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良种推广补贴是一件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种子企业发展的大好事,也为进一步发展新乡市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05年国家加大了良种推广补贴范围,新乡市今年承担国家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面积为17.1万公顷,较去年的5万公顷增加12.1公顷,增幅达243。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吃透政策,担负重任,切实抓好新乡市优质强筋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工作,推进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根据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和河南省农业厅、财政厅有关文件要求,我们认为,做好新乡市优质强筋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并且经过规模化、区域化种植,种性纯正、品质稳定,达到国家优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能够加工成具有优良品质的专用食品的小麦。优质小麦根据加工品质的不同主要分为强筋、中筋、弱筋三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和消费国,目前,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跟市场的需求是远远不足的,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中国小麦面积虽次于水稻,但小麦总产量和贸易额均为世界之最。发展优质小麦,尤其是优质强筋小麦是小麦研究和生产的重要任务。只有针对优质强筋小麦的生育特点采取因地、因时、因种优化平衡施肥,才能增加强筋小麦的筋度,提高强筋小麦的品质,充分发挥强筋小麦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和种植不足戚为我国目前小麦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改善我国小麦生产品质结构,国家制订了《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稳定发展中筋小麦。长江下游以江苏为主体的淮河以南地区及皖豫鄂接壤地区.由于降水量多.自然条件不利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和面筋等的形成.但对弱筋小麦的生产相对有利.是弱筋小麦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而弱筋小麦在栽培技术上与中筋、强筋小麦有很大的差异,产量和品质难以协调。本文总结了扬麦15的选育过程,研究了密度、氮肥用量和运筹比例对其产量与籽粒品质的调控作用.为其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内小麦育种技术的发展,新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市场上不断涌现。为促进河南省沈丘县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发展,2018~2019年,沈丘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在当地进行了多品种优质强筋小麦的种植试验,通过调查,从中筛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品质较高,且适宜豫东南地区种植的品种,为优质强筋小麦的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村科学实验》2007,(12):45-45
强筋小麦是制作优质面包等食品的主要原料.全国每年需要各种优质专用小麦200多亿公斤.其中90%以上依赖进口。山西省农科院在省内首次培育成功强筋小麦新品种“临优145”,该品种不仅高产稳产,而且烘焙品质优良,品质超过国家一级强筋小麦标准,优于美国、加拿大硬红冬麦和硬红春发,成为郑州商品粮交易所唯一达到强筋品质指标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山西省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不断拓宽亲本优质源;加强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完善优质强筋小麦品质区划;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小麦品质测试中心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强筋优质小麦基地建设及实施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陕西省强筋优质小麦的生产和品质现状,分析了建设陕西省强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的地域资源和科技成果优势,阐明了建设强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的原则、区划及涉农部门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献利 《河南农业》2019,(19):57-57
一、搞好结构调整,打造优质强筋小麦品牌内黄县地处黄河故道,淤土和两合土面积占50%以上,气候条件及地理位置非常适宜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内黄县要充分发挥其优质强筋小麦的区位优势,在适宜种植区内稳定发展优质强筋小麦3.13万hm^2,努力打造以郑麦366和西农979为主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牌;发展中筋麦面积2.8万hm^2,实现内黄县强中筋优质专用小麦5.93万hm^2整建制。  相似文献   

10.
1.优质小麦新品种产业化开发的必要性 符合国家利益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 000万公顷左右,产量和消费量约占全国粮食总量的1/4.近年来,我国小麦生产连年丰收,然而优质专用优质小麦尤其是强筋优质小麦严重短缺.大量依赖进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逐渐向高档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优质面粉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长,而我国加入WTO后,国外进口小麦依靠其品质和价格优势,必将对失去保护的我国小麦市场造成更大的冲击.因此,大力进行结构调整,迅速提高我国小麦品质并实现产业化生产是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优质小麦田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生产管理技术不规范,造成生产出的小麦品质达不到强筋小麦一级或二级标准,也影响了优质小麦生产的发展。制定简单易行的生产管理技术,有利于优质小麦发展推广。  相似文献   

12.
1优质粮生产现状1.1优质小麦。2000年以前廊坊市小麦品种以普通型小麦京冬6号、京冬8号、京411为当家品种。目前京9428、中优9507等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已种植65万亩,2004年占到小麦收获总面积的1/2。1.2优质玉米。2000年以前主要以掖单系列、西玉三号等品种为主,品质一般。2004年  相似文献   

13.
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河南省小麦品质生态区划 ,偃师市属于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适宜区。据此 ,我市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 ,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 ,在小面积试种到大面积示范的基础上 ,2 0 0 1~ 2 0 0 2年度推广种植优质强筋小麦 1 .3 3万hm2 ,占全市麦播面积的 3 8.7%。同时 ,我们也重点在顾县镇顾县村 3 0村民组组长张朴选的 0 .3hm2 责任田里进行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探讨。品种选用郑麦 90 2 3 ,据测产和实际称重 ,该田块每公顷穗数 688.5万 ,穗粒数3 1 .2粒 ,千粒重 46.0 g,按 85 %折合每公顷产量 83 98.5kg,较全市优质强筋小麦平均增产 2 6.3 % ,创造了…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长垣县是我国最适宜的中强筋小麦种植区,认证绿色小麦种植面积50万亩。为了进一步搞好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文章从长垣县的气候资源、水资源及农田水利、土壤资源、优质专用小麦品质情况几个方面分析长垣县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适宜性。  相似文献   

15.
优质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市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年总产47.15万吨,约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56%,平均亩产381.1kg;其中强筋小麦15万吨,亩产373~400kg,其产量水平与中筋小麦持平.目前推广的主要品种:小偃54、豫麦47号、豫麦34号、郑州9023、豫麦68号等.据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在全省对同一小麦品种抽样测定,我市浚县小麦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性最好,这说明我市发展中、强筋专用型优质小麦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从2000~2001年度优质小麦生产和品种利用现状看,还存在着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优质小麦新品种巴丰6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彦淖尔地区是内蒙古粮食主产区.也是国家主要商品粮基地。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占内蒙古小麦面积1/3.产量占2/3.小麦生产在内蒙古乃至全国粮食生产上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巴彦淖尔地区是小麦优势产区.适合生产强筋小麦。目前当地应用于生产的小麦品种主要是中筋麦永良4号.尽快选育出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应用于生产.对于提升本地区小麦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发展优质强筋小麦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保优与高产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目标。但由于特定的生态条件,加之相关技术不配套,造成优质强筋小麦性状和品质退化,形成了优质不高产或高产不优质的现象,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的瓶颈。上蔡县农技站针对这一存在问题,于2003年在省科技厅立项开展了强筋小麦保优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在广泛开展试验、示范,研究的基础上,与省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组装配套,总结出了适合豫南麦区强筋小麦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优质强筋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阳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7.33多万hm2,其中优质强筋小麦5.33多万hm2,在优质强筋小麦的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其发生和蔓延,提高优质强筋小麦的商品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现将优质强筋小麦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选用优质高产的强筋小麦品种1.小麦的品质特性和产量特性是其遗传基因所决定的,要生产高质量的强筋小麦,首先要选用优质高产的强筋小麦品种。根据本县的生态特点,宜选用适宜本县栽培的、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如豫麦34、高优503、郑麦98、豫麦47、郑麦9023等。  相似文献   

20.
藁城市是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优质强筋小麦是藁城农业的特色产业,在优质强筋小麦育种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方面居全国前列。经过10年发展,已经形成优质强筋小麦育、繁、推、贸、加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文章分析了藁城市优质小麦产业发展中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促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建议。对其他地区发展优质小麦生产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