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1995年在田间观察了稻茎毛眼水蝇1~5代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各虫态所期以第1代最长,第3、4代最短。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均以第1代最低,其余各代较高。蛹存活率以第1代最低,以后逐代提高。成虫性比接近1:1。产卵前期第1代2d左右,第2代1.4d,第3~5代1d左右。成虫产卵量第2~5代差异不大,平均24粒/雌左右,第1代较少,为21.9粒/雌。成虫寿命以第1代最长,以后还代缩短。种群趋势指数以第4代最大,第1代最小。幼虫期寄生性天敌主要是姬蜂,蛹期天敌有2种,分别为稻茎水蝇啮小蜂和茧蜂。  相似文献   

2.
花生在保护栽培条件下的就地加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2~1997 年在开封利用温室栽培等保护措施,采用“越冬加代”和“当年两代”的方式进行试验。共用花生材料99 份,全部收获种子,成功率100% 。加代当代反季节种植出苗率86.5% ,繁殖倍数20.7。加代下代正常季节种植出苗率91.6% 。评价了4 种加代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1998年全年二、三、四代棉铃虫百株累计落卵量1671粒,属大发生年,其中,二代棉铃虫平均百株累计落卵336粒,属一般偏重发生年,三代百株累计落卵量759粒,属大发生年,四代棉铃虫百株累计落卵量为576粒,属大发生年。二代棉铃虫死亡率达100%,而且...  相似文献   

4.
四代棉铃虫发生的气象条件及发生量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历年资料分析,气象因素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很大,其中以雨日和日照时数与四代的相关系数最大。通径分析表明,影响四代发生量的直接因素则是三代卵量、6至7月间的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直接通径系数依次达0.5308、0.4405和0.2724,降雨和雨日对四代的直接作用很小,但它们通过三代对四代的间接作用却比较大,间接通径系数分别达-0.3048和-0.3257。根据有关气象因子及三代发生实况组建的一组预测模式在四代的发生量预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脱毒马铃薯不同世代生长特性及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当前主栽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不同脱毒世代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原种一、二代和良种一代表现为生长整齐一致,大、中薯率高,增产显著;良种二代产量极显著低于脱毒原种良种一代,但极显著高于良种三代和对照;良种三代表现为植株不同程度感病,产量下降,大、中薯率低。说明辽宁省种植马铃薯应选用脱毒良种一代做种薯,脱毒良种一代不足的情况下可用脱毒良种二代,不能用良种三代做种薯。  相似文献   

6.
甘蔗二点螟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蔗二点螟以幼体休眠和滞育两种方式越冬,年年姓1-4代。采用“控制虫源,压低基数”的防治策略,与过去“狠治第1代,压基数”的防治策略相比,成熟期虫蛀节率相差25倍以上,农业防治对该虫防治有重要意义,能起到化学防治所起不到的作用,化学防治主攻对象是越冬后的越冬代幼虫和休眠越冬的第1代蚁螟。  相似文献   

7.
杂交棉高产抗逆机理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杂交棉杂29一代、杂29二代及其亲本86-56系(♀)、711-22(♂)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杂29一代、二代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具有超亲优势,气孔导度在杂29一代为超亲优势,在杂29二代为中亲正优势。在杂29一代,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超亲优势,过氧化物酶活性为中亲正优势,丙二醛含量为中亲负优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棉铃虫在本地各植棉县(市)发生量及为害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当地棉花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3年多的调查研究,现在已基本摸清了棉铃虫在本区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以及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1 棉铃虫的发生发展规律棉铃虫在本地区一年发生3~4代,一、二代世代间明显,三、四代各虫态并存,重叠现象十分严重。越冬代成虫发生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一代成虫期为6月中至7月上中旬,二代成虫发生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三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羽化后2~3天即可产卵,卵期5~9天…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三化螟种群时间格局并为预测建模提供信息,对常德市鼎城区1960~1990年三化螟冬后及各世代幼虫高峰虫量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三化螟年间总虫量、第1代、第3代和越冬后虫量序列数据结构性较强,可预测性较好;世代间幼虫高峰虫量和年间第2代虫量序列数据的结构性较弱,第4代虫量基本是随机性的。三化螟虫量发生无长期趋势,间歇性发生特点较为明显;世代间幼虫高峰虫量呈现4代(1年)的季节性周期。采用缺失或插入法分析了各世代虫量和冬后基数对整个世代间虫量数据系列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第2代和第3代虫量对整个世代间虫量数据系列有一定影响,而冬后基数和第1代、第4代虫量的影响甚微,三化螟发生量更多地受栽培制度、气候、食料和天敌等因子的影响。初步总结并建立了种群时间格局分析的地统计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二代红铃虫卵高峰期回归预测分析杨庭广(都昌县植保植检站332600)红铃虫是我县棉花生产上常发性害虫,其二代为主害代,历年损失较大。本文采用单因子相关回归和二元复回归统计法,分析都昌县历年一类棉田二代红铃虫卵高峰期与5月1日~7月20日期间的有效积温...  相似文献   

11.
经调查研究资料分析,正常的气候情况下,我国东半部稻纵卷叶螟主害代蛾是处于中午太阳光线与地面或坡地斜面成70 ̄80度幅射角时出现的,其中上半年是随太阳70 ̄80度的射角从南到北出现时,其主害代蛾就从南到北逐代水平迁飞,下半年随太阳70 ̄78度射角从北回南出现时,其主害代蛾也从北到南逐代水平回迁,高山地区随太阳70 ̄80度射角在不同时期、不同海拔高度的出现,稻纵卷叶螟主害代蛾也发生7月上山,8月下山的  相似文献   

12.
据1978~1987年龙海市三化螟发生的系统调查统计表明:一代蛾始盛期与平原地区三月份日平均气温有密切的负相关(r=-0.83);各代蛾始盛期1代与2代、2代与3代、3代与4代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23、0.74,相邻两代蛾期距与其前一代蛾始盛期关系比其后一代关系密切,随着代数的增加,蛾期距越趋稳定。它们的年度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4代蛾期距(C·V·%=4.4%)<2—3代蛾期距(C·V·%=9.5%)<1—2代蛾期距(C·V·%=13.25%)。  相似文献   

13.
高空环境对水稻遗传性的影响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使水稻干种子处于海拔30-35 km高空8 h后回收种植,并调查SP1、SP2代的性状表现和SP3代单株与SP4代平均值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SP1代出现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降低,中后期生长不整齐,抽穗期不一致,结实率降低等现象,对SP2代群体所调查的11个农艺性状,均出现比其它诱变因素更为广幅的分离,并获得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突变株,对籼型不育系珍汕97A、农A和粳型不育系花A、越A的育性均具有恢复能力。SP3代单株与SP4平均值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因而认为由高空环境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814份玉米自交系和562份杂交种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自交系脖长与杂交种F1代株高的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的脖长与杂交种F1代株高呈正相关,即自交系的脖长越长,杂交种F1代的株高越高,反之,则越矮。  相似文献   

15.
二代棉铃虫发生量的预测桑俊民,王赐芳,赵爱民河北永年县农业局057150棉铃虫二代发生量直接影响着三四代的发生程度,因此,对其进行早期预测,可为各项防治工作的准备和安排提供指导。本文选用1980~1991年的调查资料,对冬后棉铃虫活蛹数、麦田一代幼虫...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初季,在河南驻马店市用6个黄淮夏大豆后代材料进行日光温室加代繁殖试验。结果表明,1月中旬和2月上旬播种,成熟期基本相同,均能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正常成熟。与正常夏播比较,日光温室冬繁加代生育期显著延工,营养体变小,产量降低。虽然冬繁种子的发芽率低于正常夏播的,但仍能满足育种要求。本文还分析了冬季加代时气时气候因子对植株等的影响,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大豆冬繁加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室内饲养和室外调查观察,初步摸清了甜莱夜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甜菜夜娥在我市一年发生5代,7~8月危害棉花,以第3代为主,幼虫共5龄,2龄前群集危害,3龄后分散危害,并危害加重,抗药性增强成虫表现昼伏夜出,趋光性强,趋化性较弱。防治策略抓住2龄前的适期防治,狠治第3代,兼治其他代。防治方法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并结合灯光诱杀;以及做好灌溉或中耕等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18.
摘要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试验结果表明,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2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2代脂肪含量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双峰县水稻二化螟上升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化螟是双峰县水稻主要害虫。近年来,二化螟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危害程度持续上升,并分析了其原因。为有效控制二化螟危害.应大力推广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用药作保证的综合防治,采取以“狠治一代,巧治二代,重治三代,挑治四代”的策略,抓住防治适期选择对口药剂科学施药防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福建脱毒主要品种岩薯5号的脱毒原原种、原种、生产用种及未脱毒种苗的试验,结果是脱毒一、二代种苗比未脱毒的表现生长旺盛、增产;脱毒三代种苗与未脱毒的产量无显著差异,说明脱毒甘薯的种薯苗可利用脱毒一、二代,脱毒三代及之后的种薯苗不宜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