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泗抗3号系江苏泗阳棉花原种场选育的集高产、稳产、抗病、优质于一体的杂交棉新组合,该组合2000年开始进行多点试验及小面积示范,2001年开始参加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3年以来已在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大面积推广种植。2005年被定为江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目前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棉区主要推广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麦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20余年大麦育种实践,采用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经过四改五提高,经历了四个阶段,育成经省、市审定的品种4个,经品试有突出优点而推广面积在6.7万hm^2以上的品系13个。这些品种和品系累计推广面积已达到200万hm^2,为我省乃至全国大麦生产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十年来水稻参试品种(组合)273个,通过区试的有131个,占参试品种(组合)的47.65%,比同熟组的对照种增产的116个,占43.56%,表现高产,稳产,抗病,已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有41个,占参试品种的15.02%,十年累计推广面积8972.65%万亩。  相似文献   

4.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2009年全国玉米主要品种推广面积44298万亩.种植1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596个。常说的“大品种”.即超过1000万亩者只有3个:郑单958、浚单20和先玉335。种植玉米面积超过100万亩的省、市、区已达到24个。我国种植玉米的生态区域较为复杂.气候条件和地形土壤不同.长期形成的耕作栽培制度差别很大.因此需要品种类型较为繁多,也是不难理解的。  相似文献   

5.
环保型高产小麦豫麦54(百农64)由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小麦育种中心育成,属大面积高产稳产优质品种,1997年夏收面积15万亩,1998年夏收面积550万亩,被农业部列为跨省重点推广品种,1999年夏收面积超过1 500万亩,现已推广8 000多万亩,已成为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和黄淮南部麦区主导骨干品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啤酒大麦在黑龙江省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最大的啤酒大麦品种是垦啤麦2号.该品种是红兴隆科研所1996年审定命名。垦啤麦2号已在黑龙江省种植推广12年.由于其推广时间长.存在品种退化、易倒伏及千粒重低的问题.造成大麦品质下降.产量减少。为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多年的攻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我国玉米品种推广趋势及对品种管理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3~2007年全国玉米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不同省份玉米种植面积、品种推广情况以及不同玉米品种推广趋势,从而为玉米审定品种推广过程中的种性监控、审定品种标准样品征集及标准DNA指纹库构建等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0-2019年河南省年种植面积0.67×104hm2以上玉米品种的种植面积及育种单位信息,分析河南省玉米品种利用及育种单位推广情况,为河南省玉米生产选种及种业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0-2019年河南省年种植面积0.67×104hm2以上的品种200个,累计种植年数4年以上的品种73个,累计种植面积33.33×104hm2以上的品种19个,其中,16个已过种植高峰期,生产上面临品种更新换代压力。种子企业和科研院所是品种选育的主要力量,随着年份更替,种子企业选育品种数量及种植面积占比不断攀升,远超科研院所。外省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呈上升趋势,外资进入对河南省玉米种业造成一定冲击,河南省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育本省种业品牌。近几年,河南省先后建设了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及神农种业实验室,积极推进现代种业强省建设,努力为我国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收录的审定品种和年推广面积6 670 hm2以上的品种为数据源,分析了我国水稻品种的审定和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水稻新品种尤其杂交稻组合在"十五"后迅速增加,但品种间种植面积差距缩小,单个品种应用面积下降;印水型杂交稻自推出后发展速度很快;外引品种对我国水稻育种的贡献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稻主栽品种跨省推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6~2008年我国水稻年推广面积在6.67万hm2以上的1565个(次)主栽品种的跨省推广情况分析表明,我国水稻主栽品种推广平均跨省数为2.8个。总体上,不同时期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品种类型、南北稻区、审定级别之间差异明显,无论是推广平均跨省数还是单个品种年均推广面积,籼稻品种均明显大于粳稻品种,杂交稻品种均明显大于常规稻品种,南方稻区品种均明显大于北方稻区品种,国家审定品种均明显大于省级审定品种。  相似文献   

11.
“179”是福建农学院1972-1979年通过杂交选育的黄麻新品种。经1978~1980年福建三年品种比较试验,1980、1981年浙江省黄麻品种区域试验及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示范试种,表现比当前大面积栽培的粤圆5号早熟、高产,几年来已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麻区示范推广,深受群众欢迎,获得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稻品种推广趋向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986-2003年全国水稻主要推广品种的分析表明,"七五"以来中国水稻品种推广趋向表现为: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单个品种年均推广面积显著下降,大面积推广品种逐渐减少,主栽品种跨省推广比例及更新速度基本稳定.对常规稻与杂交稻品种推广情况作了比较,对水稻品种推广与水稻育种、种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籼粳杂交晚稻品种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浙江省审定通过首个籼粳亚种间强杂种优势品种甬优6号。针对甬优6号存在的生育期偏长、植株高大、稻曲病偏重易发等问题,育种单位创新了育种理念和技术,品种管理部门在技术推广上有针对性地加强试验和示范,促进了浙江省籼粳杂交晚稻品种选育和审定推广,至2015年已审定品种21个,累计推广面积110.17万hm~2,其中2015年达21.12万hm~2,占全省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60%以上;开展籼粳杂交晚稻品种选育的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增加到14家,并更加关注适应不同推广区域、不同耕作制度的品种选育,同时施肥、用药等技术也更加精准易用。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盐城市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优势区域,也是江苏省棉花生产的重点地区。20世纪末开始推广种植抗虫杂交棉品种,并迅速发展应用,到2010年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已达到植棉面积的95%以上。但是由于抗虫杂交棉品种在制种方面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纯度难保证,因此近几年杂交棉制种规模逐步缩小,制种产量逐年下降,种子价格不断上升,已严重影响抗虫杂交棉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嘉育16是嘉兴农科院以“RD95/G93-368”杂交育成的优质早籼品种。1993年秋季配组 ,1996年F6 代定型作二熟茬测产鉴定 ,单产439.3kg/667m2,比对照嘉育293增产8.51%.1997~1998年参加浙江省部分地、市区试和示范 ,1999年列为省优质早籼试种示范品种 ,全省种植1860hm2,湖北、安徽等省试种单位也一致反映较好。2000年浙江省早稻种植面积锐减38% ,而嘉育16推广面积比上年增加47 % ,达2740hm2。2000年4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一、产量表现1997年嘉兴市…  相似文献   

16.
根据黑龙江省2008年全省大豆品种种植面积和生育表现,对推广面积超过150万亩的品种,主要特性做以介绍,为明年大豆生产用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审百农矮抗58由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茹振刚教授育成,该品种矮秆抗倒、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通过近几年的广泛种植,已成为当前推广面积最大、发展势头最好的品种。浚县丰黎种业拥有该品种的生产经营权,依托该优势品种,奇迹般地实现了销售量翻番的大跨越。好品种加上有力的销售措施,国审百农矮抗58品种已成为河南乃至黄淮海地区的主导品种。浚县丰黎种业在推广矮抗58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优质早籼稻佳辐占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稻的大多数品种米质低劣,逐渐被挤出市场,导致近年来早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培育和推广优质早稻品种成为紧迫的课题。厦门大学育成的优质早籼品种佳辐占,200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4年推广6.7万hm^2,成为发展福建早稻生产的希望之星。据福建省和华南多省的试验示范,佳辐占表现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较抗稻瘟病,农艺性状和米质优良。现将多年观察结果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越南水稻品种资源分类及其利用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0-2001年水稻品种资源调查,越南现有水稻品种676个,年种植面积583.73万hm2.越南水稻品种资源可分为国内选育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地方品种3大类,前2类品种又分为已通过国家审定注册和未审定注册2种.国内选育的水稻品种370个,年种植面积255.54万hm2,其中已审定注册的品种为74个,年种植面积188.75万hm2;国外引进水稻品种119个,年种植287.67万hm2,其中已审定注册的水稻品种19个,年种植面积192.35万hm2;地方品种187个,年种植面积40.52万hm2.  相似文献   

20.
棉花品种鄂荆1号系荆州地区农科所选育.1985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89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至1992年已推广到7省市,累计推广面积达80万公顷,创社会效益1.27亿元,不仅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的棉花生产,还增强了我所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