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当前我国小麦种子生产实际.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对三圃制小麦原种生产技术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小麦种子生产的科学性和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要求。采用三圃制种子生产30年,共生产小麦原种7.5亿kg,使河南乃至黄淮北片小麦品种种子纯度得以明显提高.顺利完成了河南小麦第5、6、7、8、9次更换主导品种原种的生产,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搞好小麦良种生产,保证足量提供高标准的小麦生产用种,已成为种子企业.特别是项目区中标企业的一件大事。河南金源种业公司是河南知名企业.也是周口市主要的小麦良种补贴中标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3.
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玉米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饲兼用作物,年栽培面积约400万hm2,总产量约260亿kg,对优良品种的需求很高,品种间的竞争也很激烈。近10年来河南省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约200个,进入生产后表现突出的并不多,  相似文献   

4.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1):F0002-F0002
由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承担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2005年度通过专题攻关和技术集成研究。实现了小麦,夏玉米超高产攻关,小麦垄膜沟种与涌泉灌溉等9项技术突破,获得21项标志性成果;创造了一公顷连片小麦平均产量10251kg/hm^2(即亩产683.4kg),  相似文献   

5.
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小麦生产潜力定量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河南省小麦生产潜力和增产空间的变化特征,应用DSSAT模型估算了河南省15个生态点连续50年(1963-2012年)的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并分析了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为8 350~9 996kg·hm-2,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而气候生产潜力为2 590~7 943kg·hm-2,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河南大部分麦区光温生产潜力变化范围为9 173~9 446kg·hm-2,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43.5%。光温生产潜力高于9 447kg·hm-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豫北麦区(安阳、新乡西北部)及豫中麦区(许昌、西华),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33.6%。河南省大部分麦区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范围为4 375~7 050kg·hm-2,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59.5%。河南省15个地点的水分满足率为28%~91%,大部分地区水分满足率不到60%;河南小麦灌溉增产潜力变化范围为723~6 573kg·hm-2,其中三门峡、郑州、开封、商丘等地以北地区的灌溉增产潜力在4 623kg·hm-2以上,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49.4%,而驻马店以南及信阳地区的灌溉增产潜力低于2 673kg·hm-2,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17.5%。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在全球粮食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十年来 ,世界小麦生产发展很快 ,小麦总产从 1 949年的近 1 6 0 0亿 kg增长到 1 999年的 5780亿 kg(FAO统计资料 ) ,增加了 2倍多 ,平均年递增 2 .6 %。在我国 ,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我国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左右。世界和我国小麦生产发展的历史证明 ,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与遗传育种研究的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增进中国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在小麦遗传育种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快小麦遗传育种的研究步伐 ,经国家科技…  相似文献   

7.
河南黄泛区农场引进夏棉新品种中棉所50,大力推广麦垄套种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麦棉争地的矛盾,取得了每公顷小麦6465kg、子棉3463.5kg的高产纪录,实现了小麦不减产、夏棉更高产的双丰收。1选用优良品种小麦品种选用矮秆、抗倒、大穗、大粒型高产、早熟品种,以减轻麦棉共生期小麦对棉花苗期生长的不利影响。棉花品种选用中棉所50高产优质夏棉新品种。该品种结铃性好,上桃集中,早熟、易釆摘、抗虫抗病,早播增产潜力大,是麦垄套种较为理想的品种。2适时适墒套种5月15—25日是夏棉套种的最佳播期。套种原则是足墒播种,应结合小麦灌浆水或麦前最…  相似文献   

8.
襄阳市是全国二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以占中国0.34%的耕地产出了全国近1%的粮食产量,可谓名副其实的鄂北粮仓。2009年全市粮食总产43.325亿kg,比2003年增长88.8%,比1978年增长158%。年提供给国家的商品粮近25亿kg,已经连续6年实现粮食增产丰收。1襄阳市粮食再增产必须寻求新的增长点在粮食生产的品种结构上(以2008年为例),襄阳市有小麦29,58万hm~2,总产16.432亿kg,  相似文献   

9.
在大平原南部地区,雨量不足和分布不均是限制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单种或复种的夏季作物尤为如此.本研究是于1976-1987年在俄克拉何马的Bixby植物研究站进行的,试验地为粉砂壤土(Gumulic Haplaquclls).目的是测定雨养条件下同一块地里小麦、大豆和粒用高粱长期复种对维持籽粒产量的效应.12年的单作小麦平均产量为3050kg/ha,而与大豆和粒用高粱复种的小麦产量分别为2510kg/ha和2450kg/ha.12年中有11年,采取常规耕作单种大豆和粒用高粱及麦后免耕复种大豆和粒用高梁.单种大豆的平均产量为2470kg/ha,而免耕复种的产量为1930kg/ha;单种粒用高粱的平均产量为5130kg/ha,而免耕复种的产量为4200kg/ha.在降雨量接近30年平均雨量及其分布的那些年份(11年中有5年),复种大豆和粒用高粱的产量与单种产量不相上下.这些结果表明,小麦、大豆和粒用高粱复种的产量可以长期维持.在俄克拉何马东部地区,中等质地土壤中复种比单种能更有效地利用气候、土地、劳力和设备等资源,从而获得更高的籽粒总产量.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河南优质专用小麦近年来生产发展状况,针对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改进措施与建议.以期对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一、小麦在我省粮食生产上的地位小麦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比较耐贮藏的商品细粮。小麦子粒含有比较高的蛋白质,营养丰富,可以作多种主食和副食品的加工原料;麦麸是优良的精饲料,麦秆可以作饲料,褥草、编织、造纸原料。它是一种用途比较广泛、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作物。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据统计 1982年全国小麦总产量达1368.4亿斤,比建国初期的2.76亿斤增加1092亿斤,即增  相似文献   

12.
1小麦锈病、白粉病每亩用20%粉锈宁乳剂50g或15%可湿性粉剂75g,兑水60-70kg.于发病始期喷雾。2全蚀病亩用20%粉锈了乳剂100g或15%可湿性粉剂150g,兑水50-80kg,于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顺垄喷浇。3麦蚜亩用50%群蚜雾可湿性粉剂6g,兑水50—60kg喷雾,防治麦蚜效果达95%以上,且对瓢虫、食蚜蝇等天敌无害。4麦圆蜘蛛亩喷施1.5%乐果粉1.5kg或按1:25毒土亩撒施50kg。5效枯病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ml,兑水50-70kg,于拔节期喷浇干小麦茎基部。小麦病虫害的防治@陈泽…  相似文献   

13.
唐山市丰南区常年冬小麦播种面积1.2万hm2,随着国家小麦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小麦良种的利用率达到了100%,每年需小麦种子200万kg。轮选987作为丰南区的主栽品种,其种子约占需种总量的90%。为保证当地生产用种,防止混杂退化、保证种子纯度、延长推广使用寿命,做好良种繁育是重要的保证措施。由于种子需求量大,为满足生产需要,必须根据该品种的特点与自然条件按科学方法进行繁种。  相似文献   

14.
小麦冠层形态结构与籽粒产量的关系(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世界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1982年全世界种小麦35.9亿亩,总产9621亿斤,平均亩产267.87斤:三者分别比1948年~1952年的平均增加38.5%、152.2%和103.1%.西欧为世界小麦高产地区,荷兰、丹麦、英国、西德和法国等五个国家,1983年共种小麦1.26亿亩,总产928亿斤,平均亩产高达737斤,三十多年来,这五个国家小麦种植面积增加32.6%,总产增加2.45倍,单产提高1.63倍.我国从1949年到1983年间,小麦面积只增加28.57%,总产增加3.56倍,单产提高2.53倍.纵观国内外小麦增产情况,小麦总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靠单产的提高.从发展前景看,理应也该如此.  相似文献   

15.
《福建稻麦科技》2011,(1):22-22
中国科学技术部官网16日发布消息称,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小麦分子与细胞品种创制"课题取得重大成果,育成高产优质抗病广适性小麦新品种45个,累计推广8012万亩,按每亩增产25?kg计,获社会经济效益4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豫北植棉区麦后直播短季棉高产高效简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棉争地矛盾、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植棉本身费时费工以及河南绝大部分耕地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等因素导致当地植棉面积急剧下降[1-2]。小麦棉花两熟种植是应对棉花面积急剧下降的一种措施。小麦生育后期套种短季棉,可以增加短季棉生长季节、充分利用温度和光照资源,但不适应  相似文献   

17.
先麦8号是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邓州市种子公司)以宛麦369为母本、郑麦902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弱春性早熟大穗大粒小麦新品种。母本宛麦369为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培育,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该品种高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强,在河南西南部、湖北北部推广多年;父本郑麦9023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利用西农881/陕213杂交选育而成,春性,综合抗性好,已推广多年。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用24%戊唑·咪鲜胺WP 750 g/hm2(ai.180 g/hm2),在小麦扬花初期使用,对水450 kg常规喷雾,可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陕垦224在黄淮南部麦区的适应性,提高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市场竞争力,使优良品种得到推广应用,分别在安徽、江苏、河南3省的小麦主产区进行多点引种试验.结果显示:陕垦224在黄淮地区3省的各试验点农艺性状表现良好,与对照相差较小或者优于对照品种.江苏省平均产量为7174.9 kg/hm2,增产幅度最大,较平均对照...  相似文献   

20.
郑天存,男1944年9月生,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河南农学院农学专业,现任周口市农科所所长,河南省小麦研究会副理事长。他长期在基层从事农业科研和技术应用工作。34年来,主持培育了3个国家审定、6个河南省审定、3个地市认定、2个获国家品种权保护的小麦新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成果奖10项,7项为第一完成人;成果累计应用面积2亿多亩,增产小麦78亿公斤;在国家、省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发表论文28篇,编写专著1部。他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和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