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中红麻良种繁育、种子质量、经营价格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阐述了加强种子基地建设,良种区域化布局,加大科技成果投入,规范经营管理,企业 /科研 /基地三家对接是规避投资风险,实现红麻产业与种业发展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红麻良种繁育、种子质量、经营价格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阐述了加强种子基地建设,良种区域化布局,加大科技成果投入,规范经营管理,企业/科研/基地三家对接是规避投资风险,实现红麻产业与种业发展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如今海南农业基本定型,已形成为全国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南繁育种基地,天然橡胶基地,热带特色水果基地和水产品、畜产品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4.
郑俊  李林 《中国棉花》2022,49(6):41-43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良种繁育的条件及现状,并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良种繁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标准化良种生产基地、加强种子生产的监督管理、提升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棉花种子生产技术水平、健全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棉花良种繁育体系等建议,为当地棉花良种推广应用和棉花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福建稻麦科技》2014,(2):27-27
正南繁是利用海南冬季光温充足的气候条件,进行育种加代和繁种,可以加快新品种繁育进程。目前,全国29个省(区、市)700多家种子科研、企业单位在海南开展南繁工作。南繁种子"来自全国,又走向全国",客观上为有害生物传播扩散提供了通道。为防止有害生物随南繁种子入岛、出岛扩散蔓延,农业部将从今年开始,每年在农作物南繁关键季节,开展南繁作物联合检疫执法检查活动,全力保障南繁基地及全国农业生产安全。严格植物检疫监管。针对南繁检疫机构人员不足、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今年3月至5月,农业部组织江苏、  相似文献   

6.
随着种业的发展.种子生产基地在种子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种子生产基地呈现面积锐减、恶性竞争加剧、生产模式多样化、技术和管理力量过弱、区域化态势明朗等特点,种子基地锐减已严重影响到当前农业生产。制种基地发展需要政企共建.建议通过建立制种农户补贴政策、制种技术培训基金、种子生产保险制度。设立基地设施专项资金.结合新农村建设将企业和基地联姻.加大对企业办基地的投入等综合措施来推进制种基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4月8日,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农业良种选育及集约化种养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二"水稻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启动会暨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在海南南繁基地召开。在重大专项首席专家谢华安院士、农科院张伟光副院长、院长助理郑家团研究员等陪同下,福建省科技厅张天明副厅长、农业处程绍汉处长一行莅临福建省南繁育种基地,与在海南南繁基地的全体科技人员一道,对福建省重大专项专题二"水稻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的参加单位,包括水稻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2017年呼伦贝尔市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这是对呼伦贝尔市多年来马铃薯种植业成绩的肯定,同时也为呼伦贝尔市马铃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呼伦贝尔市马铃薯产业区位优势明显、科研基础较好、种薯生产和加工能力较强,目前限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科研投入不足、种薯生产缺乏监管、贮藏设施和品牌建设有待加强。针对呼伦贝尔市马铃薯产业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大力扶持马铃薯加工企业发展,加快马铃薯大数据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加强马铃薯仓贮物流中心建设等建议,以期促进呼伦贝尔市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作物冬季南方繁育基地第一个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海南生物技术实验站 ,近日在中国水稻研究所海南试验中心建立。该实验站的建设 ,旨在改善我国农作物冬季南方繁育基地农业科研的设施条件 ,提高研究水平。近年来 ,飞速发展的生物技术给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带来了新的希望 ,生物技术正与常规育种相结合 ,成为选育新品种的重要手段。由于种种原因 ,作为我国农作物良种冬季繁育基地的海南南繁基地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生物技术实验室 ,更没有一个面向全国南繁科研人员的开放实验室。此前 ,南繁期间科研人员要么被迫放弃实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糖料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在糖料生产中的增产增效作用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于2月下旬在云南省召开“九五”第二批国家糖料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研讨会。会议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周普国副处长主持。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及有关科研单位主管糖料良繁基地项目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在总结“九五”第一批糖料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情况的基础上 ,研究讨论了“九五”第二批国家糖料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与会人员一致认为 ,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作处等…  相似文献   

11.
冀鲁豫棉区棉种质量状况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冀鲁豫棉区棉种质量合格率较低,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原(良)种繁育、耕作方式、种子加工和质量控制几个方面对棉种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好棉种繁育基地、搞好种子加工、实行统一供种、加强监督检验和实现棉种产业化等若干提高冀鲁豫棉区棉种质量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郑洪  于泳  蔡葆 《中国糖料》2003,(4):55-58
针对我国甜菜良种繁育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入世后的新形势,提出改进甜菜良种繁育体系的主要措施:统一规划,加强管理,规范良种繁育程序和种子市场,加强种子监督和质量检查,保护优良品种的知识产权;试行多种良繁制度,提倡区域性品种,提高区域试验对照种的水准;加强良种繁育基础理论研究,改进良种繁育技术,提高种子繁殖系数和质量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建立热带作物优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的意义以及热带作物优良种子种苗敏育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落实国家糖料良种繁育基地和糖料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全国糖料良种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于2001年12月21~24日在云南省召开“十五”第一批国家糖料良种繁育基地总体实施方案研讨会。农业部种植业司经济作物处周普国处长主持会议,农业部发展计划处霍剑波处长到会,参加会议的有云南、广西、江西、海南、浙江、内蒙古、广东、黑龙江、湖南、福建、新疆、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广东及广西甘蔗研究所、福建农业大学、内蒙古华资实业公司等单位。会议期间听取了周普国处长关于全国糖业生产形势及入世情况报告,指出我国糖业生…  相似文献   

15.
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是红麻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我国红麻种子市场现状,各地结合科研部门,加快了成果转化,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采用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确保种子质量,树立了自有的品牌.目前红麻种子市场已形成了中杂红系列、中红麻系列、红引135、湘红麻2号、粤丰1号、粤74-3,福红2号等红麻种子品牌,使红麻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打破了过去以青皮3号为主的格局.并就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全面提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和供种保障能力,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提出,2018—2020年,福建省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用于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重点用于优质、专用良种重大科研育种攻关、良种繁育与产业化开发以及种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列入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和省级重点种子企业的,省级财政每年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的补贴资金,  相似文献   

17.
实施红麻种子工程 促进红麻种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是红麻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我国红麻种子市场现状,各地结合科研部门,加快了成果转化,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采用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确保种子质量,树立了自有的品牌。目前红麻种子市场已形成了中杂红系列、中红麻系列、红引135、湘红麻2号、粤丰1号、粤74—3,福红2号等红麻种子品牌,使红麻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打破了过去以青皮3号为主的格局。并就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南方玉米制种或繁育自交系能弥补北方玉米带制种缺口,但由于全国各地繁种单位及繁种面积逐年增多,海南土地利用日益紧张,隔离400m以上已难实现。因此,玉米制种的质量检查是确定种子的质量和等级标准,可以促使各项繁育制种技术规范的落实,促进玉米种子质量标准化。检查应从以下儿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张建福 《福建稻麦科技》2010,28(2):F0003-F0003
<正>2010年4月11日,在福建省粮食作物育种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研究员的倡议下,经重大专项专题一责任专家郑家团研究员的积极组织和号召,福建省粮食作物育种重大专项专题一:水稻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在海南福建省南繁育种基地召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翁伯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的高粱生产在国家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生产上品种单一,退化严重;种子混杂,假伪种子多;栽培技术落后;病虫害严重;产业链短,加工业落后等严重制约高粱产业的发展。改变吉林省高梁生产的困境应该从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提高产量、选育专用品种、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基地、推广新技术、重视加工业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