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子粒水分与品种性状相关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主要分析了玉米收获前(吐丝后60 d)子粒水分与品种生育日数、百粒重、轴粗、穗粗等性状的相关性及脱水速度与粒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子粒水分相关程度的顺序是生育日数>轴粗>百粒重>穗粗。齿型品种脱水速度快于硬粒型品种。因此在解决“水苞米”问题时,首要考虑的是选用合适熟期的品种;其次熟期相近的品种,要选穗轴较细、粒重偏低的品种,这样有利于降低子粒水分,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小麦粒重与幼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关系,以60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根据千粒重将其分为三种不同粒重类型,分别对种子萌发第4、第7和第14天的幼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鲜重和主根长在不同粒重类型小麦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第4和第7天粒重对小麦幼苗的根系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在种子萌发第14天,幼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鲜重均表现为大粒重类型>中粒重类型>小粒重类型,且不同类型间差异均显著,但粒重对主根长、分生区长度与宽度影响均不显著。这说明粒重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3.
秋播小麦一些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2001年,用5个冬小麦品种在北京进行了3个年度的秋播试验,以探讨部分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品质性状均有品种间差异和年度间差异。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降落值、籽粒硬度呈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是秋播小麦品质性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播种~成熟天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面包烘焙品质与小麦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适宜的面包小麦的品质指标范围,对58个小麦品种(系)的面包烘焙品质与小麦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将58个品种(系)的面包总评分分为三个梯度与小麦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面包总评分和面包体积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延伸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抗延阻力相关不显著;面包芯平滑度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形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纹理结构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延伸性呈显著正相关;面包弹柔性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指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玉米不同粒位子粒容重与子粒物理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普通型品种农大108、郑单958和高淀粉型品种费玉3号、郑单18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不同粒位子粒容重与子粒物理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高淀粉型玉米的容重高于普通型玉米,不同粒位玉米子粒容重表现为下部子粒上部子粒中部子粒。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子粒容重与比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粒长、粒长/粒宽、单粒体积以及盛装效率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容重与漂浮率和子粒水分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玉米上部、中部和下部子粒水分含量平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子粒容重平均上升5.10、5.41和5.63 g/L。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小麦粒重对产量影响的遗传规律,选6个千粒重高的品种SH4300、S5707、衡4568、D08-6、LS6109、华育116和6个千粒重低的品种H083-366、旱优0602-25、泰农8681、临抗6180、泰农2987、DH155两组亲本,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6×6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36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F1的株高、穗长、分蘖、小穗数、穗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7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D08-6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最高,但其余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不高,导致其单株产量的配合力最低,做亲本时仅可提高千粒重;LS6109、华育116、S5707的单株产量配合力较高,但千粒重一般配合力都不是最高,主要是通过增加穗长、分蘖、小穗数、穗粒数增加产量。泰农8681、DH155各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其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故LS6109、华育116、S5707、泰农8681、DH155是较好的亲本材料。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最高的组合分别是LS6109/泰农2987、SH4300/泰农2987、D08-6/旱优0602-25;千粒重特殊配合力最高的组合分别是D08-6/临抗6180、LS6109/泰农2987、D08-6/H083-366,组合LS6109/泰农2987还具有较高的分蘖特殊配合力;SH4300/泰农2987千粒重的特殊配合力较高,D08-6/旱优0602-25分蘖和穗粒数的特殊配合力较高;组合LS6109/泰农2987、SH4300/泰农2987、D08-6/旱优0602-25在本试验中具有良好的产量表现,是较好的杂交组合。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小穗数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65%),可在早代进行选择;分蘖、穗粒重和千粒重广义遗传力较高,但其狭义遗传力较低(<50%),适合在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小麦粒重基因型的等位变异情况,利用位于7DS和2AL染色体上粒重相关基因TaGS-D1和 TaFlo2-A1共显性标记GS7D和TaFlo2-InDel8对298份国内外冬小麦品种(系)进行等位变异检验,分析了各等位变异及组合与千粒重的相关性和在不同小麦类型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千粒重平均为37.65 g,且品种间的粒重遗传变异较大。携有 TaGS-D1a等位基因的小麦品种(系)的千粒重(38.18 g)显著高于 TaGS-D1b(35.61 g)(P0.01);携有 TaFlo2-A1b等位基因的小麦品种(系)的千粒重(39.12 g)显著高于 TaFlo2-A1a(37.31 g)(P0.01)。从两个基因位点形成的4种基因组合来看,具有高千粒重的 TaGS-D1a/TaFlo2-A1b基因型的千粒重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1)。不同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各小麦类型中分布不同,其中 TaGS-D1a在西南冬麦区占比较大, TaFlo2-A1b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占比较大。具有中间型千粒重的 TaGS-D1a/TaFlo2-A1a基因型在各小麦类型中分布频率最高,具有高千粒重的 TaGS-D1a/TaFlo2-A1b基因型仅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南阳彩色小麦籽粒性状分析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小麦新品种的种植、加工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南阳灰麦、蓝麦,普通紫麦和硬质紫麦为材料,对南阳彩色小麦品种中的籽粒形状、千粒重、容重、比重等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南阳彩色小麦尤其是友麦、蓝麦和硬质紫麦籽粒较长,属于瘦长型籽粒品种。千粒重属中等水平;容重除蓝麦外,其余都达不到一等小麦的要求;比重也比普通小麦偏低.因而这些性状限制了南阳彩色小麦在食品加工上的某些应用,但综合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这些品种在我国传统食品和功能食品上仍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方水稻品种的粒重及其与主要性状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十五”期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的946个(次)参试品种的千粒重分析表明,华南早籼中大粒、中粒、中小粒品种各占30%左右;华南晚籼以中小粒、中粒品种为主;长江流域早籼、中籼分别是中粒、中大粒品种占绝大多数,晚籼和晚粳均以中大粒、中粒品种为主。相关分析表明,华南早、晚籼品种的千粒重与产量相关不显著,但长江流域各类型品种的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水稻品种的千粒重与稻瘟病抗性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内在相关性。长江流域中籼和晚粳品种的千粒重与垩白粒率及垩白度不存在显著相关,其它各类型品种的千粒重与垩白粒率及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提出了今后高产育种、品质育种中各类型品种的理想千粒重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玉米子粒性状和子粒赖氨酸含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8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9个子粒性状与子粒赖氨酸含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油分、胚重、胚比(胚重与胚乳重的比值)、胚乳硬度等级与赖氨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密度(粒重与体积之比)、胚乳重与赖氨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和粗蛋白含量与赖氨酸含量相关不显著。各子粒性状对赖氨酸含量的直接影响力大小依次为胚比>胚重>胚乳重>胚乳硬度等级>密度>油分>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百粒重。其中,胚比对子粒赖氨酸含量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玉米子粒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采用增广NCⅡ设计研究了玉米子粒长度、百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子粒长度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存在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百粒重则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更为重要;该二性状杂种F1代均有正向优势,其遗传为超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2.
小麦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寻找更多与小麦产量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利用江苏地方品种望水白与墨西哥小麦品种Alondra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04个家系),在3个试验环境下进行了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的QTL分析,结果在5A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单株有效穗数相关、可以解释10.3%~18.8%表型变异的QTL1个;检测到与主穗粒数相关的QTL8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1D、3B、4A、5D、6B上和连锁群4上(未知具体染色体归属),单个QTL可以解释9.9%~19.9%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单穗粒数相关的QTL11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1D、2A、2B、3B、4A、5D、6B和7A上,单个QTL可解释7.5%~43.4%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千粒重相关的QTL5个,分别位于2A、2B、3B、4D和7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9.6%~25.7%的表型变异。获得的QTL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小麦根系性状与地上形态及产量性状的关系,促进小麦根系性状的改良,本研究选用48个遗传背景丰富的冬小麦品种,用室内卷纸法测定小麦苗期根系性状,用电容法测定小麦灌浆中期根系电容值,并利用大田挖掘法测定13个苗期根系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灌浆中期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等根系性状,分析小麦根系性状与地上部形态及产量性...  相似文献   

14.
玉米子粒含水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17个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对10个穗部性状和子粒含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粗、行粒数对子粒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穗行数、轴粗、出籽率、粒面积、粒深对子粒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其它穗部性状对子粒含水量相关性不显著。通过改良穗部性状,可以选育子粒含水量低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强筋小麦不同穗位及花位籽粒粒重和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探明强筋小麦籽粒粒重和品质在穗上的分布规律,试验选用6个强筋小麦品种,测定了不同穗位、不同花位籽粒粒重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籽粒粒重和品质不因穗位的不同而变化,不同花位上的籽粒粒重分布呈现单峰曲线,第2花位粒重最高;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大致随小花花位的增高而降低.特别是各小穗第3、4小花位较第1、2小花位上的籽粒品质极显著变劣,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差异极显著。据此,可在强筋小麦育种和栽培中通过少花保优质、多穗保高产,达到实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油与普通玉米自交系子粒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ALEXHO高油玉米自交系为父本,21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为母本,采用NCⅡ遗传设计组配168个F1组合为供试材料,对其子粒油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除高油玉米自交系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以及淀粉含量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不显著外,其余性状的GCA和SCA方差均存在极显著差异。GY220、GY246A、GY798A、P138、许178、8622油分含量的GCA较高,GY1007、GY237A、8085泰、沈137、改3、鲁原92蛋白质含量的GCA较高。P138×GY798A、87-1×GY246A、许178×GY798A和87-1×GY220组合油分含量高,鲁原92×GY1007蛋白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糯玉米鲜子粒和熟子粒叶酸含量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不同糯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糯玉米适采期鲜子粒叶酸含量和蒸煮后熟子粒叶酸含量。结果表明,糯玉米品种间鲜子粒叶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京科糯928含量最高,为305.43μg/100 g;农科玉368、兆玉18、京科糯2016叶酸含量在200~300μg/100 g;京科糯2010、垦粘1号、中航糯3号和万糯2000等4个品种叶酸含量较低,为100~200μg/100 g。蒸煮后熟子粒叶酸含量呈降低趋势,品种间熟子粒叶酸含量和叶酸流失率存在显著差异。京科糯928、农科玉368、京科糯2016、京科糯2010和兆玉18的叶酸流失率低于25.52%。综合表明,京科糯928和农科玉368鲜子粒和熟子粒叶酸含量较高且稳定,属于高叶酸营养强化型鲜食糯玉米品种,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小麦大粒性状F2代粒重的遗传与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小麦籽粒形态及千粒重性状的QTL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小麦籽粒形态及千粒重性状的QTL,以普通小麦6044和01-35为杂交组合构建的F8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在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站)和莱阳(青岛农业大学试验站)两个环境下进行两年田间试验,利用Mapmaker/version 3.0和WinQTLCart软件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初步定位,在两年两个环境下共检测到12个相关QTL位点,其中关于粒长的2个QTL分别位于2A和2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5%和12%;4个粒厚QTL位于2A和6A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10%;6个千粒重相关QTL位于染色体2A、4A和6A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25%;而粒宽QTL在两个地点上都没有检测到。其中相关性高的性状间有一些共同的QTL,表现出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效应。  相似文献   

20.
安徽沿淮和淮北地区小麦穗粒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重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2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穗粒重与产量、产量三要素及其他18个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穗粒重、收获指数、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收获指数、单茎生物产量、单茎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三叶的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穗数、籽粒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穗粒重把小麦品种划分为三大类:重穗型,穗粒重≥1.8g;中穗型,穗粒重为1.4~1.8g;轻穗型,穗粒重≤1.4g。沿淮和淮北地区可通过着重提高穗粒数、同步提高单茎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途径提高穗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