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至县水稻三化螟曾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发生且为害较重.随着70年代末期一季杂交中稻的普遍推广.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发生非常轻。从2007年开始.三化螟在局部区域少量发生.2009年高寺镇简乐村3.3hm2稻田连片发生.有2块稻田产量损失在80.0%以上:在大佛镇圣寿寺村6.7hm2连片发生.其中5块稻田产量损失在80.0%以上,一般严重田块减产10%~30%。近年来水稻三化螟在乐至县大佛、宝林、盛池等地大量发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损失逐步加重,已成为影响乐至县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中期以来,乐平县三化螟明显回升,发生量、分布面、危害程度均居全省之首.为了找出回升原因,深求防治对策,根据1990年铅山县病虫分析会与会者提议,由省植保植检站牵头,江西农大植保系、景德镇市和乐平县植保站参加,组成联合调查组,于1990年4月22~24日,7月21~22日、10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我县三化螟的回升势头大增,尤其是1990年,回升更猛。据调查:1988年每亩三化螟幼虫越冬基数只有100~200头;1989年400~500头,1990年猛增到1200~1500头,1991年达2100~3500头。由于这一害虫的回升,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水稻因受三化螟为害损失的稻谷约4万公斤,1989年达20万公斤,1990年猛增到47.5万公斤,其中以第四代为害最重.1990年9月10日,我们在本县聂桥乡调查,每亩有卵块一般在30~40块,高的60~70块,9月24日在米粮铺乡前山村调查,防治较好的田块自穗  相似文献   

4.
5.
1 发生概况三化螟是安徽省水稻的主要害虫 ,50~ 70年代发生为害尤为突出。 70年代 ,沿江稻区为防治三化螟 ,曾出现“万家灯火”诱虫景象 ,当时全省年发生面积高达 1 47万hm2 次以上。 80年代初至 90年代初 ,发生逐渐衰落 ,发生面积逐年减小 ,为害程度逐年减轻 ,到 80年代末期 ,有些地方甚至见不到三化螟。 1 995年以来 ,三化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年发生面积已由最低年份 1 991年的 1 1 .5万hm2 次 ,上升到1 999年的 66.7万hm2 次。特别是三代三化螟近年已成为本省沿江稻区迟中稻、单季晚稻、早栽双晚穗期的主要害…  相似文献   

6.
泰和县地处在赣江中上游,三面高山环绕,以26个乡镇的50000hm2良田构成了吉泰平原南半部的泰和盆地,1982年列为全国十大商品粮县之一。近几年由于三化螟的大量回升危害,享年损失稻谷达3000t上下。1三化螺发生概况1961~1976年的三化螟年午都保持在中等偏重和重发生的程度,1  相似文献   

7.
连作稻区三化螟回升原因分析与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坚 《植物保护学报》1990,17(1):28-28,40
  相似文献   

8.
沿江稻区近年三化螟回升原因及化学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通市资料分析:近年沿江稻区三化螟回升主要影响因子是:①水稻栽培方式的多样化和新品种的推广;②三麦轻型栽培;③耕作制度变化;④人为防治方法的改变。并根据实践,提出适合本地应用的化学防治技术,包括防治策略、药种选择、用药适期和次数、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9.
韦德明 《广西植保》1999,12(2):31-31
水稻三化螟是邕宁县水稻害虫之一,其第二、四代分别为早、晚稻的主害代。本县1998年三化螟发生程度,早稻属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0.77万hm2,占早稻种植面积的23%,经防治后仍损失稻谷43.6万kg;晚稻属轻发生程度,发生面积为713h...  相似文献   

10.
稻象甲在应城市每年发生1代,从1990年开始,稻象甲明显回升,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到2000年时稻象甲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成为应城市常发性害虫之一.一般中稻秧苗被害率在10%左右,严重田块中稻秧苗受害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周家立 《广西植保》2003,16(1):31-32
三化螟是我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曾给我区水稻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在广西发生较轻 ,损失较小。但近年来 ,由于全球气候异常 ,农业结构调整及防治措施不当等原因 ,1 999~2 0 0 1年较 2 0世纪 90年代中前期呈迅速回升态势 ,损失也在加重 (见插图 )。因此加强对水稻三化螟发生为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应引起各级植保部门及广大农民的重视。现笔者粗浅分析近年三化螟在我区发生回升明显的原因并就综合防治策略提几点建议 ,以供参考。1 发生特点1 .1 越冬虫源基数大 ,冬后死亡率低  据 1 999年统计融安等 42个县 (市…  相似文献   

12.
三化螟种群数量消长原因及防治对策咸宁地区植保站(437000)余学宏三化螟是湖北省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4代,以3、4代为主害代,其危害损失轻则5%左右,重则20%以上。湖北省稻区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经历了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的过程,但近年...  相似文献   

13.
三化螟在江夏区一直是水稻主要害虫。自2000~2005年发生面积呈阶梯上升。2005年第3代3化螟为大发生。迟中稻、一季晚稻为特大发生,危害程度属历史之最。一般田块减产5%~10%,严重田块减产达48%以上。现将2005年三化螟第3代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叙述如下。1发生原因与分析1  相似文献   

14.
1 小麦吸浆虫分布范围 根据历史资料和近年调查结果分析,临夏州小麦吸浆虫分布范围为7县1市,约75个乡(镇),5.3万hm2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洮河、大夏河、牛津河、广通河、银川河、三岔河沿岸的川水灌区和部分山阴地区.  相似文献   

15.
稻象甲回升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象甲回升原因及其防治技术黄玉富,高联义,尹祝生,李美珍李华(江苏姜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5529)(靖江市植保站)近年来,随着免(少)耕麦的推广及直播稻、小苗抛栽等栽培技术的推广,稻象甲的发生为害呈加重趋势。为此,作者从1989~1995年对该虫...  相似文献   

16.
笔者结合近10年来的历史资料和调查结果,对白洋淀地区小麦吸浆虫迅速回升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在当地已成迅速回升态势;并根据药效试验结果,提出在防治上应采用中蛹期防治为主(防效在90%左右),成虫期防治(防效40%左右)为辅的策略,尤以毒死蜱5%颗粒剂撒毒土法处理防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是我国华南双季稻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华南地区1a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稻桩中越冬,成 为第2年的虫源.第1、3代为害水稻造成枯心,第2、4代为害水稻造成白穗.常年发生程度第2、4代重于第1、3代,它的发生与为害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水稻三化螟在我市迅速回升,据1988年调查,连作晚稻三代三化螟为害率平均3%左右,单季晚稻5.5%左右、严重田块达20%以上,为分析三化螟回升原因,明确春花作物免耕栽培在三化螟回升中的作用,1988年进行了本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与步骤1988年11月,选一块三化螟为害严重(白穗率4.80%)全田枯心、白穗团分布均匀的连作稻大田作试验观察田,设 a、免耕大麦(俗称稻板麦)b、免耕油菜(稻板油菜)c、翻耕大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分析了2004年三化螟在黄石市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三化螟在大冶市的发生为害规律,并针对其发生为害特点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