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冬小麦新品种晋麦86号(原名汾4858)是以晋麦62号为母本、97水320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2008年6月由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有关小麦专家进行了田间考察验收.同年9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晋麦86号,审定编号为2008006。  相似文献   

2.
播期播量对国审小麦新品种漯麦9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小麦品种漯麦9号的最佳播期和适宜播量,进行了播期、播量双因子裂区试验。结果表明,漯麦9号的最佳播期为10月14日,适宜播期为10月7~14日;最佳播量为基本苗210万/hm2,适宜播量为165万~255万/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晋麦35号大粒的主要成因的成因,笔者选用几个高产品种与晋麦35号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强壮的茎秆、较高的灌浆强度和较长的灌浆高峰持续期与其大粒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泉麦900于1979年用25万伦琴60Cor辐射依尼亚66/晋麦33//3晋麦2148///5晋麦2148F_0代种子选育而成的。一、产量:86~87年参加华南三省(区)区试,泉州市农科所点,平均亩产223.5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199.0公斤增产12.3%;莆田市农科所点,平均亩产231.6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218.5公斤增产6%。同年南安县用七个品种设三个点,进行品比试验,平均亩产236.8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204.2公斤增产16.0%;并于南安县的丰洲、洪濑、官桥等乡镇示范近300亩,平均亩产226。O公斤,高达291.0公斤,比晋麦2148及福凡16分别增产18.4%及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麦在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的适宜播期与播量,以2个大麦新品系2B11-5172和2B12-549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极显著,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播期越早、产量越高;播量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播期与播量的互作对产量的影响也不显著。本研究中,早播以10月25日播种、播量为16万粒/667 m~2的组合较合适,晚播以11月4日播种、播量为24万粒/667 m~2的组合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播期和播量对大麦新品种盐麦7号青贮原料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设计2个播期(11月1日和11月10日)、3个播量(15.0、17.5、20.0 kg/667 m2),研究其对盐麦7号青贮原料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播期(11月1日)相比,晚播环境下(11月10日)冬前苗、干物质含量、粗淀粉含量显著下降,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30 h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上升;随着播量的升高,基本苗、冬前苗、有效穗数、株高、产量、籽粒产量显著上升,酸性洗涤纤维和30 h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下降。总体来看,播期主要影响盐麦7号的青贮原料品质相关性状,播量主要影响盐麦7号的产量相关性状,盐麦7号在11月1日播种,播量20.0 kg/667 m2时可以获得较高的青贮原料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粮棉轮作两年三熟模式下棉茬小麦适宜的播期和播量,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10月15日、10月25日和11月5日)和播量(187.5kg·hm~(-2)、225.0kg·hm~(-2)、262.5kg·hm~(-2)和300.0kg·hm~(-2))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小麦叶面积随着播期的推迟而下降;在孕穗期,10月25日播期时,播量过大(300.0kg·hm~(-2))会降低小麦叶面积;在扬花期,11月5日播期时,播量过小(187.5kg·hm~(-2))会降低小麦叶面积。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生物量逐渐降低,且随小麦生长发育推移,播期对小麦生物量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晚播可以提高小麦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播期推迟会降低小麦拔节期、扬花期和成熟期的茎蘖数,播量增加会提高小麦的茎蘖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的成穗数下降,从而导致产量降低。穗数对小麦的产量贡献最大。增加播量使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但穗数增加,所以相同播期时,播量对小麦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本试验中,以播期10月15日、播量262.5kg·hm~(-2)产量最高。建议棉茬小麦适当早播,如果播期推迟,则应适量提高播量以保证产量。  相似文献   

8.
肖志强 《北方水稻》2010,40(1):25-26
从播期、播量、条播行距和播深等四个方面对水稻折衷直播栽培的播种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选用龙粳8号品种,播期在5月6日至5月13日之间,播量112.5 kg/hm2,行距30 cm,播深0.5~1.0 cm。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4个播期T1(10月31日)、T2(11月5日)、T3(11月10日)、T4(11月15日)和4个播量Q1(187.5 kg/hm^2)、Q2(225.0 kg/hm^2)、Q3(262.5 kg/hm^2)、Q4(300.0 kg/hm^2),研究不同播期播量对苏引麦3号苗用及啤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麦苗利用为目的的大麦生产,在当地生产条件下,播期为11月5日、播量为300.0 kg/hm^2的条件下,苏引麦3号的麦草鲜质量和干质量产量达到较大值,分别为40 720.35、4 840.80 kg/hm^2;以籽粒利用为目的的大麦生产,则在播期为10月31日、播量为262.5kg/hm^2的条件下,苏引麦3号的籽粒产量达到最大,为6 536.46 kg/hm^2。  相似文献   

10.
旱地小麦品种衰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在晋南麦区和黄淮麦区旱地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骨干品种 12 0 5 7、晋麦 33号、晋麦 4 7号主要性状的年度变异、丰稳性的遗传效应和品种的衰退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三个品种的丰稳性在于其变异大的成穗数和稳定的穗粒重 ;品种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抗性的丧失 ;并将品种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优势期、品种—环境适应期和衰退期 ;认为任何品种都具有时空效应。  相似文献   

11.
播期和播量对滴灌冬小麦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滴灌冬小麦种植选择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 以两个冬小麦品种新冬22号和新冬27号为材料,设置2个播期(9月27日和10月7日)和3个播量(150、225和300 kg·hm-2),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滴灌冬小麦的群体性状、产量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总茎数、返青后总茎数、成熟期收获穗数和主茎穗比重均随播量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播量间差异显著;播期推迟,出苗数、冬前总茎数和返青后总茎数均降低。各处理均在孕穗期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且孕穗后10月7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下降比较慢。适当晚播有利于花后同化物和花前贮藏同化物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播期和播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影响显著性,在10月7日播种、播种量为225 kg·hm-2处理下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种晋麦61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粮作室用郑891/烟1604杂交选育而来,系谱号为9015130-12-(4520)-运丰早21号。晋麦61号1999年通过山西省审定,为近年来山西省唯一提前审定的中水小麦新品种,审定后即作为山西省中水肥组区试对照品种。2001年晋麦61号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特征特性 晋麦61号冬性~半冬性,幼苗匍匐,分蘖力强,分蘖较整齐,越冬性好。中期稳健,成穗率高,穗层较厚,灌浆特性好。中秆,株高90cm左右,茎秆弹性好,叶小不郁闭。比晋麦31号早熟2~3d晋麦61号穗纺锤型,白颖短嘴,白芒,籽粒呈半透明状,有光泽,粒型长,冠毛短,背脊弓隆,腹沟浅有时有横折。千粒重50g左右,蛋白质含量14%左右,湿面筋含量32%左右。有Glu-Ala,Glu-Blb,Glu-D1d和 Gli-B3l等强弹高粘基因。晋麦61号高抗条锈、白粉,耐全蚀、根腐病。抗冻性及苗期抗旱性和成株期耐旱性均较好。后期耐高温、抗干热风。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对盐麦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麦1号在不同播期下均能够正常抽穗成熟。随着播期的延迟,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全生育期减少。在一定播期内,播期延迟可通过提高盐麦1号的播量增加基本苗。但在迟播和过迟播条件下,增加播种量并不能有效增加基本苗,适期略迟播种增加产量效果不显著。迟播和过迟播易受低温影响而出苗不好,导致小麦群体数量不足,引起减产。在盐城地区实际生产中,盐麦1号应在11月2日左右适期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7万~19万株/667 m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延迟播期,减轻低温冻害影响,保证后期产量。  相似文献   

14.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尧麦16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确定高产小麦尧麦16的适宜播期和播量,采用田间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该品种群体性状、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营养生长期缩短,成熟期却不推迟。同一播期下,播量对小麦生育进程无影响;早播增加冬前至拔节期总茎数,而对生育后期总茎数无影响。增加播量可显著增加各生育时期总茎数;随着播期推迟,同一播量水平的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降低。相同播期下,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随播量的增加而递增;相同播量下,随着播期的推迟叶面积指数降低。小麦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先升高后下降,在抽穗期达到最大。随着播量增加,产量和有效穗数逐渐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与播量相比,播期对尧麦16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较大。尧麦16的最佳播期为10月7日,播量为300×10~4粒·hm~(-2);9月27日至10月2日播种,播量为225×10~4粒·hm~(-2),10月12日至10月17日播种,播量为375×10~4粒·hm~(-2),也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明确浙北稻区直播单晚水稻的适宜播期和播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常规中熟晚粳秀水09为试材,在桐乡市龙翔街道和乌镇针对不同播期和播量开展研究,分析播期和播量对生育特性、穗粒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和播量对苗峰出现期、齐穗期、成熟期以及株高、总叶龄均有明显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和播量的增加,有效穗数增加,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显著减少,千粒重也略有降低,产量下降明显。[结论】秀水09作当地直播单晚栽培的最佳播期为5月底至6月初,最佳播量为30.0~37.5kg/hm^2。  相似文献   

16.
小麦抗感品种间作和混种对白粉病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抗感品种间作和混种对白粉病的防控效果,2018-2019年,在农业部太原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利用近免疫品种晋麦104号与感病品种晋麦86号进行了间作和混种防控白粉病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抗、感品种间作、混种可以降低感病品种晋麦86号对白粉病的严重度。与单作区相比,间作区感病品种的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严重度降低率分别为8.35%、24.69%、20.11%,其中倒二叶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抗、感品种间作对感病品种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白粉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34.14%、44.79%、32.97%。抗感品种按抗∶感比1∶1、2∶1、1∶2(m∶m)混种较单作感病品种(0∶1),均降低了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严重度,最终相对防效分别为30.25%~74.49%、41.96%~64.67%、36.39%~53.69%。其中倒二叶的相对防效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抗、感混种比例2∶1较1∶2均降低了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严重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连云港市主推小麦品种烟农19的最佳播期和播量。[方法】设置不同播种时期和不同播量,进行烟农19播期和播量的2因素试验。【结果]连云港市以10月2日播量150kg/hm2产量最高;播期过晚,应适当加大播量,10月26日播量应提高到300kg/hm2为宜;小麦种植不应迟于10月底、【结论]研究结果为确保连云港市小麦生产稳步增长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扬农啤7号(原名苏B0505)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于2005年育成。2010年2月江苏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鉴定编号:苏鉴大麦201001。该品种于2010年由江苏申川种业有限公司引进,上海市川东农场种植业中心并在第一、二、五、七作业区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1产量表现2010年秋播,七区播期10月30-31日,667m2播量9.25kg,播种面积29.48hm2;一区播期11月2-5日,播量11.5kg,播种面积46.23hm2;二区播期11月6日,  相似文献   

19.
播期播量对小麦个体与群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两个年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播期通过生殖生长影响个体素质,进而影响群体质量;播量则主要从营养生长影响个体素质,同时影响群体质量。相同播量有其最佳播期的穗分化指标,相同播期也有其最佳播量的茎蘖数指标。  相似文献   

20.
晋麦68号自1999年审定以来,累计在我国北部及山西中部地区推广达20余万hm2。除了品种本身品质优良、高度抗旱等特性外,还与当地政府部门、种子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推广地区农民群众的密切配合紧密相连。因此我们认为:"优秀的科技成果+政府支持+农户配合"是晋麦68号成功推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