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玉米叶螨空间格局及其二阶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田叶螨空间格局,在较低螨口密度时呈聚集分布,在较高密度时呈均匀分布。玉米植株叶层之间,分布叶螨数量差异显著,在不同田块之间,差异不显著,玉米发育到15 ̄16叶片时,第1 ̄10叶层上分布叶螨量占总螨量的95.1%,应用Iwao根据M-m关系提出的两阶抽样模型估计,在给定D=0.10,0.15,0.20精确水平时,每株查第1 ̄10叶层螨量,需要抽查的玉米株数的平均值分别为77,34,19株。当取9  相似文献   

2.
马六甲肉食螨与害嗜鳞螨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马六甲肉食螨生活史,并首次用功能反应、数值反应对马六甲肉食螨同仓贮重要害螨-害嗜鳞螨之间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该螨一生经历卵,幼螨,第I若螨,第Ⅲ若螨,成螨5个时期。在18 ̄26℃,卵→卵需26 ̄29d,整个生活周期50 ̄48d,日取食害嗜鳞螨量10 ̄12头。12℃贮存22d存活率25%。在固定猪物密度下马六甲肉食螨的捕食功能有随自身密度上升呈下降趋势,其模型A=16.5462P^-0  相似文献   

3.
通过空间发生格局指标测定 ,截形叶螨在油葵田水平发生格局呈均匀分布。在植株各叶层上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发生格局表现为中部呈均匀分布 ,上下层均呈聚集分布。当油葵发育到 1 8叶片时 ,叶螨主要分布在第 4~ 1 4叶层上 ,占总螨量的 92 .6% ,不同田块之间差异不显著。田间理论抽样数由 :N=(1 .64/ D) 2 (1 .2 67/ X-0 .1 5 9)给出 ,且每株抽取第 4~ 1 4叶层中任意 3叶 ,即可进行田间虫口发生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4.
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生产CPP水解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胰蛋白解水解酪蛋白制取CPP,通过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底物浓度为15%,水解1h时酶-底物浓度比(〔E〕/〔S〕),pH值和温度(T)对水解度(DH)的影响,建立了数学模型,根据N/P,CPP得率优化水解条件为:〔E〕/〔S〕=0.82%,pH=7.5,T=48℃,t=2hr,得出最适水解度为9.5%。  相似文献   

5.
二斑叶螨为害玉米损失率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 ̄1999年,在二斑叶螨为害期对玉米产量损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二斑叶螨螨量与产量损失成正相关(r=0.9951),回归方程Y=4.1886+0.3354X。防治指标。7月20日前平均单株玉米有叶螨22头。  相似文献   

6.
金露梅株丛的植物量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东祁连山金露梅株丛的植物量形成规律,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与立地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植物量8月底最高,6月生长最快,10月凋落速度最快。年凋落量是年增量的72%左右。株丛植物量Y与株丛分枝数X1、丛高X2、株丛投影面积X3成正相关关系,可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干质量=-325.346十10.421X2+0.110X3(r=0.857,P<0.01)或Y鲜质量=210.637+7.218X1+1.400X2+0.087X3(r=0.872.P<0.01)来估测,估测精度分别为91.2%和95.8%。地上植物量的80%分布于0~30cm高度内,地下植物量的85%集中分布于0~20cm的土层中。株丛地下植物量378.9g/m2·DM是地上植物量326.6g/m2DM的1.2倍,地下部分所占空间是地上的35~10.2倍。不同立地条件下金露梅株丛的分枝数不同,单枝质量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7.
对夏谷两种株型119个材料的上部叶片和穗粒重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小叶直立型叶面积多集中在50~70cm^2,大叶撒披型面积多集中在65~95cm^2,叶面积与穗粒重的相关关系为,小叶直立型上部第1叶片r=0.3241,第2叶片r=0.6038,第3叶片r=0.4214,大叶撒披型上部第1叶片r=.2144,第2叶片r=0.2964,第3叶片r=0.3271,说明上部第二三叶片为功能叶片,它们  相似文献   

8.
龟纹瓢虫对芦苇日仁蚧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数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龟纹瓢虫捕食日仁蚧若虫的功能反应,是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并随两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越显,捕食效应下降。分别按Holling,Watt模型模拟,理论模型为1/Na=1\177 1/N+0\9660×10^-3(雌虫),1/Na=1.062 1/N+2.059×10^-3(雄虫),A=0.4490P^-0.6965,E=0.5073P^-1.0226。  相似文献   

9.
刻叶刺儿菜发生密度对青稞产量损失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调查,初步探明了刻叶刺儿菜Cephalanoplossetosum(Willd)Kintam,在青稞田不同发生密度对青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刻叶刺儿菜密度每m^2内1,2,3,4,5,6,7,8,9,10株时,青稞减产依次为0.9%,7.0%,11.1%,11.1%,14.3%,17.4%,18.1%,30.8%,30.3%,32.8%,刻叶刺儿菜发生密度对青稞减产的回归方程为:Y=0.  相似文献   

10.
朱砂叶螨体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砂叶螨雌成螨表皮肤纹突起,在第I对背中毛之间为三角状,密度为8.6个/10μm;第Ⅱ、Ⅲ对背中毛之间的为串珠状.密度为3.35个/10μm;第Ⅲ、Ⅳ对背毛之间的也是串珠状,密度为7.66个/10μm;第Ⅳ对背毛之间区域为三角状,密度为7.9个/10μm.腹部和足上无任何效突.生殖区肤绽放射状,上部区域有粒点,无纹突.眼背侧区域肤纹纵向,纹突三角状,密度为8.1个/10μm.腹部区域肤纹斜向,无纹突.雄成螨末端尖,体背有3~4条深凹陷,体背腹表皮均无肤纹突起。  相似文献   

11.
一次深施肥对玉米供肥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次深施肥对玉米供肥规律的影响。[方法]设置肥料施用量相同的2个处理(常规施肥和一次深施肥),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取样,测定叶片、茎+雄穗、雌穗、籽粒的鲜重、干重及植株N、P2O5、K2O含量。[结果]一次深施肥的玉米比常规施肥增产521.5 kg/hm2,提高了5.76%。一次深施肥促进玉米在生育中后期对氮、磷的吸收。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前,氮、磷主要集中在叶片中;在玉米成熟期,钾的分布比例为茎秆>叶片>籽粒,施肥方法对钾的分布有影响而对氮、磷的分布则无影响。常规施肥钾在叶、茎、粒中的分布比例约为3∶6∶2;一次深施肥分布比例为2∶2∶1。[结论]一次深施肥可促进玉米在生育中后期对养分的吸收,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水平与种植密度是影响薄荷生物学性状,即单株主茎叶片数、分枝数、分枝叶片数及有效叶片数的重要因素,其中分枝叶片数影响较大,可用单株分枝叶片数与主茎叶片数之间的比值反映出影响程度大小。因此,可以通过不同密度茎叶比测定,了解田间土壤肥力水平,作为施肥的重要依据,再结合施肥试验及多年生产实践,求出薄荷茎叶比、茎叶比施肥系数及施肥量公式,从而探讨了薄荷茎叶比施肥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虎杖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虎杖主要农艺性状间及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关系,为虎杖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对采自川渝两地19份虎杖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y)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为主根粗(x8)茎叶鲜重(x9)分枝数(x4)茎粗(x2)主根长(x6)冠幅(x5)株高(x1)主茎叶数(x3)侧根数(x7)。最佳回归方程y=-84.867+6.900x3-46.376x4+1.238x5+225.457x8+0.983x9,R2=0.909,F=23.988**,即主茎叶数、分枝数、冠幅、主根粗和茎叶鲜重是影响虎杖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茎叶鲜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是分枝数,第三是主根粗。茎叶鲜重、分枝数和主根粗是虎杖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虎杖高产株型为茎叶茂盛,分枝数较少,主根较粗,主茎叶数、冠幅适中的植株。  相似文献   

14.
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随年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中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但关于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以浙江省常山县油茶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年龄油茶叶片、枝条、主干、根系和果实中氮、磷、钾质量分数,探讨了油茶不同年龄各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油茶氮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枝条、根系、果实、主干,磷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枝条、果实、根系、主干,钾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叶片、根系、枝条、主干;随年龄的增加,枝条中的氮、磷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而其他器官中氮、磷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钾质量分数先增高而后降低。油茶各器官氮磷比(N:P)为3.91~10.68,氮钾比(N:K)为0.33~1.31,钾磷比(K:P)为3.71~19.08;随年龄的增长,油茶果实N:P逐渐增高,而其他器官N:P则先增高而后降低,叶片、枝条、根系和果实的N:K逐渐增大,叶片、主干和果实K:P先升高而后下降,枝条、根系的K:P逐渐降低。油茶叶片的氮、磷平均分配比例为31.4%和28.6%,钾在根系中具有最高的分配比例,平均占比达30.5%。影响油茶生长的限制元素是氮,在生产经营程中,可适当增施氮。  相似文献   

15.
混农林业作为集约型土地利用和经营方式之一,运用于石漠化地区有利于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修复.2019年7月,对贵州省毕节市撒拉溪镇龙场村的玫瑰+大豆、玫瑰+苹果+大豆和玫瑰+玉米3种混农林模式样地中的土壤螨类进行了调查,以玫瑰单作为对照,共捕获土壤螨类1524头,隶属3目41科64属,以盖头甲螨属(Tectocepheus)...  相似文献   

16.
杀螨药剂防治苹果红蜘蛛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苹果红蜘蛛(以山楂红蜘蛛为主)是山西省苹果树上为害叶片的重要害虫,为了筛选出防效好的无公害药剂,对15%哒螨灵乳油等7种农药进行了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15%哒螨灵乳油杀螨虫效果最佳,25%四螨嗪油杀孵效果最好。因此,施药应根据田间苹果红蜘蛛成螨、若螨、卵不同虫态分布比例状况,选用有效的药剂进行轮换防治。  相似文献   

17.
舒小兵  李佛琳  杨虹琦  张映  杨兴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31-15632,15668
[目的]为寻找丽江金沙江河谷地区烟田适宜施氯量。[方法]试验设置6个施氯量处理(KCl 0、30、45、90、135、180 kg/hm2),比较各处理的烤烟生长、产质量表现。[结果]随施氯量增加,烟株的团棵期、现蕾期分别提前了2~3、3~5 d,终采期及大田期均延长了1~7d,烟株株高增加3.55~7.78 cm。增施氯使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0.59%~10.70%、3.75%~10.92%、4.05%~8.56%、6.25%~28.13%、2.35%~5.88%。当施氯量为KCl 180 kg/hm2时虽产量最大,但较对照均价已下降0.82元/kg。施氯较为一致地提高了各部位烟叶的含氮量、含氯量,均降低了烟叶烟碱含量。施氯量效应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施氯提高了上部烟叶的总糖含量,而降低了中部、下部烟叶的总糖含量。[结论]从烟叶的可用性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以KCl 135 kg/hm2为丽江砂质冲积型水稻土最佳施氯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油茶苗期不同器官的生物量积累及营养元素分布情况。【方法】对150株油茶苗期的各种生长性状指标、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油茶苗期各单株生物量均以地上部分占绝对优势,其中叶片生物量积累最高;不同苗高分级的苗木株数及其生物量近似于正态分布,其中14.00~15.90 cm的苗高分级的株数和生物量百分比最高,分别为38.67%和34.19%。在油茶根、茎、叶中均以N含量最高,其次是K和Ca,Cu和B含量最低;N、Mn含量以叶片最高,P、K及Cu、Zn、Fe、B含量均以根部最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N、K、Mg、Cu、Mn和B元素含量在根、茎、叶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油茶苗期叶片生物量积累最高,单株生物量随幼苗的生长而明显增加;不同器官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可为油茶苗期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玉米叶螨加重发生原因与无害化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玉米叶螨在山西的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巨大隐患。结合与叶螨发生密切相关的气候、生态、品种、天敌等因素,对玉米叶螨加重发生的原因做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改善玉米田生态系统、大力推广抗螨品种、科学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保护利用天敌等一系列无害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紧凑型玉米不同群体的冠层特征和物质生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随着密度群体和肥力水平的增加,茎叶夹角变小,叶向值增大,群体干物质生产率增加。全生育期平均干物质生产率与产量密切相关(r=0.9323**)。群体干物质生产率吐丝前和吐丝后30~45天,受群体光合势的影响较大,而吐丝后15~45天受群体净同化率的影响较大。要获得高产,必须争取冠层的早形成和延长功能叶片的寿命,以提高和保持后期较高的净同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