含 Na H2 PO4、Na HCO3及葡萄糖 3种成分的 M2液 ,对保存小鼠桑椹胚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260-2265
为探究母鼠妊娠期暴露双酚A(bisphenol A,BPA)对子代断乳雄鼠生殖内分泌与睾丸DNA甲基化的影响。按0,2.5,5.0,10.0,20.0,40.0 mg·kg~(-1)·d~(-1 )BPA剂量在妊娠期(PND)1~17 d灌胃孕鼠,制备孕鼠BPA暴露模型。然后统计母鼠妊娠期流产率,仔鼠断乳时存活率,睾丸系数。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_2)、睾酮(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含量;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睾丸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mRNA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20.0 mg/kg BPA暴露可极显著增加断乳时仔鼠睾丸系数(P0.01);20.0,40.0 mg/kg BPA暴露可显著增加母鼠流产率(P0.05),极显著降低仔鼠存活率(P0.01);2.5,20.0 mg/kg BPA暴露可极显著提高仔鼠血清T和ERβ含量(P0.01);各BPA剂量均可极显著降低仔鼠血清雌二醇水平(P0.01),促进睾丸内Dnmt1转录,抑制Dnmt3a和Dnmt3b转录;血清中雌激素受体α含量与BPA剂量呈现非线性关系。表明BPA通过干扰子代雄鼠睾丸内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转录,使睾酮、雌二醇及雌激素受体分泌紊乱,影响子代雄鼠的生殖机能。  相似文献   

14.
β-巯基乙醇或牛磺酸对牛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屠宰黄牛的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后的早期胚胎,在β-巯基乙醇(-βME)或牛磺酸等添加物的胚胎培养液中的后续发育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以期筛选出最佳的体外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4~8细胞期添加-βME可显著提高胚胎桑椹胚、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但不能改善孵化囊胚的质量。在体外发育培养液中添加7mM牛磺酸可显著提高桑椹胚率和囊胚率(P<0.05),并且在4~8细胞期添加牛磺酸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DTT延缓绵羊卵母细胞老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培养基中添加二流苏糖醇(DTT)能否延缓卵母细胞的老化进程。采用孤雌激活、单精子注射、体细胞核移植、Real-time-PCR方法研究了DTT对绵羊老化卵母细胞后续发育效率以及母源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DTT处理后的老化卵母细胞其核移植重构胚的受精率显著升高(P<0.05),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DTT显著增加了老化卵母细胞其单精子注射胚的囊胚率(P<0.05);DTT处理后的老化卵母细胞除Zar1水平稍低于老化卵母细胞外(P<0.05),其他3个母源基因(Mater、Dnmt1和GDF9)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果显示,DTT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卵母细胞老化进程,改善老化卵母细胞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成纤维生长因子4(FGF4)在牛早期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表达和定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GF4mRNA及蛋白在牛MⅡ期卵母细胞及各阶段早期胚胎均有表达,其表达量由强到弱依次为桑椹胚、囊胚、8-细胞胚、MⅡ期卵母细胞、4-细胞胚、2-细胞胚;从定位来看,FGF4在MⅡ期卵母细胞及8-细胞期前的各阶段早期胚胎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而8-细胞期及之后的桑椹胚和囊胚期仅分布于细胞质。结果提示,FGF4在牛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Psammaplin A对牛老化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Psammaplin A(PsA)对牛老化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影响,本试验将卵母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老化组和50mmol/L PsA处理的老化组(PsA组)。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JC-1检测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囊胚率、囊胚中的细胞数、细胞凋亡、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胚胎线粒体膜电位强度。结果显示,老化组囊胚率显著低于PsA组及对照组(P<0.05),PsA组囊胚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及PsA组囊胚内细胞数显著高于老化组(P<0.05),PsA组囊胚内细胞数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老化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PsA组(P<0.05),PsA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化组MⅡ期卵母细胞的G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PsA组(P<0.05),对照组与PsA组的GS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老化组1细胞期胚胎R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sA组(P<0.05),PsA组R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化组4-8细胞早期胚胎的线粒体膜电位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sA组(P<0.05),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强度显著高于PsA组(P<0.05)。综上所述,PsA可有效延缓牛卵母细胞的老化并提高卵母细胞和胚胎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肉羊胚胎移植的妊娠率,研究了胚胎发育阶段、胚胎体外保存时间和移植胚胎数对肉羊胚胎妊娠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育阶段对妊娠率有显著影响,在移植胚胎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囊胚的受胎率(58.7%)高于桑椹胚(56.4%)(P<0.05);胚胎体外保存0~10 min、10~30 min、30~60 min、60 min以上的妊娠率分别为66.7%、65.0%、60.0%、63.3%,四者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移植胚胎的数量对受胎率有显著影响,移植2枚囊胚的受胎率(67.7%)显著高于移植2枚桑椹胚(61.2%)、1枚囊胚(58.7%)、1枚桑椹胚的受胎率(56.4%)(P<0.05)。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优质肉用种用绵羊胚胎移植的效率,试验选取76只黑萨福克羊和27只杜泊羊作为供体,采用"CIDR+FSH+PMSG"法进行超数排卵处理。选取384只小尾寒羊为受体,采用"CIDR+PMSG"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探索供体胚胎发育阶段、胚胎冷冻处理、胚胎体外停留时间以及移植给受体时移植侧黄体数量等因素对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植新鲜囊胚的妊娠率极显著高于桑椹胚(P0.01);冷冻/解冻囊胚移植妊娠率极显著低于新鲜囊胚(P0.01),而冷冻/解冻桑椹胚移植妊娠率与新鲜桑椹胚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移植桑椹胚时,移植侧有1个黄体的受体妊娠率极显著低于有2~3个黄体受体妊娠率(P0.01),但移植囊胚时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知,子宫角移植桑椹胚和囊胚时,移植新鲜囊胚、移植冷冻桑椹胚效率较高;将新鲜桑椹胚移植给移植侧有2~3个黄体受体效果好于1个黄体受体。  相似文献   

20.
牛磺酸对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牛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时向其基础培养液中加入牛磺酸对胚胎桑椹胚率、囊胚率和孵化囊胚率的影响.试验1:以TCM-199 10?S为基础培养液(对照组),再加入7、14 mmol/L的牛磺酸(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桑椹胚率分别为48.1%、47.4%和43.2%;囊胚率分别为26.4%、22.3%和21.0%;孵化囊胚率分别为21.8%、18.7%和0.试验2:IVF后2细胞、4~8细胞及8~16细胞期,在基础培养液中分别添加7 mmol/L的牛磺酸时,桑椹胚率分别为48.7%、57.1%和52.0%,囊胚率分别为25.1%、30.7%和27.9%,孵化囊胚率分别为25.9%、28.6%和25.0%;而添加14 mmol/L牛磺酸时,桑椹胚率分别为50.4%、56.4%和55.4%,囊胚率分别为26.5%、31.3%和27.7%,孵化囊胚率分别为27.5%、31.1%和29.9%.结果表明,体外发育培养液中添加7 mmol/L牛磺酸可显著提高桑椹胚率和囊胚率(P<0.05),并且在4~8细胞期添加14 mmol/L牛磺酸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