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溪烟区海拔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析玉溪烟区海拔高度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相关关系。【方法】采取定点取样的方式研究海拔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海拔高度与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中下部烟叶的烟碱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海拔高度与上部及中部烟叶总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下部烟叶总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海拔1728 m处的还原糖含量最高;氧化钾含量并未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变化,3个部位的烟叶氧化钾含量均在海拔1900 m处最低;3个部位烟叶的氯离子含量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分别出现在海拔1728和1900 m处,海拔1313和2200、1532和1900 m处的烟叶氯离子含量基本相当。烟叶协调性方面,3个部位烟叶的两糖差均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最大值均在海拔1728 m处;中部及下部烟叶的糖碱比高于上部烟叶,上部和下部烟叶的糖碱比均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上部烟叶氮碱比均小于中部及下部,中部及下部烟叶的氮碱比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高度对3个部位烟叶的非烟碱氮与总氮的比值影响不大。【结论】受海拔高度影响较大的是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含量及两糖差、糖碱比和氮碱比;受海拔高度影响较小的是氧化钾、氯离子含量及非烟碱氮与总氮的比值。  相似文献   

2.
为昭通烟区烤烟的择优布局及优质烟叶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2011—2015年对昭通3个主烟区(昭阳、彝良和镇雄)烤烟K326各部位糖含量(总糖、还原糖、两糖差)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5年,昭阳和镇雄烤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彝良烤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变化呈W型。3个烟区两糖差含量均呈2011—2012年急剧下降,2013年后下降-上升或上升-下降的趋势;2011—2015年昭阳、彝良及镇雄烤烟中部叶的糖含量均最高,上下部叶烤烟糖含量因烟区和年份不同而异。各基地烟叶糖含量5年均值中部叶最高,上部叶次之,下部叶最低;在海拔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各部位烤烟糖含量均值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总体上,昭通3个烟区烤烟K326总糖、还原糖含量偏低,两糖差适宜。  相似文献   

3.
马龙烟区烤烟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马龙烤烟烟叶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于2012-2014年在马鸣、旧县、王家庄共3个乡镇采集烟叶样品,每年每个乡镇采集270个,连续3年,分析烟叶样品主要化学成分并进行了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马龙烤烟烟叶烟碱和氯含量相对适宜,部分样品钾含量相对较低,部分样品总糖、还原糖相对较高;钾含量在不同年份间相对稳定,烟叶总糖含量、氮碱比呈上升趋势,总氮和烟碱呈下降趋势;不同部位间化学成分呈显著差异;总糖、还原糖旧县烟区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烟区,马鸣烟区较低,但王家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低氮水平下不同留叶数与打顶时期对烤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在低氮水平(纯N施用量60kg/h^2)下,研究了不同打顶时期及留叶数对烤烟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时间对中、下部叶片大小影响较小,对顶叶影响较大;留叶数偏少或打顶时间过迟,烟叶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产量、产值和平均价格均以初花打顶、留叶22片时最高,而上等烟比例以初花期封顶、留叶18片时最好。在留叶数相同的情况下,留叶14片与留叶18片处理的烟碱含量均随打顶时期的推迟而呈增加趋势,以盛花期打顶最高;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均随打顶时期的推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以现蕾期打顶最高;两糖差则随打顶时期的推迟呈现高-低-高的趋势,以初花期打顶时最低。  相似文献   

5.
以湘西不同地域(桑植县、凤凰县、靖州县)和桑植县不同海拔烟区的中部烟叶为材料,对烟叶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湘西不同地域烟区烟叶的叶宽、含水率和叶片厚度均差异显著,桑植县烟区烟叶叶宽(26.52 cm)和含水率(18.98%)最高,而靖州县烟区烟叶叶片厚度(96.67μm)最高;湘西不同地域烟区烟叶的钾、氯、总糖、类胡萝卜素和芸香苷含量、两糖差、钾氯比的差异较大,总糖含量随纬度降低而增加,类胡萝卜素和芸香苷含量随纬度升高而增加;不同海拔烟区烟叶的叶宽差异极显著,海拔1 000~1 100 m烟区烟叶叶宽可达26.52 cm;化学指标均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烟叶总氮、烟碱、类胡萝卜素和多酚含量、糖碱比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云南烤烟主产烟区烟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云南6个主产烟区、3个等级共计164个烤烟样本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与津巴布韦烤烟品质相比较.结果表明:云南6个主产烟区烟叶的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明显偏高,总氮、烟碱和氯离子含量适宜,蛋白质、挥发酸、石油醚提取物总量、钾离子偏低;云南6个主产烟区烟叶的经验指标两糖差值、钾氯比值大小适宜,糖碱比值偏高,氮碱比值偏低;云南6个主产烟区烟叶中总烟碱、蛋白质、挥发碱、石油醚提取物总量和两糖差值与津巴布韦烟叶接近,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值、钾氯比值均高于津巴布韦烟叶,总氮、挥发酸和钾离子、氯离子含量以及氮碱比值均小于津巴布韦烟叶.  相似文献   

7.
福建烟区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福建烟区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特征,为烟叶生产技术方案制定、生产布局优化和卷烟工业企业烟叶原料采购提供参考。测定福建3个烟叶产区2013—2019年度3个主栽烤烟品种烟叶样品的总糖、还原糖、总氮、总植物碱、淀粉、钾、氯的含量,计算氮碱比、糖碱比、钾氯比、两糖差等衍生值,分析比较主要化学成分年度变化规律、品种、部位及产区差异情况。实验结果显示,福建烟区烟叶总糖(32.9%)、还原糖(23.1%)、钾(3.37%)、淀粉(7.09%)含量较高,氯离子(0.20%)含量相对较低。年度间变化特征为,总氮和糖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氯含量变异系数71.5%。品种间变化特征为,‘K326’的总糖和还原含量最低,‘云烟87’的还原糖含量最高,‘CB-1’的烟碱显著低于‘K326’和‘云烟87’;3个品种氯含量差距最为显著,钾和淀粉含量无差异。部位间变化特征为,除氯含量外各指标差异显著。产区间变化特征为,龙岩烟区烟叶表现最高还原糖含量和最低淀粉含量,南平烟区烟叶呈现最高的氯含量和最低的钾含量,3个产区总糖、烟碱含量、氮碱比和糖碱比无显著差异。综上,福建烟叶呈现高糖钾淀粉、适氮碱、低氯的特点,总氮和糖的含量年度间稳定性较好,氯含量波动较大;品种间、产区间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部位间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中间香型主要烟区化学成分特征和区域特点,对中间香型主要烟区的7个试点11个品种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和聚类。结果表明:中间香型各烟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除氯含量偏低(为0.2%)和钾氯比偏高(为12.64)外,其余化学成分均符合优质烟的要求。不同产区、不同品种间的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将7个烟区系统聚类为3类,第一类主要化学成分表现为烟碱含量较高,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较低,糖碱比低,烟区包括陕西旬阳、重庆武隆和贵州遵义;第二类主要化学成分表现为总氮含量、蛋白质含量、氮碱比和两糖比较低,钾含量、钾氯比较高,其余成分含量中等,主要为山东蒙阴烟区;第三类主要化学成分表现为烟碱含量较低,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高,烟区主要为贵州贵定、湖北咸丰和湖南桑植。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烟叶生产布局和卷烟工业原料差异化的选择提供参考,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黔西南烟区不同海拔高度(1 200~1 399m,1 400~1 599m,1 600~1 800m)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同部位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下部叶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中、上部叶淀粉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蛋白质、总氮和烟碱含量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低、中海拔烟叶的烟碱含量均在适宜范围,高海拔烟叶烟碱含量偏低;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同部位烟叶氯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钾、氯含量整体偏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以1 200~1 399m烟区最好,其次为1 400~1 599m烟区,再次为1 600~1 800m烟区。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区浓香型与清香型烤烟内在化学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影响烤烟香型风格的主要化学特性指标,研究以湖南郴州、河南许昌、云南文山和福建三明4个烟区的烟叶作为浓香型和清香型烟叶的代表,对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湖南郴州和河南许昌两个烟区的浓香型烟叶在总糖和烟碱含量上的差异不明显,云南文山和福建三明两个烟区的清香型烟叶在总氮含量上没有差异,这表明总糖和烟碱是浓香型烟叶的决定因素,而总氮含量是清香型烟叶的决定因素。湖南郴州和河南许昌为代表的浓香型烟叶与云南文山和福建三明为代表的清香型烟叶在化学指标上总糖、还原糖、烟碱、糖碱比和两糖差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浓香型与清香型烟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糖和烟碱上,低糖和低碱成为浓香型的烟叶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影响烤烟香型风格的主要化学特性指标,研究以湖南郴州、河南许昌、云南文山和福建三明4个烟区的烟叶作为浓香型和清香型烟叶的代表,对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湖南郴州和河南许昌两个烟区的浓香型烟叶在总糖和烟碱含量上的差异不明显,云南文山和福建三明两个烟区的清香型烟叶在总氮含量上没有差异,这表明总糖和烟碱是浓香型烟叶的决定因素,而总氮含量是清香型烟叶的决定因素.湖南郴州和河南许昌为代表的浓香型烟叶与云南文山和福建三明为代表的清香型烟叶在化学指标上总糖、还原糖、烟碱、糖碱比和两糖差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浓香型与清香型烟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糖和烟碱上,低糖和低碱成为浓香型的烟叶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2006-2015年10年间驻马店烟区烤烟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相关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叶位烟叶烟叶烟碱含量、总氮含量、两糖比、氮碱比均符合优质烟叶的要求,能够满足工业的需求;总糖含量在2012年、2013年下部叶含量偏低,其余年份均符合优质烟叶要求;烟叶钾含量偏低,但在2006年-2015年整体出现上升趋势,氯离子均在0.8%以下,钾氯比仍偏低;烟叶烟碱含量、糖碱比的变异随年份不同波动较大,在2014年-2015年下部叶和中部叶烟碱含量、糖碱比变异系数均有下降趋势,但上部叶2013年-2015年有急剧上升的趋势。驻马店烟区在加强套餐施肥指导及应对灾害性天气,切实保障烟叶化学成分协调稳定是工作的重点,同时要重点关注提钾降氯和协调糖碱比。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烤烟生产技术措施、改善烟叶品质,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贵州省紫云县2009—2015年B2F、C3F和X2F等级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云县烟叶化学成分基本在优质烤烟适宜范围,总体协调性较好。其中,B2F等级烟叶的还原糖含量和两糖比年度间差异显著;C3F等级烟叶的总氮含量年度间差异显著,两糖比年度间差异极显著;X2F等级烟叶的总氮含量年度间差异显著,钾氯比和两糖比年度间差异极显著;中、下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及钾含量,氮碱比和糖碱比显著高于上部烟叶,总氮及烟碱含量随烟叶部位升高而增加,钾含量、糖碱比、钾氯比和氮碱比随烟叶部位升高而降低。2009—2015年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部烟叶略呈上升趋势,中部烟叶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检测和分析烟叶化学成分,探讨陕西秦巴烤烟品质状况,为选择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改善烟叶质量提供依据。于2012-2017年,从陕西秦巴烟区重点植烟县采集了197个烤烟样品,对烤烟烟碱、总氮、还原糖、总糖、钾、氯和淀粉等7个化学成分指标的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氯和淀粉的变异系数远高于其他成分。由偏度值可看出,秦巴烟叶中各化学成分频率分布基本上属于左偏型。不同年份之间的各指标均差异显著,其中2012年各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年份。总氮、还原糖以及钾含量、氮碱比在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其中云烟97的钾含量为2.21%,还原糖含量为24.54%,均显著高于其他四个品种。总氮、还原糖、总糖、钾、两糖比在不同地区之间显著差异。不同部位烟碱、氮、总糖、钾含量差异显著。烟碱、总氮、还原糖、总糖、钾在烟叶中的浓度符合正态分布;氮碱比、糖碱比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烟碱、总氮、还原糖、钾在烤烟中符合国际型优质烟的概率为80.96%、91.27%、16.01%、75.84%。总体而言,陕西省秦巴烟区整体质量较好,尤其是烟碱和总氮的含量较为符合国际型优质烟标准,云烟97的化学成分协调性优于其他品种,根据不同烟区和不同部位烟叶的烟叶化学成分分布特征,采取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其协调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江西烟区摘除下部烟叶的时间和打叶数量对烤烟不同叶位烟叶养分含量和碳氮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打叶时间下,摘除5片叶处理的中部叶和上部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低于摘除2片叶的处理,氮、烟碱含量高于摘除2片叶处理。打顶后第1天摘掉下部叶的处理,下部和上部烟叶的氮含量最高,但打叶时间对中部叶氮含量影响较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摘除下部2片叶处理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质量较好,而打顶后第1天摘除下部叶有利于协调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提升烟叶质量。综合中、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分析,打顶后第1天摘除下部2片烟叶的生产模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最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究不同施氮量下适宜的烟叶采收时间。【方法】以NC55为材料,设置了3个氮肥用量处理,分别为52.5 kg/hm~2(N1)、67.5 kg/hm~2(N2)和82.5 kg/hm~2(N3);3个采收时间处理,分别为打顶后30 d(S1)、打顶后35 d(S2)、打顶后40 d(S3),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叶片SPAD值、鲜干比及烤后烟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增加,SPAD值增大,鲜干比值减小,烟碱、总氮含量提高,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降低。采收时间推迟,SPAD值显著降低,烟碱含量增加,还原糖含量先增后减。52.5 kg/hm~2施氮量下打顶后30 d采收,67.5 kg/hm~2施氮量下打顶后35 d采收,82.5 kg/hm~2施氮量下打顶后40 d采收处理烟叶上等烟比例和均价较高,烤后烟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较好。【结论】综合比较可得,N3S3处理(施氮量82.5 kg/hm~2,打顶后40 d采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方面优于其它处理,烟碱含量适宜,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留杈、打顶方式和施氮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几种烤烟大田调控技术对烟叶品质的协同作用,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留杈、打顶方式和施氮量对烟叶内外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施氮量增大了烟株叶面积,提高了烟叶烟碱和其他含氮化合物以及钾和氯的含量;打顶方式对烤烟叶面积的影响表现为扣心打顶>中心花开放打顶>盛花打顶,推迟打顶有降低烟叶烟碱含量,提高烟叶吸食品质的趋势;在高氮水平下,推迟留杈,有提高烤烟叶面积、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和烟碱含量的趋势,不利于烟叶香气质和吃味的改善.在当前烟叶烟碱含量较高条件下,适当降低氮肥用量,推迟打顶,适时科学留杈可以降低烟叶烟碱,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8.
湖南烤烟总糖含量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湖南烤烟总糖含量区域特征,对湖南主产烟区烤烟的总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南主产烟区不同部位的总糖含量是下部>中部>上部,部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主栽的品种之间总糖含量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年度之间总糖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湖南烤烟上、中部烟叶总糖含量在地区间、生态区域间差异显著,但下部烟叶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将湖南烤烟总糖含量大体可分为低总糖区、上中部烟叶高总糖区、下部烟叶高总糖区三大类型。湖南烤烟总糖含量不同部位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优化凉山州会理县烟区轮作制度、烤烟的合理布局,提高会理烟叶产量及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会理烟区选择玉米、油菜、白菜3种不同前茬地块种植云烟87,并对烤烟中部烟叶内含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玉米前茬的烟叶烟碱、钾含量、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最高,糖碱比偏高,两糖比偏低;油菜前茬的烟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较其他2个处理低,糖碱比相对较适宜,氮碱比略低,两糖比适宜,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烤烟前茬的烟叶烟碱含量最高,钾含量最低,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相对较高,糖碱比较高,氮碱比适宜,两糖比偏低。烤烟前茬处理的烟叶K、B、Fe含量均显著高于油菜前茬处理;玉米前茬处理的烟叶Mg、B、Fe含量均显著高于油菜前茬处理。[结论]前茬油菜处理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而B、Fe等矿质元素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20.
摘除下部鲜烟叶对江西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江西烟区摘除下部烟叶的时间和打叶数量对烤烟不同叶位烟叶养分含量和碳氮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打叶时间下,摘除5片叶处理的中部叶和上部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低于摘除2片叶的处理,氮、烟碱含量高于摘除2片叶处理。打顶后第1天摘掉下部叶的处理,下部和上部烟叶的氮含量最高,但打叶时间对中部叶氮含量影响较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摘除下部2片叶处理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质量较好,而打顶后第1天摘除下部叶有利于协调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提升烟叶质量。综合中、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分析,打顶后第1天摘除下部2片烟叶的生产模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