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白山区松口蘑与栎松口蘑子实体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口蘑与栎松口蘑两种食用菌的子实体进行了显微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松口蘑与栎松口蘑的菌肉、菌柄组织都是由有隔膜的丝状菌丝组织组成。松口蘑菌摺的菌髓中菌丝排列属于两侧型。而栎松口蘑菌褶的菌髓中菌丝排列属于近规则至规则型,褶缘处都未见到囊状体。  相似文献   

2.
以长白山区松口蘑与栎松口蘑子实体作为材料,测定两种子实体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矿质元素、维生素等含量。结果表明:栎松口蘑除粗蛋白含量比松口蘑较高外,其他粗脂肪、粗纤维、灰分含量无明显差异;矿质元素中松口蘑与栎松口蘑子实体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K、Ca、Na、Mg、Cu、Fe、Zn、Mn等元素,栎松口蘑除铁含量比松口蘑低以外,其余含量均比松口蘑高;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在松口蘑与栎松口蘑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培养基对松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PDA为基础,分别加入松口蘑土、松枝、松针、糙皮侧耳菌丝和Fu浸汁,制备成琼脂培养基,对照PDA和浜田氏培养基培养松口蘑纯菌丝。结果表明糙皮侧耳菌丝麦Fu汁培养基的效果明显优于包括浜田氏培养基在内的其它配方,松口蘑土培养基也有良好表现。松口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也不尽相同。进一步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几种不同真菌菌丝为原料制成的菌丝麦Fu汁培养基上,松口蘑菌经线生长速度的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栎松口蘑组织分离优选部位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栎松口蘑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接入黑木耳菌丝-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获得栎松口蘑试管母种,菌褐分离成功率50%,菌柄基部和菌肉分离成功率15%,菌柄上部中央与外缘分离成功率10%。  相似文献   

5.
对长白山区栎松口蘑生长条件、共生树种、土壤与地形等进行了初步调查,旨在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栎松口蘑自然资源及探索半人工模拟栽培技术与途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从葡萄糖、蛋白胨、酸碱度、温度四个因素的三个水平,并从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两个方面来确定栎松口蘑母种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用量。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菌丝生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蛋白胨,其次是酸碱度、温度、葡萄糖,最佳组合:葡萄糖20g/L,蛋白胨1g/L,酸碱度5,温度21℃(A2B1C1D1)。而影响菌丝干重的最主要因素是酸碱度,其次是温度、葡萄糖、蛋白胨。最佳组合:葡萄糖20g/L,蛋白胨3g/L,酸碱度5,温度23℃(A2B2C1D2)。  相似文献   

7.
付绍春 《食用菌》2009,31(5):31-31
介绍一种松口蘑菌种的保藏方法,保藏松口蘑菌株1年以上,可保持松口蘑菌株的活力,经转管活化的松口蘑菌丝的生长速度是传统保藏方法的3倍。此方法操作简便,是值得在菌根菌类菌种保藏中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野生松口蘑菌丝的分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松口蘑菌丝体分离困难,分离成活率低问题,采用4种培养基配方,对长白山区3个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菌盖内菌肉、菌褶、菌柄上中下5个部位)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菌褶为最佳分离部位,都获得慢生型菌丝体分离菌株,从菌柄基部仅获得2支快生型菌丝体分离菌株。山楂-黑木耳菌丝麦麸浸汁培养基为最佳分离培养基。此培养基组成比较简单,容易操作,培养基上分离成活率和菌丝生长速度比其他培养基好。对所获得的菌丝体形态特征进行显微观察发现,慢生型菌丝是由有隔膜的丝状菌丝组成,而快生型菌丝有很多孢子囊。  相似文献   

9.
松口蘑及其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论述了松口蘑的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分离鉴定方法,栽培技术及深层发酵技术,同时综述了松口蘑的生物学特性及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松口蘑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区松口蘑组织分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松口蘑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予实体的不同部住应用4种培养基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菌褶为最佳分离部位.分离成功率最高时达到100%,山楂-黑木耳菌丝麦麸浸汁培养基为最佳分离培养基。本试验从菌柄基部分离得到2支葡酒色被包霉。  相似文献   

11.
松口蘑与青冈蕈的生态和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王波 《食用菌学报》1995,2(1):32-35
本文报道了松口蘑和表冈蕈的生态习性,以及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调查结果表明,松口蘑的寄主植物为松属植物,而青冈蕈的寄主植物为栎类植物。松口蘑所需的温度、光照高于青冈蕈、但湿度低于青冈蕈,松口蘑子实体中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灰分等含量均高于青冈蕈,但氨基酸总量以青冈蕈为最高,青冈蕈子实体中缺蛋氨酸。  相似文献   

12.
利用筛选的分离培养基从4个长白山松口蘑菌褶中各自分离了菌丝体,应用RAPD标记对其真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菌丝体是其来源松口蘑子实体的纯培养物;所选培养基可用于松口蘑菌丝体的分离;长白山松口蘑子实体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以西藏林芝地区林芝、波密、工布江达3个县采集的野生松口蘑子实体为材料,测定其外观大小及粗多糖、粗蛋白、游离氨基酸、铁和锌等营养成分含量,并与其它地区的松口蘑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林芝县松口蘑铁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区域;林芝地区松口蘑菌盖直径4.0~7.1 cm、菌柄长5.9~8.6 cm,与内地松口蘑菌盖直径5.9~21.5 cm、菌柄长5.0~18.0 cm相比,个体较小;粗多糖、粗蛋白和锌含量较低,而粗脂肪和铁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曾东方  陈玢  杨帆 《食用菌》2011,(5):11-12
以2%可溶性淀粉为唯一碳源的改良查氏液体培养基诱导发酵外生菌根食用菌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S.Ito et Imai)Sing.];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检测到松口蘑产生淀粉酶,其活力为0.226U/mL,约为香菇(Lentinula edo-des)淀粉酶活力的7%。结果证明了松口蘑水解利用淀粉的能力,展示了人工驯化松口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松口蘑菌丝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比较了不同酶浓度、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系统pH值和菌丝生理状况等因素对松口蘑菌丝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克菌丝采用2%单一溶壁酶LYWALLZYME以0.6M甘露酵作渗透压稳定剂,pH6.5,30℃下酶解4小时,可得到10~7/ml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16.
松口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论述了松口蘑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并探讨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技术、原生质体技术、基因工程技术与DNA指纹技术在松口蘑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松口蘑菌种的分离与扩大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口蘑是我省,我国出口创汇率很高的珍贵野生食用菌。属专性较强的共生性菌根菌,蓖种分离培养较难。为了保护这一资源,我们经多年试验研究,摸索出了分离和扩大培养松口蘑菌种的方法及其适宜的培养基。在我省首次分离和扩大培养松口蘑菌丝体成功,为半人工接种栽培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蒙古口蘑子实体为试材,在分离获得菌丝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与培养条件对蒙古口蘑菌丝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菌丝生长势在附加干发酵牛粪和草炭土的PDA培养基上优于普通PDA培养基;原种菌丝在14℃时生长表现最佳,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达1.33 mm/d,随着温度升高,菌丝生长速度逐渐降低,至26℃时降至0.98 mm/d,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东宁县的松口蘑进行了分离培养。通过显微观察及RAPD—PCR技术对松口蘑子实体及其相应的培养物之间进行了亲缘关系鉴定。结果表明,菌褶为松口蘑组织分离的最适宜部位,其最佳分离培养基为冈叮,即PDA+黑木耳二级种浸出液+麦麸。RAPD—PCR结果显示,松口蘑子实体与分离物之间的DNA指纹相似系数在0.97~1.00之间,表明松口蘑子实体与其相应的培养物在种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培养条件对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pH、温度对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培养基中,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加富PDA-4(马铃薯20%,葡萄糖2%,酵母粉0.5%,钙中盖0.3%,MgSO40.2%,琼脂2%),巨大口蘑菌丝的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粗壮、浓白、致密;最适温度28~30℃,最适pH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