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清代,皖江流域圩田由一种湿地利用的形式发展成为集水利组织、基层行政组织于一体的综合性组织,即圩区.在圩区,以乡绅为主体的家族和宗族组织广泛参与到水利工程修筑、投会救济、水利纠纷解决以及民问祭祀中,在社会控制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官府在圩区社会控制中则发挥着辅助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圩区中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关系,对于探讨圩区社会控制和权力运行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赵崔莉 《古今农业》2007,(1):100-107
清代皖江流域的圩区中,圩民拥有相似的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皖江圩区宗教信仰形式多样,普遍建有寺庙庵堂,并有举行家祭的传统。皖江圩区祭祀既具有其它地方祭祀的共性,也体现出圩区的特点:首先是对保护圩区农业安全神灵的格外崇拜,体现出重农观念。第二,许多对圩区做出卓越贡献的官绅成为圩民祭祀之神。这些神灵都是保佑圩区风调雨顺、为农业、渔业消灾避难的庇护之神。通过祭祀活动的举行,圩民之间的凝聚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3.
清代山西北部地区风灾、旱灾、蝗灾、雹灾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民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文章讨论清代山西北部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规律等问题,分析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继而对各类自然灾害发生后具体社会应对加以分析,对政府及民众防灾、抗灾、减灾等行为具体讨论,从自然灾害角度探讨人地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明云 《农业考古》2019,(4):140-145
农业社会里,蝗灾是仅次于水灾和旱灾之后的第三大灾害。本文通过整理与查阅大量的地方志后发现,清代江西蝗灾频发,尤以中后期的道光、咸丰朝最为严重,并且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赣北多于赣南的态势。蝗灾多在秋季暴发,夏春次之,且常与旱灾一同发生,给农业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清之前,江西向少蝗患,所以捕蝗多以官府号召为主,且措施多由外地传入,故而方法与其他地区类似,了解清代江西的蝗灾,有助于我们对农业灾害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皖江圩区春玉米田杂草的主要种类、群落组成、发生规律和化学除草技术.在19科57种杂草中,主要杂草有10种,其中马唐、牛筋草、旱稗、香附子、铁苋菜构成优势种;主要杂草群落有6种.玉米在生育期内有2个出草高峰,分别出现在播后55和95天.研究表明,乙草胺、草杀胺、莠去津均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是该区适宜的玉米田除草剂品种.最后对该区春玉米田杂草防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透过清代以工代赈捐纳筹资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兼具救荒与兴修工程双重功效的以工代赈的资金来源,除了赈捐、河工捐这些暂行事例外,还有常例。在清代公开的国家制度保障下,运行数百年的捐纳制度,为遇到临时的或长期的财政困境的朝廷动员社会力量筹集以工代赈资金提供了保障。有清一代,捐纳资金为朝廷顺利实施以工代赈提供了程度不等的持久的正向支撑力,帮助朝廷履行灾荒赈救职责,修复灾毁急要险重工程,吸纳最具潜在不稳定因子的青壮年灾贫民到工劳动,化解社会危机。即使在光绪初年以民捐民办为突出特征的义赈兴起之后,清廷仍旧通过诸种措施增加捐纳资金,用于兴办工赈,强撑起了官赈的“面子”。评价捐纳制度的利弊得失,应以其社会效果为基本标准,而不是简单地斥其为滋弊的温床。  相似文献   

7.
顾星雨  孙丽娜  陈巍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10-14611
太湖流域属平原河网地区,圩区是太湖流域的基本单元。圩区治理是保障流域人民生产生活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苏州圩区治理已有2000多年历史,大致经历了塘浦圩田,小圩体系,联圩3个阶段。笔者从流域防洪整体安全的角度,初步探讨了苏州圩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对苏州圩区的治理提出几点建议,为平原河网地区圩区规划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宣恩县是在清代雍正朝改土归流过程中建立的,山地地形、闭塞的地理位置是造成其经济处于全国最为贫穷落后之列的主要因素。从"帝制农商社会"视角下看,宣恩县在乾隆时期政府经济庞大、公共基础设施健全,农工商业及市场网络快速发展。从"富民社会"视角下看,宣恩县在乾隆中后期人口实现爆炸增长,人民生活质量也有提高,但普遍的"富民"阶层似乎没有出现。这些考察能帮助我们加深认识当时整个清朝的状况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河道底泥是土壤和水体重金属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特殊载体,而农业河道底泥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却被鲜少注意到.[方法]文章选取水系发达的上海市某处典型农业圩区,收集河道底泥,依照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镉(Cd)、汞(Hg)、砷(As)、铅(Pb)、铬(Cr)、铜(Cu)、镍(Ni)和锌(Zn)等8项...  相似文献   

10.
李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23-2725,2733
在介绍明清时期芍坡地区占垦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官方、豪强和民间各方在占垦问题上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之间的博弈,指出传统社会后期关于占垦问题的管理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反映出地方社会对公共水力资源管理技术手段的落后,提出建立一套官方与民间相辅相成的规划、管理、运行、奖惩机制,才能避免出现水利工程时兴时废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清代热河地区的宫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仓是清代热河地区最具特色的粮仓,它的建立是由热河地区独特的发展背景决定的。宫仓从属于皇家内务府,是清廷设立最早,发挥作用的时间最长的粮仓,是清代热河地区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对宫仓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值得关注与研究。本文拟对清代热河地区宫仓的建立、粮食来源、功能、管理及宫仓对热河地区发展的作用等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靖康之乱严重打击了皖江流域的农业生产,为了稳固政权、开辟财源和安顿民生,朝廷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不仅加强对宣州和太平州两地圩田的修筑和管理,而且为圩田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为两地圩田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随着南宋政权逐渐稳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宣州和太平州两地圩田规模扩大,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进一步推进了圩田经济发展。宣州和太平州两地圩田经济在宋廷的经济和财政上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飞跃发展,清代广州的绿化活动也迅速发展起来,居宅、公共园林、寺庙、书院、衙署乃至山丘河湖隙地纷纷植树、栽花、种草,广州城市呈现出一片片绿色的景观.  相似文献   

14.
张研 《古今农业》2008,(1):76-86
土地具有开垦有限性的自然属性,于是土地亩产量、粮食总产量、劳动生产率、农业技术、土地资源配置等便成了衡量土地资源优劣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对清代农业技术与土地资源配置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和介绍,以期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历史上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5.
晚清湖南邮政状况纷繁复杂 ,既有官办驿站、文报局 ,又有民营信局 ,更有近代邮政的设置。尤其是近代邮政发展迅速 ,表现在 :邮政处所逐年增多 ,开辟了多种邮路 ,邮政业务进展很大。比起传统的驿站、民局 ,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源远流长的藏书历史,为后世存留了大量的珍贵典籍,使人类文明得以绵延千年而不绝,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通过对清代海宁藏书世家的分析探究,论述了藏书世家在清代海宁地区藏书鼎盛时期发挥的作用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在系统搜集陕南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的相关成果,考察清代陕南生态环境变迁的具体体现。本文除了考察动植物资源的变迁外,还以水灾为统计指标,分析该时期陕南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8.
张研 《古今农业》2006,(1):67-75
18世纪前后,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左右。农家的生活消费与生计来源代表了全社会普通人家收支的主流。本文拟对清代农家生计收入的研究进行归纳和介绍,以期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清代生活与生产水平的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